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清淤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2022-05-18 23:55:5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一种清淤机器人,属于清理水道或其他水系的挖掘机或疏浚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在对污水泵站、制药厂等污水沉积池进行清淤时,由于受检查口尺寸限制(通常尺寸小于90cm*90cm),需选用外形体积较小的清淤机械设备进行作业,当浮箱式清淤机器人完成池内清淤后,往往会在池底形成一个个工作小坑,遗留部分淤泥无法完全清理干净。许多城市内有大量沟渠式的地下排水暗沟,长期运行造成了沟渠内的泥沙淤积,并集聚了大量有害有毒物质。由于池体检查口尺寸小,大型设备无法进入,城市沟渠断面尺寸也有一定限制,所以,需要有一款小型的清淤机械来解决这一难题,而现有设备无法满足该清淤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清淤机器人,不仅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行驶方便、清理效果好等特点,还可有效防止清淤作业中进退间与池壁之间的碰撞。
4.具体地,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
5.一种清淤机器人,包括箱体、大臂、清淤泵,箱体由一对履带驱动,箱体上连接有大臂,大臂由举升油缸驱动其相对箱体的升降,清淤泵安装在大臂上,并随大臂升降而升降,所述大臂两侧上安装有滑轮,以实现防挡效果;清淤泵接出输泥管,以吸取并输出打散的淤泥。
6.本技术以箱体作为支承部件,履带作为推进部件,带动箱体等器械同步位移,不仅赋予机器人整体较小的规格,使之满足池渠等小空间作业空间清淤要求,大臂两侧设置的滑轮,在大臂两侧形成边界,并以滑轮结构缓冲进退间的冲击力,避免清淤机器人行进时位置控制不准造成的池壁碰撞,既保护了清淤机器人,又不会影响池渠的结构。
7.进一步的,作为优选:
8.所述举升油缸连接于大臂与箱体之间,大臂通过转轴与箱体连接,举升油缸驱动大臂绕转轴转动,以实现大臂相对箱体的升降。作为一种具体结构,大臂可以采用下述方式安装:大臂一端通过转轴安装在箱体上,另一端安装有清淤泵,举升油缸连接于大臂中部与箱体之间。当举升油缸启动时,油缸输出轴延长,推动大臂向上位移,大臂绕转轴相对箱体摆动,从而带动大臂上的清淤泵等部件随之位移。
9.所述大臂设置有挡板,清淤泵安装于挡板内。作为一种具体结构,挡板可以采用下述构造:还包括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包括马达和马达驱动的叶轮,马达用于驱动叶轮转动,叶轮呈切割状结构设计,随时粉碎与之接触的淤泥沉积层,马达与叶轮之间安装有顶挡板,将叶轮与精密器械的马达进行干湿分离,避免杂物污染马达,叶轮外侧设置侧挡板,将打散污泥进行聚拢,输泥管入口连通至该侧挡板所形成的空腔,打散的污泥在扩散到其他
部位前,即经清淤泵、输泥管抽出。更优选的,所述侧挡板为弧形板,环绕叶轮设置的侧挡板在满足叶轮正常运转的同时,也最大程度的减小挡板占据的空间。
10.所述大臂底部设置有支轮,支轮通过支架安装在大臂底部,对大臂底部进行限位。
11.上述方案中,还包括有抓手,抓手安装于大臂两侧或底部。更优选的,所述抓手为后端开口的镂空弧形结构,如抓笼结构。抓手通过侧板固定在大臂上,并随大臂同步位移。当大臂前进时,此时抓手遇到淤泥块时主要起到碾压、粉碎的作用;当大臂后退时,污泥块、石块等无法破碎的物块时,则由抓手扒开或经开口进入到抓手中,当大臂升起时,抓手将石块抓起,移至适当位置。
12.本技术所提供的清淤机器人具有以下优点:
13.1)本案中大臂是清淤机器人的主要动作单元,箱体上分别安装转轴和举升油缸,大臂一端通过转轴与箱体连接,另一端安装清淤泵、抓手、马达、叶轮、挡板等部件,而举升油缸的输出轴与大臂中部连接。当举升油缸驱动、输出轴伸出,大臂被推离举升油缸,并绕转轴转动,即表现为大臂另一端相对箱体的上升;反之,大臂相对箱体下降,如此适应不同工况的作业。由此在大臂两侧设置滑轮,即可对动作单元进行两侧位置的限位,当大臂随箱体和履带前行至与沟渠壁接触时,滑轮的设置有效的缓冲了冲击力,并规避大臂的继续前进,滑轮所形成的球面接触,更大程度的降低了冲击对沟渠壁造成的损伤,达成防撞效果。类似理由,底部设置的支轮起到底部限位的作用,避免沟渠底部损伤。
14.2)履带式的推进结构,能够应付多种复杂地形情况。履带带动箱体以及与箱体连接的大臂等部件进行运行,使机器人在地形复杂的池底、渠底、泥面上也具有很好的通过能力,整体体积小,灵活机动,适应小工作口进出,清淤效果好。
15.3)本案与马达、叶轮等配套设置抓手,抓手安装在大臂上,并随大臂同步位移,既不影响清淤泵的污泥打散与污泥输出,又赋予清淤机器人以碾压和抓取大块物体的功能,将无法破碎的物品直接提起、移开,避免损伤叶轮;而举升油缸采用液压驱动,减少机器人在工作状态下的故障率。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技术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技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技术的仰视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标号:1.履带;2.箱体;21.排泥管接头;3.举升油缸;4.大臂;41.转轴;42.侧隔板;43.顶隔板;5.清淤泵;51.吸入口;52.叶轮;6.翻斗;61.侧板;62.顶板;7.滑轮;8.支轮;81.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22.本实施例一种清淤机器人,结合图1,包括履带1、箱体2、举升油缸3、大臂4、清淤泵5:
23.箱体2作为机器人的设备安装箱使用,采用整体密封设置,由一对履带1驱动。
24.履带1位于主箱体2底部的左右两侧,让机器人在地形复杂的池底、渠底、泥面上有了良好的通过能力。
25.箱体2前端连接有大臂4,大臂4是箱体2与清淤单元即清淤泵5等连接的结构。
26.大臂4由举升油缸3驱动其相对箱体1升降,举升油缸3是大臂4的动力来源,采用液压驱动,可控制大臂4做出垂直方向的活动,通过该上下活动,调节清淤范围。
27.清淤泵5安装在大臂4上,并随大臂4升降而升降,大臂4两侧上安装有滑轮7,以实现防挡效果。
28.清淤泵5接出输泥管(连接于排泥管接头21与吸入口51之间,可以采用软管),以吸取并输出打散的淤泥。
29.本技术以箱体2作为支承部件,履带1作为推进部件,带动箱体2等器械同步位移,不仅赋予机器人整体较小的规格,使之满足池渠等小空间作业空间清淤要求,大臂4与举升油缸3配合,调节清淤范围,提高清淤效率,从而满足不同工况的加工需求。作业过程中履带1、举升油缸3等均可通过动力油管接头与油泵连接,以供入动力源。
30.作为一个备选方案:结合图2,举升油缸3连接于大臂4中部与箱体2之间,大臂4通过转轴41与箱体2连接。当举升油缸3启动时,举升油缸3的输出轴延长,推动大臂4向上位移,大臂4绕转轴41相对箱体2摆动,从而带动大臂4上的清淤泵5等破淤机构随之位移。
31.作为一个备选方案:结合图1,大臂设置有挡板,清淤泵安装于挡板内。
32.优选的:
33.还包括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包括马达和叶轮52,马达用于驱动叶轮52,叶轮52呈切割状设计结构,随时粉碎堵塞杂物、淤泥沉积层,马达与叶轮52之间安装有顶挡板43,将叶轮52与精密器械的马达进行干湿分离,避免杂物污染马达,叶轮52外侧设置侧挡板42,将打散污泥进行聚拢,输泥管入口连通至该侧挡板42所形成的空腔,打散的污泥在扩散到其他部位前,即经清淤泵5、输泥管抽出。
34.优选的:结合图5,侧挡板42为弧形板,环绕叶轮52设置的侧挡板42在满足叶轮52正常运转的同时,也最大程度的减小挡板占据的空间。
35.作为一个备选方案:结合图1,大臂4底部设置有支轮8,支轮8通过支架81安装在大臂4底部,对大臂4底部进行限位。
36.上述方案中,结合图2-图5,还可以设置有抓手6,抓手6安装于大臂4两侧或底部。
37.优选的:抓手6为后端开口的镂空弧形结构,如抓笼结构。抓手6通过侧板61固定在大臂4上,并随大臂4同步位移。抓手6可以若干个格栅条形成的弧形镂空结构,其两侧则通过侧板61与大臂4固定,使该抓手6的开口端朝后。当大臂4前进时,此时抓手6遇到淤泥块时主要起到碾压、粉碎的作用;当大臂4后退时,污泥块、石块等无法破碎的物块时,则由抓手6扒开或经开口进入到抓手6中,当大臂4升起时,抓手6将石块抓起,移至适当位置。
38.上述实施例清淤机器人具有以下优点:
39.1)大臂4是清淤机器人的主要动作单元,箱体2上分别安装转轴41和举升油缸3,大臂4一端通过转轴41与箱体2连接,另一端安装清淤泵5、抓手6、马达、叶轮52、挡板等部件,而举升油缸3的输出轴与大臂4中部连接。当举升油缸3驱动、输出轴伸出,大臂4被推离举升油缸3,并绕转轴41转动,即表现为大臂4另一端相对箱体2的上升;反之,大臂4相对箱体下降,如此适应不同工况的作业。由此在大臂4两侧设置滑轮7,即可对动作单元进行两侧位置
的限位,当大臂4随箱体2和履带1前行至与沟渠壁接触时,滑轮7的设置有效的缓冲了冲击力,并规避大臂4的继续前进,滑轮7所形成的球面接触,更大程度的降低了冲击对沟渠壁造成的损伤,达成防撞效果。类似理由,底部设置的支轮8起到底部限位的作用,避免沟渠底部损伤。
40.2)履带式的推进结构,能够应付多种复杂地形情况。履带1带动箱体2以及与箱体2连接的大臂4等部件进行运行,使机器人在地形复杂的池底、渠底、泥面上也具有很好的通过能力,整体体积小,灵活机动,适应小工作口进出,清淤效果好。
41.3)本案与马达、叶轮52等配套设置抓手6,抓手6通过侧板61、顶板62安装在大臂4上,并随大臂4同步位移,既不影响清淤泵5的污泥打散与污泥输出,又赋予清淤机器人以碾压和抓取大块物体的功能,将无法破碎的物品直接提起、移开,避免损伤叶轮52;而举升油缸3采用液压驱动,减少机器人在工作状态下的故障率。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