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架空输电线托网移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31 12:5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高压输电线架设用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架空输电线托网移动装置。


背景技术:

2.前述的架空输电线主要指但并非绝对限于指数kv如10kv以上的电压的输电线路。如业界所知,在进行架空输电线即在输电线架空或称架设作业过程中,通常会遇到两相邻的输电塔(习惯称为“电力铁塔”)之间存在铁路、公路、高架、居民区、重要的特殊建筑设施等的情形,于是一旦在架线过程中出现电线或其它与架空输电线相关的物件掉脱,那么甚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尽管这种几率是极低的,但是也必须防患于未然。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良好地阻挡一旦掉落的电线或相关物件而得以确保位于两相邻的输电塔之间的地面建筑设施和交通设施等的安全的架空输电线托网移动装置。
4.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架空输电线托网移动装置,包括一电控箱,在该电控箱的顶部开设有一用于使电控箱的电控箱腔与外界相通的传动带让位口,在所述电控箱腔内设置有带有蓄电池的并且由蓄电池支持其工作的电气控制器;一行走机构支架,该行走机构支架在对应于所述传动带让位口的左侧的位置以纵向状态与电控箱的电控箱顶板朝向上的一侧固定;一行走机构、一过渡传动机构和一动力机构,动力机构设置在所述电控箱腔内并且与所述电气控制器电气控制连接,行走机构设置在所述行走机构支架上,过渡传动机构在对应于所述传动带让位口的位置与所述动力机构以及行走机构传动连接;一挡网杆连接架,该挡网杆连接架以纵向悬臂状态与所述电控箱的底部固定;一挡网杆位置信号采集机构,该挡网杆位置信号采集机构在对应于所述挡网杆连接架的左侧面或右侧面的位置与所述电控箱固定并且与所述电气控制器电气连接。
5.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行走机构支架包括行走机构支架左壁板、行走机构支架右壁板以及行走机构支架底板,行走机构支架底板构成于行走机构支架左壁板与行走机构支架右壁板的底部之间,并且该行走机构支架底板在对应于所述传动带让位口的左侧的位置与所述电控箱的电控箱顶板朝向上的一侧固定,行走机构支架左壁板与行走机构支架右壁板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前后以及上部不封闭的行走机构支架u字形腔;所述行走机构包括一上滚轮装置和一下滚轮装置,上滚轮装置设置在所述行走机构支架左壁板与行走机构支架右壁板之间的上部,下滚轮装置在对应于上滚轮装置的下方的位置上下位移地设置在所述行走机构支架u字形腔内,所述过渡传动机构与所述上滚轮装置传动连接。
6.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机、减速箱和减速箱固定支架,该减速箱固定支架位于所述电控箱的电控箱腔内并且与所述电控箱顶板朝向电控
箱腔的一侧固定,电机与减速箱传动配合并且由减速箱连同电机与减速箱固定支架固定,减速箱的减速箱末级动力输出轴伸展到减速箱固定支架的右侧,所述电机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伺服电机并且与所述电气控制器电气控制连接;所述的过渡传动机构在对应于所述传动带让位口的位置与所述减速箱末级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
7.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过渡传动机构包括一主动轮、一从动轮、一传动带和一传动带涨紧调整装置,主动轮在所述电控箱腔内与所述减速箱末级动力输出轴固定,并且该主动轮与所述传动带让位口的下方相对应,从动轮与所述上滚轮装置传动连接,传动带的下端套置在主动轮上,上端由下向上途经传动带让位口套置在从动轮上,传动带的中部与传动带涨紧调整装置接触,而该传动带涨紧调整装置在对应于传动带让位口的位置设置在所述电控箱的电控箱顶板朝向上的一侧;在所述行走机构支架左壁板上并且位于行走机构支架左壁板的高度方向的中部以纵向状态开设有一下滚轮轴左导滑槽,而在所述行走机构支架右壁板上并且在对应于下滚轮轴左导滑槽的位置同样以纵向状态开设有一下滚轮轴右导滑槽;所述下滚轮装置在所述行走机构支架u字形腔内与所述下滚轮轴左导滑槽以及下滚轮轴右导滑槽滑动配合。
8.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上滚轮装置包括上滚轮轴支承座、第一上滚轮ⅰ、第二上滚轮ⅱ、主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ⅰ、第二从动齿轮ⅱ和主动齿轮轴支承连接板,上滚轮轴支承座构成有一上滚轮轴支承座腔,该上滚轮轴支承座腔的前后侧以及下部是不封闭的,上滚轮轴支承座的右侧下部的居中位置与所述行走机构支架右壁板的上部铰接,第一上滚轮ⅰ位于所述上滚轮轴支承座腔内并且通过轴承转动地设置在第一上滚轮轴ⅰ的中部,而该第一上滚轮轴ⅰ的左端以及右端分别支承在上滚轮轴支承座的左侧壁以及右侧壁上并且各由一第一上滚轮轴锁定螺母ⅰ锁定,第二上滚轮ⅱ在对应于第一上滚轮ⅰ的后侧的位置设置在上滚轮轴支承座腔内并且同样通过轴承转动地设置在第二上滚轮轴ⅱ的中部,而该第二上滚轮轴ⅱ的左端以及右端分别支承在上滚轮轴支承座的左侧壁以及右侧壁上并且各由一第二上滚轮轴锁定螺母ⅱ锁定,主动齿轮在所述上滚轮轴支承座腔内固定在主动齿轮轴上,该主动齿轮轴的左端转动地支承在设置于上滚轮轴支承座的左侧壁与主动齿轮轴支承连接板之间的主动齿轮轴左轴承上,右端转动地支承在设置于上滚轮轴支承座的右侧壁的主动齿轮轴右轴承上并且伸展到主动齿轮轴右轴承的右侧,第一从动齿轮ⅰ设置在所述上滚轮轴支承座腔内并且通过第一从动齿轮固定螺钉ⅰ与所述第一上滚轮ⅰ的右侧面固定,该第一从动齿轮ⅰ在对应于主动齿轮的前方的位置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第二从动齿轮ⅱ设置在上滚轮轴支承座腔内并且通过第二从动齿轮固定螺钉ⅱ与所述第二上滚轮ⅱ的右侧面固定,该第二从动齿轮ⅱ在对应于主动齿轮的后方的位置与主动齿轮啮合,主动齿轮轴支承连接板对应于上滚轮轴支承座的左侧并且在该主动齿轮轴支承连接板的上部开设有一连接板弧形槽,在对应于该连接板弧形槽的位置配设有一连接板定位螺钉,该连接板定位螺钉与开设在上滚轮轴支承座的左侧壁上的连接板定位螺钉孔固定,主动齿轮轴支承连接板的左侧下部的居中位置与所述行走机构支架左壁板的上部铰接或解除铰接;所述从动轮与所述主动齿轮轴的右端固定;所述下滚轮装置对应于所述第一上滚轮ⅰ与第二上滚轮ⅱ之间的下方。
9.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上滚轮轴支承座的右侧下部的居中位置固定有一上滚轮轴支承座铰接套,而在所述行走机构支架右壁板的右侧上部固定有一
对支架右壁板铰接轴套,所述上滚轮轴支承座铰接套对应于一对支架右壁板铰接轴套之间并且通过支架右壁板铰接轴套销轴将上滚轮轴支承座铰接套与一对支架右壁板铰接轴套铰接;在所述主动齿轮轴支承连接板的左侧下部的居中位置固定有一连接板轴套,在所述行走机构支架左壁板的左侧上部固定有一对支架左壁板铰接轴套,所述连接板轴套对应于一对支架左壁板铰接轴套之间并且通过插销使连接板轴套与一对支架左壁板铰接轴套铰接或解除铰接。
10.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下滚轮装置包括一下滚轮座和一下滚轮,下滚轮座在对应于下滚轮轴左导滑槽与下滚轮轴右导滑槽之间的位置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所述行走机构支架u字形腔内并且该下滚轮座的前后侧以及上部各形成敞口,在下滚轮座的底部的居中位置以纵向悬臂状态固定有一下滚轮座导杆,该下滚轮座导杆的下端依次穿过所述行走机构支架底板以及所述电控箱的电控箱顶板探入所述电控箱腔内,并且与行走机构支架底板以及电控箱顶板滑动配合,在下滚轮座导杆上套置有一弹簧,该弹簧的上端支承在下滚轮座的底部朝向下的一侧,而下端支承在行走机构支架底板上,下滚轮位于下滚轮座的下滚轮座腔内并且通过轴承转动地设置在下滚轮轴的中部,该下滚轮还与所述第一上滚轮ⅰ与第二上滚轮ⅱ之间的下方相对应,下滚轮轴的左端穿过下滚轮座的下滚轮座左壁体以及所述下滚轮轴左导滑槽的左侧并且由下滚轮轴左轴头限定螺母限定,下滚轮轴的右端穿过下滚轮座的下滚轮座右壁体以及所述下滚轮轴右导滑槽的右侧并且由下滚轮轴右轴头限定螺母限定。
11.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传动带涨紧调整装置包括一调整螺杆座、一调整螺杆、一涨紧轮架和涨紧轮,调整螺杆座在对应于所述传动带让位口的前方的位置与所述电控箱的电控箱顶板固定,调整螺杆的前端和中部穿插支承在调整螺杆座上并且由设置在调整螺杆的前端的一对螺杆螺母在隔着调整螺杆座的前侧壁的状态下锁定或解除锁定,涨紧轮架的前端与调整螺杆的后端固定连接,涨紧轮在对应于涨紧轮架的后端的位置通过轴承转动地设置在涨紧轮轴的中部,而该涨紧轮轴的左端以及右端定位在涨紧轮架的涨紧轮架左壁体以及涨紧轮架右壁体上;所述传动带的中部与所述涨紧轮的前侧接触。
12.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当所述挡网杆位置信号采集机构在对应于所述挡网杆连接架的左侧面时,该挡网杆位置信号采集机构与所述电控箱的电控箱左壁体固定,而当挡网杆位置信号采集机构在对应于所述挡网杆连接架的右侧面时,则该挡网杆位置信号采集机构与电控箱的电控箱右壁体固定;所述电控箱的电控箱腔的电控箱腔前腔口是不封闭的。
13.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挡网杆位置信号采集机构包括轴承设置板、旋转编码器轴夹块、滑轨、旋转编码器固定座、旋转编码器和一对挡网杆脚,轴承设置板的上端与所述电控箱的电控箱右壁体固定,末端伸展到电控箱的下方,旋转编码器固定座与电控箱的底部固定,旋转编码器与所述电气控制器电气连接,并且与旋转编码器固定座固定,该旋转编码器的旋转编码器轴的中部通过设置在轴承设置板上的旋转编码器轴支承轴承转动地支承在轴承设置板的下端,旋转编码器轴的右端伸展到旋转编码器轴支承轴承的右侧,旋转编码器轴夹块的上部具有一对夹脚,一对夹脚之间构成有一旋转编码器轴配合孔,该旋转编码器轴配合孔与旋转编码器轴的右端相配合并且由一对夹脚夹固,旋
转编码器轴夹块的下部通过旋转编码器轴夹块固定螺钉与滑轨朝向上的一侧固定,在滑轨上构成有一自滑轨的前端贯通至后端的滑轨槽,一对挡网杆脚的上端各通过滑轨连接螺钉与移动地设置在滑轨槽内的螺母块连接,而一对挡网杆脚的下端以悬臂状态向下伸展并且该对挡网杆脚之间的空间构成为挡网杆探入腔。
14.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由设置在电控制腔内的动力机构的工作带动设置在行走机构支架上的行走机构,在两相邻塔杆之间的钢绞线上行走,并且在电控箱随行走机构行移的同时带动固定其底部的挡网杆连接架同步移动,于是在使用状态下,由连接在挡网杆连接架上的挡网杆连同套置在挡网杆上的挡网移动而使挡网依需对应到位于两相邻塔杆之间的诸如铁路、公路、高架、建筑物、居民区之类的上方,在架线过程中,一旦电线或相关物件坠落,则由挡网挡护,杜绝影响安全的事故发生。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结构图。
16.图2为本发明的应用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18.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图1所处的位置状态为基准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19.请参见图1,示出了一电控箱1,在该电控箱1的顶部即在电控箱1的顶壁开设有一用于使电控箱1的电控箱腔11与外界相通的传动带让位口12,在前述电控箱腔11内设置有带有蓄电池(即配备有蓄电池)的并且由蓄电池支持其工作的电气控制器111;示出了一行走机构支架2,该行走机构支架2在对应于前述传动带让位口12的左侧的位置以纵向状态与电控箱1的电控箱顶板朝向上的一侧固定;示出了一行走机构3、一过渡传动机构4和一动力机构5,动力机构5设置在前述电控箱腔11内并且与前述电气控制器111电气控制连接,行走机构3设置在前述行走机构支架2上,过渡传动机构4在对应于前述传动带让位口12的位置与前述动力机构5以及行走机构3传动连接;示出了一挡网杆连接架6,该挡网杆连接架6以纵向悬臂状态与前述电控箱1的底部固定;示出了一挡网杆位置信号采集机构7,该挡网杆位置信号采集机构7在对应于前述挡网杆连接架6的左侧面或右侧面的位置与前述电控箱1固定并且与前述电气控制器111电气连接。
20.由于在使用状态下即在设置由图2示意的挡网8的过程中,行走机构3的行走与否取决于动力机构5的工作与否,而动力机构5的工作与否又取决于电气控制器111,又由于行走机构3是在位于两塔杆(即“高压线塔”,以下同)之间的钢绞线10(图2示)上行走的,并且由于整个架空输电线托网移动装置处于位于地面上方数十米的钢绞线10上的,因此依据专业常识,只能通过遥控操作方式由位于地坪上的操作人员通过信号发射器(业界习惯称“遥控器”)向具有(配有)信号接收器的电气控制器发射遥控信号,从而达到遥控操作电气控制
器的目的。此外,为了使前述的信号接收器能良好地接收来自于信号发射器发出的遥控信号,因此作为优选的方案而可在电控箱1的顶部设置一与电气控制器111电气连接的信号接收天线13。
21.继续见图1,前述的行走机构支架2包括行走机构支架左壁板21、行走机构支架右壁板22以及行走机构支架底板23,行走机构支架底板23构成于行走机构支架左壁板21与行走机构支架右壁板22的底部之间,并且该行走机构支架底板23在对应于前述传动带让位口12的左侧的位置通过行走机构支架底板螺钉231与前述电控箱1的电控箱顶板朝向上的一侧固定,行走机构支架左壁板21与行走机构支架右壁板22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前后以及上部不封闭的行走机构支架u字形腔24;前述行走机构3包括一上滚轮装置31和一下滚轮装置32,上滚轮装置31设置在前述行走机构支架左壁板21与行走机构支架右壁板22之间的上部,下滚轮装置32在对应于上滚轮装置31的下方的位置上下位移地设置在前述行走机构支架u字形腔24内,前述过渡传动机构4与前述上滚轮装置31传动连接。
22.前述动力机构5包括电机51、减速箱52和减速箱固定支架53,该减速箱固定支架53位于前述电控箱1的电控箱腔11内并且与前述电控箱顶板朝向电控箱腔11的一侧固定,电机51与减速箱52传动配合并且由减速箱52连同电机51通过减速箱固定螺钉522与减速箱固定支架53固定,减速箱52的减速箱末级动力输出轴521伸展到减速箱固定支架53的右侧,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电机51为具有正反转功能并且可以调速的伺服电机并且与前述电气控制器111电气控制连接;前述的过渡传动机构4在对应于前述传动带让位口12的位置与前述减速箱末级动力输出轴521传动连接。前述的减速箱固定支架53的上部优选通过焊接方式与电控箱1的电控箱顶板朝向电控箱腔11的一侧固定。
23.继续见图1,前述过渡传动机构4包括一主动轮41、一从动轮42、一传动带43和一传动带涨紧调整装置44,主动轮41在前述电控箱腔11内通过平键固定方式与前述减速箱末级动力输出轴521固定,并且该主动轮41与前述传动带让位口12的下方相对应,从动轮42与前述上滚轮装置31传动连接,从动轮42与主动轮41是相互上下对应的,传动带43的下端套置在主动轮41上,上端由下向上途经(即穿过)传动带让位口12套置在从动轮42上,传动带43的中部与传动带涨紧调整装置44接触,而该传动带涨紧调整装置44在对应于传动带让位口12的位置设置在前述电控箱1的电控箱顶板朝向上的一侧;在前述行走机构支架左壁板21上并且位于行走机构支架左壁板21的高度方向的中部以纵向状态开设有一下滚轮轴左导滑槽211,而在前述行走机构支架右壁板22上并且在对应于下滚轮轴左导滑槽211的位置同样以纵向状态开设有一下滚轮轴右导滑槽221;前述下滚轮装置32在前述行走机构支架u字形腔24内与前述下滚轮轴左导滑槽211以及下滚轮轴右导滑槽221滑动配合。
24.当要使动力机构5工作时,在操作人员(位于架线作业场所的地坪上)通过对前述遥控器的操作下,由遥控器即信号发射器发射信号,经信号接收器接收信号,由信号接收器将信号反馈给电气控制器111,由电气控制器111向动力机构5的电机51发出工作指令,也就是由电气控制器111接通得以使电机51工作的电路,由电机51带动减速箱52,由减速箱末级动力输出轴521带动过渡传动机构4的结构体系的主动轮41,由主动轮41带动传动带43(皮带),由传动带43带动从动轮42,从而由从动轮42带动行走机构3的上滚轮装置31,最终使行走机构3在前述的钢绞线10上行走(后面还要说明)。
25.继续见图1,前述的上滚轮装置31包括上滚轮轴支承座311、第一上滚轮ⅰ312、第二
上滚轮ⅱ313、主动齿轮314、第一从动齿轮ⅰ315、第二从动齿轮ⅱ316和主动齿轮轴支承连接板317,上滚轮轴支承座311构成有一上滚轮轴支承座腔3111,该上滚轮轴支承座腔3111的前后侧以及下部是不封闭的(即形成敞口),上滚轮轴支承座311的右侧下部的居中位置与前述行走机构支架右壁板22的上部铰接,第一上滚轮ⅰ312位于前述上滚轮轴支承座腔3111内并且通过轴承转动地设置在第一上滚轮轴ⅰ3121的中部,而该第一上滚轮轴ⅰ3121的左端以及右端分别支承在上滚轮轴支承座311的左侧壁以及右侧壁上并且各由一第一上滚轮轴锁定螺母ⅰ31211锁定,第二上滚轮ⅱ313在对应于第一上滚轮ⅰ312的后侧的位置设置在上滚轮轴支承座腔3111内并且同样通过轴承转动地设置在第二上滚轮轴ⅱ3131的中部,而该第二上滚轮轴ⅱ3131的左端以及右端分别支承在上滚轮轴支承座311的左侧壁以及右侧壁上并且各由一第二上滚轮轴锁定螺母ⅱ31311锁定,主动齿轮314在前述上滚轮轴支承座腔3111内固定在主动齿轮轴3141上,该主动齿轮轴3141的左端转动地支承在设置于上滚轮轴支承座311的左侧壁与主动齿轮轴支承连接板317之间的主动齿轮轴左轴承31411上,右端转动地支承在设置于上滚轮轴支承座311的右侧壁的主动齿轮轴右轴承31412上并且伸展到主动齿轮轴右轴承31412的右侧,第一从动齿轮ⅰ315设置在前述上滚轮轴支承座腔3111内并且通过第一从动齿轮固定螺钉ⅰ3151与前述第一上滚轮ⅰ312的右侧面固定,该第一从动齿轮ⅰ315在对应于主动齿轮314的前方的位置与前述主动齿轮314啮合,第二从动齿轮ⅱ316设置在上滚轮轴支承座腔3111内并且通过第二从动齿轮固定螺钉ⅱ3161与前述第二上滚轮ⅱ313的右侧面固定,该第二从动齿轮ⅱ316在对应于主动齿轮314的后方的位置与主动齿轮314啮合,主动齿轮轴支承连接板317对应于上滚轮轴支承座311的左侧并且在该主动齿轮轴支承连接板317的上部开设有一连接板弧形槽3171,在对应于该连接板弧形槽3171的位置配设有一连接板定位螺钉31711,该连接板定位螺钉31711与开设在上滚轮轴支承座311的左侧壁上的连接板定位螺钉孔3112固定,主动齿轮轴支承连接板317的左侧下部的居中位置与前述行走机构支架左壁板21的上部铰接或解除铰接;前述从动轮42与前述主动齿轮轴3141的右端固定;前述下滚轮装置32对应于前述第一上滚轮ⅰ312与第二上滚轮ⅱ313之间的下方。
26.通过示意在图1中的上滚轮轴支承座311的左侧壁上的主动齿轮轴左轴承孔3114可知,前述的主动齿轮轴左轴承31411设置在由构成于主动齿轮轴支承连接板317上的连接板轴承孔3173与前述的主动齿轮轴左轴承孔3114两者共同配合的轴承孔中。也可以这样说,主动齿轮轴左轴承31411的厚度方向的二分之一位于主动齿轮轴左轴承孔3114中,而另外二分之一位于连接板轴承孔3173中。
27.在前述传动带43带动从动轮42运动时,由从动轮42带动主动齿轮轴3141,由主动齿轮轴3141的转动带动主动齿轮314,由该主动齿轮314同时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一从动齿轮ⅰ315以及第二从动齿轮ⅱ316,从而由第一从动齿轮ⅰ315带动第一上滚轮ⅰ312以及同时由第二从动齿轮ⅱ316带动第二上滚轮ⅱ313,从而使朝向一个方向(同一方向转动的)第一上滚轮ⅰ312以及第二上滚轮ⅱ313在钢绞线10上行走(滚动)。
28.作为优选的方案,可在第一上滚轮ⅰ312上结合用于增大摩擦力的第一上滚轮橡胶层ⅰ3122以及在第二上滚轮ⅱ313上结合同样用于增大摩擦力的第二上滚轮橡胶层ⅱ3132。
29.继续见图1,在前述上滚轮轴支承座311的右侧下部的居中位置固定有一上滚轮轴支承座铰接套3113,而在前述行走机构支架右壁板22的右侧上部固定有一对支架右壁板铰
接轴套222,前述上滚轮轴支承座铰接套3113对应于一对支架右壁板铰接轴套222之间并且通过支架右壁板铰接轴套销轴2221将上滚轮轴支承座铰接套3113与一对支架右壁板铰接轴套222铰接;在前述主动齿轮轴支承连接板317的左侧下部的居中位置固定有一连接板轴套3172,在前述行走机构支架左壁板21的左侧上部固定有一对支架左壁板铰接轴套212,前述连接板轴套3172对应于一对支架左壁板铰接轴套212之间并且通过插销2121使连接板轴套3172与一对支架左壁板铰接轴套212铰接或解除铰接。
30.当要使由图2所示的钢绞线10引入前述第一上滚轮ⅰ312以及第二上滚轮ⅱ313的下方与下面还要描述的下滚轮装置32之间时,由位于塔杆上的电力施工作业人员先拔除插销2121,解除主动齿轮轴支承连接板317的下部的前述连接板轴套3172与一对支架左壁板铰接轴套212的铰接,再将上滚轮轴支承座311以上滚轮轴支承座铰接套3113即以支架右壁板铰接轴套销轴2221为旋转支点将上滚轮轴支承座311向上翻转一个角度,以使钢绞线10进入第一上滚轮ⅰ312以及第二上滚轮ⅱ313的下方与下滚轮装置32的下滚轮322(下面还要提到)之间,而后将插销2121返回,使连接板轴套3172恢复到与前述的一对支架左壁板铰接轴套212铰接的状态。
31.继续见图1,前述下滚轮装置32包括一下滚轮座321和一上面已提及的下滚轮322,下滚轮座321在对应于下滚轮轴左导滑槽211与下滚轮轴右导滑槽221之间的位置上下移动地设置在前述行走机构支架u字形腔24内并且该下滚轮座321的前后侧以及上部各形成不封闭的敞口,在下滚轮座321的底部的居中位置优选采用焊接方式以纵向悬臂状态固定有一下滚轮座导杆3211,该下滚轮座导杆3211的下端依次穿过预设在前述行走机构支架底板23上的导杆滑动孔以及预设在前述电控箱1的电控箱顶板上的导杆导滑孔探入前述电控箱腔11内,并且与行走机构支架底板23以及电控箱顶板滑动配合,在下滚轮座导杆3211上套置有一弹簧3212,该弹簧3212的上端支承在下滚轮座321的底部朝向下的一侧,而下端支承在行走机构支架底板23上,下滚轮322位于下滚轮座321的下滚轮座腔3213内并且通过轴承转动地设置在下滚轮轴3221的中部,该下滚轮322还与前述第一上滚轮ⅰ312与第二上滚轮ⅱ313之间的下方相对应,下滚轮轴3221的左端穿过下滚轮座321的下滚轮座左壁体以及前述下滚轮轴左导滑槽211的左侧并且由下滚轮轴左轴头限定螺母限定,下滚轮轴3221的右端穿过下滚轮座321的下滚轮座右壁体以及前述下滚轮轴右导滑槽221的右侧并且由下滚轮轴右轴头限定螺母32211限定。作为优选的方案,可以下滚轮322上结合用于增大摩擦力的下滚轮橡胶层3222。
32.在使用状态下,钢绞线10位于第一上滚轮ⅰ312以及第二上滚轮ⅱ313与下滚轮322之间,由于弹簧3212的作用而可使下滚轮322良好地与第一上滚轮ⅰ312以及第二上滚轮ⅱ313彼此配合,并在钢绞线10上行走。
33.继续见图1,前述传动带涨紧调整装置44包括一调整螺杆座441、一调整螺杆442、一涨紧轮架443和涨紧轮444,调整螺杆座441在对应于前述传动带让位口12的前方的位置通过图中示出的螺杆座螺钉4411与前述电控箱1的电控箱顶板固定,调整螺杆442的前端和中部穿插支承在调整螺杆座441上并且由设置在调整螺杆442的前端的一对螺杆螺母4421在隔着调整螺杆座441的前侧壁的状态下锁定或解除锁定,涨紧轮架443的前端与调整螺杆442的后端固定连接,涨紧轮444在对应于涨紧轮架443的后端的位置通过轴承转动地设置在涨紧轮轴4441的中部,而该涨紧轮轴4441的左端以及右端定位在涨紧轮架443的涨紧轮
架左壁体以及涨紧轮架右壁体上;前述传动带43的中部与前述涨紧轮444的前侧接触。
34.当要对涨紧轮444作向前或向后的调节而改变其对前述传动带43的涨紧程度时,例如要增大传动带43的涨紧程度时,那么首选旋动一对螺杆螺母4421中的后方的一个螺杆螺母,将涨紧轮架443连同涨紧轮44向前推动所需的程度,此时的调整螺杆442也相应向前位移,待涨紧轮架443连同涨紧轮444的位置调整后再将一对螺杆螺母4421中的前述后方的一个螺杆螺母旋紧,即实施锁定。前述的调整工作是在非使用状态下即在地坪上预先作为检护调整性作业而调整的。
35.由于在使用状态下,本发明是以一左一右的状态配成对使用的,因而当前述挡网杆位置信号采集机构7在对应于前述挡网杆连接架6的左侧面时,该挡网杆位置信号采集机构7与前述电控箱1的电控箱左壁体固定,而当挡网杆位置信号采集机构7在对应于前述挡网杆连接架6的右侧面时,则该挡网杆位置信号采集机构7与电控箱1的电控箱右壁体固定;前述电控箱1的电控箱腔11的电控箱腔前腔口是不封闭的。
36.在图1和图2中还示出了开设于挡网杆连接架6的上部的一对彼此前后对应的连接绳连接孔61(图2标注),而下部开设有一挡网杆连接孔62。在连接连接杆时,前述连接绳连接孔61可称为连接杆孔。
37.在下面,申请人针对设置在电控箱1的电控箱右壁体上的挡网杆位置信号采集机构7进行说明。该挡网杆位置信号采集机构7包括轴承设置板71、旋转编码器轴夹块72、滑轨73、旋转编码器固定座74、旋转编码器75和一对挡网杆脚76,轴承设置板71的上端通过轴承座设置板螺钉711与前述电控箱1的电控箱右壁体固定,末端伸展到电控箱1的下方,旋转编码器固定座74通过旋转编码器固定座螺钉741与电控箱1的底部固定,旋转编码器75通过旋转编码器固定螺钉752与前述电气控制器111电气连接,并且与旋转编码器固定座74固定,该旋转编码器75的旋转编码器轴751的中部通过设置在轴承设置板71上的旋转编码器轴支承轴承7511转动地支承在轴承设置板71的下端,旋转编码器轴751的右端伸展到旋转编码器轴支承轴承7511的右侧,旋转编码器轴夹块72的上部具有一对夹脚721,一对夹脚721之间构成有一旋转编码器轴配合孔7211,该旋转编码器轴配合孔7211与旋转编码器轴751的右端相配合并且由一对夹脚721夹固,旋转编码器轴夹块72的下部通过旋转编码器轴夹块固定螺钉722与滑轨73朝向上的一侧固定,在滑轨73上构成有一自滑轨73的前端贯通至后端的滑轨槽731,一对挡网杆脚76的上端各通过滑轨连接螺钉761与移动地设置在滑轨槽731内的螺母块7311连接,而一对挡网杆脚76的下端以悬臂状态向下伸展并且该对挡网杆脚76之间的空间构成为挡网杆探入腔762。在图1中还示出了一夹脚螺钉723,由该夹脚螺钉723将一对夹脚721夹紧或松解。
38.请重点见图2并且结合图1,在实际的使用状态下,前述的挡网杆探入腔762对应于由图2所示的挡网杆9,在前后各两相邻的本发明架空输电线托网移动装置的结构体系的挡网杆连接架6的连接绳连接孔61之间连接有连接绳611(也可以使用连接杆或连接钢丝或其它类似的连接件),在各左右对应的两个本发明的架空输电线托网移动装置的结构体系的挡网杆连接架6的挡网杆连接孔62之间连接一前述的挡网杆9;挡网8在对应于挡网杆9的位置通过挡网绳环或称挡网绳圈套在挡网杆9上,挡网8的下方为上面提及的铁路、公路、高架、居民区、重要的特殊设施或其它相应的设施。于是在架线即在放线过程中,一旦出现导线以及地线掉落的情形,则由挡网8挡护,不会危及地面设施。
39.按申请人在上面所述,在动力机构5带动过渡传动机构4,继而由过渡传动机构4带动行走机构3进入工作的状态下,从而由第一上滚轮ⅰ312、第二上滚轮ⅱ313以及下滚轮322的共同配合而使行走机构3在纲绞线10上行走(移动),在行走过程中,应当确保左右两个本发明架空输电线托网移动装置并驾齐驱地在钢绞线上行走,即不允许出现两者一快一慢或一慢一快的情形。于是只要两者任意之一产生过快或过慢的行走差异时,则由挡网杆9对挡网杆位置信号采集机构7作用,由该挡网杆位置信号采集机构7将信号反馈给电气控制器111,由电气控制器111对动力机构5的结构体系的电机51发出指令,使电机51的工作速度得到调整。现以由图2所示的左右两个本发明架空输电线托网移动装置中的右边的一个为例,如果挡网杆9的右端在前,而左端在后,那么整根挡网杆9便出现了倾斜,挡网杆9的右端会在挡网杆探入腔762内作用于即带动一对挡网杆脚76中的位于前方的一个挡网杆脚,由该位于前方的挡网杆脚通过滑轨73带动旋转编码器轴夹块72,由旋转编码器轴夹块72带动旋转编码器轴751顺时针方向转过一个角度,从而使旋转编码器75将采集的信号反馈给电气控制器111,由电气控制器111向电机51发出指令,使电机51的转速减慢,使挡网杆9不再产生倾斜,以确保其对挡网8的整体拉引展开效果。反之,仍以右边的一个为例,如果挡网杆9的右端在后,而左端在前,那么整根挡网杆9便出现了与前述情形相反的倾斜。挡网杆9的右端会在挡网杆探入腔762内作用于即带动一对挡网杆脚76中的位于后方的一个挡网杆脚,由该位于后方的挡网杆脚通过滑轨73带动旋转编码器轴夹块72,由旋转编码器轴夹块72带动旋转编码器轴751向逆时针方向转过一个角度,从而使旋转编码器75将采集的信号反馈给电气控制器111,由电气控制器111向电机51发出指令,使电机 51的转速加快,使挡网杆9不再产生倾斜,以确保其对挡网8的整体拉引展开效果。位于图2所示状态的左边的一个本发明架空输电线托网移动装置对挡网杆9倾斜时的纠正同例,不再赘述。
40.在图2中,虽然仅示出了两对本发明装置以及两根挡网杆9,但显然不受该数量的限制,具体根据地面设施情况下合理增减,例如,当前后两相邻的挡网杆9之间的距离为15米,而下方的高架、公路等的宽度为30米时,那么需要三对(首尾以及中部各一对)本发明装置对三根(首尾以及中部各一根)挡网杆9作用;又如当地面设施上的居民区为150米时,那么其需要十一对本发明装置以及十一根挡网杆9。
41.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