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骨科用便于外出携带的CT阅片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27 01:37:2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骨科用便于外出携带的ct阅片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一种阅片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骨科用便于外出携带的ct阅片装置。


背景技术:

2.ct阅片是用x线束对人体某部位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检查。
3.在骨科检查治疗中,经常用到ct阅片,医生根据其成像结果进行医疗的诊断分析,目前,传统的ct阅片挂架,不便携带,骨科患者在进行治疗时,多数行动不便,难以步行到骨科诊室倾听自己的病情,尤其是家属不在身边的患者,更加不方便。
4.综上所述,需要设计一种具有锁紧作用、操作简单的骨科用便于外出携带的ct阅片装置,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传统的ct阅片挂架,不便携带,骨科患者在进行治疗时,多数行动不便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锁紧作用、操作简单的骨科用便于外出携带的ct阅片装置。
6.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骨科用便于外出携带的ct阅片装置,包括有:支撑架,支撑架内部一侧放置有指挥棒;led灯,支撑架内侧设有led灯;把手,支撑架顶部设有把手;放置组件,支撑架一侧设有放置组件;开闭机构,支撑架下部外侧设有开闭机构。
7.进一步地,放置组件包括有:第一旋转杆,支撑架一侧转动式设有第一旋转杆;放置框,第一旋转杆上设有放置框;第一扭簧,放置框与支撑架之间对称设有第一扭簧,第一扭簧均套在第一旋转杆上;第一限位杆,放置框一侧转动式设有第一限位杆,第一限位杆与支撑架滑动式连接。
8.进一步地,开闭机构包括有:第一支块,支撑架下部两侧均对称设有第一支块;第二旋转杆,两侧第一支块内侧之间均转动式设有第二旋转杆;开闭块,第二旋转杆上均设有开闭块,一侧开闭块与放置框配合,开闭块上部内侧均对称开有凹槽;第二扭簧,开闭块与第一支块之间均设有第二扭簧,第二扭簧均套在第二旋转杆上。
9.进一步地,还包括有旋转组件,旋转组件包括有:第三旋转杆,支撑架上部内一侧转动式设有第三旋转杆;第一旋转块,第三旋转杆上设有第一旋转块,第一旋转块与支撑架内的指挥棒配合;涡卷弹簧,第一旋转块与支撑架之间设有涡卷弹簧;第一导杆,支撑架内部一侧中间对称设有第一导杆;第一滑块,第一导杆上侧之间滑动式设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与放置框配合;第一弹簧,第一滑块与支撑架之间对称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均套在第一导杆上;第一限位块,第一旋转块中部一侧设有第一限位块,第一限位块与第一滑块配合。
10.进一步地,还包括有拉绳组件,拉绳组件包括有:导轨,支撑架中部两侧均对称设有导轨;第二导杆,导轨内侧均设有第二导杆;第二滑块,同侧两个第二导杆上侧之间均滑
动式设有第二滑块;第二弹簧,第二滑块与导轨之间均设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均套在第二导杆上;第二支块,开闭块内侧对称设有第二支块;第一拉绳,第二支块与第二滑块之间均连接有第一拉绳;第一楔形块,第一滑块一侧滑动式设有第一楔形块,第一楔形块与第一滑块之间设有弹性件,第一楔形块与右侧的第二滑块配合。
11.进一步地,还包括有解锁组件,解锁组件包括有:第三导杆,把手内部两侧均对称设有第三导杆;第二楔形块,第三导杆上均滑动式设有第二楔形块,第二楔形块均与开闭块内的凹槽配合;第三弹簧,第二楔形块与把手之间均设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均套在第三导杆上;第四导杆,把手内部上侧对称设有第四导杆;连杆,第四导杆上均滑动式设有连杆,连杆均与第二楔形块连接;第四弹簧,连杆与把手之间均设有第四弹簧,第四弹簧均套在第四导杆上。
12.进一步地,还包括有限位组件,支撑架上部一侧设有限位组件。
13.进一步地,还包括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有:第三支块,支撑架上部一侧对称设有第三支块;第二限位块,第三支块上转动式设有第二限位块;第四旋转杆,支撑架下部一侧对称转动式设有第四旋转杆;第二旋转块,第四旋转杆上均设有第二旋转块,第二旋转块均与第二限位块配合;第三扭簧,第二旋转块与支撑架之间设有第三扭簧。
14.有益效果为:1、本发明通过启动led灯,使led灯发出光源照明ct阅片,然后医生将支撑架内的指挥棒取出,方便医生为患者的ct阅片进行分析病情,有效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
15.2、通过开闭块向内旋转与第二楔形块接触,带动第二楔形块向后移动,开闭块通过第二楔形块后,在第三弹簧复位的作用,带动第二楔形块向前移动卡在开闭块的凹槽上,如此,达到锁紧开闭块的作用,方便将本装置携带。
16.3、通过开闭块向内旋转合上,再松开第二旋转块,在第三扭簧的作用,带动第二旋转块逆时针旋转,带动第二限位块顺时针旋转将ct阅片顶住,将本装置携带时,避免ct阅片发出声响,增加ct阅片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的放置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发明的开闭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发明的旋转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发明拉绳组件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发明拉绳组件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8为本发明的解锁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9为本发明限位组件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10为本发明限位组件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27.以上附图中:1-支撑架,2-led灯,3-把手,4-放置组件,40-第一旋转杆,41-放置框,42-第一扭簧,43-第一限位杆,5-开闭机构,50-第一支块,51-第二旋转杆,52-开闭块,53-第二扭簧,6-旋转组件,60-第三旋转杆,61-第一旋转块,62-涡卷弹簧,63-第一导杆,
64-第一滑块,65-第一弹簧,66-第一限位块,7-拉绳组件,70-导轨,71-第二导杆,72-第二滑块,73-第二弹簧,74-第二支块,75-第一拉绳,76-第一楔形块,8-解锁组件,80-第三导杆,81-第二楔形块,82-第三弹簧,83-第四导杆,84-连杆,85-第四弹簧,9-限位组件,90-第三支块,91-第二限位块,92-第四旋转杆,93-第二旋转块,94-第三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
29.实施例1一种骨科用便于外出携带的ct阅片装置,如图1-图4所示,包括有支撑架1、led灯2、把手3、放置组件4和开闭机构5,支撑架1内部前侧放置有指挥棒,支撑架1内侧设有led灯2,支撑架1顶部设有把手3,支撑架1右侧设有放置组件4,支撑架1下部外侧设有开闭机构5。
30.放置组件4包括有第一旋转杆40、放置框41、第一扭簧42和第一限位杆43,支撑架1右下侧转动式设有第一旋转杆40,第一旋转杆40上设有放置框41,放置框41与支撑架1之间对称设有第一扭簧42,第一扭簧42均套在第一旋转杆40上,放置框41后上侧转动式设有第一限位杆43,第一限位杆43与支撑架1滑动式连接。
31.开闭机构5包括有第一支块50、第二旋转杆51、开闭块52和第二扭簧53,支撑架1下部前后两侧均左右对称设有第一支块50,前后两侧第一支块50内侧之间均转动式设有第二旋转杆51,第二旋转杆51上均设有开闭块52,右侧开闭块52与放置框41配合,开闭块52上部内侧均对称开有凹槽,开闭块52与第一支块50之间均设有第二扭簧53,第二扭簧53均套在第二旋转杆51上。
32.原始状态下,人们手动将开闭块52向内旋转,第二扭簧53处于形变状态,右侧开闭块52旋转将带动放置框41逆时针旋转,第一扭簧42处于形变状态,当骨科患者行动不便时,医生握住把手3将本装置移动至患者面前,然后松开开闭块52,在第二扭簧53复位的作用,带动开闭块52和第二旋转杆51向外旋转打开,使得右侧开闭块52脱离放置框41,在第一扭簧42的作用,带动第一旋转杆40和放置框41顺时针旋转打开,使得第一限位杆43逆时针旋转,这时,医生将ct阅片放置在放置框41上,手动将放置框41逆时针旋转,从而带动第一旋转杆40逆时针旋转,进而带动第一限位杆43顺时针旋转,第一扭簧42发生形变,随后启动led灯2,使led灯2发出光源照明ct阅片,然后医生将支撑架1内的指挥棒取出,方便医生为患者的ct阅片进行阅读和分析,当医生分析完ct阅片的病情后,手动将led灯2关闭,再把指挥棒放回支撑架1内,然后松开放置框41,第一扭簧42带动放置框41复位,随后医生将ct阅片取出交给患者,当医生需要将ct阅片携带至患者处时,可将多片ct阅片放置在左侧开闭块52上,然后手动开闭块52向内旋转,带动第二旋转杆51向内旋转,第二扭簧53发生形变,右侧开闭块52向内旋转与放置框41接触,带动放置框41逆时针旋转关闭,此时,开闭块52处于关闭状态,人们握住把手3便可将本装置移动。
33.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5-图10所示,还包括有旋转组件6,旋转组件6包括有第三旋转杆60、第一旋转块61、涡卷弹簧62、第一导杆63、第一滑块64、第一弹簧65和第一限位块66,支撑架1上部内前侧转动式设有第三旋转杆60,第三旋转杆60上设有第一旋转块61,第一旋转块61与支撑架1内的指挥棒配合,第一旋转块61与支撑架1之间设有涡卷弹簧
62,支撑架1内部前侧中间前后对称设有第一导杆63,第一导杆63上侧之间滑动式设有第一滑块64,第一滑块64与放置框41配合,第一滑块64与支撑架1之间对称设有第一弹簧65,第一弹簧65均套在第一导杆63上,第一旋转块61中部右侧设有第一限位块66,第一限位块66与第一滑块64配合。
34.原始状态下,医生将第一旋转块61逆时针旋转,使得第一限位块66旋转被第一滑块64卡住,涡卷弹簧62处于形变状态,当将放置框41逆时针旋转时,放置框41与第一滑块64接触,带动第一滑块64向下移动,第一弹簧65被压缩,第一滑块64向下不会卡住第一限位块66,这时,在涡卷弹簧62复位的作用,带动第三旋转杆60、第一旋转块61和第一限位块66顺时针旋转打开,此时,第一旋转块61不会挡住指挥棒,医生便可将指挥棒取出使用,同时,放置框41逆时针旋转顺利通过第一滑块64后,在第一弹簧65的作用,带动第一滑块64向上卡住放置框41,提高医生分析ct阅片的工作效率,当医生对患者的ct阅片分析完毕时,将指挥棒放回原位置上后,手动将第一旋转块61逆时针旋转,带动第三旋转杆60和第一限位块66逆时针旋转,涡卷弹簧62发生形变,第一限位块66旋转至与第一滑块64接触,带动第一滑块64向下,第一弹簧65再次被压缩,此时,第一滑块64向下脱离放置框41,第一扭簧42带动放置框41复位,在第一限位块66通过第一滑块64后,在第一弹簧65的作用,带动第一滑块64向上卡住第一限位块66,这时,使得第一旋转块61将指挥棒挡住。
35.还包括有拉绳组件7,拉绳组件7包括有导轨70、第二导杆71、第二滑块72、第二弹簧73、第二支块74、第一拉绳75和第一楔形块76,支撑架1中部前后两侧均左右对称设有导轨70,导轨70内侧均设有第二导杆71,同侧两个第二导杆71上侧之间均滑动式设有第二滑块72,第二滑块72与导轨70之间均设有第二弹簧73,第二弹簧73均套在第二导杆71上,开闭块52内侧前后对称设有第二支块74,第二支块74与第二滑块72之间均连接有第一拉绳75,第一滑块64右侧滑动式设有第一楔形块76,第一楔形块76与第一滑块64之间设有弹性件,第一楔形块76与右侧的第二滑块72配合。
36.当开闭块52向外旋转打开后,从而拉动第一拉绳75,进而带动第二滑块72向下移动,使得右侧第二滑块72与第一楔形块76接触,带动第一楔形块76和第一滑块64向下移动,这时,第一滑块64不会卡住第一旋转块61和放置框41,医生便可将ct阅片放置在放置框41上,在支撑架1的作用,第一楔形块76不会继续向下,第一拉绳75则带动第二滑块72继续向下,此时,右侧第二滑块72将第一楔形块76向左挤压,弹性件被压缩,第二滑块72继续向下移动,第二弹簧73被压缩,右侧第二滑块72向下通过第一楔形块76后,在弹性件的作用,带动第一楔形块76向右复位,当开闭块52向内旋转关闭后,开闭块52不再拉动第一拉绳75,在第二弹簧73的作用,带动第二滑块72向上移动复位,使得右侧第二滑块72再次与第一楔形块76接触,在弹性件的作用,使右侧第二滑块72顺利通过第一楔形块76继续向上复位,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37.还包括有解锁组件8,解锁组件8包括有第三导杆80、第二楔形块81、第三弹簧82、第四导杆83、连杆84和第四弹簧85,把手3内部前后两侧均左右对称设有第三导杆80,第三导杆80上均滑动式设有第二楔形块81,第二楔形块81均与开闭块52内的凹槽配合,第二楔形块81与把手3之间均设有第三弹簧82,第三弹簧82均套在第三导杆80上,把手3内部上侧左右对称设有第四导杆83,第四导杆83上均滑动式设有连杆84,连杆84均与第二楔形块81连接,连杆84与把手3之间均设有第四弹簧85,第四弹簧85均套在第四导杆83上。
38.当开闭块52向内旋转关闭时,开闭块52与第二楔形块81接触,带动第二楔形块81向后移动,第三弹簧82被压缩,在开闭块52通过第二楔形块81,使得第二楔形块81与开闭块52上的凹槽对齐时,在第三弹簧82的作用,带动第二楔形块81向前移动卡在开闭块52的凹槽上,如此,达到关闭的状态,方便医生将本装置携带,当医生需要打开开闭块52时,手动将连杆84向后移动,第四弹簧85被压缩,连杆84向后带动第二楔形块81脱离开闭块52上的凹槽,此时,第二扭簧53复位带动开闭块52向外旋转打开,松开连杆84后,在第四弹簧85的作用,带动连杆84和第二楔形块81向前移动复位,如此,有效减轻人们的工作量。
39.还包括有限位组件9,限位组件9包括有第三支块90、第二限位块91、第四旋转杆92、第二旋转块93和第三扭簧94,支撑架1上部左侧前后对称设有第三支块90,第三支块90上转动式设有第二限位块91,支撑架1下部左侧前后对称转动式设有第四旋转杆92,第四旋转杆92上均设有第二旋转块93,第二旋转块93均与第二限位块91配合,第二旋转块93与支撑架1之间设有第三扭簧94。
40.在左侧开闭块52打开状态下,在第三扭簧94的作用下,第二旋转块93会顺时针转动,并推动第二限位块91逆时针转动,将多张ct阅片放置在左侧开闭块52上后,人们将开闭块52向内旋转合上,带动第二限位块91顺时针旋转闭合,带动第二旋转块93逆时针旋转闭合,使得第二限位块91和第二旋转块93将ct阅片顶住,将本装置携带时,增加ct阅片的稳定性。
41.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