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2022-05-26 13:23: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取暖器。


背景技术:

2.多功能取暖器是以电为能源进行加热供暖的取暖设备,也可叫做电采暖器,根据发热材料的不同,多功能取暖器可以分为暖风机、浴霸等。多功能取暖器的种类繁多,尺寸大小也是各不相同;现有技术中的取暖器的缺点在于,非常占用空间,而且由于不能拆卸也会使运输变得更加困难。另外,目前的取暖器存在对室内升温速度较慢,热能使用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取暖器。
4.一种取暖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前面板、两块侧面板、顶面板和底板;所述两块侧面板、顶面板和底板均与所述前面板铆接连接;所述前面板、两块侧面板、顶面板和底板组合形成容置空间。
5.进一步地,所述外壳还包括背板;所述背板的两端与所述两块侧面板可拆卸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外壳还包括延长托板;所述延长托板与所述底板可拆卸连接;所述延长托板向所述外壳的后端外侧延伸。
7.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顶面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所述延长托板一端的外边缘轮廓一致;所述延长托板嵌设在所述定位槽内。
8.进一步地,还包括发热元件;所述延长托板的顶面设有嵌槽;所述发热元件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并定位安装在所述嵌槽内。
9.进一步地,所述前面板设有出风口;还包括用于引导气流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设有依次邻接的导流表面、科恩达表面和扩散表面;所述导流表面与所述出风口的顶部邻接;所述导流表面向出风口外延伸;所述科恩达表面绕一轴线延伸;所述扩散表面远离所述轴线向外延伸。
10.进一步地,所述前面板上设有凹陷部;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凹陷部的底部;所述导流板设置在所述凹陷部的顶部边缘位置;位于所述导流板与出风口之间的凹陷部侧壁面为弧形面。
11.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呈弧形状。
12.进一步地,所述科恩达表面与所述扩散表面之间的连接位置通过一弧形凹面连接。
13.进一步地,还包括网架;所述网架设置在所述面板上,并覆盖所述凹陷部。
1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取暖器,通过将外壳的各面板采用铆接的方式连接,可在运输过程中堆叠设置,并配备工具给用户自行安装,大大降低了输送成本,输送成本的优势在出口贸易中尤为凸出;且通过铆接的方式连接,方便用户安装,配上专用的铆钉枪即可自行安
装;
1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延长托板,可增大容置空间,便于放置发热元件以及其他取暖器元件;通过设置定位槽,方便定位安装延长托板,且可使延长托板安装后连接更稳固;通过在延长托板上设置嵌槽,可方便定位安装发热元件以及其他取暖器元件,便于用户操作安装。
16.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向外延伸的扩散表面,取暖器产生的热风气流可随扩散表面的角度向前输送,从而使热风气流不会直接往上升,而是跟着扩散表面角度向外向前输送;扩散表面结合科恩达表面,利用科恩达效应提供气流加速放大的区域,热风气流从靠近科恩达表面流过并产生科恩达效应,气流倾向于紧靠科恩达表面流动,实现热风气流的卷吸加速,大大提高了热风气流的输送距离,使得即使距离取暖器较远的用户也能感受到暖风效果,取暖器在室内加热的时候,可以提升30%以上的热能使用率,使室内温度升温速度超过30%;
1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导流板,可加装在现有的取暖器面板上,降低了生产成本和节省工艺流程;导流板也可设置成弧形状,设置在出风口的上方,对上升的热风气流进行导向并聚集加速;经过科恩达表面加速的热风气流,在进入扩散表面前,通过弧形凹面进行过渡,可以增强热风气流的放大特性,同时减少气流的摩擦损失,使热风气流达到需要的流动特性,热风气流更均匀地吹向用户;通过设置凹陷部以及弧形面,以增大热风气流的引流面积,使热风气流更有效地积聚在导流板上,进一步对热风气流进行加速积聚。
18.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网架并覆盖凹陷部,使人手无法近距离接近出风口,避免烫伤用户的情况发生,提高了取暖器的安全性能。
19.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取暖器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取暖器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取暖器的零件爆炸示意图;
24.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前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27.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导流板的断面示意图;
28.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导流板的热风气流流动示意图。
29.图中:10、外壳;11、前面板;111、出风口;112、凹陷部;113、弧形面;12、侧面板;13、顶面板;14、底板;141、定位槽;15、容置空间;16、背板;17、延长托板;171、嵌槽;18、铆钉;20、导流板;21、导流表面;22、科恩达表面;221、轴线;23、扩散表面;24、弧形凹面;30、网架;θ、科恩达表面和轴线形成的圆心角。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1.需要理解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也即,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此外,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空心”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3.请参阅图1至图9,本实施例的一种取暖器,包括外壳10,所述外壳10包括前面板11、两块侧面板12、顶面板13、底板14和背板16;所述两块侧面板12、顶面板13和底板14均与所述前面板11通过铆钉18进行铆接连接;所述前面板11、两块侧面板12、顶面板13和底板14组合形成容置空间15;
34.具体的,所述背板16的两端与所述两块侧面板12可拆卸连接;优选地,所述背板16与侧面板12可通过螺栓连接;
35.具体的,所述外壳10还包括延长托板17;所述延长托板17与所述底板14可拆卸连接;所述延长托板17向所述外壳10的后端外侧延伸;优选地,所述延长托板17与所述底板14可通过螺栓连接;
36.更具体的,所述底板14的顶面设有定位槽141;所述定位槽141与所述延长托板17一端的外边缘轮廓一致;所述延长托板17嵌设在所述定位槽141内;
37.更具体的,还包括发热元件(图未示);所述延长托板17的顶面设有嵌槽171;所述发热元件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15内,并定位安装在所述嵌槽171内。
38.在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前面板11设有出风口111;还包括用于引导气流的导流板20;更具体的,所述前面板11上设有凹陷部112;所述出风口111设置在所述凹陷部112的底部;所述导流板20设置在所述凹陷部112的顶部的边缘位置;位于所述导流板20与出风口111之间的凹陷部112侧壁面为弧形面113;取暖器的发热元件产生热风,并吹向吹风口,通过设置凹陷部112以及弧形面113,以增大热风气流的引流面积,使热风气流经过弧形面113后,更有效地积聚在导流板20上,对热风气流进行加速积聚。
39.具体的,所述导流板20设有依次邻接的导流表面21、科恩达表面22和扩散表面23;所述导流表面21与取暖器的出风口111邻接;所述导流表面21向出风口111外延伸;所述科恩达表面22绕一轴线221延伸;所述扩散表面23远离所述轴线221向外延伸;热风气流从面板的弧形面113进入导流表面21,进而经过科恩达表面22,再从扩散表面23进行扩散输送;
40.通过设置向外延伸的扩散表面23,热风气流可随扩散表面23的角度向前输送,从
而使热风气流不会直接往上升,而是跟着扩散表面23角度向外向前输送;扩散表面23结合科恩达表面22,利用科恩达效应提供气流加速放大的区域,热风气流从靠近科恩达表面22流过并产生科恩达效应,气流倾向于紧靠科恩达表面22流动,实现热风气流的卷吸加速,大大提高了热风气流的输送距离,使得即使距离取暖器较远的用户也能感受到暖风效果;
41.所述扩散表面23位于所述导流表面21的外侧并与之成角度,该角度为10~15
°
,本实施例优选为11
°
;所述扩散表面23与水平面成锐夹角,本实施例优选为30
°
;所述扩散表面23相对所述导流表面21向外翘,使热风气流具有更好的线性轮廓,热风气流更好地在扩散表面23释放喷出,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热风气流来说达到湍流前损失更少的能量和更少的速度,提高热风气流的输送距离,并提高热能使用率,即使使用者位于取暖器较远位置也能感受到较好的取暖效果;
42.在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流表面21与所述科恩达表面22的连接位置平滑过渡,使热风气流输送平稳、减少摩擦损失和噪音。
43.在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科恩达表面22与所述扩散表面23之间的连接位置通过一弧形凹面24连接;经过科恩达表面22加速的热风气流,在进入扩散表面23前,通过弧形凹面24进行过渡,可以增强热风气流的放大特性,同时减少气流的摩擦损失,使热风气流达到需要的流动特性,热风气流更均匀地吹向用户。
44.在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科恩达表面22和轴线221形成的圆心角θ在60
°
~90
°
的范围内,其可优选为60
°
,使热风气流达到最大空气卷吸和最大副气流量。
45.在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板20呈环状或弧形状;所述导流板20可呈环状,并环绕出风口111的边缘设置,使得出风口111边缘的热风气流均得到导流板20的加速以及导向,提高热能使用率,加速室内升温速度;导流板20也可设置成弧形状,设置在出风口111的上方,对上升的热风气流进行导向并聚集加速;导流板20不同形状可以为取暖器提供多种设计选择,增加使用者或用户选择的机会;本实施例优选所述导流板20呈弧形状,并设置在所述凹陷部112的边缘位置,导流板20可通过焊接、打螺丝、卡扣连接等常规方式与所述面板连接,在此不作赘述。
46.在优选的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网架30;所述网架30设置在所述面板上,并覆盖所述凹陷部112;通过设置网架30并覆盖凹陷部112,使人手无法近距离接近出风口111,避免烫伤用户的情况发生,提高了取暖器的安全性能。
47.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外壳的各面板采用铆接的方式连接,可在运输过程中堆叠设置,并配备工具给用户自行安装,大大降低了输送成本,输送成本的优势在出口贸易中尤为凸出;且通过铆接的方式连接,方便用户安装,配上专用的铆钉枪即可自行安装;
48.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延长托板,可增大容置空间,便于放置发热元件以及其他取暖器元件;通过设置定位槽,方便定位安装延长托板,且可使延长托板安装后连接更稳固;通过在延长托板上设置嵌槽,可方便定位安装发热元件以及其他取暖器元件,便于用户操作安装。
4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