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实时客流量的景区游船智能调度方法与流程

2022-05-26 21:18:1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游船管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实时客流量的景区游船智能调度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旅游产业正在不断升温,全国开发的景区数量与游客数量不断攀升,这对景区的承受与平衡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节假日期间,景区可能出现游客数量剧增导致购票排队、车船调度失灵、等候时间过长等问题。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景区内游客众多、环境复杂,管理员无法实时获取和掌握景区游客的状况和信息,不能及时地保证车船调度到现场。本专利提出一个基于实时客流量的景区游船智能调度方法,提高景区游船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提升游客的游玩体验。
3.现有对于景区游船调度方案大都为管理人员通过监控系统查看景区站点的信息,然后根据经验通过对讲机对调度人员发起调度任务,这种方案对管理人员的要求较高,需要实时关注游船和站点情况,并且无法做到实时调度。
4.现有技术中,基本以一种监管系统为主,管理员能看到游船实时的运行情况和站点的实时客流信息,但是针对实时客流量进行未来时间内的有效分析,导致游船调度迟缓的问题。
5.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2010525181.5,公开了一种游船数量调度管理平台及方法,所述平台包括:数量分析设备,用于接收第一采集数量和第二采集数量,并在第二采集数量除以第一采集数量获得的商值小于等于预设商值时,发送游船输送指令;无线调度接口,与所述数量分析设备连接,用于将游船输送指令或游船输送指令无线发送给远端的游船调度中心的服务器;所述无线调动接口还用于在发送所述游船输送指令时,将输送游船数量同步发送给远端的游船调度中心的服务器;该发明过程复杂,游船调度迟缓。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游船调度迟缓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根据站点客流压力阈值提前智能调度游船的方法。
7.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实时客流量的景区游船智能调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数据收集;s2:确定站点瞬时承载力;定义i是景区内游船站点依据停靠顺序确定的编号,站点i的游船数量为n,定义j是站点内游船的编号,每条游船的载客容量为cj,站点的面积为ai,单位面积的可服务人数最大密度为γ,则站点i瞬时游船最大可服务人数为:
站点i服务区最大可等待人数:wi=γai;依据游船状态的不同,站点瞬时承载力zi分为两部分:a.当站点还有空余游船时,站点i瞬时承载力定义为空余游船的可服务的最大人数;b.站点游船都在运行时,站点i的瞬时承载力定义站点i服务区可等待人数乘以系数α;通过步骤s1收集的数据,可确定站点瞬时承载力的大小,站点瞬时承载力是决定游船调度的主要决定因素。
8.s3:计算未来客流量趋势;s4:确定调度站点。
9.按照各站点超出不同的瞬间承载力程度进行分配,并对所有调度游船及调度站点进行最优距离计算,得出最佳的行驶方案。
10.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1还包括以下步骤:a:收集游船停靠站点的位置以及站点服务区域大小;b:收集各个站点的游船数量以及游船的载客容量;c:确定各个站点之间的可行性网络。
11.停靠站点的设置和确定应一句服务区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游客的乘坐需求;站点的游船数量应根据历史的经验合理分配在各个站点;游船接收调度之后可以在这些可可行性网络中选择行驶路线。
12.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3还包括根据实时返回的游客流量数据,生成随时间序列变化的一组游客数量数据,利用线性回归计算出未来时间内的游客数量。
13.游船站点一定距离内设置地理围栏为该站点的服务区域,实时站点人数mi为站点i的有效服务区域内根据站点摄像头接口数据所返回的游客人数总和。
14.作为优选,所述线性回归公式为:y=bx α ε,∈~n(0,,σ2),其中代表y的平方和;r是相关系数,代表变异被回归直线解释的比例;s
yy
(1-r2)就是不能被回归之间解释的变异,即sse;其中yi是实际的值,yi是根据直线方程算出来的预测值。
15.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4还包括确定调度站点:根据上述预测模型,计算得到未来某个时刻的各个站点游客流量vi,记该时刻的站点压力值为:当μi>1时,说明该站点需要进行游船调度;当有多个站点的压力值大于1时,按照μi值的大小进行排序,优先调度压力值较大的站点,然后重新计算站点压力值。
16.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4还包括确定调度游船:根据游客流量预测模型,得到需要调度站点需要调度的时刻距离当前时间为ti,分析各个调度游船到达需要调度站点的距离,记需要调度站点的合集s={1,2,3...n},调度游船的位置合集为{1,2,3...m},n《m,共有游船调度的方案有:
17.作为优选,所述游船调度方案中还包括以下方案:bv为游船v的行驶矩阵,若游船会从i站行驶到j站(i和j为景区内任意两个游船服务站点),则l
ij
为站点i到站点j最优路径距离矩阵;这该方案的距离总和为:
18.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4在计算每种方案的路径总和后,得出游船调度的最优途径;在进行游船调度方案的选择时,按照各站点超出不同的瞬间承载力程度进行分配,并对所有调度游船及调度站点进行最优距离计算,得出最佳的行驶方案。并在调度完成后继续执行步骤s1,直到各站点客流正压力为1,结束调度。
19.本发明的优点是:(1)利用线性回归的方法,显示可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景区站点的实时有流量数据,解决了以往只能当游客数量已经超出站点承载压力然后再安排调度,导致人流疏散不及时,游客等待时间长的问题。
20.(2)在进行游船调度方案的选择时,按照各站点超出不同的瞬间承载力程度进行分配,并对所有调度游船及调度站点进行最优距离计算,得出最佳的行驶方案。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发明调度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游船运行计算底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
23.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实时客流量的景区游船智能调度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s1:数据收集;收集游船停靠站点的位置以及站点服务区域大小;停靠站点的设置和确定应一句服务区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游客的乘坐需求,停靠站点应尽可能的靠近景区内人流较多的位置,同事也要考虑其他因素,比如安全性、便捷性、舒适性等;收集各个站点的游船数量以及游船的载客容量;站点的游船数量应根据历史的经验合理分配在各个站点,尽量减少调度成本;确定各个站点之间的可行性网络;游船接收调度之后可以在这些可可行性网络中选择行驶路线。
24.s2:确定站点瞬时承载力;定义i是景区内游船站点依据停靠顺序确定的编号,站点i的游船数量为n,定义j是站点内游船的编号,每条游船的载客容量为cj,站点的面积为ai,单位面积的可服务人数最大密度为γ,则站点i瞬时游船最大可服务人数为:
站点i服务区最大可等待人数:wi=γai;依据游船状态的不同,站点瞬时承载力zi分为两部分:a.当站点还有空余游船时,站点i瞬时承载力定义为空余游船的可服务的最大人数;b.站点游船都在运行时,站点i的瞬时承载力定义站点i服务区可等待人数乘以系数α;通过步骤s1收集的数据,可确定站点瞬时承载力的大小,站点瞬时承载力是决定游船调度的主要决定因素。
25.s3:计算未来客流量趋势;游船站点一定距离内设置地理围栏为该站点的服务区域,实时站点人数mi为站点i的有效服务区域内根据站点摄像头接口数据所返回的游客人数总和;包括根据实时返回的游客流量数据,生成随时间序列变化的一组游客数量数据,如图2所示,然后利用线性回归计算出未来时间内的游客数量。
26.线性回归公式为:y=bx α ε,∈~n(0,,σ2),其中代表y的平方和;r是相关系数,代表变异被回归直线解释的比例;s
yy
(1-r2)就是不能被回归之间解释的变异,即sse;其中yi是实际的值,yi是根据直线方程算出来的预测值。利用线性回归的方法,显示可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景区站点的实时有流量数据,解决了以往只能当游客数量已经超出站点承载压力然后再安排调度,导致人流疏散不及时,游客等待时间长的问题。
27.s4:确定调度站点;还包括确定调度站点:根据上述预测模型,计算得到未来某个时刻的各个站点游客流量vi,记该时刻的站点压力值为:当μi>1时,说明该站点需要进行游船调度;当有多个站点的压力值大于1时,按照μi值的大小进行排序,优先调度压力值较大的站点,然后重新计算站点压力值。
28.步骤s4还包括确定调度游船:根据游客流量预测模型,得到需要调度站点需要调度的时刻距离当前时间为ti,分析各个调度游船到达需要调度站点的距离,记需要调度站点的合集s={1,2,3...n},调度游船的位置合集为{1,2,3...m},n《m,共有游船调度的方案有:
29.游船调度方案中还包括以下方案:bv为游船v的行驶矩阵,若游船会从i站行驶到j站(i和j为景区内任意两个游船服务站点),则l
ij
为站点i到站点j最优路径距离矩阵;这该方案的距离总和为:
30.步骤s4在计算每种方案的路径总和后,得出游船调度的最优途径;并在调度完成后继续执行步骤s1,直到各站点客流正压力为1,结束调度。在进行游船调度方案的选择时,按照各站点超出不同的瞬间承载力程度进行分配,并对所有调度游船及调度站点进行最优距离计算,得出最佳的行驶方案。
3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