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中水站石灰软化密度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2022-05-30 21:38:5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中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水站石灰软化密度沉淀池。


背景技术:

2.在中水站的使用过程中,进水中的钙、镁离子指标较高,而这些离子会由于浓缩在ro膜浓水侧与水中的阴离子(如co32-、hco3-、so42-)形成水垢,影响膜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因项目的废水水量大、硬度较高等特点,一般采用投资较省的化学法去除硬度。
3.在中水处理过程中,水在池中的停留时间少,工厂内用水常常会出现用水水不稳定的问题,水量过大时,出水ph波动,造成后续膜组易污堵,膜组清洗频次加大,影响中水站的开工率,且斜管积泥,为提高清理效率,需要定期清理,清理过程中设备不能正常运行影响生产,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中水站石灰软化密沉淀池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中水站石灰软化密度沉淀池,解决了水处理设备在处理流量波动较大的污水时,ph值波动大,影响后续膜组处理,且水处理设备不易清理的问题。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中水站石灰软化密度沉淀池,包括沉淀池,所述沉淀池内的底部设有刮泥机,所述沉淀池内安装有支架,所述支架上安装有斜管,且所述支架上还等间距固定有多个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支架分割成多个区域,所述沉淀池的上端等间距设有多个集水槽,所述沉淀池的一周等间距设有多个絮凝池,且所述支架上设有多个进水槽,所述进水槽和所述絮凝池一一对应,所述絮凝池内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将所述絮凝池分割为絮凝区和缓冲区,所述缓冲区靠近所述沉淀池,所述絮凝区内安装有絮凝罐,所述絮凝罐的底部贯穿设置,所述絮凝罐内安装有絮凝搅拌机,所述絮凝区的一侧设有混凝池,所述混凝池和所述絮凝罐之间设有连接槽,所述混凝池内安装有混凝搅拌机,所述连接槽位于所述絮凝区的一端设有絮凝剂管,所述混凝池内设有污水管,所述污水管的一侧连接有混凝剂管,所述混凝池的一侧设有污泥池,所述沉淀池的底部安装有循环污泥泵和排污泵,所述循环污泥泵的一侧连接有出泥管,所述出泥管的一端连接有三通,所述污泥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污泥池内,所述污泥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絮凝罐内。
6.优选地,多个所述集水槽上共同安装有护理板。
7.优选地,所述沉淀池内的一周侧壁通过环氧玻璃4布5油防腐。
8.优选地,所述支架为14#工字钢。
9.优选地,所述刮泥机、所述絮凝搅拌机、所述混凝搅拌机和所述絮凝均为碳钢材质。
10.优选地,所述斜管的尺寸为φ80mm。
11.优选地,所述集水槽的横截面为250*250mm。
12.优选地,所述缓冲区靠近所述沉淀池的一侧固定有缓冲板(5)。
13.优选地,所述沉淀池、所述絮凝池和所述混凝池的深度由深至浅设置。
14.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中水站石灰软化密度沉淀池,使用时,污水通过污水管进入混凝池内,在污水的排放中,混凝剂直接通过混凝剂管进入污水管中,与污水接触,再共同进入混凝池内,此时污泥池也向混凝池内注入污泥,在混凝搅拌机的快速搅拌下混合,在通过连接槽进入絮凝罐中,在混合污水进入絮凝罐的过程中,在连接槽内注入絮凝剂,再进入絮凝罐内搅拌混合,在重力的作用下向絮凝区底部下沉,并通过挡板底部的空隙进入缓冲区,在缓冲区进一步絮凝后通过进水槽进入沉淀池的底部,在沉淀池的底部流速减慢,生产的絮状物开始沉淀,或在斜管内沉淀,处理过的水,经过集水槽排出,沉淀的污泥,除了排出外,一部分进入污泥池和絮凝罐加快絮凝和沉淀。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通过隔板和斜管的设置,将斜管分割成多个区域,能够不同区域通过高压水管或刷子伸入斜管内进行清理,设备的其他区域正常运行,且其他区域效率不变,清理方便,保持设备的高效运行;
17.2、通过污泥池和混凝池的设置,在混凝阶段加入污泥,污泥中的药剂残留或微量离子辅助药剂混凝,产生沉淀,提高除杂沉淀效率减少用药量;
18.3、通过污水管和混凝剂管的设置,在污水管处加装混凝剂管,在污水将要从污水管出来时,与混凝药剂混合,提高混合效率;
19.4、通过连接槽和絮凝剂管的配合,在水流流动的过程中滴加絮凝剂,再进行搅拌,提高絮凝剂的混合效率,从而提高絮凝效率;
20.5、通过絮凝池、絮凝罐和挡板的配合,絮凝剂在絮凝罐内混合,在絮凝区和缓冲区,絮团进入沉淀池后,沉淀效率高,反应时间长,清除效率高。
21.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对密度沉淀池的优化设计,提高了各个加药阶段污水与药剂的混合效率,除杂效率高,絮团能力强,处理能力强,能够在不同的流速下,完成较好的除杂和沉淀,稳定中水的离子浓度和ph值,且设备能够在清理时正常运行,不影响使用。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案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中水站石灰软化密度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中水站石灰软化密度沉淀池的俯视图。
25.图中:1沉淀池、2斜管、3支架、4刮泥机、5缓冲板、6挡板、7絮凝罐、8絮凝搅拌机、9连接槽、10絮凝剂管、11污水管、12混凝剂管、13混凝搅拌机、14污泥池、15混凝池、16絮凝池、17循环污泥泵、18排污泵、19集水槽、20清水收集槽、21护理板、22进水槽、23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7.参见图1-2,一种中水站石灰软化密度沉淀池,包括沉淀池1,沉淀池1参照机械搅拌池建造,利用圆形对称设置,污泥沉淀均匀,污水易形成中心旋转的涡流,水体流动距离
加长,沉淀时间加长,且沉淀向中间靠拢,沉淀池1内的一周侧壁通过环氧玻璃4布5油防腐,减少对沉淀池1的腐蚀,沉淀池1内的底部设有刮泥机4,用于清除沉淀池1底部的淤泥,因为沉淀池1内的沉淀向池中心聚集,刮泥机4运行时受力均匀且工作强度小,使用寿命长,刮泥机4的直径7.5米,轴长5米,n=0.755kw,沉淀池1内安装有支架3,支架3为14#工字钢,进行防腐处理,支架3上安装有斜管2,斜管2的尺寸为φ80mm的加厚型斜管,能够通过高压水管或刷子对内部进行简单的清理,且支架3上还等间距固定有多个隔板23,隔板23将支架3分割成多个区域,隔板23将斜管2分隔成多个工作区域,各个区域影响小,能够分区域进行清理;
28.多个集水槽19上共同安装有护理板21,便于工人在护理板21上进行清理作业,沉淀池1的上端等间距设有多个集水槽19,集水槽19的横截面为250*250mm,通过溢流的方式吸收净化后的水,沉淀池1的一周等间距设有多个絮凝池16,能够实现多个絮凝和混凝同时进行,提高水处理效率,且装置的运行弹性大,处理能力提升为240m3/h,能够满足多个设备的水处理,且支架3上设有多个进水槽22,进水槽22延伸至沉淀池1的中间位置处,使得水体在沉淀池1内旋转流动,进水槽22和絮凝池16一一对应,絮凝池16内的污水通过进水槽22流入到沉淀池1内,絮凝池16内安装有挡板6,挡板6将絮凝池16分割为絮凝区和缓冲区,延长污水在絮凝池16内的反应和絮团时间,缓冲区靠近沉淀池1,缓冲区靠近沉淀池1的一侧固定有缓冲板5,避免死角沉淀,絮凝区内安装有絮凝罐7,絮凝剂在絮凝罐7内完成搅拌,保证其他位置的稳定,提高絮凝效率,絮凝罐7的底部贯穿设置,絮团后落入絮凝区底部,经过挡板6的底部进入缓冲区,絮凝罐7内安装有絮凝搅拌机8,絮凝搅拌机8的规格为直径1.2米,提升量q=2000m3/h,n=3kw,絮凝区的一侧设有混凝池15,混凝池15和絮凝罐7之间设有连接槽9,水流汇集在连接槽9内,水流速度大,不易结垢,提高混凝池15内安装有混凝搅拌机13,混凝搅拌机13的规格为直径1.2米,轴长4米,n=5kw,连接槽9位于絮凝区的一端设有絮凝剂管10,便于初步混合,混凝池15内设有污水管11,污水管11的一侧连接有混凝剂管12,在污水管11的出口处加入混凝剂,既不会导致结垢,还能够加快药剂混合;
29.混凝池15的一侧设有污泥池14,用于存放污泥,不用时停止向污泥池14供给污泥,便于清理,刮泥机4、絮凝搅拌机8、混凝搅拌机13和絮凝罐7均为碳钢材质,提高设备工作寿命,且采购成本较低,沉淀池1的底部安装有循环污泥泵17和排污泵18,循环污泥泵17的一侧连接有出泥管,出泥管的一端连接有三通,污泥管的一端延伸至污泥池14内,污泥管的另一端延伸至絮凝罐7内,在混凝阶段加入污泥,污泥中的药剂残留或微量离子辅助药剂混凝,产生沉淀,提高除杂沉淀效率减少用药量,沉淀池1、絮凝池16和混凝池15的深度由深至浅设置,能够减少结垢的情况,且便于清理,设备运行时,ph值能够稳定在6-9,悬浮物≤10mg/l,浊度≤5,使用高效。
30.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使用时,污水通过污水管11进入混凝池15内,在污水的排放中,混凝剂直接通过混凝剂管12进入污水管11中,与污水接触,再共同进入混凝池15内,此时污泥池14也向混凝池15内注入污泥,在混凝搅拌机13的快速搅拌下混合,在通过连接槽9进入絮凝罐7中,在混合污水进入絮凝罐7的过程中,在连接槽9内注入絮凝剂,再进入絮凝罐7内搅拌混合,在重力的作用下向絮凝区底部下沉,并通过挡板6底部的空隙进入缓冲区,在缓冲区进一步絮凝后通过进水槽22进入沉淀池1的底部,在沉淀池1的底部流速减慢,生产的絮状物开始沉淀,或在斜管2内沉淀,处理过的水,经过集水槽19排出,沉淀的污泥,除
了排出外,一部分进入污泥池14和絮凝罐7加快絮凝和沉淀。
31.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申请后,将容易想到本技术的其它实施方案。本技术旨在涵盖本技术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技术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技术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技术的真正范围由权利要求指出。
32.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以上所述的本技术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