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电线杆成型模具总成的制作方法

2022-05-31 09:25:1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电线杆成型模具总成。


背景技术:

2.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
3.现有市场上的电线杆生产用的模具采用振动方式对注入模具内的混凝土进行夯实,其工作效率低;且成型后的电线杆端部存在不平整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电线杆成型模具总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线杆的成型效果率且端部不平整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电线杆成型模具总成,包括:
6.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呈筒状,且其一端开口,另一端通过堵板结构密封;
7.支撑旋转结构,所述支撑旋转结构有两个,模具本体转动架设在两支撑旋转结构之间;
8.端头挤压结构,所述端头挤压结构可拆卸连接在模具本体的开口端,其用于对模具本体内注入的混凝土坯体成型前以挤压方式来端部整平。
9.工作原理:将电线杆的钢筋网架置入模具本体内,两支撑旋转结构来对模具本体进行支撑,转动其中一个支撑旋转结构,来带动模具本体和另一个支撑旋转结构转动;从模具本体的开口端向其内注入混凝土,模具本体在转动过程中产生离心力来使混凝土向其密封端移动,直至混凝土注满模具本体内腔,且在离心力作用下使模具本体内的混凝土密实布置,后将端头挤压结构连接到模具本体的开口端以挤压方式来对注入模具本体内的混凝土坯体在成型前进行端部整平,模具本体内的混凝土坯体(即电线杆坯体)另一端在堵板结构配合下也保持平整。
10.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1.本电线杆成型模具总成在模具本体转动过程中注入混凝土,使混凝土在离心力作用下导向模具本体的密封端,且使模具本体内的混凝土密实布置,以提高电线杆的成型效率;后端头挤压结构以挤压方式在模具本体内注入的混凝土坯体成型前对端部进行整平,使成型后的电线杆端部足够平整,提高了电线杆的成品质量。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14.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模具本体1、堵板结构2、支撑板3、固定夹爪4、固定块5、调节杆6、限位缺口7、气缸8、压板9、锁止件10、滚动支撑部11、肋板12、第一传动辊13、驱动器14、第二传动辊15、第二传动轴16、第三传动轴17。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6.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电线杆成型模具总成,包括模具本体1、支撑旋转结构和端头挤压结构;其中,所述模具本体1呈筒状,且其一端开口,另一端通过堵板结构2密封;所述支撑旋转结构有两个,模具本体1转动架设在两支撑旋转结构之间;所述端头挤压结构可拆卸连接在模具本体1的开口端,其用于对模具本体1内注入的混凝土坯体成型前以挤压方式来端部整平。
17.将电线杆的钢筋网架置入模具本体1内,两支撑旋转结构来对模具本体1进行支撑,转动其中一个支撑旋转结构,来带动模具本体1和另一个支撑旋转结构转动;从模具本体1的开口端向其内注入混凝土,模具本体1在转动过程中产生离心力来使混凝土向其密封端移动,直至混凝土注满模具本体1内腔,且在离心力作用下使模具本体1内的混凝土密实布置,后将端头挤压结构连接到模具本体1的开口端以挤压方式来对注入模具本体1内的混凝土坯体在成型前进行端部整平,模具本体1内的混凝土坯体(即电线杆坯体)另一端在堵板结构2配合下也保持平整。
18.本电线杆成型模具总成在模具本体1转动过程中注入混凝土,使混凝土在离心力作用下导向模具本体1的密封端,且使模具本体1内的混凝土密实布置,以提高电线杆的成型效率;后端头挤压结构以挤压方式在模具本体1内注入的混凝土坯体成型前对端部进行整平,使成型后的电线杆端部足够平整,提高了电线杆的成品质量。
19.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述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电线杆成型模具总成,其中所述端头挤压结构包括支撑板3,支撑板3上连接有两固定夹爪4,其中一个固定夹爪4与支撑板3固定相连,另一个固定夹爪4通过移动调节部来与支撑板3滑动相连;支撑板3上还连接有用于伸入模具本体1内进行挤压的伸缩挤压部。
20.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移动调节部来使与其相连的固定夹爪4移动,从而调节两固定夹爪4之间的距离,则来控制两固定夹爪4在模具本体1的开口端上的固定状态;当模具本体1内注满混凝土后,两固定夹爪4与模具本体1的开口端相连时,伸缩挤压部伸长来伸入模具本体1内对混凝土坯体端部进行挤压来整平。
21.在上述方案中,具体采用的移动调节部包括固定连接在支撑板3上的固定块5以及与固定块5转动相连的调节杆6,支撑板3上开有限位缺口7,对应固定夹爪4中部线性滑动设置在限位缺口7内且此固定夹爪4与调节杆6螺纹相连。
22.固定块5用于对调节杆6进行安装,通过转动调节杆6,来使与其相连的固定夹爪4移动,因限位缺口7对固定夹爪4进行限位,以使在转动调节杆6的过程中固定夹爪4沿调节杆6轴向方向移动,来调节两固定夹爪4之间的距离,来达到控制两固定夹爪4与模具本体1
之间的连接状态的目的;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夹爪4均包括呈“u”型的爪头以及连接在爪头与支撑板3之间的爪杆;在连接时,爪杆为伸缩挤压部提供设置空间,爪头便于快捷的夹持到模具本体1的端部所形成的连接耳上。
23.其中,具体采用的伸缩挤压部包括固定设置在支撑板3上的气缸8以及连接在气缸8活塞杆上的压板9,压板9自由穿入模具本体1内且与模具本体1内壁滑动接触。
24.当端头挤压结构连接好后,气缸8运行来使压板9伸入模具本体1内,对模具本体1内注入的混凝土坯体成型前对端部以挤压的方式进行整平;其结构设计简单,完成整平工作后,反向转动调节杆6,来使两爪头之间的距离增大,以快捷的将端头挤压结构与模具本体1脱离连接。
25.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述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电线杆成型模具总成,其中所述模具本体1包括扣合相连的两模壳,两模壳通过若干锁止件10固定,每个模壳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滚动支撑部11,两模壳外壁连接的多个滚动支撑部11一一对应来拼接成多个支撑环,多个支撑环均与两支撑旋转结构滑动接触。
26.在本实施例中,模具本体1由两模壳通过若干锁止件10来连接而成,为了方便对模具本体1进行装配和拆分,以便于将电线杆的钢筋网架置于模具本体1内和将预制成型的电线杆从模具本体1内移出;锁止件10可以是转动连接在其中一个模壳外壁上的锁止螺杆,两模壳的贴合处形成有相抵的连接耳,连接耳上开有锁止缺口,锁止螺杆转入两模壳的连接耳上对齐的锁止缺口内后螺纹连接有锁止螺母,通过锁止螺杆与锁止螺母配合来对两模壳的连接耳进行夹持固定,以达到对两模壳进行锁止固定的目的;每个滚动支撑部11具体是呈半环结构,当两模壳扣合相连后,两模壳上的多个半环结构一一对应拼接形成多个支撑环,多个支撑环来稳定的使模具本体1与两支撑旋转结构进行安装配合,通过转动其中一个支撑旋转结构来驱动模具本体1转动,确保模具本体1内注入的混凝土在离心力作用下来形成密实的电线杆坯体。
27.为了提高模壳的结构强度,在每个模壳的外壁上均交错布置有若干肋板12;若干肋板12是在模壳的外壁上沿其径向分布和轴向方向来形成一个弧形网状的强度增强结构,大大提高了模壳的结构强度,提高模壳的使用寿命。
28.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述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电线杆成型模具总成,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旋转结构包括通过第一传动轴同轴相连的多个第一传动辊13,多个第一传动辊13一一对应滑动接触于多个支撑环一侧底部,且第一传动轴一端连接有驱动器14。
29.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器14可以为电机,电机驱动第一传动轴转动,从而使多个第一传动辊13均转动,来带动多个支撑环转动,则使模具本体1转动,模具本体1内的混凝土则在离心力作用下从开口端注入后向密封端流动并使混凝体在模具本体1内紧实的分布。
30.其中,另外一个所述支撑旋转结构包括多个第二传动辊15,多个第二传动辊15一一对应滑动接触于多个支撑环另一侧底部,且靠近模具本体1开口端的两个第二传动辊15通过第二传动轴16同轴相连,其余第二传动辊15通过第三传动轴17同轴相连。
31.多个第二传动辊15与多个第一传动辊13配合来对多个支撑环进行支撑并使多个支撑环能够稳定的转动,以使模具本体1能够稳定转动来进行加工;且因模具本体1的开口
端需要进行注料工作,则使靠近模具本体1的开口端的两第二传动辊15单独通过第二传动轴16相连,以使模具本体1的开口端具有足够的稳定性来满足生产需求;且多个第二传动辊15通过第二传动轴16和第三传动轴17来连接成两部分结构,有利于提高其支撑稳定性。
3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16或第三传动轴17上均至少转动套设有一个固定在地面上的支撑座,来使两支撑旋转结构稳定运行。
33.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