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塑料造粒尾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31 08:49: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领域,特别是一种塑料造粒尾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2.塑料造粒过程中会产生大量voc气体,这部分有机物大都具有剌激性气味,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巨大的损害,必须要进行多道处理净化才可以排放。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处理方法是往旋流塔中通入voc气体,经过旋流板产生离心运动,与雾化的液滴发生碰撞、凝聚等综合作用,沿旋流塔的塔壁流向塔底,除去大部分的烟雾、水雾和颗粒物,再经过活性炭吸附装置进行吸附净化,最后由烟囱排放。
3.活性炭具有优秀的吸附性能,但是部分造粒工艺中会产生油烟,仅靠旋流塔的雾化液滴不能完全清洗,仍会有大量油雾排出,这部分油雾会粘附在活性炭上,影响活性炭的吸附效果,使活性炭吸附失效,需要对活性炭进行完全更换,降低活性炭的更换周期,增大了活性炭吸附装置的投入成本。可以采用的改进方式是增多旋流塔的过滤层数,但是除油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料造粒尾气净化装置,能够减少造粒尾气中油滴的含量,降低油滴粘附对净化设备造成的损伤。
5.为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了一种塑料造粒尾气净化装置,包括除油装置和旋流塔,所述除油装置的外侧设置有进风管道和出风管道,所述进风管道和出风管道之间连通有气流通道,气流通道内沿气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冷凝室、导风管、引风机和排风管,所述出风管道的一端连通排风管,出风管道的另一端连通至旋流塔的气流入口;
6.所述冷凝室的外侧设置有冷凝管,所述导风管设置于冷凝室的后端,导风管与冷凝室的连通口设置有滤网,所述滤网的底部设置有回油槽;
7.所述引风机设置于所述导风管的后侧,引风机包括叶轮,所述叶轮的外圆周设置有吸油网。
8.本实用新型在对废气喷淋前首先经过除油装置除去大部分的油滴,导风管内的滤网对废气进行粗过滤,引风机的叶轮转动,使气体产生离心作用,吸油网吸取被分离的油滴;此时废气由排风管排出至旋流塔,除去废气中大颗粒的粉尘,废气中的油雾含量极低,不会粘附在后续的净化设备中。
9.进一步地,所述滤网沿气体流动方向向下倾斜设置。
10.进一步地,所述排风管内设置有填料网。
11.进一步地,所述排风管竖直设置于所述引风机的上端。
12.进一步地,所述除油装置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检修门,所述检修门位于所述排风管的下端。
13.进一步地,还包括uv光解净化器和活性炭吸附箱,所述uv光解净化器的一端与旋
流塔的出气口相连,所述uv光解净化器的另一端与活性炭吸附箱的气体入口相连。
14.进一步地,所述进风管道的端部设置有集气罩。
15.本实用新型一种塑料造粒尾气净化装置,跟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6.1.废气在除油装置中经过滤网初步过滤,油滴被汇聚于回油槽中,再由于离心作用被吸油网二次吸附,最终被排风管内的填料网吸收剩余的油滴。经过除油装置后的排出气体内具有极低的油雾含量,油雾不会对后道净化设置造成干扰。
17.2.废气依次经过除油装置除油、喷淋塔除粉尘和雾气、uv光解净化器分解臭味气体,最终活性炭吸附箱吸收气体中剩余的有害成分并由烟囱排放,能够满足废气排放要求;末端的活性炭吸附箱只需要处理较少量的有害成分,不需要频繁更换。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塑料造粒尾气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中除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1.除油装置;2.进风管道;3.出风管道;4.冷凝室;5.导风管;6.引风机;7.排风管;8.冷凝管;9.滤网;10.回油槽;11.叶轮;12.吸油网;13.填料网;14.检修门;15.集气罩;16.旋流塔;17.uv光解净化器;18.活性炭吸附箱。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22.如图1-2所示,一种塑料造粒尾气净化装置,包括除油装置1和旋流塔16,除油装置1的外侧设置有进风管道2和出风管道3,进风管道2和出风管道3之间连通有气流通道,气流通道内沿气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冷凝室4、导风管5、引风机6、排风管7,出风管道3的一端连通至排风管7,出风管道3的另一端连通至旋流塔16的气流入口;
23.排风管7与出风管道3相连通冷凝室4的外侧设置有冷凝管8,导风管5设置于冷凝室4的后端,导风管5与冷凝室4的连通口设置有滤网9,滤网9的底部设置有回油槽10。滤网9由不锈钢制成,较大的油滴经过滤网9阻挡后沿不锈钢丝回收于除油装置1底部的回油槽10,在底部设置出油口即可对粗过滤的油滴进行处理;将滤网9沿气流方向向下倾斜设置,便于滤网9上的油液直接滴入回油槽10内。
24.引风机6设置于导风管5的后侧,引风机6包括叶轮11,叶轮11的外圆周设置有吸油网12。当叶轮11转动时,废气内的液滴被叶轮11甩出并被吸油网12所吸附,进一步减少气体内的油滴含量。
25.进风管道2的端部设置有集气罩15,造粒废气在造粒机的出口被集气罩15收集,随着气流由进风管道2进入除油装置1;废气经过冷凝室4中降温后进入导风管5,导风口端部的滤网9对油滴进行一次初步过滤,废气中的大颗粒油滴和粉尘被滤网9阻挡并流入滤网9底部的回流槽。废气通过导风管5后经过引风机6,引风机6的叶轮11转动产生离心力,液滴被叶轮11带动并被设置于叶轮11周向的吸油网12吸附,而气体穿过叶轮11,由引风机6的出风侧导向至出风管道3。
26.进一步地,排风管7内设置有填料网13,除去废气中经过叶轮11分离吸附后剩余液滴。排风管7竖直设置于引风机6的上端,由于液滴自身的重力作用,液滴在排风管7内会自
由下落,减少被气流带出的液滴量。进一步地,除油装置1内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检修门14,检修门14位于排风管7的下端,打开检修门14,便于对引风机6和填料网13做出更换,增强填料网13的除油效果。
27.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还设置有uv光解净化器17和活性炭吸附箱18,uv光解净化器17一端与旋流塔16的出气口相连,uv光解净化器17的另一端与活性炭吸附箱18的气体入口相连,造粒尾气依次经过除油装置1、旋流塔16、uv光解净化器17和活性炭吸附箱18处理。
28.本实施例在旋流塔16的前端设置了除油装置1,塑料造粒产生的废气由集气罩15收集,首先经过除油装置1,对废气进行油雾过滤,阻挡大颗粒的油滴并对大量油滴单独收集;除油完毕后,废气经过旋流塔16,通过雾化液滴冲洗烟雾、水雾和颗粒物;再经过uv光解净化器17对气体除臭,消除废气中的voc,最终由活性炭吸附残留的有害杂质。上述多道净化过程对造粒废气具有优秀的过滤效果,能够达到废气排放要求。除油装置1对大量的油滴进行集中阻隔和处理,避免了旋流塔16未完全清洗油滴,使油滴进入后道处理工序并累积造成装置过滤净化功能失效。
29.以上已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仅限于所述的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