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海水中目标物质浓度的检测装置

2022-05-21 02:32: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海水中目标物质浓度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压圈(1)、前筒(2)、后筒(3)以及后端盖(4);压圈(1)与前筒(2)之间设置光学玻璃窗片(5),前筒(2)内部设置荧光探头(7);荧光探头(7)上开设入射通道和探测通道,入射通道内设置入射单元,入射单元包括依次设置的光源汇聚透镜(16)和光源(15),探测通道内设置探测单元,探测单元包括依次设置的荧光收集透镜(17)、滤光片(18)和荧光探测器(19);后筒(3)内部设置目标物质浓度检测电路(12),后端盖(4)上开设安装孔,安装孔内设置连接器(14),连接器(14)一端伸入后筒(3)内部与目标物质浓度检测电路(12)连接;目标物质浓度检测电路(12)与荧光探测器(19)均连接,用于根据荧光探测器(19)探测的目标物质的荧光信号,输出目标物质的浓度;其中,光源(15)的中心波长为目标物质的荧光激发波长,滤光片(18)的中心波长为目标物质的激发荧光的中心波长;其中,沿前筒(2)至后筒(3)的方向上,入射通道向探测通道方向倾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水中目标物质浓度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入射通道、入射单元、探测通道、探测单元和目标物质浓度检测电路(12)定义为一组探测组,当目标物质包括n种时,设置n组与n种目标物质一一对应的探测组,n≥1;且各探测组内的入射单元的光源(15)的中心波长为该探测组对应的目标物质的荧光激发波长,各探测组内的探测单元的滤光片(18)的中心波长为该探测组对应的目标物质的激发荧光的中心波长,各探测组内的目标物质浓度检测电路(12)用于根据该探测组内荧光探测器(19)探测的该探测组对应的目标物质的荧光信号,输出该探测组对应的目标物质的浓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水中目标物质浓度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物质包括(2)种,分别为叶绿素a和示踪剂罗丹明b;其中,与叶绿素a对应的探测组内的光源(15)的中心波长为470nm;与叶绿素a对应的探测组内的滤光片(18)的中心波长为685nm;与示踪剂罗丹明b对应的探测组内的光源(15)的中心波长为525nm;与示踪剂罗丹明b对应的探测组内的滤光片(18)的中心波长为595n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水中目标物质浓度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15)为led,所述荧光探测器(19)为硅光电二极管。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水中目标物质浓度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射通道的倾斜角度为30
°
~40
°
,探测通道的轴线与前筒(2)的轴线平行。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水中目标物质浓度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筒(2)内部还设置一级放大电路,荧光探测器(19)通过一级放大电路与目标物质浓度检测电路(12)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水中目标物质浓度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筒(3)内部还设置固定架(11),所述目标物质浓度检测电路(12)通过固定架(11)固定在后筒(3)内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水中目标物质浓度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玻璃窗片(5)与前筒(2)之间设置第一密封圈(6),所述前筒(2)与后筒(3)之间设置第二密封圈(10),所述后筒(3)和后端盖(4)之间设置第三密封圈(13)。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水中目标物质浓度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汇聚透镜(16)和光源(15)与入射通道卡槽连接,且光源汇聚透镜(16)和光源(15)与入射通道之
间设置光学胶;荧光收集透镜(17)、滤光片(18)和荧光探测器(19)与探测通道卡槽连接,且荧光收集透镜(17)、滤光片(18)和荧光探测器(19)与探测通道之间设置光学胶。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水中目标物质浓度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14)为水密头;所述检测装置为圆柱体,直径为45~47mm,长度为147~150mm;所述荧光探头(7)为圆柱体,直径为24~26mm,长度为13~15mm。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海洋环境监测领域,公开了一种海水中目标物质浓度的检测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压圈、前筒、后筒及后端盖;压圈与前筒之间设置光学玻璃窗片,前筒内部设置荧光探头;荧光探头上开设入射通道和探测通道,入射通道内设置入射单元,入射单元包括依次设置的光源汇聚透镜和光源,探测通道内设置探测单元,探测单元包括依次设置的荧光收集透镜、滤光片和荧光探测器;后筒内部设置目标物质浓度检测电路,后端盖上开设安装孔,安装孔内设置连接器,连接器伸入后筒内部与目标物质浓度检测电路连接,光源的中心波长为目标物质的荧光激发波长,滤光片的中心波长为目标物质的激发荧光的中心波长,实现整个检测装置的小型化设计,操作简便,使用便携。使用便携。使用便携。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 郑雪飞 元光 薛庆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海洋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03.24
技术公布日:2022/5/20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