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组合充气构件的气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5-30 21:31: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充气建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组合充气构件的气路结构。


背景技术:

2.在公告号为us20160201351a1的美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充气框架组件,其包括多个充气管状构件,充气管状构件的第一部分相互连接形成闭合限定的连续结构,管状构件的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相连通并形成支撑立柱,多个管状构件上设置有充气阀。
3.现有技术中类似于上述的充气框架,其在搭建过程中,为了提高搭建效率对多个充气管状构件进行一次充气,其在相邻的充气管状构件之间还连接有连通构件内部的且可选择性闭合的流体通道,对单个充气管状构件充气时,气体通过流体通道进入其他相互组合连接的充气管状构件中,从而实现多个组合构架框架的一次充气成型。
4.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现有连通不同充气构件的流体通道均连接于充气构件的外侧避免上,直接暴露在充气构件所组合的框架结构外侧,其气路结构容易受到搭建时的外部环境或者搭建后充气建筑内使用者使用动作的影响,若出现污损或者受到外力作用,可能发生脱落或者开裂等影响其结构完整性的情况,进而降低充气构件所组合充气框架的正常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充气构件的气路结构,其具有保护气路结构完整的优点。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充气构件的气路结构,包括若干充气构件与连接套管,所述连接套管上开设有若干供充气构件连接组装的管孔,若干管孔相互连通贯穿连接套管内部,所述充气构件的连接端部连接有连通其内部的延伸气管,若干所述延伸气管位于连接套管内相连接使得连接于同一连接套管上若干充气构件之间的气路相互连通。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搭建充气建筑时,将若干充气构件与连接套管相互连接组合,在组合完成后对一充气构件充气,所充气体经过延伸气管流通至连接于同一连接套管的其他相邻充气构件并最终充满所有充气构件,使得充气建筑的充气框架得以成型并获得结构强度。由于延伸气管与充气构件的连接位置,以及相邻充气构件之间延伸气管的连接位置均位于连接套管内,连接套管在实现多个充气构件相组合连接的同时,也对相邻充气构件之间的延伸气管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延伸气管受到外界环境作用或者充气建筑内使用活动动作的影响,提升充气构件之间所连通气路位置与状态的稳定性,保证气路结构完整与充气框架的正常使用效果。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套管内放置有气密多通件,若干充气构件的延伸气管均与气密多通件连接使得连接于同一连接套管上的若干充气构件之间气路的相
互连通。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同一连接套管上充气构件的延伸气管通过气密多通件相互连接,保证延伸气管之间所组成气路的稳定性的同时,方便使用者在搭建充气建筑的搭建动作。组装时先将气密多通件拉出分别与待连接的充气构件的延伸气管相连接,将气密多通件放置回连接套管内部后,将充气构件与连通套管相组合连接固定。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充气构件内部成型有若干气室,若干气室位于充气构件的端面处连接有连通其内部的组接气管;充气构件的端部还安装有集气套件,所述集气套件内中空成型有集气腔,若干所述组接气管与所述延伸气管均连通所述集气腔。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充气构件与组合套件的组装作业完成后,对布置于充气建筑端部的充气构件进行充气,所充气流经集气套件内的集气腔进入,气流经过组接气管分别对充气构件内的各气室进行充气;同时,气流还经过位于气泵所充充气构件远离进气端的另一端面处的组接气管,流入集气腔内再通过延伸气管连接到相邻充气构件的延伸气管中,使得其他充气构件内的气室一同进行充气作业,一次充气实现所有充气构件的充气成型。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气套件位于集气腔体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供组接气管插入连通集气腔的第一组接口,以及一个供延伸气管插入连通集气腔的第二组接口。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充气气流从所充充气构件远离进气端的组接气管流出,由若干第一组接口进入集气腔,再由第二组接口所接延伸气管流向气密多通件,通过气密多通件向其他充气构件进行充气作业。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套管位于管孔孔壁上成型有供充气构件端部抵触限位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开设有供延伸气管穿过的穿孔。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板用于对充气构件在连接套管上连接位置与连接状态进行加固,保证二者连接的结构强度与所组成充气框架的稳定性,穿孔供延伸气管穿过避免对充气构件的充气动作造成干涉。
1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穿孔的孔径大于所述气密多通件的宽度小于所述充气构件连接端部的宽度。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穿孔孔径的设置在保障限位板对充气构件连接端部的限位连接效果的同时,方便在组装充气构件与连接套管时将气密多通件在组装套件内的移入与移出动作,保证二者的连接组装效率。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9.(1)通过配合连接套管将延伸气管的连接位置设置于其内部以实现充气构件连接以及延伸气管保护的双重作用,保证充气气路结构完整与充气框架的正常使用效果;
20.(2)通过集气套件的设置实现多气室气路汇合以及充气构件与管孔组合连接的双重功能,保证气路畅通以及充气构件与连接套管连接的稳定;
21.(3)通过管孔内限位板的设置进一步提升充气构件与连接套管组合连接结构的稳定。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施例的爆炸结构剖视图。
25.附图标记:1、充气构件;11、拉片;12、气室;13、组接气管;2、连接套管;21、管孔;22、限位板;23、穿孔;24、磁吸片;3、延伸气管;4、集气套件;41、集气腔;42、第一组接口;43、第二组接口;44、抵触板;5、气密多通件。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27.实施例,一种组合充气构件的气路结构,如图1、2所示,包括若干充气构件1与连接套管2,连接套管2上开设有若干供充气构件1连接组装的管孔21,若干管孔21相互连通贯穿连接套管2内部,充气构件1的连接端部连接有连通其内部的延伸气管3,若干延伸气管3位于连接套管2内相连接使得连接于同一连接套管2上的若干充气构件1之间气路的相互连通。充气构件1与连接套管2组装后进行充气,若干充气构件1通过位于所接连接套管2内的延伸气管3相互连通,实现一次充气将充气构件1所组合构成的充气框架充气成型。
28.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充气构件1呈圆柱状,其内部腔室通过一拉片11成型有两个气室12,位于圆柱状充气构件1的两端端面上均连接有两个组接气管13,两个组接气管13分别连接两个气室12。充气构件1的端部还安装有集气套件4,本实施例中的集气套件4呈一端面开口的圆筒状刚性塑料件,其材质与充气构件1的材质相同,通过高周波焊接固定在充气构件1的两端端面上。圆筒状集气套件4的筒底位置内中空成型有集气腔41,集气腔41临近集气套件4开口面一侧壁面上开设有两个第一组接口42,两个组接气管13分别气密连接于两个第一组接口42。集气腔41远离集气套件4开口面的腔壁面上开设有一第二组接口43,第二组接口43延伸开设至集气套件4远离开口面的底面外侧壁,延伸气管3气密连接于第二组接口43上。集气套件4内管壁上还一体成型有抵触板44,充气构件1与集气套件4连接时,充气构件1的端面抵触于抵触板44的板面上,抵触板44的板面上还开设有供组接气管13穿过的让位孔45。
29.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连接套管2为呈l型的管状刚性塑料件,其成型有两个管孔21,与两个充气构件1相组装连接。连接套管2内还放置有一气密多通件5,本实施例中的气密多通件5具有两个接口,两个充气构件1的延伸气管3分别连接两个气密多通件5的两个接口组成连通的气路。连接套管2位于管孔21孔壁上成型有供充气构件1端部的集气套件4连接时抵触限位的限位板22,限位板22至管孔21开孔面的距离小于延伸气管3的长度。限位板22呈圆板状,限位板22上开设有供延伸气管3穿过的穿孔23,且穿孔23的孔径大于气密多通件5的宽度而小于集气套件4的直径。限位板22朝向管孔21开孔面一侧板面以及集气套件4的端面上均固定有磁吸片24,组装连接时通过限位板22与集气套件4的磁吸力实现充气构件1在连接套管2内的稳定连接。
3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和有益效果如下:搭建充气建筑时,将出厂时已经连接好集气套件4的若干充气构件1与连接套管2相互连接组合,充气构件1端部的集气套件4插入连接套管2的一个管孔21中,将延伸气管3从穿孔23中伸出并与移出连接套管2的气密多通件5相连,之后将另一个充气构件1的延伸气管3与气密多通件5连接,连接完成后将气密多通件5移回连接套管2内并将该充气构件1插入连接套管2,完成此部分充气建筑框架的组
装,其他位置的框架以此类推,完成整个充气建筑框架的组装。完成后对一个充气构件1进行一次充气即可实现整个充气建筑框架的充气成型。
31.由于延伸气管3同充气构件1的连接位置以及气密多通件5均位于连接套管2内,连接套管2在实现多个充气构件1相组合连接的同时,也对相邻充气构件1之间的延伸气管3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延伸气管3受到外界环境作用或者充气建筑内使用活动动作的影响,提升充气构件1之间所连通气路位置与状态的稳定性,保证气路结构完整与充气框架的正常使用效果。
3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