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全自动和面机的制作方法

2022-05-31 05:36:1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和面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和面机。


背景技术:

2.面食是我国北方常见的食品,在制作过程中都需要进行和面,和面就是在粉状的物体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粘性,和面通常是由人们手动进行,而对于食品生产企业而言,采用手动方式会使得生产效率低下,不利于规模化生产,因此需使用和面机进行和面,以解放人们的双手。
3.常见的和面机在和面过程中只是通过一个搅拌杆在桶内搅拌,这就造成面粉与水混合过程缓慢,影响生产效率,因此,提出一种全自动和面机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全自动和面机。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全自动和面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穿过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的顶固转动插接有第二搅拌杆,第二搅拌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壳体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有齿盘,齿盘与齿轮啮合,所述转动杆的另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楔形杆,楔形杆另一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刮板,第一刮板为l形结构,第一刮板的另一端与转动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楔形杆与第一刮板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搅拌杆。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壳体的顶部密封插接有进料斗。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壳体的顶部插接有连接管,连接管的一侧设有控制阀。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管内的底端插接有顶杆,顶杆与楔形杆接触。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壳体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减震垫,减震垫与电机的外壁接触。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出料门。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出料门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把手,把手的外壁套接有防滑套。
13.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壳体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柱,支撑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防滑垫。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齿盘与齿轮相啮合的作用下使得第二搅拌杆绕着转动杆作圆周转动,同时第二搅拌杆进行自转,从而加快水和面粉的混合速度,提高生产效率。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杆带动楔形杆、第一刮板和第一搅拌杆进行转动,对水和面粉进一步地混合,从而更好地对水和面粉进行混合,提升和面的品质。
17.3.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杆带动第一刮板转动的设置能够将粘附在壳体内壁上的面粉刮下来,以便对面粉充分的利用,提高的资源的利用率,节省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全自动和面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全自动和面机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全自动和面机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减震垫;2、壳体;3、出料门;4、把手;5、支撑柱;6、防滑垫;7、进料斗;8、控制阀;9、连接管;10、楔形杆;11、第一刮板;12、齿盘;13、第一搅拌杆;14、第二搅拌杆;15、转动杆;16、固定板;17、齿轮;18、顶杆。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23.参照图1-图3,一种全自动和面机,包括壳体2,壳体2的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穿过壳体2的顶部键连接有转动杆15,转动杆15的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固定板16,固定板16的顶固转动插接有第二搅拌杆14,第二搅拌杆14的顶端键连接有齿轮17,壳体2的顶部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齿盘12,齿盘12与齿轮17啮合,在电机的带动下转动杆15进行转动,再在齿盘12与齿轮17相啮合的作用下使得第二搅拌杆14绕着转动杆15作圆周转动,同时第二搅拌杆14进行自转,从而加快水和面粉的混合速度,转动杆15的另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楔形杆10,楔形杆10另一端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刮板11,第一刮板11为l形结构,第一刮板11将粘附在壳体2内壁上的面粉刮下来,以便对面粉充分的利用,第一刮板11的另一端与转动杆15的底部固定连接,楔形杆10与第一刮板11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搅拌杆13,转动杆15带动楔形杆10、第一刮板11和第一搅拌杆13进行转动,对水和面粉进一步地混合,从而更好地对水和面粉进行混合。
24.本实用新型中,壳体2的顶部密封插接有进料斗7,从进料斗7将面粉放入壳体2内,壳体2的顶部插接有连接管9,连接管9的一侧设有控制阀8,将连接管9与外部水管连接,并打开控制阀8,连接管9内的底端插接有顶杆18,顶杆18与楔形杆10接触,在楔形杆10转动的过程中会与顶杆18接触,从而顶动顶杆18向上移动,进而打开连接管9,水从连接管9流入壳体2内,从而可以一边混合一边加水,避免加水过多或者过少的现象发生,壳体2的顶部外壁粘接有减震垫1,减震垫1与电机的外壁接触,减缓电机工作时产生的共振,壳体2的一侧设有出料门3,出料门3的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把手4,把手4的外壁套接有防滑套,和好面之后,电机停止工作,握住把手4,打开出料门3,将壳体2内的面团取出,壳体2的底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多个支撑柱5,支撑柱5的底端粘接有防滑垫6,支撑柱5和防滑垫6的配合使用
对壳体2作稳固支撑。
25.工作原理:当需要和面时,从进料斗7将面粉放入壳体2内,然后,将连接管9与外部水管连接,并打开控制阀8,接着,电机启动,在电机的带动下转动杆15进行转动,再在齿盘12与齿轮17相啮合的作用下使得第二搅拌杆14绕着转动杆15作圆周转动,同时第二搅拌杆14进行自转,从而加快水和面粉的混合速度,与此同时,转动杆15带动楔形杆10、第一刮板11和第一搅拌杆13进行转动,对水和面粉进一步地混合,同时第一刮板11将粘附在壳体2内壁上的面粉刮下来,以便对面粉充分的利用,在楔形杆10转动的过程中会与顶杆18接触,从而顶动顶杆18向上移动,进而打开连接管9,水从连接管9流入壳体2内,从而可以一边混合一边加水,避免加水过多或者过少的现象发生,和好面之后,电机停止工作,握住把手4,打开出料门3,将壳体2内的面团取出即可。
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全自动和面机,包括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穿过壳体(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杆(15),转动杆(15)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6),固定板(16)的顶固转动插接有第二搅拌杆(14),第二搅拌杆(1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齿轮(17),所述壳体(2)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有齿盘(12),齿盘(12)与齿轮(17)啮合,所述转动杆(15)的另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楔形杆(10),楔形杆(10)另一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刮板(11),第一刮板(11)为l形结构,第一刮板(11)的另一端与转动杆(15)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楔形杆(10)与第一刮板(11)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搅拌杆(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和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的顶部密封插接有进料斗(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和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的顶部插接有连接管(9),连接管(9)的一侧设有控制阀(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和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9)内的底端插接有顶杆(18),顶杆(18)与楔形杆(10)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和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减震垫(1),减震垫(1)与电机的外壁接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和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的一侧设有出料门(3)。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和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门(3)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把手(4),把手(4)的外壁套接有防滑套。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和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柱(5),支撑柱(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防滑垫(6)。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和面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穿过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的顶固转动插接有第二搅拌杆,第二搅拌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壳体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有齿盘,齿盘与齿轮啮合,所述转动杆的另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楔形杆,楔形杆另一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刮板,第一刮板为L形结构,第一刮板的另一端与转动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在齿盘与齿轮相啮合的作用下使得第二搅拌杆绕着转动杆作圆周转动,同时第二搅拌杆进行自转,从而加快水和面粉的混合速度,提高生产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章朝 黄丕强 赵兵 李林桥 何叶宝 邓晓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嘉华食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16
技术公布日:2022/5/30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