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螺杆啮合间隙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31 02:28:5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螺杆啮合间隙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2.现代工业的发展对于真空泵的需求越来越高,尤其是随着半导体行业和显示器制作行业的发展,对于工艺室的真空化处理的要求更高。现有的真空泵大多采用罗茨转子或者螺杆转子的结构,两转子的轴线相互平行,由原动机通过一对同步齿轮精密驱动,作方向相反等速运动。转子由叶轮与轴组合而成,转子叶轮之间具有极小间隙,以避免相互接触。两转子的叶轮相互啮合,若两叶轮有啮合缝隙,则会漏气,若两叶轮啮合过分接触,则会导致叶轮过度磨损,或者齿轮、轴承等相关部件的损坏,因此如何在两个螺杆转子装配前进行啮合间隙检测,保证螺杆转子的啮合间隙达到技术要求,是本行业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针对如何实现螺杆转子在装配前检测啮合间隙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螺杆啮合间隙测试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方便对螺杆转子啮合间隙的检测和标记,保证罗茨风机装配后的能够正常稳定的运行,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企业的创收。
4.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螺杆啮合间隙测试装置,包括工作台、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第一夹持组件包括左第一支撑座和右第一支撑座,左第一支撑座与工作台的桌面固定连接,左第一支撑座的上端的内部固定设有左第一顶针,左第一顶针的前端为锥形结构,右第一支撑座的上端的内部固定设有右第一顶针,右第一顶针的前端为锥形结构,右第一支撑座的下端的内部设有第一丝杠螺杆,第一丝杠螺杆与右第一支撑座通过第一丝杠螺母旋转连接,右第一支撑座的右侧设有第一旋转手轮和第一止动扳手,第一旋转手轮与第一丝杠螺杆固定连接,右第一支撑座通过第一滑动底座与第一滑轨滑动连接,第一滑轨与工作台的桌面固定连接,第一丝杠螺杆的左端通过第一螺杆固定座与工作台的桌面连接;
5.第二夹持组件包括左第二支撑座、右第二支撑座、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左第二支撑座与上支撑板固定连接,左第二支撑座的上端的内部固定设有左第二顶针,左第二顶针的前端为锥形结构,右第二支撑座的上端的内部固定设有右第二顶针,右第二顶针的前端为锥形结构,右第二支撑座的下端的内部设有第二丝杠螺杆,第二丝杠螺杆与右第二支撑座通过第二丝杠螺母旋转连接,右第二支撑座的右侧设有第二旋转手轮和第二止动扳手,第二旋转手轮与第二丝杠螺杆固定连接,右第二支撑座通过第二右滑动底座与第二滑轨滑动连接,第二滑轨与下支撑板固定连接,第二丝杠螺杆的左端通过第二螺杆固定座与上支撑板连接,上支撑板左右两端分别通过第二左滑动底座与第二中滑动底座与第二滑轨滑动连接。
6.优选地,下支撑板的左端通过纵向左滑动底座与纵向左滑轨滑动连接,下支撑板
的右端通过纵向右滑动底座与纵向右滑轨滑动连接,纵向左滑轨和纵向右滑轨分别与工作台的桌面固定连接。
7.优选地,上支撑板的左端的下表面固定设有上固定块,上固定块的右侧通过弹簧与下固定块连接,下固定块与下支撑板固定连接。
8.优选地,下支撑板的左侧固定设有微调旋杆。
9.优选地,下支撑板的左侧固定设有指示块,指示块的下方设有刻度盘。
10.优选地,第一螺杆固定座的外部设有第一防尘罩,第二螺杆固定座的外部设有第二防尘罩。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的结构设计,能够快速的安装和取下螺杆转子,通过第一夹持组件与第二夹持组件之间的相对滑动和微调旋杆结构设计,以实现两个螺杆转子之间的啮合间隙的精确调整,方便啮合间隙的检测和标记。
12.又由于左第一顶针、右第一顶针、左第二顶针、右第二顶针的前端为锥形结构设计,避免转轴固定面的损伤,增加转轴固定的可靠性,提高了测试的精度。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带螺杆转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3是图2的前视图;
16.图4是图2的后视图;
17.图5是图2的左视图;
18.图6是图2的右视图;
19.图7是图2的俯视图;
20.图8是图7中a-a处的剖视图;
21.图9是图7中b-b处的剖视图;
22.图10是第二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符号说明:
24.1.工作台;2.第一夹持组件;201.左第一支撑座;202.左第一顶针;203.右第一支撑座;204.右第一顶针;205.第一旋转手轮;206.第一止动扳手;207.第一滑动底座;208.第一滑轨;209.第一丝杠螺杆;210.第一防尘罩;211.第一螺杆固定座;212.第一丝杠螺母;3.第二夹持组件;301.左第二支撑座;302.左第二顶针;303.右第二支撑座;304.右第二顶针;305.第二旋转手轮;306.第二止动扳手;307.第二右滑动底座;308.第二滑轨;309.第二丝杠螺杆;310.第二防尘罩;311.第二中滑动底座;312.下支撑板;313.纵向左滑动底座;314.纵向左滑轨;315.纵向右滑动底座;316.纵向右滑轨;317.上固定块;318.下固定块;319.弹簧;320.上支撑板;321.第二左滑动底座;322.微调旋杆;323.指示块;324.刻度盘;325.第二丝杠螺母;326.第二螺杆固定座;4.螺杆转子。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26.图1-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螺杆啮合间隙测试装置的实施例,其包括工作台1、第一夹持组件2和第二夹持组件3,第一夹持组件2与第二夹持组件3分别与工作台1的桌面固定连接,第一夹持组件2包括左第一支撑座201和右第一支撑座203,左第一支撑座201与工作台1的桌面固定连接,左第一支撑座201的上端的内部固定设有左第一顶针202,左第一顶针202的前端为锥形结构,右第一支撑座203的上端的内部固定设有右第一顶针204,右第一顶针204的前端为锥形结构,右第一支撑座203的下端的内部设有第一丝杠螺杆209,第一丝杠螺杆209与右第一支撑座203通过第一丝杠螺母212旋转连接,右第一支撑座203的右侧设有第一旋转手轮205和第一止动扳手206,第一旋转手轮205与第一丝杠螺杆209固定连接,右第一支撑座203通过第一滑动底座207与第一滑轨208滑动连接,第一滑轨208与工作台1的桌面固定连接,第一丝杠螺杆209的左端通过第一螺杆固定座211与工作台1的桌面连接,第一螺杆固定座211的外部设有第一防尘罩210,第一防尘罩210与工作台1的桌面固定连接。
27.当第一夹持组件2工作时,开启第一止动扳手206后,顺时针旋转第一旋转手轮205带动第一丝杠螺杆209旋转,第一丝杠螺杆209在第一螺杆固定座211内旋转并向左直线运动,第一丝杠螺杆209的直线运动带动右第一支撑座203沿第一滑轨208向左运动,将螺杆转子4放置在左第一支撑座201和右第一支撑座203之间,并且通过左第一顶针202和右第一顶针204夹紧,待螺杆转子4夹紧后,关闭第一止动扳手206,以此完成第一夹持组件2的螺杆转子4的安装放置动作。反之,开启第一止动扳手206后,逆时针旋转第一旋转手轮205则可以取下第一夹持组件2的螺杆转子4。
28.图中可以看到,第二夹持组件3包括左第二支撑座301、右第二支撑座303、上支撑板320和下支撑板312,左第二支撑座301与上支撑板320固定连接,左第二支撑座301的上端的内部固定设有左第二顶针302,左第二顶针302的前端为锥形结构,右第二支撑座303的上端的内部固定设有右第二顶针304,右第二顶针304的前端为锥形结构,右第二支撑座303的下端的内部设有第二丝杠螺杆309,第二丝杠螺杆309与右第二支撑座303通过第二丝杠螺母325旋转连接,右第二支撑座303的右侧设有第二旋转手轮305和第二止动扳手306,第二旋转手轮305与第二丝杠螺杆309固定连接,右第二支撑座303通过第二右滑动底座307与第二滑轨308滑动连接,第二滑轨308与下支撑板312固定连接,第二丝杠螺杆309的左端通过第二螺杆固定座326与上支撑板320连接,第二螺杆固定座326的外部设有第二防尘罩310,第二防尘罩310与上支撑板320固定连接,上支撑板320左右两端分别通过第二左滑动底座321与第二中滑动底座311与第二滑轨308滑动连接,上支撑板320的左端的下表面固定设有上固定块317,上固定块317的右侧通过弹簧319与下固定块318连接,下固定块318与下支撑板312固定连接,下支撑板312的左端通过纵向左滑动底座313与纵向左滑轨314滑动连接,下支撑板312的右端通过纵向右滑动底座315与纵向右滑轨316滑动连接,纵向左滑轨314和纵向右滑轨316分别与工作台1的桌面固定连接,下支撑板312的左侧固定设有微调旋杆322和指示块323,指示块323的下方设有刻度盘324,刻度盘324与工作台1的桌面固定连接。
29.当第二夹持组件3工作时,开启第二止动扳手306后,顺时针旋转第二旋转手轮305带动第二丝杠螺杆309旋转,第二丝杠螺杆309旋转在第二螺杆固定座326内旋转并向左直线运动,第二丝杠螺杆309的直线运动带动右第二支撑座303向左运动,将螺杆转子4放置在左第二支撑座301和右第二支撑座303之间,并且通过左第二顶针302和右第二顶针304夹
紧,待螺杆转子4夹紧后,关闭第二止动扳手306,以此完成第二夹持组件3的螺杆转子4的安装放置动作。反之,开启第二止动扳手306后,逆时针旋转第二旋转手轮305则可以取下第二夹持组件3的螺杆转子4。
30.传统的使用v形槽固定螺杆转子4的转轴的方法,因v型槽与转轴的固定面通过滑动的方式固定,存在转轴固定面易损伤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由于左第一顶针202、右第一顶针204、左第二顶针302、右第二顶针304的前端为锥形结构,第一夹持组件2与第二夹持组件3通过顶针结构夹紧螺杆转子4的转轴,既可以避免转轴固定面的损伤,又增加转轴固定的可靠性,提高了测试的精度。
31.又由于下支撑板312的左端通过纵向左滑动底座313与纵向左滑轨314滑动连接,下支撑板312的右端通过纵向右滑动底座315与纵向右滑轨316滑动连接,可以通过纵向左滑轨314、纵向右滑轨316实现第一夹持组件2与第二夹持组件3之间的相对运动,以实现两个螺杆转子4之间的啮合,并能够通过指示块323与刻度盘324对啮合间隙进行精确调整,方便啮合间隙的测试。
32.又由于下支撑板312的左侧固定设有微调旋杆322,上支撑板320与下支撑板312分别通过上固定块317、下固定块318和弹簧319相连接,可以通过旋转微调旋杆322来调整上支撑板320与下支撑板312之间的相对位置,即通过微调旋杆322的顶杆推动第二左滑动底座321前后位移,以实现两个螺杆转子4之间的啮合间隙的微调,提高了测试的精度。
33.又由于第一螺杆固定座211的外部设有第一防尘罩210,第二螺杆固定座326的外部设有第二防尘罩310,这种设计起到很好的防尘和保护螺杆的作用。
3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螺杆啮合间隙测试装置,通过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的结构设计,能够快速的安装和取下螺杆转子,通过第一夹持组件与第二夹持组件之间的相对滑动和微调旋杆结构设计,以实现两个螺杆转子之间的啮合间隙的精确调整。该装置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方便对螺杆转子啮合间隙的检测和标记,保证罗茨风机装配后的能够正常稳定的运行,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企业的创收。
35.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故其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涵盖之范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