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可用便携基准站的制作方法

2022-05-31 13:06: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卫星定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可用便携基准站。


背景技术:

2.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技术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
3.随着时代的发展,全球对高精度定位的需求开始增长,我国对高精度定位的需求增长更是爆发式的。通过我国的北斗高精度定位、导航应用将在测绘、精准农业、无人机、林业、电力、智能交通、海事、精准机控等方面发挥极大的潜力。达到1米左右或亚米级的高精度定位,有差分卫星定位技术和实时动态技术(realtimekinematic,rtk)。差分卫星定位方法可以达到亚米级或以下的定位精度。如果卫星参考基站和终端在10公里范围之内,差分技术可以消除部分电离层、卫星轨道、时钟和对流层的偏差,达到亚米级的定位精度。如果需要覆盖的范围比较大,就需要部署很多参考基站,从而增加系统成本。另一种定位精度很高的卫星导航技术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实时动态技术(realtimekinematic,rtk),可以达到亚厘米甚至毫米级的精度。和差分系统类似,实时动态系统也需要建立比较密集的昂贵参考基站和数据传输网络。
4.现有技术如公开号cn 210294531 u,名为《一种便携式基准站系统》的实用新型,此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基准站系统。此实用新型便于携带,可以方便搬运,灵活应用于各种地理环境,实现快速部署。
5.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技术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可用便携基准站,能够实现定位精准、方便携带且可应对多种路况。
7.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可用便携基准站,包括:装配基体,装配基体包括矩形底板,底板顶顶部设有绑料环,底板后侧中部设有加强板,底板底部附近设有辅助加强板,辅助加强板两端对称设有装配基座,装配基座上设有绑料环;基站基体,基站基体包括壳体,壳体一侧与装配基体连接,壳体内设有一体化天线;其特征在于,底板顶部的绑料环与装配基座上绑料环通过绑带连接,加强板为金属折弯板。
8.通过对高可用便携基准站整体设计,在装配基体上设置绑带,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绑带将便携基准站整体背在背上,从而相较于采用汽车运输的装置或者使得整体装置便于
携带,且可以通过背负的方式降低工作人员的负重感,有利于方便携带本装置崎岖不平的山地区域或者其他极端环境背负移动。基站基体内设置有通信处理枢纽,通信处理枢纽包括前端处理单元、信号传输单元以及信息处理单元等,且基站基体内设有一体化天线,一体化天线可以对gps和北斗卫星的信号进行接收,同时一体化天线可以进行无线通信。从而,对一体化天线所接受的信号,会传输到通信处理枢纽中进行处理。实现了一体化的信号接收处理,大大降低了对基准站部署时的复杂程度,提高了部署效率以及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9.通过对装配基体的设计,在底板后侧中部设有加强板,且在底板底部附近设有辅助加强板,采用加强板与辅助加强板的设计,可以实现加强底板结构强度,防止在工作人员背负的过程中导致底板断裂或者折弯后导致基站基体的掉落或砸伤工作人员,提高了整体装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此外,可以用于实现与装配板之间形成间隔空间,减震以及形成的间隔空间有利于气流通过对装配板上安装的基站基体散热,有利于消除工作人员在背负过程中背部过热的不适感,提工作人员舒适感。
10.加强板为金属折弯板,进一步增强了底板的结构强度,进而提高了整体装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1.进一步的,在底板相对人体背部一侧设有柔性记忆海绵,从而实现底板与与人体背部的贴合以降低工作人员背负本装置时的不适感,同时使得工作人员背部整体受力从而降低局部压迫感,增加整体装置的舒适度。
12.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底板包括两面设置的外夹板,底板内侧设有内填充板,外夹板之间间隔布设有支撑隔板,支撑隔板垂直于外夹板;内填充板为波浪形,内填充板间隔间隔布设有海绵柱。
13.通过对底板的设计,采用在底板内设置有波浪形的内填充板、海绵柱以及支撑板,可以降低装置在背负经过崎岖路面或者本装置在拖行的过程中产生的震动传递至基站基体上,提高了整体装置减震保护能力。此外,对工作人员背负或在拖行的过程中,可以降低或避免热量通过底板进行传递,降低了工作人员背部的不适感从而提高背负的舒适感;同时,通过在底板内设设置支撑隔板和内填充板,可以使得在整体装置背负过程中,底板可以形变以贴合工作人员的背部曲线,提高工作人员背负时的舒服程度。另外,通过底板中空结构的设计,还可以使得装配基体整体平均密度小于水体密度,有助于水面提供浮力,在极端环境或极端条件下可以降低工作人员的体力消耗。
14.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底板与基站基体相对侧设有装配板,装配板垂直连接连接辅助加强板和加强板,装配板与基站基体相对侧设有多个并列设置的卡接槽,装配板与基站基体相对侧设有卡接件;卡接槽与卡接件卡接。
15.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卡接件固联水平辅助杆,辅助杆两侧对称设置有折弯部,辅助杆两端折弯部垂直于壳体,辅助杆两端部设有握把;辅助杆为u型杆;壳体与辅助杆连接。
16.通过辅助杆与壳体进行连接,可以将基站基体稳固于装配基体上;且,基站基体中的壳体与底板形成间隙,形成的间隙空间可以提高气流的流通量,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在背负整体装置时对背部进行散热,提高了工作人员背负时背部的舒适程度,此外,可以进一步提高基站基体侧部的散热,防止将基站基体散发出的热量传导至工作人员的背部,导致
工作人员背部产生不适感,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在背负时的舒适程度。
17.通过辅助杆与基站基体连接,辅助杆与卡接件连接,卡接件与装配板卡接,故而辅助杆可以沿装配板上下移动,进而工作人员可以控制辅助杆以控制基站基体相对于工作人员背部的位置变化,以便可以调整工作人员背负整体装置时的舒适角度。
18.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装配基体相对外侧设有滚轮装配板,滚轮装配板与装配基体通过紧固件连接,滚轮装配板上对称设有滚轮组件,滚轮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基体,第一连接基体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连接侧板,第一连接侧板相对侧通过多个平行设置的第一连接柱体连接,第一连接基体靠近滚轮装配板一端转动连接液压杆一端,第一连接基体另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接基体一端,第二连接基体另一端对称设置有滚轮;第二连接基体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二连接侧板,第二连接侧板相对侧通过多个平行设置的第二连接柱体连接,其中一个第二连接柱体转动连接缓冲连接柱一端,缓冲连接柱另一端铰接滚轮装配板;液压杆另一端铰接滚轮装配板。
19.本发明在较为平缓的路面上可以采用拖行状态,以降低工作人员长时间背负肩部和背部的压迫感。通过装配基体相对外侧设置有可拆卸的滚轮装配板,在相对平缓的路面上可以安装滚轮装配板,并通过紧固件进行连接。在滚轮装配板两侧设置有滚轮组件,通过对滚轮组件的设计,实现扩大滚轮用量使其提高与地面接触提高装置拖行稳定性,从而避免侧翻。
20.液压杆连接第一连接基体与滚轮装配板,缓冲连接柱连接第二连接基体与滚轮装配板,通过如上设计可以实现对连接侧板相对装配基座的位置状态进行调整,降低拖行颠簸感,同时根据颠簸路面状况的调整可降低轮体表面磨损更有利于在山地区域长久使用,避免轮体破损导致拖行受阻。此外,在降低颠簸感的同时,可以有效的降低在拖行的过程中对基站基体造成损坏,有利于提高整体装置的寿命。
21.进一步的,滚轮优选三脚架轮。三脚架轮的使用,可以有效的降低通过台阶、石头等路面的普通滚轮不可通过的可能性,同时也可以降低工作人员在相对崎岖路面上拉动拉力,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舒适度;同时,进一步降低了在拖行的过程中对基站基体造成损坏。
22.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壳体内设有减震壳,减震壳内部设置有一体化天线;壳体与减震壳之间设有多个减冲组件。
23.通过在壳体内设置有减震壳,再将一体化天线设置于减震壳内,并在壳体与减震壳之间设置有多个减冲组件,可以保证在壳体和减震壳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隔距离,以形成一层空气层降低噪音的传递,从而对减震壳体内部一体化天线产生的噪音进行抑制或消除;此外,减冲组件的布置,提高对一体化天线的减冲减震效果,防止一体化天线在运输或者搬运的过程中,遭受冲击或跌落后,导致损坏或无法正常使用,提高整体装置的稳定性和寿命。
24.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减冲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首尾分别连接有两个第二连接杆一端;第一连接杆与壳体内壁连接,两个第二连接杆另一端与减震壳表面连接;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上均套设多个橡胶柱。
25.通过减冲组件的设计,提高整体装置的缓冲减震效果,当基站基体收到冲击时,内
外部的冲击力传导至减冲组件后能够被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吸收消耗能量,并且橡胶柱提供进一步的能量吸收;同时橡胶柱能够相对限制第一、第二连接杆的形变范围,例如第二连接杆形变位置从两个橡胶柱之间的位置形成形变的概率提升,这样可以控制第二连接杆的形变范围并提高第二连接杆形变后橡胶柱之间接触消耗冲击能量的效果。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底板的设计,采用在底板内设置有波浪形的内填充板、海绵柱以及支撑板,可以降低或避免热量通过底板进行传递,提高工作人员背负时的舒服程度,减少震动的传递,提高整体装置减震保护能力,且减轻负担。
27.(2)辅助杆的设计,工作人员可以控制辅助杆以控制基站基体相对于工作人员背部的位置变化,以便可以调整工作人员背负整体装置时的舒适角度;同时在壳体和底板形成间隙,提高空气流通以提高基站基体散热。
28.(3)缓冲组件的设计,提高整体装置的缓冲减震效果,当基站基体收到冲击时,内外部的冲击力传导至减冲组件后能够被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吸收消耗能量,并且橡胶柱提供进一步的能量吸收;同时橡胶柱能够相对限制第一、第二连接杆的形变范围,例如第二连接杆形变位置从两个橡胶柱之间的位置形成形变的概率提升,这样可以控制第二连接杆的形变范围并提高第二连接杆形变后橡胶柱之间接触消耗冲击能量的效果。
附图说明
29.图1为实施例1一种高可用便携基准站示意图;图2为图1中i处放大图;图3为实施例1一种高可用便携基准站另一角度示意图;图4为底板剖视示意图;图5为基站基体示意图;图6为基站基体爆炸示意图;图7为减冲组件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2一种高可用便携基准站示意图;图9为实施例2中滚轮装配板与滚轮组件示意图。
30.附图标号:装配基体100,绑料环101,加强板102,辅助加强板103,装配基座104,绑带105,底板110,外夹板111,内填充板112,支撑隔板113,海绵柱114,装配板120,卡接件130,水平辅助杆140,握把141,滚轮装配板150,滚轮组件160,第一连接基体161,第一连接侧板1611,第一连接柱体1612,液压杆162,第二连接基体163,第二连接侧板1631,第二连接柱体1632,滚轮164,缓冲连接柱165,基站基体200,壳体210,减震壳220,减冲组件230,第一连接杆231,第二连接杆232,橡胶柱233。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1、3、5所示,一种高可用便携基准站,包括:装配基体100,装配基体100包括矩形底板110,底板110顶顶部设有绑料环101,底
板110后侧中部设有加强板102,底板110底部附近设有辅助加强板103,辅助加强板103两端对称设有装配基座104,装配基座104上设有绑料环101;基站基体200,基站基体200包括壳体210,壳体210一侧与装配基体100连接,壳体210内设有一体化天线;其特征在于,底板110顶部的绑料环101与装配基座104上绑料环101通过绑带105连接,加强板102为金属折弯板。
32.通过对高可用便携基准站整体设计,在装配基体100上设置绑带105,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绑带105将便携基准站整体背在背上,从而相较于采用汽车运输的装置或者使得整体装置便于携带,且可以通过背负的方式降低工作人员的负重感,有利于方便携带本装置崎岖不平的山地区域或者其他极端环境背负移动。基站基体200内设置有通信处理枢纽,通信处理枢纽包括前端处理单元、信号传输单元以及信息处理单元等,且基站基体200内设有一体化天线,一体化天线可以对gps和北斗卫星的信号进行接收,同时一体化天线可以进行无线通信。从而,对一体化天线所接受的信号,会传输到通信处理枢纽中进行处理。实现了一体化的信号接收处理,大大降低了对基准站部署时的复杂程度,提高了部署效率以及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33.通过对装配基体100的设计,在底板110后侧中部设有加强板102,且在底板110底部附近设有辅助加强板103,采用加强板102与辅助加强板103的设计,可以实现加强底板110结构强度,防止在工作人员背负的过程中导致底板110断裂或者折弯后导致基站基体200的掉落或砸伤工作人员,提高了整体装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此外,可以用于实现与装配板120之间形成间隔空间,减震以及形成的间隔空间有利于气流通过对装配板120上安装的基站基体200散热,有利于消除工作人员在背负过程中背部过热的不适感,提工作人员舒适感。
34.加强板102为金属折弯板,进一步增强了底板110的结构强度,进而提高了整体装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5.进一步的,在底板110相对人体背部一侧设有柔性记忆海绵,从而实现底板110与与人体背部的贴合以降低工作人员背负本装置时的不适感,同时使得工作人员背部整体受力从而降低局部压迫感,增加整体装置的舒适度。
36.如图4所示,底板110包括两面设置的外夹板111,底板110内侧设有内填充板112,外夹板111之间间隔布设有支撑隔板113,支撑隔板113垂直于外夹板111;内填充板112为波浪形,内填充板112间隔间隔布设有海绵柱114。
37.通过对底板110的设计,采用在底板110内设置有波浪形的内填充板112、海绵柱以及支撑板,可以降低装置在背负经过崎岖路面或者本装置在拖行的过程中产生的震动传递至基站基体200上,提高了整体装置减震保护能力。此外,对工作人员背负或在拖行的过程中,可以降低或避免热量通过底板110进行传递,降低了工作人员背部的不适感从而提高背负的舒适感;同时,通过在底板110内设设置支撑隔板113和内填充板112,可以使得在整体装置背负过程中,底板110可以形变以贴合工作人员的背部曲线,提高工作人员背负时的舒服程度。另外,通过底板110中空结构的设计,还可以使得装配基体100整体平均密度小于水体密度,有助于水面提供浮力,在极端环境或极端条件下可以降低工作人员的体力消耗。
38.如图1、2、3所示,底板110与基站基体200相对侧设有装配板120,装配板120垂直连
接连接辅助加强板103和加强板102,装配板120与基站基体200相对侧设有多个并列设置的卡接槽,装配板120与基站基体200相对侧设有卡接件130;卡接槽与卡接件130卡接。
39.如图1、2、3所示,卡接件130固联水平辅助杆140,辅助杆140两侧对称设置有折弯部,辅助杆140两端折弯部垂直于壳体210,辅助杆140两端部设有握把141;辅助杆140为u型杆;壳体210与辅助杆140连接。
40.通过辅助杆140与壳体210进行连接,可以将基站基体200稳固于装配基体100上;且,基站基体200中的壳体210与底板110形成间隙,形成的间隙空间可以提高气流的流通量,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在背负整体装置时对背部进行散热,提高了工作人员背负时背部的舒适程度,此外,可以进一步提高基站基体200侧部的散热,防止将基站基体200散发出的热量传导至工作人员的背部,导致工作人员背部产生不适感,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在背负时的舒适程度。
41.通过辅助杆140与基站基体200连接,辅助杆140与卡接件130连接,卡接件130与装配板120卡接,故而辅助杆140可以沿装配板120上下移动,进而工作人员可以控制辅助杆140以控制基站基体200相对于工作人员背部的位置变化,以便可以调整工作人员背负整体装置时的舒适角度。
42.如图5、6所示,壳体210内设有减震壳220,减震壳220内部设置有一体化天线;壳体210与减震壳220之间设有多个减冲组件230。
43.通过在壳体210内设置有减震壳220,再将一体化天线设置于减震壳220内,并在壳体210与减震壳220之间设置有多个减冲组件230,可以保证在壳体210和减震壳220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隔距离,以形成一层空气层降低噪音的传递,从而对减震壳220体内部一体化天线产生的噪音进行抑制或消除;此外,减冲组件230的布置,提高对一体化天线的减冲减震效果,防止一体化天线在运输或者搬运的过程中,遭受冲击或跌落后,导致损坏或无法正常使用,提高整体装置的稳定性和寿命。
44.如图7所示,减冲组件230包括第一连接杆231,第一连接杆231首尾分别连接有两个第二连接杆232一端;第一连接杆231与壳体210内壁连接,两个第二连接杆232另一端与减震壳220表面连接;第一连接杆231和第二连接杆232上均套设多个橡胶柱233。
45.通过减冲组件230的设计,提高整体装置的缓冲减震效果,当基站基体200收到冲击时,内外部的冲击力传导至减冲组件230后能够被第一连接杆231、第二连接杆232吸收消耗能量,并且橡胶柱233提供进一步的能量吸收;同时橡胶柱233能够相对限制第一连接杆231、第二连接杆232的形变范围,例如第二连接杆232形变位置从两个橡胶柱233之间的位置形成形变的概率提升,这样可以控制第二连接杆232的形变范围并提高第二连接杆232形变后橡胶柱233之间接触消耗冲击能量的效果。
46.至此,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47.实施例2:在上述的实施方式或变例中,例举了一种高可用便携基准站的设计并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对一种高可用便携基准站进行进一步的设计,使得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对其的便携程度以及舒适程度。
48.如图8、9所示,装配基体100相对外侧设有滚轮装配板150,滚轮装配板150与装配基体100通过紧固件连接,滚轮装配板150上对称设有滚轮组件160,滚轮组件160包括第一连接基体161,第一连接基体161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连接侧板1611,第一连接侧板1611相对侧通过多个平行设置的第一连接柱体1612连接,第一连接基体161靠近滚轮装配板150一端转动连接液压杆162一端,第一连接基体161另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接基体163一端,第二连接基体163另一端对称设置有滚轮164;第二连接基体163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二连接侧板1631,第二连接侧板1631相对侧通过多个平行设置的第二连接柱体1632连接,其中一个第二连接柱体1632转动连接缓冲连接柱165一端,缓冲连接柱165另一端铰接滚轮装配板150;液压杆162另一端铰接滚轮装配板150。
49.本发明在较为平缓的路面上可以采用拖行状态,以降低工作人员长时间背负肩部和背部的压迫感。通过装配基体100相对外侧设置有可拆卸的滚轮装配板150,在相对平缓的路面上可以安装滚轮装配板150,并通过紧固件进行连接。在滚轮装配板150两侧设置有滚轮组件160,通过对滚轮组件160的设计,实现扩大滚轮164用量使其提高与地面接触提高装置拖行稳定性,从而避免侧翻。
50.液压杆162连接第一连接基体161与滚轮装配板150,缓冲连接柱165连接第二连接基体163与滚轮装配板150,通过如上设计可以实现对连接侧板相对装配基座104的位置状态进行调整,降低拖行颠簸感,同时根据颠簸路面状况的调整可降低轮体表面磨损更有利于在山地区域长久使用,避免轮体破损导致拖行受阻。此外,在降低颠簸感的同时,可以有效的降低在拖行的过程中对基站基体200造成损坏,有利于提高整体装置的寿命。
51.进一步的,滚轮164优选三脚架轮。三脚架轮的使用,可以有效的降低通过台阶、石头等路面的普通滚轮不可通过的可能性,同时也可以降低工作人员在相对崎岖路面上拉动拉力,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舒适度;同时,进一步降低了在拖行的过程中对基站基体200造成损坏。
52.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原则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补充或类似方式替代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