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两用笛塞及木管乐器的制作方法

2022-05-25 22:18:4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木管乐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两用笛塞及木管乐器。


背景技术:

2.传统的笛子分为两种,分别是横笛和竖笛。横笛在正常情况下只能进行横向吹奏,而竖笛在正常情况下只能进行竖向吹奏。横笛和竖笛的主要差别是两者的笛塞结构不同,传统横笛的笛塞是安装在笛管内靠近吹孔的一端,其起到阻隔气流的作用,保证横向吹奏的效果;而竖向吹奏时,笛塞反而阻隔气流流动,使得竖向吹奏时气流无法流经笛管具有音孔的一端。由于横笛和竖笛在吹奏时所产生的气流在穿行笛塞时的流经路径不同,使得目前难以在一个笛子上实现两种吹奏方式。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所提及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了一种两用笛塞及木管乐器,本两用笛塞能够配合笛管实现横吹和竖吹,使用便利。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5.两用笛塞,包括笛塞本体,所述笛塞本体的外壁上沿轴向方向倾斜设置有楔形切口,所述笛塞本体靠近楔形切口的顶部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至少存在部分区域与所述楔形切口的顶部连通。
6.进一步地,所述笛塞本体靠近楔形切口的顶部一端的端面上内部镂空得到所述凹陷部。
7.进一步地,所述笛塞本体上设置有连通气道,所述连通气道的两端分别连接楔形切口的顶部和凹陷部。
8.进一步地,所述笛塞本体的外壁上位于所述楔形切口的顶部连通设置有气流切槽,所述气流切槽与楔形切口共同贯穿笛塞本体的外壁,所述气流切槽的底部与所述凹陷部连通。
9.进一步地,所述凹陷部为盲孔,所述凹陷部的底部设置有锥斗部,所述锥斗部的锥角为90-120
°

10.进一步地,所述楔形切口为楔形切槽或楔形坡面。
11.两用笛塞,包括笛塞本体,所述笛塞本体的外壁上沿轴向方向倾斜设置有楔形切口,所述笛塞本体靠近楔形切口的顶部一端的端面上向内凹陷设置有凹陷部;所述笛塞本体位于所述凹陷部的边缘与所述楔形切口的顶部之间形成薄弱部。
12.进一步地,所述笛塞本体靠近楔形切口顶部的一端上沿笛塞本体的周向方向设置有伸出部,所述楔形切口的顶部延伸至伸出部,所述薄弱部设置在伸出部上。
13.进一步地,所述楔形切口为楔形切槽或楔形坡面。
14.一种木管乐器,包括笛管和所述的两用笛塞。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本实用新型的两用笛塞在笛塞本体上设置楔形切口,这样笛塞本体在配合笛管时,笛塞本体能够在横吹时有效封堵笛管的一端,同时又能保证在竖吹时,气流能够流过笛塞本体进入到笛管位于音孔的一端内,可以实现横笛或竖笛功能之间的转换。同时在笛塞本体靠近楔形切口的顶部一端的端面上向内凹陷设置有凹陷部或者薄弱部,便于在竖吹时气流通过笛塞,同时能够降低竖吹时气流在楔形切口顶部因通道通容面积突然发生改变而导致气流紊乱的情况出现,提高吹奏的音质。
附图说明
1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改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笛塞本体与笛管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笛塞本体与笛管装配的剖视图;
25.图8为本实用新型改进实施例中笛塞本体与笛管装配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部件被称为“设置在中部”,不仅仅是设置在正中间位置,只要不是设置在两端部都属于中部所限定的范围内。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8.参照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木管乐器,包括两用笛塞和笛管20,两用笛塞安装在笛管20内。笛管20为常规的笛管20,本技术在此不详述。本技术还尤其提供了一种两用笛塞,包括笛塞本体10,所述笛塞本体10的外壁上沿轴向方向倾斜设置有楔形切口11,所述笛塞本体10靠近楔形切口11的顶部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凹陷部12;所述凹陷部12至少存在部分区域与所述楔形切口11的顶部连通。当然在本技术中,笛管20还可以替换成箫管,只要是木管乐器类的结构均可以使用本笛塞20。
2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笛塞本体10可以采用木头、塑料以及金属材质制成,本技术优选塑料材质,便于清洗和加工成型。楔形切口11的深度根据实际的吹奏效果以及与之配合的笛管20所决定,本技术楔形切口11的底部深度为2-5mm。在本技术中,笛塞本体10封堵了笛管20非音孔的一端,笛塞本体10在笛管20内安装到位后,楔形切口11顶部与笛管
20内壁所构成的通容面积比底部与笛管20内壁所构成的通容面积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阻碍横吹时,气流穿过楔形切口11向非音孔的一端流动。
30.参见图1、图2、图6和图7,所述笛塞本体10靠近楔形切口11的顶部一端的端面上内部镂空得到所述凹陷部12。实际上,凹陷部12的深度可以根据不同的吹奏人员以及不同长度的笛管20进行设置,凹陷部12也可以是锥孔结构,凹陷部12在本技术中其主要目的是改变气流流动方向,尤其是在横吹时,吹奏人员从横吹孔吹气流进入到笛管20内,这时气流进入到笛管20内后,气流会向笛管20的两端流动,气流流向笛塞本体10的一端后无法流动只能反流,为此凹陷部12使得这部分气流更好地反流,这样反流的气流会与笛管20产生共振,使得整个吹奏的音色更好。同时随着吹奏者的持续吹奏,气流持续从横吹孔吹入到笛管20内,使得反流的气流又与新吹入的气流碰撞,使得该部分回流的气流保持在该区域,即始终保持凹陷部12与横吹孔区域之间的该部分气压压力,便于横吹孔吹出的另一个方向的气流更容易进入到音孔的一端上。
31.其中,在本技术中楔形切口11可以是贯穿整个笛塞本体10的两端或者是未能贯穿笛塞本体10的两端。参见图1至图2,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笛塞本体10上设置有连通气道13,所述连通气道13的两端分别连接楔形切口11的顶部和凹陷部12。这时,楔形切口11内有贯穿整个笛塞本体10,同时连通气道13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在横吹时,流向笛塞本体10部分的气流过快从非音孔的一端流出,起到减缓该部分气流流动的作用。此外连通气道13、凹陷部12和楔形切口11所构成的气流通道,又能使得吹奏者在竖向吹奏时气流从笛管20吹奏的一端向音孔的一端流动,实现竖向吹奏。
32.进一步地参见图3,在本技术另外的一个改进实施例中,所述笛塞本体10的外壁上位于所述楔形切口11的顶部连通设置有气流切槽14,所述气流切槽14与楔形切口11共同贯穿笛塞本体10的外壁,所述气流切槽14的底部与所述凹陷部12连通。这时演奏者竖向吹奏时气流从楔形切口11进入到气流切槽14内,最终进入到笛管20位于音孔的一端上。气流在从楔形切口11进入到气流切槽14内时,由于通容面积变小,为此气流的流速加快。而气流从气流切槽14进入到凹陷部12内,由于通容面积增大,为此气流的流速降低,整个吹奏的过程使得气流在加速和减速的变化中加强了与笛管20的振动,提高吹奏的效果。
33.再次参见图2,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陷部12为盲孔,所述凹陷部12的底部设置有锥斗部15,所述锥斗部15的锥角为90-120
°
,其中锥斗部15的主要作用是为了便于气流在竖吹时穿过笛塞本体10后,减少该部分气流贴合笛塞本体10端面流动;同时也便于在横吹时吹向笛塞本体10一端的气流经过锥斗部15更容易反流,同时保证该部分压力,利于流向音孔一端的气流流动更通畅。
3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楔形切口11为楔形切槽或楔形坡面,实际上。如果采用楔形切槽的方式,这时能够提高整个笛子竖吹时的气流同容量。实际上在本技术中笛塞本体10为圆柱形的结构,只需在其外壁上开设一个楔形的切口即可得到本技术中的结构。
35.进一步参见图4和图5,在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两用笛塞包括笛塞本体10,所述笛塞本体10的外壁上沿轴向方向倾斜设置有楔形切口11,所述笛塞本体10靠近楔形切口11的顶部一端的端面上向内凹陷设置有凹陷部12;所述笛塞本体10位于所述凹陷部12的边缘与所述楔形切口11的顶部之间形成薄弱部16。相比上面的实施例,本实施中改进点在薄弱
部16上,这样的设计便于减少对笛塞的加工,同时又便于横吹时部分气流在凹陷部12内形成稳定压力。
36.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的一个实施例中,薄弱部16可以与其对应的边缘平行,也可以在薄弱部16上开设半圆状的缺口,使得缺口连通凹陷部12,这样便于实现气流的连通。
37.再参见图5,所述笛塞本体10靠近楔形切口11顶部的一端上沿笛塞本体10的周向方向设置有伸出部17,所述楔形切口11的顶部延伸至伸出部17,所述薄弱部16设置在伸出部17上。伸出部17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使得伸出部17下方与笛管20配合的区域更大,便于横吹时所吹向笛塞本体10方向上的气流在伸出部17下方积压并形成稳定的压力区域,便于横吹演奏。
38.同理,在本实施中所述楔形切口11也为楔形切槽或楔形坡面。
39.进一步参见图6和图7,在本技术中由于楔形切口11的顶部与横吹孔的配合,且靠近横吹孔的边沿,为此在横吹时,横吹孔内所吹入的绝大部分气流基本都是按照横笛原本的气流路径进行流动,而只有极少部分气流会从楔形切口11进入到笛管20的管口的一端,该部分气流不会影响整个笛子横吹时的效果。当需要竖吹时,演奏者从管口的一端进行吹气,这时吹入到笛管20内的所有气流全部通过楔形切口11流出,这时该部分气流主要分为两个方向,一小股气流从横吹孔向外吹出,另外一股气流依然在笛管20内流动,但是由于楔形切口11配合笛管20内壁后所构成的通道逐渐收拢,为此从管口吹入的气流的流速在楔形切口11顶部出来后为最快,根据伯努利原理可知整个气流在笛管20内位于横吹孔处的压力最低,如果演奏者不断从管口处吹气演奏,则这时外界的大气压必然驱动空气从横吹孔不断补充并进入到笛管20内,进而实现大气流在笛管20内流动。这时演奏者通过控制按音孔的启闭即可改变笛管20内的气压,即可实现气流在笛管20内震动,进而实现演奏。
40.参见图8,在本技术的一个改进实施例中,为了更好地拆装笛塞,本技术还包括管套30,笛塞10插装在管套30内。其中管套30的一端上开设有斜切槽口31,笛塞10内的楔形切口11的底部能够与斜切槽口31的顶部圆滑过渡,使得楔形切口11和斜切槽口31构成一个完整的斜切槽,斜切槽口31的顶部连通管套30对应一端的端面,形成一个气流过渡口。在使用时,管套30活动插装在笛管20靠近管口的一端上,这样管套30靠近斜切槽口31的一端的端面正好与笛管20的横吹孔远离音孔的一侧相接触。在本实施例中,管套30和笛塞10构成了一个集成或者是加长后的笛塞结构,即管套30作为笛塞10的延伸结构。在安装管套30时,管套30和笛塞10可以整体插入到笛管20内,而管套30远离斜切槽口31的一端正好与笛管20的管口端面相齐平,同时管套30的外壁与与笛管20的内壁相抵接,避免管套30从笛管20内发生脱落。
41.在一个改进实施例中,笛管20靠近管口的设置有阶梯孔,管套30插装在阶梯孔内,同时管套30的内径与笛管20的内径相同,这样便于气流通过。
42.本实用新型的两用笛塞在笛塞本体10上设置楔形切口11,这样笛塞本体10在配合笛管20时,笛塞本体10能够在横吹时有效封堵笛管20的一端,同时又能保证在竖吹时,气流能够流过笛塞本体10进入到笛管20位于音孔的一端内,可以实现横笛或竖笛功能之间的转换。同时在笛塞本体10靠近楔形切口11的顶部一端的端面上向内凹陷设置有凹陷部12或者薄弱部16,便于在竖吹时气流通过笛塞,同时能够降低竖吹时气流在楔形切口11顶部因通
道通容面积突然发生改变而导致气流紊乱的情况出现,提高吹奏的音质。
43.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