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轻质复合保温混凝土外墙板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2022-05-26 21:05: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轻质复合保温混混凝土外墙板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2.外围护结构体系板是装配式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装配式建筑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外围护结构体系板直接与外部环境接触,要承受多种荷载、收缩变形乃至冻融循环的耦合作用,其不仅要满足一定的强度要求,且还需具有保温隔热、隔声和防水等功能。当墙体处于承重结构体系中时,墙体还会承受其顶部楼板或屋顶传递下来的荷载、墙体自重、风荷载、甚至地震荷载等的作用,因此外围护结构体系板的构造及材料性能对建筑能耗、室内舒适性和建筑质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钢结构相比较钢筋混凝土结构而言,是一种轻质、高强、变形性能大的建筑结构型式,对应的外围护结构体系不仅也要轻质,且具有一定强度,而且要与钢框架变形协调。
3.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5297943a公开了一种复合气凝胶的承重保温装饰一体化装配式墙体及制备方法,包括以气凝胶材料为保温层,保温层里外分别有承重混凝土和装饰层,同时具备承重、保温和装饰功能的装配式墙体。
4.由此可见,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以下问题:
5.1、不能根据实际需求对外墙板内三层材料的体积进行对应调整造成的外墙板不符合实际需求;
6.2、不能根据墙板材料的体积选用对应剂量的凝胶材料粘合剂造成的外墙板三层材料结合不够紧密。


技术实现要素:

7.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轻质复合保温混混凝土外墙板的制造方法,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不能根据实际需求对外墙板内三层材料的体积进行对应调整造成的外墙板不符合实际需求的问题。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轻质复合保温混混凝土外墙板的制造方法,包括:
9.步骤s1,中控模块根据外墙板的强度需求、保温性需求及质量需求确定三层水泥基复合材料的三种材料的体积比及三维钢筋桁架连接体系中三脚架的夹角及间距;
10.步骤s2,完成对所述三层水泥基复合材料的三种材料的体积比的确定后,铺设所述三维钢筋桁架连接体系;
11.步骤s3,根据铺设的所述三维钢筋桁架连接体系,铺设最内层的轻质结构混凝土材料;
12.步骤s4,完成最内层的材料铺设后,在所述最内层的轻质结构混凝土材料的外表
面铺设凝胶材料;
13.步骤s5,在所述凝胶材料的表面铺设中间层的轻质泡沫混凝土材料且中间层材料内预埋有锚固钉并在铺设完中间层的材料后对中间层的材料与最内层的材料进行高温压制;
14.步骤s6,在中间层的材料的外表面铺设凝胶材料,并在凝胶材料铺设完成后在凝胶材料外表面铺设最外层的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最外层的材料铺设完成后,对中间层材料及最外层材料进行高温压制并通过锚固钉使得最外层材料与中间层材料紧密结合。
15.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中设有初始最外层材料体积比ba0、初始中间层材料体积比bb0以及初始最内层材料体积比bc0且中控模块根据ba0、bb0和bc0设有对应的外墙板的初始承重值p0、初始热流失率t0以及初始质量g0,其中,ba0<1、bb0<1、bc0<1且ba0 bb0 bc0=1,在所述步骤s1中,中控模块统计外墙板在实际生产中的承重需求p、热流失率需求t以及质量需求g,将实际需求与对应的初始值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初步调节三层水泥基复合材料的三种材料的体积比;
16.若p0≥p、t0≥t且g0≥g,则不对三层水泥基复合材料的三种材料的体积比进行调节;
17.若p>p0,则计算实际承重需求与初始承重值的差值

p并根据差值

p的大小对三层水泥基复合材料的三种材料的体积比进行调节,设定

p=p-p0;
18.若t>t0,则计算实际热流失率与初始热流失率的差值

t0并根据差值

t的大小对三层水泥基复合材料的三种材料的体积比进行调节,设定

t=t-t;
19.若g>g0,则计算实际质量与初始质量的差值

g并根据差值

g的大小对三层水泥基复合材料的三种材料的体积比进行调节,设定

g=g-g0。
20.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设有第一预设承重差值

p1、第二预设承重差值

p2、第一最外层体积调节系数α1、第二最外层体积调节系数α2及第三最外层体积调节系数α3,其中

p1<

p2,1<α1<α2<α3,当p>p0时,中控模块将承重差值

p与预设承重差值

p1及

p2进行比较并根据承重差值

p所处区间判定采用对应调节系数对最外层材料的体积进行调节;
21.若

p≤

p1,则所述中控模块判定采用第一最外层体积调节系数α1对最外层材料的体积进行调节;
22.若

p1<

p≤

p2,则所述中控模块判定采用第二最外层体积调节系数α2对最外层材料的体积进行调节;
23.若

p>

p2,则所述中控模块判定采用第三最外层体积调节系数α3对最外层材料的体积进行调节;
24.当所述中控模块应用αi调节最外层材料的体积时,设定i=1、2、3,中控模块将调节后的最外层材料的体积占比设为ba’,设定ba’=ba
×
αi,其中,ba为调节前的最外层材料的体积占比。
25.进一步地,当所述中控模块应用最外层的体积调节系数αi对最外层材料的体积进行调节后,中控模块在保证中间层材料体积比bb及最内层材料体积比bc的比值不变的情况下,等比地减小中间层材料体积比bb及最内层材料体积比bc,中控模块根据调节后的中间层材料体积比及最内层材料体积比进一步检校外墙板的热流失率需求及质量需求;
26.当中间层的材料体积占比降低时,所述中控模块重新确定该外墙板的初始热流失率并将其设为t0’,中控模块将重新设定的初始热流失率t0’与实际热流失率需求t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判定是否降低中间层的材料体积占比;
27.若t0’≥t,则中控模块将中间层材料的体积占比降低为对应值;
28.若t0’<t,则中控模块判定不能降低中间层材料体积占比,仅降低最内层材料的体积占比;
29.当最内层的材料体积占比降低时,所述中控模块重新确定该外墙板的初始质量并将其设为g0’,中控模块将重新设定的初始质量g0’与实际质量需求g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判定是否降低最内层的材料体积占比;
30.若g0’≥g,则中控模块判定不降低最内层材料体积占比,仅降低中间层材料的体积占比;
31.若g0’<g,则中控模块将最内层层材料的体积占比降低为对应值。
32.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设有预设外层材料体积占比最大值bamax,当中控模块应用调节系数αi对最外层材料的体积占比进行调节使其提高至ba’时,中控模块将最外层材料的体积占比ba’与外层材料体积占比最大值bamax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判定是否提高最外层材料的体积占比;
33.若ba’≤bamax,则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将最外层材料的体积占比提高为ba’;
34.若ba’>bamax,则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将最外层材料的体积占比提高为bamax并计算将最外层材料的体积占比调节为bamax时外墙板的初始承重p’,中控模块计算初始承重p’与实际承重需求p的差值

p’并根据

p’的大小判定调节所述三维钢筋桁架连接体系的三角架的夹角及间距。
35.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内设有第三预设承重差值

p3、第四预设承重差值

p4、第一预设三角架参数c1、第二预设三角架参数c2及第三预设三角架参数c3,其中,

p3<

p4,三角架参数c包括三夹角夹角β、三角架横向间距d及三角架纵向间距d且β1>β2>β3、d1>d2>d3、d1>d2>d3,中控模块将差值

p’与预设承重值

p3及

p4进行比较并根据差值

p’所处区间判定将所述三维钢筋桁架连接体系内的三角架的夹角及纵向、横向间距调节至对应值;
36.若

p’≤

p3,则所述中控模块判定采用第一预设三角架参数c1将所述三维钢筋桁架连接体系内的三角架的夹角调节至β1、纵向间距调节至d1、横向间距调节至d1;
37.若

p3<

p’≤

p4,则所述中控模块判定采用第二预设三角架参数c2将所述三维钢筋桁架连接体系内的三角架的夹角调节至β2、纵向间距调节至d2、横向间距调节至d2;
38.若

p’>

p4,则所述中控模块判定采用第三预设三角架参数c3将所述三维钢筋桁架连接体系内的三角架的夹角调节至β3、纵向间距调节至d3、横向间距调节至d3。
39.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还设有第一预设热流失率差值

t1、第二预设热流失率差值

t2、第一预设中间层体积调节系数γ1、第二预设中间层体积调节系数γ2及第三预设中间层体积调节系数γ3,其中,t1<t2,1<γ1<γ2<γ3,当t>t0时,中控模块将差值

t与预设热流失率差值

t1及

t2进行比较并根据差值

t所处区间判定采用对应调节系数对中间层材料的体积占比进行调节;
40.若

t≤

t1,则中控模块判定采用第一预设中间层体积调节系数γ1对中间层材
料的体积占比进行调节;
41.若

t1<

t≤

t2,则中控模块判定采用第二预设中间层体积调节系数γ2对中间层材料的体积占比进行调节;
42.若

t>

t2,则中控模块判定采用第三预设中间层体积调节系数γ3对中间层材料的体积占比进行调节;
43.当所述中控模块应用γi调节中间层材料的体积时,设定i=1、2、3,中控模块将调节后的中间层材料的体积占比设为bb’,设定bb’=bb
×
γi,其中,bb为调节前的中间层材料的体积占比;
44.所述中控模块应用中间层的体积调节系数γi对中间层材料的体积进行调节后,中控模块在保证最外层材料体积比ba及最内层材料体积比bc的比值不变的情况下,等比地减小最外层材料体积比ba及最内层材料体积比bc,中控模块根据调节后的最外层材料体积比及最内层材料体积比进一步检校外墙板的承重需求及质量需求;
45.当最外层的材料体积占比降低时,所述中控模块重新确定该外墙板的初始承重并将其设为p0’,中控模块将重新设定的初始承重值g0’与实际承重需求t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判定是否降低最外层的材料体积占比;
46.若p0’≥p,则中控模块将最外层材料的体积占比降低为对应值;
47.若p0’<p,则中控模块判定不能降低最外层材料体积占比,仅降低最内层材料的体积占比;
48.当最内层的材料体积占比降低时,所述中控模块重新确定该外墙板的初始质量并将其设为g0’,中控模块将重新设定的初始质量g0’与实际质量需求g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判定是否降低最内层的材料体积占比;
49.若g0’≥g,则中控模块判定不降低最内层材料体积占比,仅降低最外层材料的体积占比;
50.若g0’<g,则中控模块将最内层层材料的体积占比降低为对应值。
51.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设有第一预设质量差值

g1、第二预设质量差值

g2、第一预设最内层体积调节系数g1、第二预设最内层体积调节系数g2及第三预设最内层体积调节系数g3,其中,

g1<

g2,1<g1<g2<g3,中控模块将差值

g与预设质量差值

g1及

g2进行比较并根据差值

g所处区间判定采用对应调节系数对最内层材料的体积占比进行调节;
52.若

g≤

g1,则中控模块判定采用第一预设最内层体积调节系数g1对最内层材料的体积占比进行调节;
53.若

g1<

g≤

g2,则中控模块判定采用第二预设最内层体积调节系数g2对最内层材料的体积占比进行调节;
54.若gt>

g2,则中控模块判定采用第三预设最内层体积调节系数g3对最内层材料的体积占比进行调节;
55.当所述中控模块应用gi调节最内层材料的体积时,设定i=1、2、3,中控模块将调节后的最内层材料的体积占比设为bc’,设定bc’=bc
×
gi,其中,bc为调节前的最内层材料的体积占比;
56.所述中控模块应用最内层的体积调节系数gi对最内层材料的体积进行调节后,中
控模块在保证最外层材料体积比ba及中间层材料体积比bb的比值不变的情况下,等比地减小最外层材料体积比ba及中间层材料体积比bb,中控模块根据调节后的最外层材料体积比及中间层材料体积比进一步检校外墙板的承重需求及热流失率需求;
57.当最外层的材料体积占比降低时,所述中控模块重新确定该外墙板的初始承重并将其设为p0’,中控模块将重新设定的初始承重值g0’与实际承重需求t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判定是否降低最外层的材料体积占比;
58.若p0’≥p,则中控模块将最外层材料的体积占比降低为对应值;
59.若p0’<p,则中控模块判定不能降低最外层材料体积占比,仅降低中间层材料的体积占比;
60.当中间层的材料体积占比降低时,所述中控模块重新确定该外墙板的初始热流失率并将其设为t0’,中控模块将重新设定的初始热流失率t0’与实际热流失率需求t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判定是否降低中间层的材料体积占比;
61.若t0’≥t,则中控模块判定不降低中间层材料体积占比,仅降低最外层材料的体积占比;
62.若t0’<t,则中控模块将中间层材料的体积占比降低为对应值。
63.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设有第一预设体积占比bbc1、第二预设体积占比bbc2、第一预设凝胶用量e1、第二预设凝胶用量e2及第三预设凝胶用量e3,其中,bbc1<bbc2,e1<e2<e3,步骤s5中,中控模块计算最内层与中间层的材料体积占比bbc并将其与预设体积占比bbc1及bbc2进行比较、根据占比bbc所处区间判定最内层与中间层材料中的凝胶用量;
64.若bbc<bbc1,则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将凝胶用量设定为第一预设凝胶用量e1;
65.若bbc1≤bbc<bbc2,则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将凝胶用量设定为第二预设凝胶用量e2;
66.若bbc≥bbc2,则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将凝胶用量设定为第三预设凝胶用量e3;
67.所述中控模块还设有预设压制温度t0、第一预设压力f1、第二预设压力f2及第三预设压力f3,所述凝胶材料及中间层的材料铺设完成后,中控模块个根据最内层与中间层的材料体积占比bbc所处区间判定高温压制时采用的压力;
68.若bbc<bbc1,则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将高温压制所需压力设定为第一预设压力f1;
69.若bbc1≤bbc<bbc2,则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将高温压制所需压力设定为第二预设压力f2;
70.若bbc≥bbc2,则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将高温压制所需压力设定为第三预设压力f3;
71.所述中控模块内还设有预设压制紧实度h0,当完成对最内层材料及中间层材料的压制时,中控模块检测压制成功的最内层材料与中间层材料的紧实度h并将其与预设压制紧实度h0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判定本次对最内层材料及中间层材料的压制是否合格;
72.若h≥h0,则所述中控模块判定本次对最内层材料及中间层材料的压制合格;
73.若h<h0,则所述中控模块判定本次对最内层材料及中间层材料的压制不合格,应用本次压制的温度t0及压力f对其进行二次压制。
74.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内设有第一预设中外体积占比bab1、第二预设中外体积占比bab2、第一预设锚固钉间距l1、第二预设锚固钉间距l2及第三预设锚固钉间距l3,其中,bab1<bab2,l1<l2<l3,中控模块将最外层材料及中间层材料的体积占比bab并将其
与预设中外体积占比bab1及bab2进行比较、根据最外层材料及中间层材料的体积占比bab所处区间判定中间层材料中的锚固钉间距;
75.若bab≤bab1,则所述中控模块判定中间层材料中的锚固钉间距为第一预设锚固钉间距l1;
76.若bab1<bab≤bab2,则所述中控模块判定中间层材料中的锚固钉间距为第二预设锚固钉间距l2;
77.若bab>bab2,则所述中控模块判定中间层材料中的锚固钉间距为第三预设锚固钉间距l3。
7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根据实际实施的需求确定三层水泥基复合材料的三种材料的体积比及三维钢筋桁架连接体系中三脚架的夹角及间距,并通过凝胶材料及锚固钉使得三层材料间的结合更加紧密,在保证外墙板满足生产实际需求的同时,使得三层材料间的结合更加紧密,从而使本发明所述外墙板能够有效适用于不同的安装需求。
79.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将外墙板的初始承重值、初始热流失率及初始质量与实际的承重需求、热流失率需求及质量需求进行比较以对三层材料中的各材料的体积占比进行调节,在保证外墙板满足生产实际需求的同时,使得三层材料间的结合更加紧密,从而使本发明所述外墙板能够有效适用于不同的安装需求。
80.进一步地,本发明设有多级预设承重差值及多级预设最外层体积调节系数,本发明通过将承重差值

p与预设承重差值

p1及

p2进行比较并根据承重差值

p所处区间判定采用对应调节系数对最外层材料的体积进行调节,在保证外墙板满足生产实际需求的同时,使得三层材料间的结合更加紧密,从而使本发明所述外墙板能够有效适用于不同的安装需求。
81.进一步地,本发明中,将最外层的材料体积占比提高时,最内层与中间层的材料等比减小,中控模块根据调节后的中间层材料体积比及最内层材料体积比进一步检校外墙板的热流失率需求及质量需求,在保证外墙板满足生产实际需求的同时,使得三层材料间的结合更加紧密,从而使本发明所述外墙板能够有效适用于不同的安装需求。
82.进一步地,本发明设有预设外层材料体积占比最大值,中控模块将最外层材料的体积占比ba’与外层材料体积占比最大值bamax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判定是否提高最外层材料的体积占比,在保证外墙板满足生产实际需求的同时,使得三层材料间的结合更加紧密,从而使本发明所述外墙板能够有效适用于不同的安装需求。
83.进一步地,本发明设有多级预设承重差值及多级预设三角架参数,本发明通过将差值

p’与预设承重值

p3及

p4进行比较并根据差值

p’所处区间判定将所述三维钢筋桁架连接体系内的三角架的夹角及纵向、横向间距调节至对应值,在保证外墙板满足生产实际需求的同时,使得三层材料间的结合更加紧密,从而使本发明所述外墙板能够有效适用于不同的安装需求。
84.进一步地,本发明设有多级预设热流失率差值、多级预设中间层体积调节系数,本发明通过将将差值

t与预设热流失率差值

t1及

t2进行比较并根据差值

t所处区间判定采用对应调节系数对中间层材料的体积占比进行调节,并根据调节后的最外层材料体积比及最内层材料体积比进一步检校外墙板的承重需求及质量需求,在保证外墙板满足生
产实际需求的同时,使得三层材料间的结合更加紧密,从而使本发明所述外墙板能够有效适用于不同的安装需求。
85.进一步地,本发明设有多级预设质量差值及多级预设最内层体积调节系数,本发明通过将差值

g与预设质量差值

g1及

g2进行比较并根据差值

g所处区间判定采用对应调节系数对最内层材料的体积占比进行调节,并根据调节后的最外层材料体积比及中间层材料体积比进一步检校外墙板的承重需求及热流失率需求,在保证外墙板满足生产实际需求的同时,使得三层材料间的结合更加紧密,从而使本发明所述外墙板能够有效适用于不同的安装需求。
86.进一步地,本发明设有多级预设体积占比、多级预设凝胶用量、多级预设压力及预设压制紧实度,本发明通过将最内层与中间层的材料体积占比bbc与预设体积占比bbc1及bbc2进行比较并根据占比bbc所处区间判定最内层与中间层材料中的凝胶用量及对两层材料进行高温压制时采用的压力,并在高温压制完成后,将材料的紧实度与预设压制紧实度进行比较以判定本次高温压制是否合格,在保证外墙板满足生产实际需求的同时,使得三层材料间的结合更加紧密,从而使本发明所述外墙板能够有效适用于不同的安装需求。
87.进一步地,本发明设有多级预设中外体积占比及多级预设锚固钉间距,本发明通过将最外层材料及中间层材料的体积占比bab与预设中外体积占比bab1及bab2进行比较并根据最外层材料及中间层材料的体积占比bab所处区间判定中间层材料中的锚固钉间距,在保证外墙板满足生产实际需求的同时,使得三层材料间的结合更加紧密,从而使本发明所述外墙板能够有效适用于不同的安装需求。
附图说明
88.图1为本发明所述一种用于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轻质复合保温混凝土外墙板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89.图2为本发明所述一种用于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轻质复合保温混凝土外墙板的制造方法的三维钢筋桁架连接体系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90.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91.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9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93.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
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其中,图1为本发明所述一种用于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轻质复合保温混凝土外墙板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所述一种用于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轻质复合保温混凝土外墙板的制造方法的三维钢筋桁架连接体系的结构图,包括:
94.步骤s1,中控模块根据外墙板的强度需求、保温性需求及质量需求确定三层水泥基复合材料的三种材料的体积比及三维钢筋桁架连接体系中三脚架的夹角及间距;
95.步骤s2,完成对所述三层水泥基复合材料的三种材料的体积比的确定后,铺设所述三维钢筋桁架连接体系;
96.步骤s3,根据铺设的所述三维钢筋桁架连接体系,铺设最内层的轻质结构混凝土材料;
97.步骤s4,完成最内层的材料铺设后,在所述最内层的轻质结构混凝土材料的外表面铺设凝胶材料;
98.步骤s5,在所述凝胶材料的表面铺设中间层的轻质泡沫混凝土材料且中间层材料内预埋有锚固钉并在铺设完中间层的材料后对中间层的材料与最内层的材料进行高温压制;
99.步骤s6,在中间层的材料的外表面铺设凝胶材料,并在凝胶材料铺设完成后在凝胶材料外表面铺设最外层的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最外层的材料铺设完成后,对中间层材料及最外层材料进行高温压制并通过锚固钉使得最外层材料与中间层材料紧密结合。
100.所述三维钢筋桁架连接体系包括:
101.底部互相垂直排列的若干行与若干列互相焊接的钢筋;
102.按照一定距离焊接在第一行与第三行钢筋上的钢筋,该钢筋在中间处弯曲为一弯钩,其形状为三角形;
103.在所述三角形钢筋的两侧按照一定距离各焊接有两行钢筋。
104.本发明根据实际实施的需求确定三层水泥基复合材料的三种材料的体积比及三维钢筋桁架连接体系中三脚架的夹角及间距,并通过凝胶材料及锚固钉使得三层材料间的结合更加紧密,在保证外墙板满足生产实际需求的同时,使得三层材料间的结合更加紧密,从而使本发明所述外墙板能够有效适用于不同的安装需求。
105.具体而言,所述中控模块中设有初始最外层材料体积比ba0、初始中间层材料体积比bb0以及初始最内层材料体积比bc0且中控模块根据ba0、bb0和bc0设有对应的外墙板的初始承重值p0、初始热流失率t0以及初始质量g0,其中,ba0<1、bb0<1、bc0<1且ba0 bb0 bc0=1,在所述步骤s1中,中控模块统计外墙板在实际生产中的承重需求p、热流失率需求t以及质量需求g,将实际需求与对应的初始值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初步调节三层水泥基复合材料的三种材料的体积比;
106.若p0≥p、t0≥t且g0≥g,则不对三层水泥基复合材料的三种材料的体积比进行调节;
107.若p>p0,则计算实际承重需求与初始承重值的差值

p并根据差值

p的大小对三层水泥基复合材料的三种材料的体积比进行调节,设定

p=p-p0;
108.若t>t0,则计算实际热流失率与初始热流失率的差值

t0并根据差值

t的大小对三层水泥基复合材料的三种材料的体积比进行调节,设定

t=t-t;
109.若g>g0,则计算实际质量与初始质量的差值

g并根据差值

g的大小对三层水泥基复合材料的三种材料的体积比进行调节,设定

g=g-g0。
110.本发明通过将外墙板的初始承重值、初始热流失率及初始质量与实际的承重需求、热流失率需求及质量需求进行比较以对三层材料中的各材料的体积占比进行调节,在保证外墙板满足生产实际需求的同时,使得三层材料间的结合更加紧密,从而使本发明所述外墙板能够有效适用于不同的安装需求。
111.具体而言,所述中控模块设有第一预设承重差值

p1、第二预设承重差值

p2、第一最外层体积调节系数α1、第二最外层体积调节系数α2及第三最外层体积调节系数α3,其中

p1<

p2,1<α1<α2<α3,当p>p0时,中控模块将承重差值

p与预设承重差值

p1及

p2进行比较并根据承重差值

p所处区间判定采用对应调节系数对最外层材料的体积进行调节;
112.若

p≤

p1,则所述中控模块判定采用第一最外层体积调节系数α1对最外层材料的体积进行调节;
113.若

p1<

p≤

p2,则所述中控模块判定采用第二最外层体积调节系数α2对最外层材料的体积进行调节;
114.若

p>

p2,则所述中控模块判定采用第三最外层体积调节系数α3对最外层材料的体积进行调节;
115.当所述中控模块应用αi调节最外层材料的体积时,设定i=1、2、3,中控模块将调节后的最外层材料的体积占比设为ba’,设定ba’=ba
×
αi,其中,ba为调节前的最外层材料的体积占比。
116.本发明设有多级预设承重差值及多级预设最外层体积调节系数,本发明通过将承重差值

p与预设承重差值

p1及

p2进行比较并根据承重差值

p所处区间判定采用对应调节系数对最外层材料的体积进行调节,在保证外墙板满足生产实际需求的同时,使得三层材料间的结合更加紧密,从而使本发明所述外墙板能够有效适用于不同的安装需求。
117.具体而言,当所述中控模块应用最外层的体积调节系数αi对最外层材料的体积进行调节后,中控模块在保证中间层材料体积比bb及最内层材料体积比bc的比值不变的情况下,等比地减小中间层材料体积比bb及最内层材料体积比bc,中控模块根据调节后的中间层材料体积比及最内层材料体积比进一步检校外墙板的热流失率需求及质量需求;
118.当中间层的材料体积占比降低时,所述中控模块重新确定该外墙板的初始热流失率并将其设为t0’,中控模块将重新设定的初始热流失率t0’与实际热流失率需求t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判定是否降低中间层的材料体积占比;
119.若t0’≥t,则中控模块将中间层材料的体积占比降低为对应值;
120.若t0’<t,则中控模块判定不能降低中间层材料体积占比,仅降低最内层材料的体积占比;
121.当最内层的材料体积占比降低时,所述中控模块重新确定该外墙板的初始质量并将其设为g0’,中控模块将重新设定的初始质量g0’与实际质量需求g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判定是否降低最内层的材料体积占比;
122.若g0’≥g,则中控模块判定不降低最内层材料体积占比,仅降低中间层材料的体积占比;
123.若g0’<g,则中控模块将最内层层材料的体积占比降低为对应值。
124.本发明中,将最外层的材料体积占比提高时,最内层与中间层的材料等比减小,中控模块根据调节后的中间层材料体积比及最内层材料体积比进一步检校外墙板的热流失率需求及质量需求,在保证外墙板满足生产实际需求的同时,使得三层材料间的结合更加紧密,从而使本发明所述外墙板能够有效适用于不同的安装需求。
125.具体而言,所述中控模块设有预设外层材料体积占比最大值bamax,当中控模块应用调节系数αi对最外层材料的体积占比进行调节使其提高至ba’时,中控模块将最外层材料的体积占比ba’与外层材料体积占比最大值bamax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判定是否提高最外层材料的体积占比;
126.若ba’≤bamax,则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将最外层材料的体积占比提高为ba’;
127.若ba’>bamax,则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将最外层材料的体积占比提高为bamax并计算将最外层材料的体积占比调节为bamax时外墙板的初始承重p’,中控模块计算初始承重p’与实际承重需求p的差值

p’并根据

p’的大小判定调节所述三维钢筋桁架连接体系的三角架的夹角及间距。
128.本发明设有预设外层材料体积占比最大值,中控模块将最外层材料的体积占比ba’与外层材料体积占比最大值bamax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判定是否提高最外层材料的体积占比,在保证外墙板满足生产实际需求的同时,使得三层材料间的结合更加紧密,从而使本发明所述外墙板能够有效适用于不同的安装需求。
129.具体而言,所述中控模块内设有第三预设承重差值

p3、第四预设承重差值

p4、第一预设三角架参数c1、第二预设三角架参数c2及第三预设三角架参数c3,其中,

p3<

p4,三角架参数c包括三夹角夹角β、三角架横向间距d及三角架纵向间距d且β1>β2>β3、d1>d2>d3、d1>d2>d3,中控模块将差值

p’与预设承重值

p3及

p4进行比较并根据差值

p’所处区间判定将所述三维钢筋桁架连接体系内的三角架的夹角及纵向、横向间距调节至对应值;
130.若

p’≤

p3,则所述中控模块判定采用第一预设三角架参数c1将所述三维钢筋桁架连接体系内的三角架的夹角调节至β1、纵向间距调节至d1、横向间距调节至d1;
131.若

p3<

p’≤

p4,则所述中控模块判定采用第二预设三角架参数c2将所述三维钢筋桁架连接体系内的三角架的夹角调节至β2、纵向间距调节至d2、横向间距调节至d2;
132.若

p’>

p4,则所述中控模块判定采用第三预设三角架参数c3将所述三维钢筋桁架连接体系内的三角架的夹角调节至β3、纵向间距调节至d3、横向间距调节至d3。
133.本发明设有多级预设承重差值及多级预设三角架参数,本发明通过将差值

p’与预设承重值

p3及

p4进行比较并根据差值

p’所处区间判定将所述三维钢筋桁架连接体系内的三角架的夹角及纵向、横向间距调节至对应值,在保证外墙板满足生产实际需求的同时,使得三层材料间的结合更加紧密,从而使本发明所述外墙板能够有效适用于不同的安装需求。
134.具体而言,所述中控模块还设有第一预设热流失率差值

t1、第二预设热流失率差值

t2、第一预设中间层体积调节系数γ1、第二预设中间层体积调节系数γ2及第三预设中间层体积调节系数γ3,其中,t1<t2,1<γ1<γ2<γ3,当t>t0时,中控模块将差值

t与预设热流失率差值

t1及

t2进行比较并根据差值

t所处区间判定采用对应调节
系数对中间层材料的体积占比进行调节;
135.若

t≤

t1,则中控模块判定采用第一预设中间层体积调节系数γ1对中间层材料的体积占比进行调节;
136.若

t1<

t≤

t2,则中控模块判定采用第二预设中间层体积调节系数γ2对中间层材料的体积占比进行调节;
137.若

t>

t2,则中控模块判定采用第三预设中间层体积调节系数γ3对中间层材料的体积占比进行调节;
138.当所述中控模块应用γi调节中间层材料的体积时,设定i=1、2、3,中控模块将调节后的中间层材料的体积占比设为bb’,设定bb’=bb
×
γi,其中,bb为调节前的中间层材料的体积占比;
139.所述中控模块应用中间层的体积调节系数γi对中间层材料的体积进行调节后,中控模块在保证最外层材料体积比ba及最内层材料体积比bc的比值不变的情况下,等比地减小最外层材料体积比ba及最内层材料体积比bc,中控模块根据调节后的最外层材料体积比及最内层材料体积比进一步检校外墙板的承重需求及质量需求;
140.当最外层的材料体积占比降低时,所述中控模块重新确定该外墙板的初始承重并将其设为p0’,中控模块将重新设定的初始承重值g0’与实际承重需求t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判定是否降低最外层的材料体积占比;
141.若p0’≥p,则中控模块将最外层材料的体积占比降低为对应值;
142.若p0’<p,则中控模块判定不能降低最外层材料体积占比,仅降低最内层材料的体积占比;
143.当最内层的材料体积占比降低时,所述中控模块重新确定该外墙板的初始质量并将其设为g0’,中控模块将重新设定的初始质量g0’与实际质量需求g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判定是否降低最内层的材料体积占比;
144.若g0’≥g,则中控模块判定不降低最内层材料体积占比,仅降低最外层材料的体积占比;
145.若g0’<g,则中控模块将最内层层材料的体积占比降低为对应值。
146.本发明设有多级预设热流失率差值、多级预设中间层体积调节系数,本发明通过将将差值

t与预设热流失率差值

t1及

t2进行比较并根据差值

t所处区间判定采用对应调节系数对中间层材料的体积占比进行调节,并根据调节后的最外层材料体积比及最内层材料体积比进一步检校外墙板的承重需求及质量需求,在保证外墙板满足生产实际需求的同时,使得三层材料间的结合更加紧密,从而使本发明所述外墙板能够有效适用于不同的安装需求。
147.具体而言,所述中控模块设有第一预设质量差值

g1、第二预设质量差值

g2、第一预设最内层体积调节系数g1、第二预设最内层体积调节系数g2及第三预设最内层体积调节系数g3,其中,

g1<

g2,1<g1<g2<g3,中控模块将差值

g与预设质量差值

g1及

g2进行比较并根据差值

g所处区间判定采用对应调节系数对最内层材料的体积占比进行调节;
148.若

g≤

g1,则中控模块判定采用第一预设最内层体积调节系数g1对最内层材料的体积占比进行调节;
149.若

g1<

g≤

g2,则中控模块判定采用第二预设最内层体积调节系数g2对最内层材料的体积占比进行调节;
150.若gt>

g2,则中控模块判定采用第三预设最内层体积调节系数g3对最内层材料的体积占比进行调节;
151.当所述中控模块应用gi调节最内层材料的体积时,设定i=1、2、3,中控模块将调节后的最内层材料的体积占比设为bc’,设定bc’=bc
×
gi,其中,bc为调节前的最内层材料的体积占比;
152.所述中控模块应用最内层的体积调节系数gi对最内层材料的体积进行调节后,中控模块在保证最外层材料体积比ba及中间层材料体积比bb的比值不变的情况下,等比地减小最外层材料体积比ba及中间层材料体积比bb,中控模块根据调节后的最外层材料体积比及中间层材料体积比进一步检校外墙板的承重需求及热流失率需求;
153.当最外层的材料体积占比降低时,所述中控模块重新确定该外墙板的初始承重并将其设为p0’,中控模块将重新设定的初始承重值g0’与实际承重需求t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判定是否降低最外层的材料体积占比;
154.若p0’≥p,则中控模块将最外层材料的体积占比降低为对应值;
155.若p0’<p,则中控模块判定不能降低最外层材料体积占比,仅降低中间层材料的体积占比;
156.当中间层的材料体积占比降低时,所述中控模块重新确定该外墙板的初始热流失率并将其设为t0’,中控模块将重新设定的初始热流失率t0’与实际热流失率需求t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判定是否降低中间层的材料体积占比;
157.若t0’≥t,则中控模块判定不降低中间层材料体积占比,仅降低最外层材料的体积占比;
158.若t0’<t,则中控模块将中间层材料的体积占比降低为对应值。
159.本发明设有多级预设质量差值及多级预设最内层体积调节系数,本发明通过将差值

g与预设质量差值

g1及

g2进行比较并根据差值

g所处区间判定采用对应调节系数对最内层材料的体积占比进行调节,并根据调节后的最外层材料体积比及中间层材料体积比进一步检校外墙板的承重需求及热流失率需求,在保证外墙板满足生产实际需求的同时,使得三层材料间的结合更加紧密,从而使本发明所述外墙板能够有效适用于不同的安装需求。
160.具体而言,所述中控模块设有第一预设体积占比bbc1、第二预设体积占比bbc2、第一预设凝胶用量e1、第二预设凝胶用量e2及第三预设凝胶用量e3,其中,bbc1<bbc2,e1<e2<e3,步骤s5中,中控模块计算最内层与中间层的材料体积占比bbc并将其与预设体积占比bbc1及bbc2进行比较、根据占比bbc所处区间判定最内层与中间层材料中的凝胶用量;
161.若bbc<bbc1,则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将凝胶用量设定为第一预设凝胶用量e1;
162.若bbc1≤bbc<bbc2,则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将凝胶用量设定为第二预设凝胶用量e2;
163.若bbc≥bbc2,则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将凝胶用量设定为第三预设凝胶用量e3;
164.所述中控模块还设有预设压制温度t0、第一预设压力f1、第二预设压力f2及第三预设压力f3,所述凝胶材料及中间层的材料铺设完成后,中控模块个根据最内层与中间层
的材料体积占比bbc所处区间判定高温压制时采用的压力;
165.若bbc<bbc1,则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将高温压制所需压力设定为第一预设压力f1;
166.若bbc1≤bbc<bbc2,则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将高温压制所需压力设定为第二预设压力f2;
167.若bbc≥bbc2,则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将高温压制所需压力设定为第三预设压力f3;
168.所述中控模块内还设有预设压制紧实度h0,当完成对最内层材料及中间层材料的压制时,中控模块检测压制成功的最内层材料与中间层材料的紧实度h并将其与预设压制紧实度h0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判定本次对最内层材料及中间层材料的压制是否合格;
169.若h≥h0,则所述中控模块判定本次对最内层材料及中间层材料的压制合格;
170.若h<h0,则所述中控模块判定本次对最内层材料及中间层材料的压制不合格,应用本次压制的温度t0及压力f对其进行二次压制。
171.本发明设有多级预设体积占比、多级预设凝胶用量、多级预设压力及预设压制紧实度,本发明通过将最内层与中间层的材料体积占比bbc与预设体积占比bbc1及bbc2进行比较并根据占比bbc所处区间判定最内层与中间层材料中的凝胶用量及对两层材料进行高温压制时采用的压力,并在高温压制完成后,将材料的紧实度与预设压制紧实度进行比较以判定本次高温压制是否合格,在保证外墙板满足生产实际需求的同时,使得三层材料间的结合更加紧密,从而使本发明所述外墙板能够有效适用于不同的安装需求。
172.具体而言,所述中控模块内设有第一预设中外体积占比bab1、第二预设中外体积占比bab2、第一预设锚固钉间距l1、第二预设锚固钉间距l2及第三预设锚固钉间距l3,其中,bab1<bab2,l1<l2<l3,中控模块将最外层材料及中间层材料的体积占比bab并将其与预设中外体积占比bab1及bab2进行比较、根据最外层材料及中间层材料的体积占比bab所处区间判定中间层材料中的锚固钉间距;
173.若bab≤bab1,则所述中控模块判定中间层材料中的锚固钉间距为第一预设锚固钉间距l1;
174.若bab1<bab≤bab2,则所述中控模块判定中间层材料中的锚固钉间距为第二预设锚固钉间距l2;
175.若bab>bab2,则所述中控模块判定中间层材料中的锚固钉间距为第三预设锚固钉间距l3。
176.本发明设有多级预设中外体积占比及多级预设锚固钉间距,本发明通过将最外层材料及中间层材料的体积占比bab与预设中外体积占比bab1及bab2进行比较并根据最外层材料及中间层材料的体积占比bab所处区间判定中间层材料中的锚固钉间距,在保证外墙板满足生产实际需求的同时,使得三层材料间的结合更加紧密,从而使本发明所述外墙板能够有效适用于不同的安装需求。
177.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做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7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