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26 01:46:5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污水处理是指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而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
3.我国的工业企业污水排放量处于较高的水平,工业企业的污水处理问题一直是制约工业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而现有的化工污水处理装置在对化工污水进行沉淀处理时,污水液面上的漂浮杂物容易进入到后续的处理设备中,给后续的处理设备造成麻烦,沉淀后的污水需要添加絮凝剂,添加絮凝剂的过程中,需要对污水和絮凝剂进行搅拌,但搅拌需要消耗能源,且搅拌设备的投入成本较高,还需要经常对搅拌装置进行维护,使得污水处理的成本被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用以解决如何低成本的有效的对污水进行处理的问题。
5.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流体连通的第一沉淀腔和第三沉淀腔;进水管,连通所述箱体的外部的污水源与所述第一沉淀腔;过滤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沉淀腔;加药混合部,设置于所述第三沉淀腔;以及出水管,连通所述箱体的内部与外部,用于排出经过所述过滤部和所述加药混合部处理后的污水。
6.优选地,所述箱体内还设置有第二沉淀腔,所述第二沉淀腔位于所述第一沉淀腔与所述第三沉淀腔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沉淀腔和所述第三沉淀腔流体连通。
7.优选地,所述箱体内设置有顺次间隔开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所述第一沉淀腔由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箱体的壁围成,所述第二沉淀腔由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箱体的壁围成,所述第三沉淀腔由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箱体的壁围成。
8.优选地,所述过滤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沉淀腔的上方且包括:过滤部件,所述过滤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隔板的上端相连接,用于过滤污水中的浮杂;以及挡流板,所述挡流板的一侧与所述过滤部件的第二端相连接,进水管位于所述挡流板的另一侧,所述挡流板顶端的高度大于所述过滤部件的最高端的高度。
9.优选地,所述加药混合部包括:第一混合部,所述第一混合部设置在所述第二隔板的面向所述第三沉淀腔的一侧,所述第一混合部内设置有多个折流板;第二混合部,所述第二混合部与所述第一混合部相连通,所述第二混合部内设置有螺旋板;以及加药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混合部的上端,用于向所述第一混合部内加入药剂。
10.优选地,所述第一混合部包括:侧壁,所述侧壁与所述第二隔板相连接;第一折流
液泵;7-进水管;8-出水管;9-排出管;91-排水腔。
具体实施方式
22.提供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帮助读者获得对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全面理解。然而,在理解本技术的公开内容之后,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各种改变、修改及等同物将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这里所描述的操作的顺序仅仅是示例,其并不限于这里所阐述的顺序,而是除了必须以特定顺序发生的操作之外,可做出在理解本技术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改变。此外,为了提高清楚性和简洁性,可省略本领域中已知的特征的描述。
23.这里所描述的特征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所描述的示例。更确切地说,已经提供了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仅用于示出在理解本技术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实现这里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诸多可行方式中的一些方式。
24.在整个说明书中,当元件(诸如,层、区域或基板)被描述为“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结合到”另一元件、“在”另一元件“之上”或“覆盖”另一元件时,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结合到”另一元件、“在”另一元件“之上”或“覆盖”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一个或更多个其他元件。相比之下,当元件被描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直接在”另一元件“之上”或“直接覆盖”另一元件时,可不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其他元件。
25.如在此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所列出的相关项中的任何一项和任何两项或更多项的任何组合。
26.尽管可在这里使用诸如“第一”、“第二”和“第三”的术语来描述各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但是这些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不受这些术语所限制。更确切地说,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相区分。因此,在不脱离示例的教导的情况下,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中所称的第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也可被称为第二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
27.为了易于描述,在这里可使用诸如“在
……
之上”、“上部”、“在
……
之下”和“下部”的空间关系术语,以描述如附图所示的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的关系。这样的空间关系术语意图除了包含在附图中所描绘的方位之外,还包含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装置被翻转,则被描述为相对于另一元件位于“之上”或“上部”的元件随后将相对于另一元件位于“之下”或“下部”。因此,术语“在
……
之上”根据装置的空间方位而包括“在
……
之上”和“在
……
之下”两种方位。所述装置还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将对在这里使用的空间关系术语做出相应的解释。
28.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示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明,否则单数的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的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和“具有”列举存在的所陈述的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29.由于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可出现附图中所示的形状的变化。因此,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不限于附图中所示的特定形状,而是包括在制造期间出现的形状上的改变。
30.这里所描述的示例的特征可按照在理解本技术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
各种方式进行组合。此外,尽管这里所描述的示例具有各种各样的构造,但是如在理解本技术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显而易见的,其他构造是可能的。
3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如图1至图3所示,该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箱体4、过滤部5、加药混合部6、进水管7和出水管8。
32.在以下的描述中,将参照图1至图3具体描述污水处理装置的上述组件的具体结构以及上述组件的连接关系。
33.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中,箱体4可以为长方体结构,在箱体4的内部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有与箱体4的内部宽度相等的第一隔板1、第二隔板2和第三隔板3,这里第一方向可以是箱体4的长度方向,第一隔板1与箱体4的左侧壁(为便于描述,本文中将靠近进水管7一侧的方向为左,靠近出水管8一侧的方向为右)之间形成有第一沉淀腔11,即第一隔板1、箱体4的左侧壁以及箱体4的与第一隔板1相连接的第一部分内壁共同围成了第一沉淀腔11;第二隔板2与第一隔板1之间则形成有第二沉淀腔21,即第二隔板2、第一隔板1以及箱体4的第二部分内壁共同围成了第二沉淀腔21;第三隔板3与第二隔板2之间则形成有第三沉淀腔31,即第三隔板3、第二隔板2以及箱体4的第三部分内壁共同围成了第三沉淀腔31。
34.在实施例中,进水管7连通第一沉淀腔11与箱体4的外部,用于向第一沉淀腔11内排入污水,过滤部5设置在第一沉淀腔11的上部,并与第一隔板1的面向第一沉淀腔11的侧面相连接,用于过滤排入第一沉淀腔11内的污水中的浮杂;而加药混合部6则与第二隔板2相连接,加药混合部6设置在第二隔板2的面向第三沉淀腔31的一侧,用于向从第二沉淀腔21流往第三沉淀腔31的污水中加入药剂并进行混合。出水管8设置在第三隔板3的远离第三沉淀腔31的一侧,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第三隔板3、箱体4的右侧壁以及箱体4的与第三隔板3相连接的第四部分内壁共同围成了排水腔91,出水管8的一端位于排水腔91内,另一端则连通所述箱体4的外部,用于将排水腔91中的经过处理后的污水排出。
35.具体的,在实施例中,第一隔板1、第二隔板2和第三隔板3均可以为方形的板件,而三个板件将长方体的箱体4的内部分隔形成四个腔体,即上述第一沉淀腔11、第二沉淀腔21、第三沉淀腔31以及排水腔91。箱体4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不封顶的长方体箱体,而进水管7可以弯转90
°
地嵌设于箱体4的左侧壁的上部或搭设在箱体4的左侧壁的顶端。
36.优选的,在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过滤部5包括过滤部件51,过滤部件51可以是方形的滤板,过滤部件51的第一端(即右端)与第一隔板1的上端相连接,其宽度则与箱体4的内部的宽度相等,这里宽度指的与纸面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进水管7向第一沉淀腔11排水的出水口可以竖直向下的,并对准第一沉淀腔11。进水管7将污水排入第一沉淀腔11进行沉淀,当第一沉淀腔11中的污水积累到一定高度时,其上层液将漫过过滤部件51并从第一隔板1的左侧的第一沉淀腔11流往位于第一隔板1的右侧的第二沉淀腔21,而在污水经过过滤部件51的过程中,污水中的浮杂将被过滤部件51过滤。
37.进一步的,优选的,过滤部5还包括挡流板52,挡流板52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与箱体4的内部等宽的方形板件,其相对于过滤部件51倾斜设置(即不与过滤部件51平行),挡流板52的右侧面与过滤部件51的第二端(即左端)固定连接,进水管7则位于挡流板52的左侧。当第一沉淀腔11中污水的高度大于过滤部件51的高度时,挡流板52能够将其左侧面的污水挡住,使得污水无法从未经过过滤部件51过滤的路径流往第二沉淀腔21,进而保证过滤部件51的过滤浮杂的效果,为使得过滤部件51无论水平设置还是倾斜设置,挡流板52均能发
挥其功能,可以使挡流板52的顶端高于过滤部件51的最高端,以此避免未经过滤的污水漫过挡流板52的顶端流往第二沉淀腔21的现象发生。
38.此外,优选的,如图1至图3所示,加药混合部6包括第一混合部61、第二混合部62和加药部63。其中,第一混合部61可以为设置在第二隔板2的面向所述第三沉淀腔31的一侧(即右侧)的方形盒体,第一混合部61内设置有多个折流板,而第二混合部62则为与第一混合部61相连通的筒状结构,其内部安装有一个或多个螺旋板。
39.具体地,第一混合部61可以安装于第二隔板2的右侧的上端,第二混合部62与第一混合部61的底部相连通,而加药部63则可以位于第一混合部61的端,如此能够第一时间向第一混合部61内的污水内加入药剂,药剂可以是与污水成分对应的絮凝药剂。
40.进一步的,优选的,如图1至3所示,第一混合部61包括侧壁614、第一折流板611、第二折流板612第三折流板613。侧壁614与第二隔板2的右侧面固定连接,二者共同围成顶面开口的盒体,而第二沉淀腔21中的污水则从盒体的顶面开口处流入。在盒体的内部可以如图3所示的设置有三个折流板,其中,第一折流板611和第三折流板613的一端固定于第二隔板2的右侧面,第一折流板611和第三折流板613的另一端与侧壁614间隔开,而第二折流板612的一端则固定于侧壁614的与第二隔板2的右侧面相对的内侧面,第二折流板612的另一端与第二隔板2的右侧面间隔开,第一折流板611、第二折流板612和第三折流板613均为与侧壁614的内部等宽的方形板并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三者中相邻的两板之间均留有供水流通过的空隙,且从第一折流板611至第三折流板613的下方形成蜿蜒的空隙,当污水与药剂的混液通过第一混合部61时,混液将被反复折流进而将污水与药剂混匀。优选的,第一折流板611和第三折流板613可以相对于第二折流板612对称设置,使得混液在流经第一混合部61内部时能够更均匀地混匀。
41.优选的,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隔板2的顶端可以开设有方形的进液槽22,使得第二沉淀腔21内的污水在积累至一定高度时,能够通过第二隔板2的顶端的进液槽22尽可能地流入第一混合部61的顶面的开口,为使得污水流入第一混合部61内,进液槽22的在与图1的纸面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小于第一混合部61的在与图1的纸面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宽度。
42.此外,优选的,如图1至图3所示,加药部63可以包括喷管631、喷头632和液泵633。当污水经由进液槽22流入第一混合部61时,将在进液槽22与第一折流板611之间形成薄带状水流,喷管631位于第一混合部61内部的上端的远离第二隔板2的一侧,其长度与第一混合部61的宽度相同,且喷管631的轴向平行于进液槽22的长度方向,而喷管631连接有多个喷头632,喷头632的喷嘴均朝向第二隔板2的右侧面。优选的,喷头632沿喷管631的轴向均匀地设置,使得喷头632中喷撒的药剂能够均匀地混入污水中,液泵633可以是设置在箱体4的上端并与喷管631相连通,用于向喷头632提供用于喷撒的药剂。药剂与污水在第一混合部61中经折流板的反复折流后初步混匀,并从第一混合部61的底部流入第二混合部62进行进一步的混匀。
43.优选的,如图1和图3所示,在实施例中,第二混合部62可以包括混筒623、第一螺旋板621和第二螺旋板622。混筒623可以为顶端与第一混合部61的底部相连通的圆柱形筒,第一螺旋板621则嵌设在混筒623的内部的上半部分,而第二螺旋板622则嵌设在混筒623的内部的下半部分,第一螺旋板621与第二螺旋板622可以不完全位于混筒623的内部,例如:第
一螺旋板621的上端可以部分位于第一混合部61的内部,而第一螺旋板621的下端也可以部分突出于混筒623外。
44.此外,优选的,第一螺旋板621的螺旋旋向与第二螺旋板622的螺旋旋向相反,可以是如图3所示的,第一螺旋板621由上至下为顺时针旋向,而第二螺旋板622由上至下则为逆时针旋向。当污水与药剂的混液流入第二混合部62后,其将经过混筒623内部的第一螺旋板621与第二螺旋板622,最后流入第三沉淀腔31内,而混液在流经第一螺旋板621与第二螺旋板622的过程中,将因受到螺旋板的导向作用而螺旋下行,并在其间因流向的改变而发生液体之间的碰撞进一步在第二混合部62内混匀。
45.此外,优选的,在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排出管9,在第一沉淀腔11、第二沉淀腔21和第三沉淀腔31的底部均设置有排出管9,排出管9将上述沉淀腔与箱体4的外部连通,用于将沉淀腔内积累的沉淀从其中排出。
46.具体使用时,污水先由进水管7流入第一沉淀腔11,在第一沉淀腔11中进行第一次沉淀,第一沉淀腔11中积累的污水的上层液经过过滤部件51的过滤后,漫过第一隔板1而流入第二沉淀腔21,并在第二沉淀腔21内进行第二次沉淀。当污水在第二沉淀腔21中积累至达到进液槽22的底面的高度后,第二沉淀腔21中的上层液将通过进液槽22流往第二隔板2右侧的加药混合部6。污水在第一混合部61内形成薄带状水流,以流往第二混合部62,加药部63则对水流进行加药,药剂与污水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被第一混合部61和第二混合部62混匀,并流入第三沉淀腔31中进行第三次沉淀。当加药后的污水在第三沉淀腔31中积累至高度超过第三隔板3的上端面时,其上层清液将漫过第三隔板3流往第三隔板3右侧的排水腔91,并被排水腔91中的出水管8排出箱体4外,而上述各沉淀腔中积累的沉淀则被各沉淀腔底的排出管9排出,如此实现了低成本的有效地对污水进行处理。
47.此外,优选的,为使得污水在第二沉淀腔21内积累时不会因积累过多而流回第一沉淀腔11和在第三沉淀腔31内积累时不会漫入第二混合部62内而影响到药剂与污水的混匀,可以使进液槽22的底面的高度小于第一隔板1的顶面的高度并且第三隔板3的顶端的高度小于第二混合部62的底端高度。
4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