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管道地基加固的新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5-19 03:16:0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地基加固结构,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管道地基加固的新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加快,西北湿陷性黄土地区也在经历着飞跃式发展。燃油管道、燃气管道和输水管道等都是生命线管道,对国家战略的实施和老百姓的正常生活起重要作用。管道破裂造成土地污染、湿陷性黄土遇水沉降造成管道破裂、地基承载力不足造成管道不均匀沉降等问题时有发生。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简易可行、效果好的,既能够避免管道泄漏造成的土壤污染,也可防止地表渗水或管道漏水造成地基黄土的湿陷沉降,还可为管道提供足够的支撑力、避免局部地基承载力不足造成不均匀沉降的管道地基加固新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管道地基加固的新结构,该结构既能够避免管道泄漏造成的土壤污染,也可防止地表渗水或管道漏水造成地基黄土的湿陷沉降,还可为管道提供足够的支撑力、避免局部地基承载力不足而造成管道不均匀沉降。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管道地基加固的新结构,包括管道,管道上部的夯实覆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条倾斜的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交叉成“x”形结构,所述管道位于两条倾斜的所述支撑构件的交叉位置上方。
5.进一步说明的,所述支撑构件相对地面倾斜角度为30-60度。
6.进一步说明的,所述支撑构件是实体防渗透构件,为水泥土地下连续墙。
7.进一步说明的,所述支撑构件厚度设置为10-30厘米,长度设置为80-150厘米。
8.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地表斜向插入链锯型刀端口,连接刀链锯,在其侧面移动的同时,切割出沟体并注入固化液使之和原位土混合,并进行搅拌,形成等厚的水泥土地下连续墙,两条水泥土挡墙相交形成“x”形结构,管道置于“x”形结构上部的密闭“v”形空间中,上部密闭“v”形槽可避免管道泄漏造成的周围土体污染,也可防止地表渗水或管道漏水造成地基土的湿陷沉降,还可替代管道埋设过程中的基坑支护结构,利用下部倒“v”形墙体可给管道提供足够的支撑力,避免局部地基承载力不足造成的不均匀沉降。
附图说明
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管道地基加固的新结构的地基加固的剖面示意图;
1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管道地基加固的新结构的“x”形交叉水
泥土地下连续墙剖面示意图;
11.其中,1-支撑构件、2-管道、3-覆土。
具体实施方式
12.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
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14.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管道地基加固的新结构,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管道地基加固的新结构,包括管道2,管道2上部的夯实覆土3,两条倾斜的支撑构件1,所述支撑构件1交叉成“x”形结构,所述管道2位于两条倾斜的所述支撑构件1的交叉位置上方,置于“x”形结构上部的密闭“v”形空间,所述管道2埋置好后在密闭“v”形空间中夯实覆土3。
15.进一步说明的,所述支撑构件1相对地面倾斜角度为30-60度,所述支撑构件1是实体防渗透构件,为水泥土地下连续墙,所述支撑构件1厚度设置为10-30厘米,长度设置为80-150厘米,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支撑构件1相对地面倾斜角度根据不同管道大小及埋藏的深度所决定,不做具体限定,所述支撑构件1厚度和长度也是根据不同用途的管道而选定使用不同的支撑构件。
16.特别说明的,水泥土地下连续墙厚度及材料需根据管道内液体渗漏的危险等级及管道渗漏后维修时间确定,水泥土地下连续墙深度可根据管道重量及地基承载力确定;水泥土地下连续墙倾角可根据场地空间条件确定,这里不做具体限定;“x”形水泥土地下连续墙上部密闭“v”形槽可避免管道泄漏造成的环境污染,也可防止地表渗水或管道漏水造成地基土的湿陷沉降,还可替代管道埋设过程中的基坑支护结构,利用下部倒“v”形墙体可给管道提供足够的支撑力,避免局部地基承载力不足造成的不均匀沉降。
17.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区管道地基加固的新结构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18.(1)根据管道功能确定管道埋深位置;
19.(2)根据管道内液体渗漏的危险等级及管道渗漏后的维修时间确定水泥土地下连续墙厚度和防渗材料;
20.(3)根据管道重量及地基承载力确定水泥土地下连续墙深度;
21.(4)根据场地空间及管道位置确定水泥土地下连续墙倾角;
22.(5)在地表斜向插入链锯型刀端口,连接刀链锯,在其侧面移动的同时,切割出沟体并注入固化液使之和原位土混合,并进行搅拌,形成等厚的水泥土地下连续墙,两条水泥土挡墙相交形成“x”形结构;
23.(6)将“x”形结构上部的密闭“v”形空间中的土体挖除,将管道埋置于预定位置;
24.(7)管道2埋置好后在密闭“v”形空间中填充并夯实覆土3。
2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
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管道地基加固的新结构,包括管道,管道上部的夯实覆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条倾斜的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交叉成“x”形结构,所述管道位于两条倾斜的所述支撑构件的交叉位置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管道地基加固的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构件相对地面倾斜角度为30-60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管道地基加固的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构件是实体防渗透构件,为水泥土地下连续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管道地基加固的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构件厚度设置为10-30厘米,长度设置为80-150厘米。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管道地基加固的新结构,包括管道,管道上部的夯实覆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条倾斜的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交叉成“X”形结构,所述管道位于两条倾斜的所述支撑构件的交叉位置上方;利用交叉形成的上部密闭“V”形槽可避免管道泄漏造成的环境污染,也可防止地表渗水或管道漏水造成地基黄土的湿陷沉降,还可替代管道埋设过程中的基坑支护结构,利用下部倒“V”形墙体可给管道提供足够的支撑力,避免局部地基承载力不足造成的不均匀沉降。足造成的不均匀沉降。足造成的不均匀沉降。


技术研发人员:张恩祥 何腊平 龙照 王正振 苏天涛 赵天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甘肃中建市政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27
技术公布日:2022/5/17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