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粪肥播撒车

2022-05-30 23:10:5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粪肥播撒装置。


背景技术:

2.粪肥是耕种田地常用的肥料,为了提高效率,粪肥常以机械形式进行粪肥播撒,比如播撒车,专利cn206963306u公开了一种粪肥播撒车,其中的播撒辊通过皮带轮与车的动力装置相连,播撒辊的转速需要和车速保持一致,播撒辊的转速就代表着播撒粪肥的速度,所以这个专利中的播撒车无法做到在车速较慢的情况,播撒的速度仍然较快,实际应用范围受限。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是要解决现有的粪肥播撒车无法单独控制车速和播撒速度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粪肥播撒车。
4.本实用新型的粪肥播撒车是由驾驶室1、箱体2、播撒辊3、第一转轴4、第一轴套5、第一电机6、第二转轴7、第二轴套8、连接板9、刷子10、第三轴套11、第一皮带轮12、皮带13、第二皮带轮14、第三转轴15、第四轴套16、第二电机和控制器组成;
5.所述的箱体2设置在驾驶室1的正后方,所述的箱体2的内腔的竖直截面为1/4圆的结构且弧形面2-1靠近驾驶室1,所述的箱体2的上表面为水平面,箱体2的内腔上表面远离驾驶室1的拐角处固定第二轴套8,第二轴套8内设置第二转轴7且两者为滑动连接,第二转轴7与连接板9的上端固定,连接板9的下端固定刷子10,刷子10的末端与弧形面2-1紧密接触,所述的连接板9为刚性结构,第二转轴7的一端与第二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第二电机设置在箱体2的内部,第二电机的信号输入端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器设置在驾驶室1内;
6.箱体2的内腔底面远离驾驶室1的拐角处设置粪肥出口,在粪肥出口的正下方设置播撒辊3,播撒辊3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转轴4,两端的第一转轴4分别设置在第一轴套5和第三轴套11中且第一转轴4与第一轴套5和第三轴套11均为滑动连接,第一轴套5和第三轴套11分别固定在粪肥播撒车的底盘的下表面的两侧;
7.设置在第三轴套11中的第一转轴4远离播撒辊3的一端固定有第一皮带轮12,第一皮带轮12和第二皮带轮14通过皮带13连接,第一皮带轮12和第二皮带轮14设置在箱体2的同侧,第二皮带轮14与第三转轴15的一端固定,第三转轴15的另一端与第一电机6的动力输出端,第一电机6的信号输入端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三转轴15设置在第四轴套16中且两者为滑动连接,第四轴套16和第一电机6等高且均固定在粪肥播撒车底盘的上方且位于箱体2的正下方。
8.本实用新型的粪肥播撒车的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通过驾驶室1内部设置的控制器可以控制第一电机6的转速,从而依次通过第三转轴15、第二皮带轮14、皮带13、第一皮带轮12和第一转轴4来控制播撒辊3的转速也就是播撒粪肥的速度,使得播撒粪
肥的速度和车辆的车速完全独立控制,可以实现在较快车速下的较慢播撒,也可以实现较慢车速下的较快播撒,实际应用范围更广泛。
9.箱体2的内腔为竖直截面为1/4圆的结构,弧形面2-1为一种斜面,粪肥会沿着弧形面2-1下滑至底部的粪肥出口,从而落在播撒辊3上实现播撒。当箱体2中的粪肥几乎用光后,通过控制器启动第二电机(图中没画出)带动第二转轴7转动,从而带动连接板9和刷子10在箱体2的内腔中从上至下清扫弧形面2-1尽可能地将更多的粪肥播撒下来。
附图说明
10.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一的粪肥播撒车的侧面示意图;
11.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一的粪肥播撒车的局部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2.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为一种粪肥播撒车,如图1和图2所示,具体是由驾驶室1、箱体2、播撒辊3、第一转轴4、第一轴套5、第一电机6、第二转轴7、第二轴套8、连接板9、刷子10、第三轴套11、第一皮带轮12、皮带13、第二皮带轮14、第三转轴15、第四轴套16、第二电机和控制器组成;
13.所述的箱体2设置在驾驶室1的正后方,所述的箱体2的内腔的竖直截面为1/4圆的结构且弧形面2-1靠近驾驶室1,所述的箱体2的上表面为水平面,箱体2的内腔上表面远离驾驶室1的拐角处固定第二轴套8,第二轴套8内设置第二转轴7且两者为滑动连接,第二转轴7与连接板9的上端固定,连接板9的下端固定刷子10,刷子10的末端与弧形面2-1紧密接触,所述的连接板9为刚性结构,第二转轴7的一端与第二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第二电机设置在箱体2的内部,第二电机的信号输入端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器设置在驾驶室1内;
14.箱体2的内腔底面远离驾驶室1的拐角处设置粪肥出口,在粪肥出口的正下方设置播撒辊3,播撒辊3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转轴4,两端的第一转轴4分别设置在第一轴套5和第三轴套11中且第一转轴4与第一轴套5和第三轴套11均为滑动连接,第一轴套5和第三轴套11分别固定在粪肥播撒车的底盘的下表面的两侧;
15.设置在第三轴套11中的第一转轴4远离播撒辊3的一端固定有第一皮带轮12,第一皮带轮12和第二皮带轮14通过皮带13连接,第一皮带轮12和第二皮带轮14设置在箱体2的同侧,第二皮带轮14与第三转轴15的一端固定,第三转轴15的另一端与第一电机6的动力输出端,第一电机6的信号输入端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三转轴15设置在第四轴套16中且两者为滑动连接,第四轴套16和第一电机6等高且均固定在粪肥播撒车底盘的上方且位于箱体2的正下方。
16.本实施方式的粪肥播撒车的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通过驾驶室1内部设置的控制器可以控制第一电机6的转速,从而依次通过第三转轴15、第二皮带轮14、皮带13、第一皮带轮12和第一转轴4来控制播撒辊3的转速也就是播撒粪肥的速度,使得播撒粪肥的速度和车辆的车速完全独立控制,可以实现在较快车速下的较慢播撒,也可以实现较慢车速下的较快播撒,实际应用范围更广泛。
17.箱体2的内腔为竖直截面为1/4圆的结构,弧形面2-1为一种斜面,粪肥会沿着弧形
面2-1下滑至底部的粪肥出口,从而落在播撒辊3上实现播撒。当箱体2中的粪肥几乎用光后,通过控制器启动第二电机(图中没画出)带动第二转轴7转动,从而带动连接板9和刷子10在箱体2的内腔中从上至下清扫弧形面2-1尽可能地将更多的粪肥播撒下来。
18.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所述的第一电机6为伺服电机。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19.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不同的是:所述的第二电机为伺服电机。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20.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的是:所述的播撒辊3为圆柱体结构。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相同。
21.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四不同的是:所述的第一轴套5和第三轴套11分别通过焊接固定在粪肥播撒车的底盘的下表面的两侧。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相同。
22.用以下试验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验证:
23.试验一:本试验为一种粪肥播撒车,如图1和图2所示,具体是由驾驶室1、箱体2、播撒辊3、第一转轴4、第一轴套5、第一电机6、第二转轴7、第二轴套8、连接板9、刷子10、第三轴套11、第一皮带轮12、皮带13、第二皮带轮14、第三转轴15、第四轴套16、第二电机和控制器组成;所述的第一电机6为伺服电机;所述的第二电机为伺服电机;所述的播撒辊3为圆柱体结构;
24.所述的箱体2设置在驾驶室1的正后方,所述的箱体2的内腔的竖直截面为1/4圆的结构且弧形面2-1靠近驾驶室1,所述的箱体2的上表面为水平面,箱体2的内腔上表面远离驾驶室1的拐角处固定第二轴套8,第二轴套8内设置第二转轴7且两者为滑动连接,第二转轴7与连接板9的上端固定,连接板9的下端固定刷子10,刷子10的末端与弧形面2-1紧密接触,所述的连接板9为刚性结构,第二转轴7的一端与第二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第二电机设置在箱体2的内部,第二电机的信号输入端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器设置在驾驶室1内;
25.箱体2的内腔底面远离驾驶室1的拐角处设置粪肥出口,在粪肥出口的正下方设置播撒辊3,播撒辊3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转轴4,两端的第一转轴4分别设置在第一轴套5和第三轴套11中且第一转轴4与第一轴套5和第三轴套11均为滑动连接,第一轴套5和第三轴套11分别通过焊接固定在粪肥播撒车的底盘的下表面的两侧;
26.设置在第三轴套11中的第一转轴4远离播撒辊3的一端固定有第一皮带轮12,第一皮带轮12和第二皮带轮14通过皮带13连接,第一皮带轮12和第二皮带轮14设置在箱体2的同侧,第二皮带轮14与第三转轴15的一端固定,第三转轴15的另一端与第一电机6的动力输出端,第一电机6的信号输入端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三转轴15设置在第四轴套16中且两者为滑动连接,第四轴套16和第一电机6等高且均固定在粪肥播撒车底盘的上方且位于箱体2的正下方。
27.本试验的粪肥播撒车的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通过驾驶室1内部设置的控制器可以控制第一电机6的转速,从而依次通过第三转轴15、第二皮带轮14、皮带13、第一皮带轮12和第一转轴4来控制播撒辊3的转速也就是播撒粪肥的速度,使得播撒粪肥的速度和车辆的车速完全独立控制,可以实现在较快车速下的较慢播撒,也可以实现较慢车速
下的较快播撒,实际应用范围更广泛。
28.箱体2的内腔为竖直截面为1/4圆的结构,弧形面2-1为一种斜面,粪肥会沿着弧形面2-1下滑至底部的粪肥出口,从而落在播撒辊3上实现播撒。当箱体2中的粪肥几乎用光后,通过控制器启动第二电机(图中没画出)带动第二转轴7转动,从而带动连接板9和刷子10在箱体2的内腔中从上至下清扫弧形面2-1尽可能地将更多的粪肥播撒下来。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