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钢混组合梁架设系统的架设方法与流程

2022-05-27 02:48:2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钢混组合梁架设系统的架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架设系统工作状态的准备:桥面吊机在已架设钢梁段的上部站位并固定,将施工平台后端的两侧悬挂并临时固定于已架设钢梁段前端的底部,施工平台前端的两侧吊装在桥面吊机的上纵梁前端的前吊梁上,施工平台整体水平;(2)架设系统工作状态准备完成后,运梁车将钢混组合梁的钢梁框架的各组件分别运输到桥面吊机的下方,桥面吊机的吊装机构将各组件分别起吊到施工平台上并进行拼装;(3)钢梁框架拼装完成后,在钢梁框架上安装斜拉索并进行张拉固定,再通过桥面吊机将桥面板吊装到钢梁框架上,完成桥面板的拼装,再次对斜拉索进行张拉,完成钢混组合梁的架设;(4)架设系统过跨状态的准备:将施工平台与刚架设钢梁段的前端进行临时固定,拆除施工平台和桥面吊机之间的吊装,吊装机构走行到桥面吊机的后端停放并锚定,拆除桥面吊机与已架设钢梁段的固定,准备纵移过跨;(5)桥面吊机纵移到下一个施工位并站位固定;(6)前吊梁沿上纵梁向后走行到施工平台前端吊装的位置并对施工平台前端进行吊装;(7)拆除施工平台与已架设钢梁段和刚架设钢梁段之间的临时固定,施工平台后端通过反挂轮悬挂在已架设钢梁段前端底部的工字型轨道上;(8)施工平台的前端和后端同步走行,完成过跨工作;(9)恢复至架设系统的架设状态,准备进行下一节段的安装施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钢混组合梁架设系统的架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的具体步骤为:运梁车将钢边梁运输到桥面吊机的下方,吊装机构走行到桥面吊机的后端并将钢边梁起吊运输到施工平台的上方,吊装机构将钢边梁下放至施工平台上,再回到桥面吊机的后端将另一侧的钢边梁吊运到施工平台上,调整两侧的钢边梁到安装位置进行安装,运梁车将钢横梁运输至桥面吊机的下方,钢横梁的长度方向沿桥梁的长度方向放置,吊装机构走行到钢横梁的中间位置,并将钢横梁起吊运输到施工平台的上方,吊装机构回转90
°
,使钢横梁的长度方向与桥梁的宽度方向一致,起重天车走行到钢横梁安装位置后,将钢横梁下放至后端安装位置上并与两侧的边钢梁进行拼接,所有钢横梁依次从后端向前端吊装和拼接,完成钢梁框架的拼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钢混组合梁架设系统的架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桥面吊机在已架设钢梁段的固定具体为桥面吊机上的前后支点总成和后锚点总成与已架设钢梁段支承锚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钢混组合梁架设系统的架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施工平台的后端的两侧设置有反挂轮并通过反挂轮悬挂于已架设钢梁段底部的工字型轨道上,反挂轮沿工字型轨道纵向行走并带动施工平台的后端纵向行走。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钢混组合梁架设系统的架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施工平台后端的临时固定具体为施工平台后端的两侧均通过第一吊杆锚固于已架设钢梁段的前端底部,第一吊杆均锚固于已架设钢梁段的钢边梁上,两侧钢边梁各设置有一组第一吊杆,每组第一吊杆包括呈方阵设置的四根第一吊杆。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钢混组合梁架设系统的架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
中的前吊梁与上纵梁活动连接并沿上纵梁纵向移动,施工平台前端的两侧通过第二吊杆吊装在前吊梁上,施工平台的前端随前吊梁纵向移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钢混组合梁架设系统的架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钢边梁位置的调整通过三维调整机构进行,三维调整机构设置有两套,架设系统工作状态准备完成后,通过桥面吊机将三维调整机构吊装在施工平台的两侧,架设完成后,在进行步骤(4)前,将三维调整机构吊运到已架设钢梁段上临时存放。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钢混组合梁架设系统的架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的吊装机构上配置有
±
180
°
回转的回转吊具。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钢混组合梁架设系统的架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施工平台与刚架设钢梁段的前端进行临时固定具体为将施工平台的两侧与刚架设钢梁段的前端钢边梁的截面通过第三吊杆进行临时锚固。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钢混组合梁架设系统的架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的前吊梁与吊装机构通过插销连接,吊装机构带动前吊梁沿上纵梁纵向移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钢混组合梁架设系统的架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架设系统工作状态的准备;运梁车将钢混组合梁的钢梁框架的各组件分别运输到桥面吊机的下方,桥面吊机的吊装机构将各组件分别起吊到施工平台上并进行拼装;辅助吊装桥面板;架设系统过跨状态的准备;桥面吊机纵移到下一个施工位并站位固定;前吊梁沿上纵梁向后走行到施工平台前端吊装的位置并对施工平台前端进行吊装;拆除施工平台与已架设钢梁段和刚架设钢梁段之间的临时固定;施工平台的前端和后端同步走行,完成过跨工作。该方法能够通过尾部喂梁实现钢混组合梁的架设,同时可连续施工,施工效率较高且施工安全性高。工安全性高。工安全性高。


技术研发人员:张光明 李青 龚成周 郝永刚 李继伟 唐坤元 杜小刚 祖国栋 苏六帅 曹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十一局集团汉江重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21
技术公布日:2022/5/25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