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履带式车载水肥机

2022-05-26 09:55:0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灌溉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履带式车载水肥机。


背景技术:

2.农业的种植环境千差万别,对于不同的种植环境适用的作业设备也是不同的。水肥一体化技术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技术革新,越来越在农业生产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实现水肥耦合的农业高新实用技术,能高效的实现水分和养分的时空匹配,确保植物对所需养分的及时吸收与利用,节水节肥、水肥利用率高。申请号cn201821876071.8的实用新型专利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水肥一体化自动灌溉系统。该系统主要实现静态布置,只具备对布置区域中植物的水肥管理,该实用新型专利适用于大田等平坦区域。申请号cn201820744442.0的实用新型专利提出了一种果园水肥一体化穴施用水肥变量排出装置。该装置虽然具备穴施的功能,但是没有配置行走机构。对于丘陵等具有较大坡度的种植区域,通过人力方式进行水肥作业,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成本高。
3.针对丘陵坡度大等问题,申请号cn201820744571.x的实用新型专利,采用履带式底盘来实现行走的平稳性,但是该设备底盘前端缺少导向轮,从而整体运行平稳性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履带式底盘配前部导向轮的方式在丘陵地形上实现爬坡稳定性,并采用直喷和穴施两种水肥作业方式,来适用于丘陵地区多种植物种植的需求。
5.一种履带式车载水肥机,包括底盘和浇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灌机构设置在底盘上,所述底盘采用履带结构进行行走,所述底盘上还设置有管路支杆,所述浇灌机构包括沿管路支杆设置的水管和与水管连接的水箱,所述水管包括相互连接的直喷出水管和穴施出水管。
6.作为优选,所述底盘侧面的前后两端设置有驱动轮,所述底盘侧面的下部设置有若干承重轮,所述驱动轮和承重轮通过套接在外的履带进行传动,所述底盘内设置有与驱动轮连接的电机和供电电源。
7.作为优选,所述底盘靠近管路支杆的一侧设置有承重导向支撑架,所述承重导向支撑架上设置有承重导向轮。
8.作为优选,所述管路支杆与底盘的连接处设置有推力轴承并通过伺服电机来控制管路支杆在水平方向上的转动角度。
9.作为优选,所述管路支杆包括相互铰接的固定段和活动段,所述固定段和活动段之间还设置有相铰接的伸缩杆使活动段能左右摆动。
10.作为优选,所述水箱外设置有可供开关的水箱架,所述水箱架固接在底盘上与管路支杆相对的一侧,所述水箱内设置有与水管相连接的水泵。
11.作为优选,所述直喷出水管的一端通入水箱内,所述直喷出水管的另一端为直喷出水喷头。
12.作为优选,所述穴施出水管的一端连接在直喷出水管的侧面,所述穴施出水管的另一端为穴施出水喷头。
13.作为优选,所述直喷出水管靠近水箱的一侧设置有总电磁阀,所述直喷出水管的直喷出水喷头和穴施出水管之间设置有直喷电磁阀,所述穴施出水管上设置有穴施电磁阀。
14.作为优选,所述水管通过水管夹子固定在管路支杆上并可以随管路支杆一同转动。
15.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有:
16.本实用新型针对静态施肥灵活性差,施肥面积小,成本高的特点采用车载式实现了机动、灵活、大面积施肥的功能。
17.穴施方式作为丘陵施肥的关键技术,采用人工穴施劳动力大,成本高,本实用新型将穴施装置搭载到履带式行走机构,可以实现车载式自动穴施,减轻劳动强度,减低成本。为适应丘陵区域种植果蔬类的不同需求,本实用新型专利配置有直喷和穴施两种模式。
18.根据施肥植株之间的距离,挖掘不同垄距的基坑,通过控制伺服电机的角度,转动管路支杆,调整管路支杆之间的距离。当管路支杆调整到垄距位置,此时伸缩杆伸出,当伸缩杆伸出到位后,可以实现对植株的精准穴施,最终实现不同垄距之间的穴施作业。
19.丘陵、山地作业由于工作环境存在较多的陡坡,车子俯冲下去时,承重导向轮可以与地面接触,将俯冲过程中的冲力通过承重导向支撑架传递到铸铁主体结构,防止俯冲过程中水肥机的侧翻。承重导向轮和承重导向支撑架都具有一定的抗冲击性,俯冲过程中承重导向支撑架与地面之间形成特殊的角度,可以实现对俯冲力的最大化吸收,避免了大坡度上运行的侧翻风险。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22.图示中,底盘1、管路支杆2、水箱3、直喷出水管4、穴施出水管5、驱动轮6、承重轮7、履带8、承重导向支撑架9、承重导向轮10、固定段11、活动段12、水箱架13、伸缩杆14。
具体实施方式
23.如图所示,1.一种履带式车载水肥机,包括底盘和浇灌机构,其特征在于,浇灌机构设置在底盘1上,底盘1采用履带结构进行行走,底盘1上还设置有管路支杆2,浇灌机构包括沿管路支杆2设置的水管和与水管连接的水箱3,水管包括相互连接的直喷出水管4和穴施出水管5。
24.在本实施例中,底盘1侧面的前后两端设置有驱动轮6,底盘1侧面的下部设置有若干承重轮7,驱动轮6和承重轮7通过套接在外的履带8进行传动,底盘1内设置有与驱动轮6连接的电机和供电电源。底盘1靠近管路支杆2的一侧设置有承重导向支撑架,承重导向支撑架9上设置有承重导向轮10。
25.在本实施例中,管路支杆2通常成对设置在底盘1上,管路支杆2与底盘1的连接处设置有推力轴承并通过伺服电机来控制管路支杆2在水平方向上的转动角度。管路支杆2包
括相互铰接的固定段11和活动段12,固定段11和活动段12之间还设置有相铰接的伸缩杆使活动段12能左右摆动。
26.在本实施例中,水箱3外设置有可供开关的水箱架13,水箱架13固接在底盘1上与管路支杆2相对的一侧,水箱3内设置有与水管相连接的水泵。
27.在本实施例中,直喷出水管4的一端通入水箱3内,直喷出水管4的另一端为直喷出水喷头。穴施出水管5的一端连接在直喷出水管4的侧面,穴施出水管5的另一端为穴施出水喷头。
28.在本实施例中,直喷出水管4靠近水箱的一侧设置有总电磁阀,直喷出水管4的直喷出水喷头和穴施出水管5之间设置有直喷电磁阀,穴施出水管5上设置有穴施电磁阀。水管通过水管夹子固定在管路支杆2上并可以随管路支杆2一同转动。
29.底盘1主体结构由铸铁构成,直流24v电源储存于铸铁主体结构中,24v电源驱动驱动轮6带动履带8运转,实现前进、后退功能。多组承重轮7能很好的分散车辆的压强,并过滤掉路面凹凸所带来的颠簸,使行走机构运行更加稳定。设置两组电机分别驱动左右两边的履带8,利用两侧履带8的速度差可以实现转动车体的功能。
30.水肥浇灌机构通过电磁阀控制,实现直喷和穴施两路输送系统间的实时、高效的切换。水泵运行,将水箱3中的液态肥料输送到水箱3出水管中。此时总电磁阀打开,液态肥料进入直喷出水管4中,在水管中液态肥料被分为两路:一路是直喷输送管路,另一路是穴施输送管路。直喷电磁阀打开,穴施电磁阀关闭,此时液态肥料最后通过直喷出水喷头实现对植株的叶面施肥。相反当穴施电磁阀打开,直喷电磁阀关闭,此时液态肥料进入穴施输出水管5经过穴施电磁阀最终通过穴施出水喷头实现对地面基坑的精准穴施。
31.根据施肥植株之间的距离,挖掘不同垄距的基坑,通过控制伺服电机的角度,转动管路支杆2,调整管路支杆2之间的距离。当管路支杆2调整到垄距位置,此时伸缩杆14伸出,当伸缩杆14伸出到位后,可以实现对植株的精准穴施。当穴施完成后,水泵关闭,同时总电磁阀关闭,伸缩杆14收缩,此时关闭直喷电磁阀和穴施电磁阀。伺服电机反向转过相同的角度,使管路支杆2回到施肥机正前方位置,整个施肥作业过程结束。
32.前端设置承重导向支撑架9及承重导向轮10可以防止坡道作业过程中的侧翻。丘陵、山地作业由于工作环境存在较多的陡坡,车子俯冲下去时,承重导向轮10可以与地面接触,将俯冲过程中的冲力通过承重导向支撑架9传递到铸铁主体结构,防止俯冲过程中水肥机的侧翻。承重导向轮10和承重导向支撑架9都具有一定的抗冲击性,俯冲过程中承重导向支撑架9与地面之间形成特殊的角度,可以实现对俯冲力的最大化吸收。
33.水肥输送系统通过电磁阀控制,将直喷和穴施两路输送系统实现实时、高效的切换。本实用新型专利通过一个水泵连接总管路总电磁阀然后分成直喷、穴施两个支路,支路配置直喷电磁阀和穴施电磁阀实现不同作业模式的切换。此系统也可以通过两个水泵分直喷、穴施两个支路实现对植株的直喷和穴施作业。
34.在本实施例中,履带结构可通过多排橡胶轮胎替代,前端设置承重导向支撑架及承重导向轮可以防止坡道作业过程中的侧翻,此结构也可以通过导向轮配阻尼器来替代,防止坡道作业过程中的侧翻。
35.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
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