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分光板及带有该分光板的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2022-05-21 06:02: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导光装置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分光板及带有该分光板的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2.背光模组为液晶显示器面板的关键组件之一,功能在于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液晶显示器面板能正常显示影像。
3.传统的led直下式背光模组都是以单颗led灯珠依据间距设置的,led灯珠的光照范围存在椭圆形的情况,导致led灯珠之间容易出现暗区。传统的方式是利用许多光学元件或光学膜来对光源进行分散,或者提高光学板或者膜与led灯间的间距,使得led灯的光得到较好的混光空间进而达到背光画面均匀的效果。现阶段最常使用的光学板就是扩散板,利用扩散板将单颗led灯的光进行光学雾化后均化所有的点光源的能力,将点光源转化成面光源。
4.但扩散板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缺点,就是在雾化光源的过程中,需要与灯源保持一定的距离,且距离越远,雾化效果越好,导致led背光模组的厚度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能够克服扩散板与光源距离越远,雾化效果更好的问题,缩小背光模组的厚度,本技术提供一种分光板及带有该分光板的背光模组。
6.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分光板,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分光板,包括底板和多块分光块,多块所述分光块均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分光块呈三棱锥状。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光线从分光块中穿出时,发生折射,偏转向更大的角度,进而扩大光线的照射范围,缩小并消除灯珠之间的暗区。
8.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分光块朝向所述底板的一面的轮廓为底面轮廓,所述底面轮廓为非正三角形。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改变分光块的外形,对从分光块中射出的光线进行导向,方便对光线进行引导使光线汇集,提升分光板发光的亮度。
10.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底面轮廓为等腰三角形,与所述底面轮廓的底边平行的为y方向,与所述底面轮廓底边上的中线平行的为x方向。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光块与底面轮廓的腰连接的面外形相同,方便对从分光块中穿出的光线进行导向,方便引导光线消除暗区。
12.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底面轮廓为钝角等腰三角形或直角等腰三角形;所述分光块沿所述x方向交错排布,沿所述y方向排布的相邻所述分光块,其所述底面轮廓的顶角朝向相反。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钝角等腰直角三角形和直角等腰三角形具有更大的作用
面积,提升对光线的扩散效果。
14.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底面轮廓为锐角等腰三角形;沿所述x方向排布的相邻所述分光块,其所述底面轮廓的顶角朝向相反,所述分光块沿所述y方向交错排布。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分光块紧密排布在底板上,使得底板上能够容纳更多的分光块,提升对光线的扩散效果。
16.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底面轮廓为锐角等腰三角形;所述分光块沿所述x方向交错排布,沿y方向线性排布。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分光块紧密排布在底板上,使得底板上能够容纳更多的分光块,提升对光线的扩散效果。
18.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底面轮廓为非等腰直角三角形,与所述底面轮廓的较长的直角边平行的为m方向,与所述底面轮廓的另一直角边平行的为n方向;多块所述分光块沿所述m方向交错排布,沿所述n方向交错排布。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邻的分光块的底面轮廓拼接后呈矩形,方便分光块覆盖底板的表面,减少底板表面出现部分分光块的情况,提升分光板对光线的扩散效果。
20.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底板的厚度为l,所述分光块的尖端到底板的距离为l,0.2mm≤l≤2l/3。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分光块的尺寸进行控制,方便在不影响分光板刚度的情况下,调整分光块的大小,节省生产成本。
22.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上述的一种分光板,还包括灯板,所述分光板设置在所述灯板具有光源的一侧,所述分光板设置在灯板的照射范围内,所述分光板叠置有至少两块。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块分光板对灯板发出的光进行扩散,使灯板上的点光源雾化成面光源,代替原有的扩散板,缩小背光模组的厚度。
24.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相邻所述分光板上的分光块的朝向存在夹角c,0
°
《c《180
°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整分光块的朝向,对扩散的灯光进行引导,使灯光向不同的方向扩散,缩小并消除暗区,提升对光源光线的雾化效果,完全代替扩散板。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利用多块分光板代替扩散板,将灯板上的点光源扩散成面光源,缩小背光模组的厚度;2.将底板表面的分光块设置成不同形状的三棱锥,方便根据不同的使用情况,对灯板的光源进行雾化,提升对光源的雾化效果。
附图说明
27.图1是体现灯板的结构及灯珠光照范围的示意图。
28.图2是体现灯珠光照范围经过扩散后的示意图。
29.图3是体现实施例1中分光板结构的示意图。
30.图4是体现分光块和底板尺寸关系的示意图。
31.图5是体现实施例2中分光板结构的示意图。
32.图6是体现实施例3中分光板结构的示意图。
33.图7是体现实施例4中分光板结构的示意图。
34.图8是体现背光模组结构的示意图。
35.图9是体现相邻分光板上分光块朝向夹角的示意图。
36.附图标记说明:1、底板;2、分光块;3、底面轮廓;4、灯板;41、安装板;42、灯珠;10、分光板。
具体实施方式
37.以下结合附图1-9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8.参照图1和图2,一种灯板4,包括安装板41和多个灯珠42,多个灯珠42矩形阵列排布在安装板41上,灯珠42的照射范围在安装板41上的投影呈椭圆形,具有长轴和短轴。光照范围之间的间隙即为暗区。
39.实施例1:参照图3,分光板10包括底板1和多块分光块2,多块分光块2一体成型在底板1上,分光块2呈三棱锥状。
40.使用时,将底板1设有分光块2的一面背离灯板4,安装板41上灯珠42发出的光透过底板1进入分光块2内,并从分光块2向外发散。分光块2能够通过其倾斜的侧壁,使被吸收的灯光在从分光块2中穿出时发生偏折,实现将光线扩散,提升灯光的照射范围。
41.参照图3,分光块2朝向底板1的一面的轮廓为底面轮廓3,底面轮廓3为锐角等腰三角形,与底面轮廓3的底边平行的为y方向,与底面轮廓3底边上的中线平行的为x方向,本实施例中,x方向与底板1的宽度方向平行,y方向与底板1的长度方向平行。沿x方向排布的相邻的分光块2,其底面轮廓3的顶角朝向相反,分光块2在y方向上交错排布,且相邻的分光块2的底面轮廓3的腰重合。这样排布使得分光块2在底板1上能够尽可能地紧密排布,在底板1上设置尽可能多的分光块2,提升分光板10对灯光的收集效果以及对灯光的扩散效果。
42.参照图4,底板1的厚度为l,分光块2不与底板1连接的尖端到底板1的距离为l,0.2mm≤l≤2l/3。例如底板1的厚度为1mm,则分光块2的尖端到分光块2朝向底板1一面的距离在0.2mm-0.66mm之间。由于分光板10采用注塑的方式成型,通过对分光块2尺寸的限制,在不影响分光板10刚性的情况下,减少材料的使用,节约生产成本。
43.实施例2:参照图5,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分光块2沿x方向交错排布,沿y方向线性排布。分光块2的排布方式决定了光线从分光块2中穿出后,光线的发散方向,通过改变分光块2在底板1上的排布方式,调整光线的发散方向,方便适应不同的灯板4。
44.实施例3:参照图6,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分光块2的底面轮廓3为钝角等腰三角形或等腰直角三角形。以下均用等腰钝角三角形进行说明。
45.参照图6,分光块2沿x方向交错排布,且相邻的分光块2的底面轮廓3的腰重合,分光块2沿y方向呈线性排布,相邻的分光块2的底面轮廓3的顶角朝向相反,且相邻两块分光块2的底面轮廓3的底线重合,使得相邻的底面轮廓3拼接成菱形。
46.在相同规格下,底面轮廓3为钝角等腰三角形的分光块2可以看作为两块底面轮廓
3的锐角等腰三角形的分光块2的结合,但是底面轮廓3为钝角等腰三角形的分光块2具有更大的作用面积,能够更高效地进行光线的发散,具有更好的发散效果。灯珠42之间的暗区消除效果更好。
47.实施例4:参照图7,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分光块2的底面轮廓3为非等腰直角三角形,与底面轮廓3的较长的直角边平行的为m方向,与底面轮廓3的另一直角边平行的为n方向。分光块2沿m方向交错排布,沿n方向交错排布,相邻的分光块2的底面轮廓3拼接成矩形,相邻的矩形长边或者短边重合。
48.由于分光块2相互拼接后,底面轮廓3整体呈矩形,更方便将分光块2铺满整块底板1,减少出现底板1边缘只有部分分光块2的情况,扩大分光板10的作用面积及对光线的扩散效果。
49.参照图8和图9,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一种背光模组,包括灯板4和上述的任意一种分光板10,分光板10设置在灯板4的上方,分光板10在灯板4的照射范围内,分光板10带有分光块2的一面背离灯板4。分光板10设置有两块,两块分光板10呈上下叠置。两块底板1上的分光块2之间的夹角为c,0
°
《c《180
°
,本实施例中,c=90
°
。通过改变分光板10上分光块2的朝向,将光线往不同的方向扩散,消除灯珠42之间的暗区。
50.由于分光板10与灯珠42间的间距对分光板10光线扩散效果的影响较小,通过两块分光板10代替扩散板的方式,可以尽可能地将分光板10与灯板4之间的间距缩小,进而缩小背光模组整体的厚度。
51.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利用对与光源距离要求较小的分光板10代替扩散板,并通过至少两块分光板10将灯板4上发出的光进行扩散,将灯板4上的点光源雾化为面光源,有效缩小了背光模组的厚度。
5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