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机驱动H桥电路的制作方法

2022-05-31 07:39:4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电机驱动h桥电路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属于驱动电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机驱动h桥电路。


背景技术:

2.目前升降桌控制器越来越小型化,对控制电路的集成化也越来越高,在升降桌控制电路中,电机驱动电路是至关重要的部分,其直接影响到桌子的升降性能,目前的电机驱动电路常见的是由四个三极管与一个电机组成的h桥形电路,体积较大,在小空间内难以发挥。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驱动h桥电路。
4.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电机驱动h桥电路,包括:第一正转支路、第一反转支路、第二正转支路、第二反转支路、双通道mos管q2、双通道mos管q3和mcu控制模块,所述双通道mos管q2的d1/d2极与电机正极连接,所述双通道mos管q3的d1/d2极与电机负极连接,所述双通道mos管q2的s2极和双通道mos管q3的s2极均与电能输入端v 连接,所述双通道mos管q2的s1极和双通道mos管q3的s1极串联一电阻r33后接地;
6.所述第一正转支路分别与双通道mos管q2的g2极以及mcu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一正转支路接收mcu控制模块发出的pwm信号控制双通道mos管q2的s2极与d2极的通断;
7.所述第二正转支路分别与双通道mos管q3的g1极以及mcu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二正转支路接收mcu控制模块发出的pwm信号控制双通道mos管q3的s1极与d1极的通断;
8.所述第一反转支路分别与双通道mos管q3的g2极以及mcu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一反转支路接收mcu控制模块发出的pwm信号控制双通道mos管q3的s2极与d2极的通断;
9.所述第二反转支路分别与双通道mos管q2的g1极以及mcu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二反转支路接收mcu控制模块发出的pwm信号控制双通道mos管q2的s1极与d1极的通断。
10.可选地,所述第一正转支路包括:电阻r17、电阻r18、三极管q6和电阻r19,所述电阻r17一端与mcu控制模块的第一pwm引脚u25连接,所述电阻r17另一端与三极管q6的b极连接,所述电阻r18两端分别与三极管q6的b极、e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e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6的c极与电阻r19串联后与双通道mos管q2的g2极连接。
11.可选地,所述第二正转支路包括:电阻r16、电阻r29、三极管q12、三极管q10、三极管q11、电阻r30、电阻r14和电阻r27,所述电阻r16一端连接第二pwm引脚u5,所述电阻r16另一端与三极管q12的b极连接,所述电阻r29两端分别与三极管q12的b极、e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2的e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2的c极分别与三极管q10的b极、三极管q11的b极、电阻r14、电阻r27连接,所述三极管q10的c极接入12v电压后与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0的e极分别与三极管q11的c极、电阻r27的另一端、电阻r30连接,所述三极管q11的e极接地,所述电阻r30的另一端与双通道mos管q3的g1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0、三极管q12为npn
型三极管,三极管q11为pnp型三极管。
12.可选地,所述第一反转支路包括:电阻r21、电阻r22、三极管q7和电阻r23,所述电阻r21一端与mcu控制模块的第三pwm引脚u27连接,所述电阻r21另一端与三极管q7的b极连接,所述电阻r22两端分别与三极管q7的b极、e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7的e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7的c极与电阻r23串联后与双通道mos管q3的g2极连接。
13.可选地,所述第二反转支路包括:电阻r25、电阻r26、三极管q13、三极管q8、三极管q9、电阻r12、电阻r13和电阻r15,所述电阻r25一端连接第四pwm引脚u26,所述电阻r25另一端与三极管q13的b极连接,所述电阻r26两端分别与三极管q13的b极、e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3的e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3的c极分别与三极管q8的b极、三极管q9的b极、电阻r13、电阻r15连接,所述三极管q8的c极接入12v电压后与电阻r1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8的e极分别与三极管q9的c极、电阻r15的另一端、电阻r12连接,所述三极管q9的e极接地,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与双通道mos管q2的g1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8、三极管q13为npn型三极管,三极管q9为pnp型三极管。
14.可选地,所述mcu控制模块是型号为mt32f006c6xa fqn28的控制芯片。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电机驱动h桥电路,采用两个双通道mos管,可以实现电机正反转、pwm调速、刹车功能,相较于传统电路的4个mos管,体积更小,在小空间的应用有很大优势,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电机驱动h桥电路可以把控制器集成在手柄上。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路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mcu控制模块引脚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9.实施例一:
20.如图1所示,一种电机驱动h桥电路,包括:第一正转支路、第一反转支路、第二正转支路、第二反转支路、双通道mos管q2、双通道mos管q3和mcu控制模块,所述双通道mos管q2的d1/d2极与电机正极连接,所述双通道mos管q3的d1/d2极与电机负极连接,所述双通道mos管q2的s2极和双通道mos管q3的s2极均与电能输入端v 连接,所述双通道mos管q2的s1极和双通道mos管q3的s1极联一电阻r33后接地;
21.所述第一正转支路分别与双通道mos管q2的g2极以及mcu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一正转支路接收mcu控制模块发出的pwm信号控制双通道mos管q2的s2极与d2极的通断,从而控制电机正极与电能输入端v 之间的通断;
22.所述第二正转支路分别与双通道mos管q3的g1极以及mcu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二正转支路接收mcu控制模块发出的pwm信号控制双通道mos管q3的s1极与d1极的通断,从而控制电机负极与地之间的通断;
23.所述第一反转支路分别与双通道mos管q3的g2极以及mcu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一反转支路接收mcu控制模块发出的pwm信号控制双通道mos管q3的s2极与d2极的通断,从而控制电机负极与电能输入端v 之间的通断;
24.所述第二反转支路分别与双通道mos管q2的g1极以及mcu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二反转支路接收mcu控制模块发出的pwm信号控制双通道mos管q2的s1极与d1极的通断,从而控制电机正极与地之间的通断。
25.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正转支路包括:电阻r17、电阻r18、三极管q6和电阻r19,所述电阻r17一端与mcu控制模块的第一pwm引脚u25连接,所述电阻r17另一端与三极管q6的b极连接,所述电阻r18两端分别与三极管q6的b极、e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e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6的c极与电阻r19串联后与双通道mos管q2的g2极连接。
26.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正转支路包括:电阻r16、电阻r29、三极管q12、三极管q10、三极管q11、电阻r30、电阻r14和电阻r27,所述电阻r16一端连接第二pwm引脚u5,所述电阻r16另一端与三极管q12的b极连接,所述电阻r29两端分别与三极管q12的b极、e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2的e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2的c极分别与三极管q10的b极、三极管q11的b极、电阻r14、电阻r27连接,所述三极管q10的c极接入12v电压后与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0的e极分别与三极管q11的c极、电阻r27的另一端、电阻r30连接,所述三极管q11的e极接地,所述电阻r30的另一端与双通道mos管q3的g1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0、三极管q12为npn型三极管,三极管q11为pnp型三极管。
27.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反转支路包括:电阻r21、电阻r22、三极管q7和电阻r23,所述电阻r21一端与mcu控制模块的第三pwm引脚u27连接,所述电阻r21另一端与三极管q7的b极连接,所述电阻r22两端分别与三极管q7的b极、e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7的e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7的c极与电阻r23串联后与双通道mos管q3的g2极连接。
28.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反转支路包括:电阻r25、电阻r26、三极管q13、三极管q8、三极管q9、电阻r12、电阻r13和电阻r15,所述电阻r25一端连接第四pwm引脚u26,所述电阻r25另一端与三极管q13的b极连接,所述电阻r26两端分别与三极管q13的b极、e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3的e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3的c极分别与三极管q8的b极、三极管q9的b极、电阻r13、电阻r15连接,所述三极管q8的c极接入12v电压后与电阻r1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8的e极分别与三极管q9的c极、电阻r15的另一端、电阻r12连接,所述三极管q9的e极接地,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与双通道mos管q2的g1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8、三极管q13为npn型三极管,三极管q9为pnp型三极管。
29.如图2所示,所述mcu控制模块是型号为mt32f006c6xa fqn28的控制芯片。
30.当控制电机正转时,所述mcu控制模块的第一pwm引脚u25发出高电平,经过电阻r17、电阻r18驱动三极管q6,所述三极管q6导通后,经过电阻r19把双通道mos管q2的g2极拉低,使双通道mos管q2的s2极、d2极导通。同时第二pwm引脚u5输出pwm信号,pwm信号经过电阻r16、电阻r29,低电平时三极管q12截止,此时三极管q10导通、三极管q11截止,12v电压经三极管q10、电阻r30到双通道mos管q3的g1极,使双通道mos管q3的d1极和s1极导通。此时,电能输入端v 、双通道mos管q2的s2极和d2极、电机m1、双通道mos管q3的d1极和s1极、电阻r33形成回路,电机正转。通过调整占空比实现电机调速。
31.当控制电机反转时,所述mcu控制模块的第三pwm引脚u27脚发出高电平,经过电阻
r21、电阻r22驱动三极管q7,所述三极管q7导通后,经过电阻r23把双通道mos管q3的g2极拉低,双通道mos管q3的s2极和d2导通。同时第四pwm引脚u26脚输出pwm信号,pwm信号经过电阻r25、电阻r26,低电平时三极管q13截止,此时三极管q8导通、三极管q9截止,12v电压经三极管q8、电阻r12到双通道mos管q2的g1极,使双通道mos管q2的d1极和s1极导通。此时,电能输入端v 、双通道mos管q3的s2极和d2极、电机m1、双通道mos管q2的d1极和s1极、电阻r33形成回路,电机反转。通过调整占空比实现电机调速。
32.当所述第一正转支路控制电机正极与电能输入端v 之间导通的同时所述第一反转支路控制电机负极与电能输入端v 之间导通,或者所述第二正转支路控制电机负极与地之间导通的同时所述第二反转支路控制电机正极与地之间导通,可以把电机短路,实现刹车急停。
3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电机驱动h桥电路,采用两个双通道mos管,可以实现电机正反转、pwm调速、刹车功能,相较于传统电路的4个mos管,体积更小,在小空间的应用有很大优势,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电机驱动h桥电路可以把控制器集成在手柄上。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