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抱杆提升驱动装置和落地摇臂抱杆提升架的制作方法

2022-06-01 05:48:5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输电线路施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抱杆提升驱动装置和落地摇臂抱杆提升架。


背景技术:

2.落地摇臂抱杆作为组立大中型铁塔作业的重要施工器具,广泛应用于超高压、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施工领域。目前落地摇臂抱杆组立和提升主要有吊车吊装、滑车组提升、液压提升架顶升等方法。但是,由于超、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铁塔大多位于山区,交通非常不变,有些地方甚至只能采用索道运输,因此大重量、大体积的吊车无法运输,液压泵、油缸等设备运输困难。现阶段,山区的抱杆组立和提升宜优先采用滑车组。但是,现有的滑车组提升架结构承载能力较低,一般用于抱杆初始高度的组立(低于40米),40米以上需要采用塔身上挂滑车组提升的方式,增加了登高作业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且效率不高,对于山区超过40米的抱杆组立和提升一直是存在的技术难点。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抱杆提升驱动装置和落地摇臂抱杆提升架。
4.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5.一种抱杆提升驱动装置,包括立式框架,第一滑轮、第二滑轮、支撑杆、滑动杆和上拉绳索,所述立式框架为顶板、底板和两块侧板组成的框体,所述滑动杆的两端滑动连接两块侧板件,所述滑动杆的底端连接滑动杆,顶端竖直向上穿过顶板,用于连接提升小车,多个第一滑轮并排固定在顶板下,多个第二滑轮并排固定在滑动杆上,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的数量相同,所述上拉绳索的一端上下交错绕过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后固定于顶板,另一端从立式框架一侧引出。
6.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滑轮和下拉绳索,所述第三滑轮固定在滑动杆下,所述下拉绳索的一端绕过第三滑轮后固定于底板,另一端从立式框架一侧引出。
7.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拉绳索从立式框架一侧引出的一端连接绞磨设备。
8.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立式框架一侧设有多个导向轮,所述上拉绳索依次绕过导向轮。
9.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轮的数量至少为4个。
10.一种落地摇臂抱杆提升架,包括提升架底座、提升架本体和提升小车,所述提升架本体固定在提升架底座上,所述提升小车抱箍在提升架本体上,所述提升架本体的两侧对称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抱杆提升驱动装置。
11.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提升小车设有连接滑槽的卡座,使提升小车可沿着滑槽在相对提升架本体上下移动。进一步地,所述提升小车包括矩形框架和卡座,至少三
个卡座分布于矩形框架的内侧,所述滑槽为镂空槽,所述矩形框架抱箍在提升架本体外,使卡座对应穿过镂空槽,所述卡座的悬空端设有翻转单元,用于抬升抱杆节。
12.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动杆的顶端和提升小车可拆卸式连接。
13.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固定在提升架底座上。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1、抱杆提升驱动装置为扁平的一体化结构,结构简单、便于运输、易于维护和保养;装置中通过第一滑轮、第二滑轮和上拉绳索组成了并列的定滑轮组,可以有效分摊绳索受到的拉力,抬升更多节数的抱杆节,从而实现超高抱杆的组立。
16.2、抱杆提升驱动装置还设有第三滑轮和下拉绳索,确保滑动杆下降时匀速稳定,提高了操作过程的安全性。
17.2、抱杆提升驱动装置可以配合组塔现场已有的绞磨设备进行驱动,操作更加便捷。
18.3、在立式框架一侧设有多个导向轮,用于引导上拉绳索,避免绳索缠绕。
19.4、在提升架本体的两侧设有两个对称的抱杆提升驱动装置,确保抬升操作的安全稳定。
附图说明
20.图1为落地摇臂抱杆提升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落地摇臂抱杆提升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提升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抱杆提升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支撑杆和滑动杆的连接示意图。
25.图6为抱杆提升驱动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26.图7为落地摇臂抱杆提升架的整体工作示意图。
27.1、提升架底座,2、提升架本体,21、滑槽,2a、上支架,2a-1、主板件,2a-2、侧板件,2b、下支架,3、提升小车,31、卡座,32、矩形框架,321、主杆,322、侧杆,33、限位轮,34、连接槽,35、连接销,36、翻转单元,4、抱杆节,51、立式框架,511、顶板,512、底板,513、侧板,52、第一滑轮,53、第二滑轮,54、支撑杆,55、滑动杆,56、上拉绳索,57、第三滑轮,58、下拉绳索,59、导向轮,6、绞磨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29.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落地摇臂抱杆提升架,包括提升架底座1、提升架本体2、提升小车3和两个抱杆提升驱动装置。提升架底座1固定在地面上,提升架本体2固定在提升架底座1上,所述提升小车3抱箍在提升架本体2上,在提升架本体2上设有滑槽21,在提升小车3上设有连接滑槽21的卡座31,提升小车3可以借由卡座31沿着滑槽21相对提升架本体2上下移动。两个抱杆提升驱动装置对称安装在提升架本体2的两侧并且连接提升小车
3,抱杆提升驱动装置的底部固定在提升架底座1上。
30.如图2所示,提升架本体2包括上下结构的上支架2a和下支架2b,上支架2a和下支架2b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上支架2a和下支架2b均采用常规的a字形立方体支架,中央部分中空用于抬升抱杆节4。下支架2b的一侧设有设开口用于装入抱杆节4。上支架2a包括两块主板件2a-1和两块侧板件2a-2,两块主板件2a-1均为凹字型,互相相对设置,两块侧板件2a-2位于两块主板件2a-1之间,主板件2a-1和侧板件2a-2通过螺栓连接。主板件2a-1和侧板件2a-2之间的间隙形成了镂空槽,即为连接提升小车3的滑槽21。
31.如图3所示,提升小车3包括矩形框架32、卡座31和限位轮33。矩形框架32由两个对称的结构件组成,每个结构件包括主杆321和侧杆322,侧杆322位于主杆321的两端,两个结构件的侧杆322端部通过螺栓连接。每个结构件的主杆321的内侧分布有两个卡座31,对称穿过提升架本体2侧边的两个滑槽21;在主杆321的外侧设有连接槽34和连接销35,抱杆提升驱动装置的一端穿入连接槽34后通过连接销35固定,从而形成铰接。限位轮33设置在矩形框架32四个内角处,每个内角处具有两对,用于连接提升架本体2。限位轮33的设置便于提升小车3的滑动,而且可以起到固定限位的作用。在卡座31的悬空端设有翻转单元36,用于抬升抱杆节4。
32.翻转单元36采用现有的结构,例如采用单向旋转的直角三角托板,该直角三角托板插入卡座31的卡槽内并且转动连接。直角三角托板的一条直角边水平,斜边斜向下设置。在抱杆节4上设有和翻转单元36对应的平面。当提升小车3向下移动时,抱杆节4接触斜边使直角三角托板略微翻转,抱杆节4和翻转单元36互相不受约束。当提升小车3向上移动时,直角三角托的水平直角边接触平面,另一条竖直直角边使得直角三角托无法旋转,从而抱杆节4和翻转单元36互相约束,提升小车3带动抱杆节4共同向上移动。
33.如图4所示,抱杆提升驱动装置包括立式框架51,第一滑轮52、第二滑轮53、支撑杆54、滑动杆55和上拉绳索56。立式框架51为顶板511、底板512和两块侧板513组成的矩形框体,两块侧板513上设有轨道槽,底板512通过螺栓固定在提升架底座1上。如图5所示,支撑杆54和滑动杆55互相连接组成t字形。滑动杆55的两端滑动连接轨道槽,并且位于顶板511和底板512之间,由此底端连接滑动杆55的支撑杆54顶部从顶板511的通孔向上穿出,然后通过连接销35可拆卸式和连接槽34固定。多个第一滑轮52并排固定在顶板511下,多个第二滑轮53并排固定在滑动杆55上。第一滑轮52和第二滑轮53的数量相同,一般至少为4个,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5个。上拉绳索56的一端先绕过上方的第一个第一滑轮52,然后绕过下方的第一个第二滑轮53,然后再绕过上方的第二个滑轮,由此上下交错绕过所有第一滑轮52和第二滑轮53固定于顶板511。上拉绳索56的另一端从立式框架51的有一侧引出后连接现有的绞磨设备6。在立式框架51的设有两个导向轮59,上拉绳索56依次绕过导向轮59进行方向引导。
34.由此,如图6所示,当绞磨设备6拉动上拉绳索56后,由第一滑轮52、第二滑轮53和上拉绳索56组成的并列的定滑轮组会带动滑动杆55和支撑杆54向上移动,从而支撑杆54带动提升小车3向上移动。并列的定滑轮组可以有效分摊绳索受到的拉力,抬升更多节数的抱杆节4,从而实现超高抱杆的组立。
35.如图4所示,抱杆提升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三滑轮57和下拉绳索58。单个第三滑轮57固定在滑动杆55的下方中央。下拉绳索58的一端绕过第三滑轮57后固定于底板512,另一端
从立式框架51一侧引出。操作者在放松绞磨设备6的同时,拉动下拉绳索58,即可平稳匀速地控制滑动杆55和支撑杆54的下降,提高了操作过程的安全性。
36.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
37.绞磨设备6启动,牵引上拉绳索56,使动滑轮组收缩,带动支撑杆54和提升小车3上升,提升小车3的翻转单元36向上顶住抱杆节4的构件平面,使得提升小车3和已经装配好的抱杆节4沿着滑轨一起上升。
38.当装配好的抱杆节4整体上升一个标准高度后,从提升架本体2的一侧填入一节标准高度的抱杆节4,新填入的抱杆节4与上段已提升的抱杆节4下端对齐,穿入连接螺栓拧紧后固定。放松绞磨设备6,使得再次装配好的抱杆节4整体下落,坐落到提成架底座的支撑位置上,提升小车3不再受力。
39.继续放松绞磨设备6,同时拉动下拉伸缩,带动支撑杆54和提升小车3下降到底部初始位置。下降过程中,提升小车3的四组翻转单元36自动反转,下降到新填装的抱杆节4底部的上提升位置后再次反转卡住。
40.放松两侧的下拉绳索58,两侧提升驱动装置的上拉绳索56再次同步收紧,进行下一次的提升。
41.重复上述过程,使抱杆不断提升。
42.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