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土木工程用钢结构活动式堆载实验平台的制作方法

2022-05-18 23:49: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堆载平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土木工程用钢结构活动式堆载实验平台。


背景技术:

2.在土木工程中,通常需要检测工程地基的质量,往往需要确定地基的极限承载力,而堆载实验平台则是对土木工程建设中的地基进行承载力实验的辅助工具,需要通过堆载实验平台对地基材料的承载力进行检测。
3.现有的堆载实验平台通常都是一体式固定结构,导致其无法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移动,灵活性较差,且现有的堆载实验平台不具备再次组装的功能,导致其局限性较大。
4.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土木工程用钢结构活动式堆载实验平台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土木工程用钢结构活动式堆载实验平台,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土木工程用钢结构活动式堆载实验平台,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四个拐角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部固定有用于移动试验平台的滚轮,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固定有固定台,所述固定台的顶部连接有装载台,所述固定台的左右两侧连接有上侧板,所述底座的左右两侧连接有下侧板,所述上侧板和下侧板的表面分别开设有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的内部贯穿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底部连接有固定刺,所述螺纹杆的顶部位于上侧板的上方连接有握持杆,所述固定台的前后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装载台的四周安装有防护座。
8.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上侧板和下侧板上的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均开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螺纹孔、第二螺纹孔通过内部螺纹连接于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至少设有四个。
9.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固定刺为锥形结构,所述固定刺的顶部和螺纹杆的底部一体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上侧板的顶部中间位置安装有用于检测水平状态的水平仪,所述水平仪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于上侧板上。
11.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侧连接有卡块,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内部开设有和卡块配合使用的插槽,所述卡块和插槽插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卡块的顶部等距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插槽的上方等距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卡块和插槽之间通过固定螺栓贯穿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进行固定。
13.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装载台的四周开设有装配孔,所述防护座的底部连接有装配柱,所述装配柱和装配孔插接。
14.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防护座包括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其中所述第二防护板为弧形结构。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通过与其连接的卡块卡接于第二连接板上开设的插槽,并通过固定螺丝贯穿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进行锁紧固定,达到对相邻的两个堆载实验平台进行组装的目的,降低了实验平台的局限性,使得设备使用时更加的方便。
17.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握持杆、螺纹杆、第一螺纹孔、第二螺纹孔以及固定刺,固定刺为锥形结构,从而可以通过螺纹结构带动底部的固定刺扎入地面以下,达到固定该实验平台的作用,使得设备使用时更加的安全。
18.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装配孔、装配柱以及防护座,防护座包括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通过将防护座安装于装载台的两侧,通过防护座将重物限制在装载台的所处范围上,避免影响后续的实验过程,提高了实验的精准性,且该防护座为可拆结构,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孔位分布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护座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底座;101、支撑柱;1011、滚轮;102、固定台;1021、装载台;1022、上侧板;1023、下侧板;1024、第一螺纹孔;1025、第二螺纹孔;1026、螺纹杆;1027、固定刺;1028、握持杆;103、第一连接板;1031、卡块;1032、第一连接孔;104、第二连接板;1041、插槽;1042、第二连接孔;1043、固定螺栓;105、防护座;1051、装配孔;1052、装配柱;1053、第一防护板;1054、第二防护板;106、水平仪。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26.一种土木工程用钢结构活动式堆载实验平台,包括底座1,底座1的四个拐角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柱101,支撑柱101的底部固定有用于移动试验平台的滚轮1011,支撑柱101的顶部固定有固定台102,固定台102的顶部连接有装载台1021,固定台102的左右两侧连接有上侧板1022,底座1的左右两侧连接有下侧板1023,上侧板1022和下侧板1023的表面分别开设有第一螺纹孔1024和第二螺纹孔1025,第一螺纹孔1024和第二螺纹孔1025的内部贯穿连
接有螺纹杆1026,螺纹杆1026的底部连接有固定刺1027,螺纹杆1026的顶部位于上侧板1022的上方连接有握持杆1028,固定台102的前后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一连接板103和第二连接板104,装载台1021的四周安装有防护座105,通过设置的第一连接板103和第二连接板104,能够对相邻的两个堆载实验平台进行组装的目的,降低了实验平台的局限性,通过设置的握持杆1028、螺纹杆1026、第一螺纹孔1024、第二螺纹孔1025以及固定刺1027,固定刺1027为锥形结构,从而可以通过螺纹结构带动底部的固定刺1027扎入地面以下,达到固定该实验平台的作用,通过滚轮1011可以对该平台进行移动,提高了灵活性。
27.实施例,请参照图1和图2,上侧板1022和下侧板1023上的第一螺纹孔1024和第二螺纹孔1025均开设有两个,两个第一螺纹孔1024、第二螺纹孔1025通过内部螺纹连接于螺纹杆1026,螺纹杆1026至少设有四个,固定刺1027为锥形结构,固定刺1027的顶部和螺纹杆1026的底部一体连接,上侧板1022的顶部中间位置安装有用于检测水平状态的水平仪106,水平仪106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于上侧板1022上,通过设置的握持杆1028、螺纹杆1026、第一螺纹孔1024、第二螺纹孔1025以及固定刺1027,固定刺1027为锥形结构,从而可以通过螺纹结构带动底部的固定刺1027扎入地面以下,达到固定该实验平台的作用,在固定的过程中,通过水平仪106可以同步观察平台的水平状况,而通过滚轮1011可以对该平台进行移动,提高了灵活性。
28.实施例,请参照图1、图2和图3,第一连接板103的一侧连接有卡块1031,第二连接板104的内部开设有和卡块1031配合使用的插槽1041,卡块1031和插槽1041插接,卡块1031的顶部等距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032,插槽1041的上方等距开设有第二连接孔1042,卡块1031和插槽1041之间通过固定螺栓1043贯穿第一连接孔1032和第二连接孔1042进行固定,通过设置的第一连接板103和第二连接板104,第一连接板103通过与其连接的卡块1031卡接于第二连接板104上开设的插槽1041,并通过固定螺栓1043贯穿第一连接孔1032和第二连接孔1042进行锁紧固定,达到对相邻的两个堆载实验平台进行组装的目的,降低了实验平台的局限性,使得设备使用时更加的方便。
29.实施例,请参照图1、图2和图4,装载台1021的四周开设有装配孔1051,防护座105的底部连接有装配柱1052,装配柱1052和装配孔1051插接,防护座105包括第一防护板1053和第二防护板1054,其中第二防护板1054为弧形结构,通过设置的装配孔1051、装配柱1052以及防护座105,防护座105包括第一防护板1053和第二防护板1054,通过将防护座105安装于装载台1021的两侧,通过防护座105将重物限制在装载台1021的所处范围上,避免影响后续的实验过程,提高了实验的精准性,且该防护座105为可拆结构,方便使用。
30.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滚轮1011将该实验平台一端到相应的位置,随后转动握持杆1028,握持杆1028带动底部的螺纹杆1026位于第一螺纹孔1024和第二螺纹孔1025内部转动,最终带动固定刺1027扎入地面以下达到固定的目的,在固定的过程中,通过水平仪106可以同步观察平台的水平状况,促使该平台最终处于水平状态,随后通过装配孔1051以及装配柱1052相应安装适量的防护座105,安装好之后即可进行堆载试验,当需要组装实验平台时,通过将第一连接板103通过与其连接的卡块1031卡接于第二连接板104上开设的插槽1041,并通过固定螺栓1043贯穿第一连接孔1032和第二连接孔1042进行锁紧固定,达到对相邻的两个堆载实验平台进行组装的目的,降低了实验平台的局限性,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3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