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有机氨法具有甲醇回收再利用功能的碳转化装置

2022-06-01 10:27:2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碳转化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有机氨法具有甲醇回收再利用功能的碳转化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人类工业技术的发展和人类与环境共存的矛盾出现,人们不能为保护环境而舍弃发展和进步,但由于随着人们的生活需求,碳转化、碳减排、碳封存等领域一直备受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重视,我国同样也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缔约方。
3.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造成了全球的温室效应,其中大多数的温室效应是由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的,因此二氧化碳的吸收、转化和控制已经成为应对温室效应的主要途径,基于有机氨法的二氧化碳吸收捕捉生成用途很广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并且实验由甲醇作为溶剂在实验中能循环利用,甲醇的回收通常通过沸点差蒸发成甲醇蒸汽分离后再回收,而实验反应过程中需要常温常压的实验环境,二氧化碳吸收的效率受到其分散效果的制约,且现有装置难以实现与实验同步甲醇回收的功能,且甲醇蒸汽具有毒性,人工操作易发生危险情况。
4.因此,亟需一种具有高效二氧化碳吸收效率的基于有机氨法具有甲醇回收再利用功能的碳转化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空气分布不分散导致二氧化碳销售效率低和吸收不完全,无法实现甲醇溶剂的同步回收的缺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高效二氧化碳吸收效率的基于有机氨法具有甲醇回收再利用功能的碳转化装置。
6.一种基于有机氨法具有甲醇回收再利用功能的碳转化装置,包括有支撑框架、碳吸收部件、进料配合组件、试剂流通缓冲组件、甲醇回收部件、冷凝组件、尾气吸收瓶和控制模块,支撑框架上安装有碳吸收部件、试剂流通缓冲组件和甲醇回收部件,碳吸收部件位于支撑框架左部,甲醇回收部件位于支撑框架右部,试剂流通缓冲组件位于碳吸收部件和甲醇回收部件之间,且试剂流通缓冲组件将二者连通,碳吸收部件用于二氧化碳的吸收转化,甲醇回收部件用于将甲醇从混合溶剂中分离,试剂流通缓冲组件用于甲醇蒸馏时的应急缓冲,碳吸收部件内滑动设置有进料配合组件,进料配合组件用于控制碳吸收部件的进料过程,碳吸收部件上侧安装有冷凝组件,冷凝组件连通碳吸收部件和甲醇回收部件,冷凝组件用于甲醇蒸汽的冷凝,尾气吸收瓶贯穿安装在碳吸收部件的左侧壁上,控制模块设置在支撑框架的中部,控制模块分别与碳吸收部件、试剂流通缓冲组件和甲醇回收部件电连接。
7.进一步说明,碳吸收部件包括有反应釜、进气管道、进气阀门、气体分配壳、搅拌组件、试剂进料管道和进料阀门,反应釜固定安装在支撑框架的左上部,反应釜内通过隔板设置有两个腔体,反应釜下部前后两侧面倾斜设置,反应釜上侧面设置有用于甲醇加料的加料口,上侧腔体用于盛放甲醇溶剂,下侧腔体用于进行二氧化碳吸收转化反应,进气管道贯
穿固定在反应釜左下部,进气管道上安装有进气阀门,进气阀门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气体分配壳通过固定架安装在反应釜内下部,气体分配壳内侧下部周向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搅拌组件贯穿设置在反应釜下部,试剂进料管道贯穿连通反应釜下侧腔体的上部,试剂进料管道上安装有进料阀门,进料阀门与控制模块电连接。
8.进一步说明,搅拌组件包括有安装块、伺服电机、第一转轴、第一涡扇、锥齿轮、第二转轴和第二涡扇,安装块固定连接在反应釜的下表面,伺服电机安装在支撑框架的左中部,伺服电机位于安装块正下方,伺服电机与控制模块电连接,安装块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贯穿反应釜,第一转轴上端安装有第一涡扇,锥齿轮设置有三个,一个锥齿轮固接在第一转轴下部,其余两个一个锥齿轮分别通过转杆转动设置在安装块的前后两侧,相邻的两个锥齿轮相啮合,第二转轴转动设置在反应釜下部前后两侧的斜面上,两个第二转轴分别与相邻的锥齿轮之间通过带轮和皮带传动连接,两个第二转轴上均安装有第二涡扇。
9.进一步说明,气体分配壳上部为锥台形内凹设置,第一涡扇的直径小于气体分配壳的直径,第二涡扇的直径小于第一涡扇的直径。
10.进一步说明,进料配合组件包括有挡板、第一弹簧、z形连杆、第一活塞、限位圈和第二弹簧,反应釜的隔板中部向下凸出设置,反应釜的隔板中部设置有向下的进料腔体,反应釜的进料腔体与其下部腔体通过通孔连通,挡板滑动设置在反应釜的进料腔体内,挡板与反应釜的进料腔体底面之间固接有第一弹簧,z形连杆滑动设置在反应釜的隔板左部内,z形连杆左端固接有第一活塞,第一活塞与试剂进料管道内壁密封滑动配合,z形连杆右端固接有限位圈,限位圈内右侧壁中部设置有楔形凸块,限位圈与反应釜的进料腔体之间固接有第二弹簧。
11.进一步说明,试剂流通缓冲组件包括有混合试剂转移管道、转移控制阀门、j形管道、缓冲壳体、l形连杆、连接杆、第二活塞和第三弹簧,混合试剂转移管道贯穿安装在反应釜的右下部,混合试剂转移管道上安装有转移控制阀门,转移控制阀门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混合试剂转移管道右端连通安装有j形管道,j形管道右部与甲醇回收部件通过管道连通,j形管道的左上端和右上端之间通过气管连通,缓冲壳体安装在支撑框架中部,j形管道左部上端与缓冲壳体连通,l形连杆滑动连接在甲醇回收部件上,j形管道右部贯穿滑动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上部贯穿并与l形连杆滑动连接,连接杆下端固接有第二活塞,第二活塞与j形管道右部密封滑动连接,连接杆上部套设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一端与l形连杆左部固接,第三弹簧另一端与连接杆上端固接,第一压力感应器固接在l形连杆右下端,第一压力感应器与控制模块电连接。
12.进一步说明,甲醇回收部件包括有加热壳体、出料管道、出料阀门、浮力板、第二压力感应器和气体活塞板,加热壳体固定安装在支撑框架右部,加热壳体内上部设置有挡环,加热壳体上端通过固定块与l形连杆滑动连接,加热壳体下表面贯穿并固接有出料管道,出料管道上安装有出料阀门,出料阀门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浮力板滑动设置在加热壳体中下部,浮力板中部前有第二压力感应器,第二压力感应器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气体活塞板滑动设置在加热壳体内上部,加热壳体的挡环用于气体活塞板的限位。
13.进一步说明,反应釜的底部高于加热壳体的挡环高度。
14.进一步说明,冷凝组件包括有保温气管、冷凝罐、三通支撑口和连续z形腔,保温气
管滑动设置在l形连杆左部,保温气管设置有三个通道,保温气管下部通道与加热壳体连通,冷凝罐前后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冷凝罐分别通过固定架安装在反应釜上表面,保温气管的左端两个通道分别与两个冷凝罐固接,三通支撑口贯穿安装在反应釜上表面右部,三通支撑口上侧的两个通孔分别与相邻的冷凝罐固接,三通支撑口下侧的通孔与反应釜固接并连通,两个冷凝罐内均设置有连续z形腔。
15.进一步说明,冷凝罐为倾斜设置,连续z形腔中的横向腔体与地面水平设置。
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碳吸收部件控制进料和通过搅拌加速反应将废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吸收转换,通过第一涡扇和第二涡扇的反方向搅拌,使废气中的二氧化碳更大程度上分散与烷基氨溶液反应,通过进料配合组件控制碳吸收部件内的甲醇溶剂进料,实现了甲醇溶剂的自动配合进料,通过甲醇回收部件将碳转化反应后的混合试剂中的甲醇溶剂分离,并且由于甲醇的沸点较低,大量的甲醇溶剂在刚开始蒸发时会蒸发出大量的蒸汽,一旦甲醇蒸汽从甲醇回收部件向冷凝组件转移的效率低于蒸汽产出效率,会导致甲醇回收部件中压力增大,此时需要j形管道与气体活塞板配合,通过切换压力入口辅助减少一部分甲醇回收部件内的压力,实现了避免由于加热壳体内压力过大而发生危险的情况,通过冷凝组件将加热壳体中蒸发出的甲醇蒸汽冷凝成甲醇溶剂再返回碳吸收部件内,实现了甲醇溶剂的回收再利用。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碳吸收部件的立体结构剖面图。
19.图3为本发明搅拌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发明碳吸收部件与进料配合组件的立体结构剖面图。
21.图5为本发明的a处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发明试剂流通缓冲组件和甲醇回收部件的立体结构剖面图。
23.图7为本发明部分冷凝组件的立体结构剖面图。
24.以上附图中:1-支撑框架,2-碳吸收部件,21-反应釜,22-进气管道,23-进气阀门,24-气体分配壳,25-搅拌组件,251-安装块,252-伺服电机,253-第一转轴,254-第一涡扇,255-锥齿轮,256-第二转轴,257-第二涡扇,26-试剂进料管道,27-进料阀门,3-进料配合组件,31-挡板,32-第一弹簧,33-z形连杆,34-第一活塞,35-限位圈,36-第二弹簧,4-试剂流通缓冲组件,41-混合试剂转移管道,42-转移控制阀门,43-j形管道,44-缓冲壳体,45-l形连杆,46-连接杆,47-第二活塞,48-第三弹簧,49-第一压力感应器,5-甲醇回收部件,51-加热壳体,52-出料管道,53-出料阀门,54-浮力板,55-第二压力感应器,56-气体活塞板,6-冷凝组件,61-保温气管,62-冷凝罐,63-三通支撑口,64-连续z形腔,7-尾气吸收瓶,8-控制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25.现在将参照附图在下文中更全面地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当前优选的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本文所阐述的实施方式;而是为了透彻性和完整性而提供这些实施方式,并且这些实施方式将本发明
的范围充分地传达给技术人员。
26.实施例1一种基于有机氨法具有甲醇回收再利用功能的碳转化装置,如图1和图4所示,包括有支撑框架1、碳吸收部件2、进料配合组件3、试剂流通缓冲组件4、甲醇回收部件5、冷凝组件6、尾气吸收瓶7和控制模块8,支撑框架1上安装有碳吸收部件2、试剂流通缓冲组件4和甲醇回收部件5,碳吸收部件2位于支撑框架1左部,甲醇回收部件5位于支撑框架1右部,试剂流通缓冲组件4位于碳吸收部件2和甲醇回收部件5之间,且试剂流通缓冲组件4将二者连通,碳吸收部件2用于二氧化碳的吸收转化,甲醇回收部件5用于将甲醇从混合溶剂中分离,试剂流通缓冲组件4用于甲醇蒸馏时的应急缓冲,当甲醇回收部件5中甲醇蒸馏时大量的甲醇蒸汽装满其内部,为避免危险情况的发生将试剂流通缓冲组件4增加缓冲平衡压力的功能,碳吸收部件2内滑动设置有进料配合组件3,进料配合组件3用于控制碳吸收部件2的进料过程,碳吸收部件2上侧安装有冷凝组件6,冷凝组件6用于甲醇蒸汽的冷凝,冷凝组件6连通碳吸收部件2和甲醇回收部件5,尾气吸收瓶7贯穿安装在碳吸收部件2的左侧壁上,尾气吸收瓶7用于实验有害尾气的吸收,控制模块8设置在支撑框架1的中部,控制模块8分别与碳吸收部件2、试剂流通缓冲组件4和甲醇回收部件5电连接,控制模块8内设置操控流程,实现设备实验操作时脱离人工的目的。
27.当使用本装置对废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吸收转化时,操作人员通过控制模块8控制碳吸收部件2进料,碳吸收部件2内每次进烷基氨溶液的量固定,碳吸收部件2内进烷基氨溶液的同时,通过进料配合组件3控制碳吸收部件2内的甲醇溶剂进料,碳吸收部件2内进料完成后将通过控制模块8先自动启动搅拌,搅拌一段时间后自动启动废气进料,通过混合试剂和废气的反应,烷基氨溶液将二氧化碳吸收并转化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反应过程中其余不参与反应的气体经过尾气吸收瓶7后排出碳吸收部件2,经过一段的时间反应,待烷基氨溶液将近消耗完全时控制模块8将自动控制停止进气且停止搅拌,然后启动试剂流通缓冲组件4将反应后的混合试剂转移至甲醇回收部件5,一段时间后控制模块8自动关闭试剂流通缓冲组件4,然后控制甲醇回收部件5中通过加热将甲醇溶剂与其余试剂分离,甲醇溶剂变为甲醇蒸汽后经过冷凝组件6的冷凝重新进入碳吸收部件2内储存,在甲醇溶剂蒸发完成后,甲醇回收部件5将向控制模块8发送信号,控制模块8控制甲醇回收部件5开启将剩余试剂排出,排出完成后继续向控制模块8反馈信号,控制模块8控制甲醇回收部件5关闭,至此完成一次碳吸收转化过程,当需要继续碳转化时,继续开启碳吸收部件2进料即可,通过控制模块8对各个部件的控制联动,实现本装置在工作过程中脱离人工的控制,避免甲醇蒸汽对操作人员造成危害。
28.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2-图4所示,碳吸收部件2包括有反应釜21、进气管道22、进气阀门23、气体分配壳24、搅拌组件25、试剂进料管道26和进料阀门27,反应釜21固定安装在支撑框架1的左上部,反应釜21内通过隔板设置有两个腔体,反应釜21下部前后两侧面倾斜设置,反应釜21上侧面设置有用于甲醇加料的加料口,上侧腔体用于盛放甲醇溶剂,下侧腔体用于进行二氧化碳吸收转化反应,在实验过程中不可避免造成甲醇试剂的浪费,通过反应釜21的加料口定期向内补填甲醇溶剂,进气管道22贯穿固定在反应釜21左下部,进气管道22上安装有进气阀门23,进气阀门23与控制模块8电连接,气体分配壳24通过固定
架安装在反应釜21内下部,气体分配壳24内侧下部周向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气体分配壳24上部为锥台形内凹设置,搅拌组件25贯穿设置在反应釜21下部,试剂进料管道26贯穿连通反应釜21下侧腔体的上部,试剂进料管道26上安装有进料阀门27,进料阀门27与控制模块8电连接。
29.如图2和图3所示,搅拌组件25包括有安装块251、伺服电机252、第一转轴253、第一涡扇254、锥齿轮255、第二转轴256和第二涡扇257,安装块251固定连接在反应釜21的下表面,伺服电机252安装在支撑框架1的左中部,伺服电机252位于安装块251正下方,伺服电机252与控制模块8电连接,安装块251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253,第一转轴253贯穿反应釜21,第一转轴253上端安装有第一涡扇254,第一涡扇254的直径小于气体分配壳24的直径,伺服电机252通过第一转轴253使第一涡扇254为逆时针转动,第一涡扇254逆时针转动将混合试剂向下推动,锥齿轮255设置有三个,一个锥齿轮255固接在第一转轴253下部,其余两个一个锥齿轮255分别通过转杆转动设置在安装块251的前后两侧,相邻的两个锥齿轮255相啮合,第二转轴256转动设置在反应釜21下部前后两侧的斜面上,两个第二转轴256分别与相邻的锥齿轮255之间通过带轮和皮带传动连接,两个第二转轴256上均安装有第二涡扇257,第二涡扇257的直径小于第一涡扇254的直径,通过锥齿轮255的动力传递使第一涡扇254和第二涡扇257的转动方向相反。
30.如图4和图5所示,进料配合组件3包括有挡板31、第一弹簧32、z形连杆33、第一活塞34、限位圈35和第二弹簧36,反应釜21的隔板中部向下凸出设置,反应釜21的隔板中部设置有向下的进料腔体,反应釜21的进料腔体与其下部腔体通过通孔连通,挡板31滑动设置在反应釜21的进料腔体内,挡板31与反应釜21的进料腔体底面之间固接有第一弹簧32,z形连杆33滑动设置在反应釜21的隔板左部内,z形连杆33左端固接有第一活塞34,第一活塞34与试剂进料管道26内壁密封滑动配合,z形连杆33右端固接有限位圈35,限位圈35内右侧壁中部设置有楔形凸块,限位圈35用于挡板31的限位,限位圈35与反应釜21的进料腔体之间固接有第二弹簧36。
31.碳吸收部件2用于控制进料和通过搅拌加速反应将废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吸收转换,每个反应循环的初始状态下,反应釜21上侧的腔体内存有甲醇溶剂,首先通过控制模块8控制进料阀门27的开启,烷基氨溶液通过试剂进料管道26进入反应釜21内,进量一定时间以后控制模块8控制进料阀门27关闭,在此过程中,烷基氨溶液会推动第一活塞34向右运动,第一活塞34推动z形连杆33和限位圈35向右移动,限位圈35挤压第二弹簧36,限位圈35的楔形凸块失去对挡板31的限位,甲醇溶剂向下压动挡板31,第一弹簧32被压缩,甲醇溶剂通过反应釜21隔板上的通孔进入其下部,随着反应釜21上侧腔体的甲醇量越来越少,在第一弹簧32的推动下挡板31逐渐向上复位,一段时间后,控制模块8控制伺服电机252开始逆时针转动,伺服电机252带动第一转轴253转动,第一转轴253带动其上的第一涡扇254和锥齿轮255逆时针转动,第一涡扇254逆时针转动使反应釜21下部腔体内的试剂向下推动,第一涡扇254的直径小于气体分配壳24的直径,由第一涡扇254带动向下移动的试剂通过气体分配壳24上部锥台形的内凹聚拢后向下快速移动,第一转轴253上的锥齿轮255带动其余两个锥齿轮255顺时针转动,其余两个锥齿轮255分别通过带轮与皮带传动使相邻的第二转轴256带动第二涡扇257转动,第二涡扇257顺时针转动推动试剂向上移动,在一段时间后的搅拌后,控制模块8控制进气阀门23开启,废气通过进气管道22进入气体分配壳24,废气经过
气体分配壳24的通气孔均匀向反应釜21内输送,向下移动的混合试剂带动废气向下移动,初步进行混合和延长其反应时长,再经过第二涡扇257的对向推动试剂与废气形成的气泡打散混合反应,加速混合试剂对废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与混合试剂不发生反应的气体通过尾气吸收瓶7将其部分混合的甲醇混合气体吸收后排到外界,待烷基氨溶液与二氧化碳的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烷基氨溶液接近消耗完全,控制模块8控制进气阀门23关闭,再经过一小段时间的反应将剩余的气体中二氧化碳进行吸收后,控制模块8控制伺服电机252关闭,第一涡扇254和第二涡扇257停止转动,然后控制模块8控制试剂流通缓冲组件4开启,通过试剂流通缓冲组件4将反应釜21内反应过后的混合溶剂转移至甲醇回收部件5内。
32.如图1和图6所示,试剂流通缓冲组件4包括有混合试剂转移管道41、转移控制阀门42、j形管道43、缓冲壳体44、l形连杆45、连接杆46、第二活塞47和第三弹簧48,混合试剂转移管道41贯穿安装在反应釜21的右下部,混合试剂转移管道41上安装有转移控制阀门42,转移控制阀门42与控制模块8电连接,混合试剂转移管道41右端连通安装有j形管道43,j形管道43右部与甲醇回收部件5通过管道连通,j形管道43用于混合试剂的流通和对甲醇回收部件5产生的压力进行缓冲,j形管道43的左上端和右上端之间通过气管连通,缓冲壳体44安装在支撑框架1中部,j形管道43左部上端与缓冲壳体44连通,通过缓冲壳体44实现增大承受缓冲压力的范围,l形连杆45滑动连接在甲醇回收部件5上,j形管道43右部贯穿滑动设置有连接杆46,连接杆46上部贯穿并与l形连杆45滑动连接,连接杆46下端固接有第二活塞47,第二活塞47与j形管道43右部密封滑动连接,连接杆46上部套设有第三弹簧48,第三弹簧48一端与l形连杆45左部固接,第三弹簧48另一端与连接杆46上端固接,第一压力感应器49固接在l形连杆45右下端,第一压力感应器49与控制模块8电连接。
33.如图1和图4所示,甲醇回收部件5包括有加热壳体51、出料管道52、出料阀门53、浮力板54、第二压力感应器55和气体活塞板56,加热壳体51固定安装在支撑框架1右部,加热壳体51内上部设置有挡环,加热壳体51上端通过固定块与l形连杆45滑动连接,通过加热壳体51将甲醇溶剂进行蒸馏,反应釜21的底部高于加热壳体51的挡环高度,加热壳体51下表面贯穿并固接有出料管道52,出料管道52上安装有出料阀门53,出料阀门53与控制模块8电连接,浮力板54滑动设置在加热壳体51中下部,浮力板54中部嵌有第二压力感应器55,浮力板54和第二压力感应器55感应控制加热壳体51的进料过程,第二压力感应器55与控制模块8电连接,气体活塞板56滑动设置在加热壳体51内上部,加热壳体51的挡环用于气体活塞板56的限位。
34.试剂流通缓冲组件4用于连通碳吸收部件2和甲醇回收部件5,并且由于甲醇的沸点较低,大量的甲醇溶剂在刚开始蒸发时会蒸发出大量的蒸汽,一旦甲醇蒸汽从甲醇回收部件5向冷凝组件6转移的效率低于蒸汽产出效率,会导致甲醇回收部件5中压力增大,此时需要试剂流通缓冲组件4辅助减少一部分甲醇回收部件5内的压力,以避免由于高压带来的危险发生,当反应釜21内反应发生完成后,控制模块8控制转移控制阀门42开启,反应后的混合试剂通过混合试剂转移管道41进入j形管道43,再通过j形管道43进入加热壳体51内,j形管道43左高右低且反应釜21的底部高于加热壳体51的挡环高度,此处利用连通器的原理足以使反应釜21内的混合试剂全部进入j形管道43和加热壳体51内,混合试剂刚开始进入j形管道43右部时,混合试剂向上推动第二活塞47,第二活塞47向上带动连接杆46,第三弹簧48被拉长,j形管道43和加热壳体51连通的管道打开,混合试剂进入加热壳体51。
35.甲醇回收部件5用于将碳转化反应后的混合试剂中的甲醇溶剂分离,混合试剂进入加热壳体51内后使此时位于底部的浮力板54漂浮起来,当第二压力感应器55与气体活塞板56下表面接触后证明加热壳体51内进入了足够量的混合试剂,然后控制模块8控制转移控制阀门42关闭,在第三弹簧48的拉力下,连接杆46带动第二活塞47向下复位一段距离,紧接着控制模块8控制加热壳体51对混合试剂进行加热,甲醇溶剂逐渐被蒸发为甲醇蒸汽,部分甲醇蒸汽直接进入冷凝组件6中,但是由于开始时甲醇蒸汽的产出量大,部分甲醇蒸汽将气体活塞板56向上顶起,第一压力感应器49感应到来自气体活塞板56的压力,气体活塞板56带动l形连杆45向上移动,当气体活塞板56向上移动至极限位置后,第二活塞47向上移动至将j形管道43右部管道上端封住,此时若加热壳体51内压力继续增大,则部分压力将通过j形管道43右部向左部挤压,由于j形管道43底部存有部分混合试剂,通过混合试剂的重力和不互通的j形管道43内封闭压力的缓冲,使j形管道43内压力整体升高,缓冲壳体44用于缓冲过程中存放被挤压上来的压力蒸汽或混合试剂,j形管道43此时起到缓冲压力的效果,防止加热壳体51内压力过大,当甲醇溶剂蒸发完成且绝大多数甲醇蒸汽转移到冷凝组件6中后,加热壳体51内压力降低,气体活塞板56向下移动,同时第二活塞47在缓冲壳体44内压力的推动下向下移动,压力蒸汽通过连通j形管道43左右两端的气管返回加热壳体51内,当气体活塞板56失去与第一压力感应器49的接触后,第一压力感应器49向控制模块8控制发送信号,过一段时间后控制模块8控制出料阀门53开启,除甲醇外其余混合试剂通过出料管道52排出加热壳体51,混合试剂排出一段时间后,控制模块8控制出料阀门53关闭,最后控制加热壳体51停止加热。
36.如图1和图7所示,冷凝组件6包括有保温气管61、冷凝罐62、三通支撑口63和连续z形腔64,保温气管61滑动设置在l形连杆45左部,保温气管61设置有三个通道,保温气管61下部通道与加热壳体51连通,保温气管61用于甲醇蒸汽的保温传递,避免甲醇蒸汽冷凝回流,冷凝罐62前后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冷凝罐62分别通过固定架安装在反应釜21上表面,冷凝罐62为倾斜设置,冷凝罐62用于甲醇蒸汽的冷凝,保温气管61的左端两个通道分别与两个冷凝罐62固接,三通支撑口63贯穿安装在反应釜21上表面右部,三通支撑口63上侧的两个通孔分别与相邻的冷凝罐62固接,三通支撑口63下侧的通孔与反应釜21固接并连通,两个冷凝罐62内均设置有连续z形腔64,连续z形腔64中的横向腔体与地面水平设置,连续z形腔64延长甲醇冷凝后在冷凝罐62的留存时长。
37.冷凝组件6用于将加热壳体51中蒸发出的甲醇蒸汽冷凝成甲醇溶剂,甲醇蒸汽通过保温气管61进入冷凝罐62中进行冷凝,由于甲醇蒸汽的凝结温度较低,因此为防止其在通气管道中凝结回流,而设置保温气管61保存甲醇蒸汽转移过程中的温度,在甲醇蒸汽进入冷凝罐62中后,甲醇蒸汽在连续z形腔64内逐渐向下移动冷凝,倾斜设置的冷凝罐62将延长冷凝后的甲醇在冷凝罐62中留存的时长,进而减缓甲醇蒸汽的进量,使甲醇蒸汽得到最大程度的冷凝,因此将连续z形腔64中的横向腔体与地面设置呈水平,在防止甲醇溶剂在冷凝罐62中剩余的同时,延长其在冷凝罐62中的流动时长,同时使甲醇溶剂与甲醇蒸汽有更大的接触面积,帮助液态的甲醇溶剂辅助吸收甲醇蒸汽,冷凝后的甲醇溶剂通过三通支撑口63重新返回反应釜21的上侧腔体内。
38.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
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