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隔离开关触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5-18 23:45: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是隔离开关触头结构。


背景技术:

2.低压隔离开关作为低压电网的重要元件,在电网中控制和保护电器能够迅速分断电路,从而保证逆变器的保护和隔离线路不受损害;为了提高隔离开关的电寿命和分断性能,提高电弧的转移速度,在断路器触点开始打开过程中,触点附近温度很高,电弧很可能停留在触点附近不转移或转移速度较慢,造成触头的大量烧蚀,因此需要对触点周围进行散热冷却。
3.然而,当隔离开关的动、静触头在打开过程中会出现电弧,电弧的存在使得开关的动静触头会被迅速烧蚀,从而影响开关的接通。


技术实现要素:

4.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隔离开关触头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隔离开关触头结构,其包括:
6.壳体;
7.旋转体,所述旋转体可转动安装于所述壳体内腔的中间位置,所述旋转体的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动触头;
8.支持件,所述支持件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持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两侧,每个所述支持件靠近壳体的一侧面均开设有插槽;
9.静触头,所述静触头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静触头绕旋转体圆周阵列且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内腔中,每个所述静触头的第一弧脚均穿过所述壳体的侧壁并插入对应插槽内,使得两个支持件分别悬挂于所述壳体的两侧,每个所述静触头的第二弧脚处均设置有固定于所述壳体内的灭弧组件;以及
10.引弧角,所述引弧角与静触头的数量相同,每个所述引弧角均采用螺栓穿过其连接孔固定安装于对应静触头中部的内侧面上,每个所述引弧角的接触端均与其对应所述静触头的第二弧脚相接触。
11.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灭弧组件包括灭弧栅片和灭弧隔板,多个所述灭弧栅片等距设置于所述灭弧隔板的侧壁上,且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灭弧栅片之间均形成有灭弧室。
12.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灭弧隔板的顶端面上开设有永磁槽,所述永磁槽内设置有磁铁。
13.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支持件的插槽内底面开设有螺母孔,所述螺母孔内设置有用于接线的螺母。
14.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包括主外壳、副外壳以及上盖板,所述主外壳的内侧壁上固定设置有多个插柱,所述副外壳的外侧壁上贯穿插入有多个与插柱一一对应的插栓,每个所述插栓的内向端均固定连接于与其对应的插柱内,使得主外壳与副外壳相固定,
所述主外壳与副外壳的顶端面上均设置有缺口,且两个缺口形成压盖槽,所述压盖槽内匹配压盖有所述上盖板。
15.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1.动触头与静触头合分闸时,引弧角连接在静触头的中部位置,随着动、静触头之间的烧蚀磨损,动触头始终不会与引弧角接触,从而保证动静触点的可靠接触,有效提高开关的可靠性。
17.2.将支持件悬挂式放在静触头上,支持件的螺母孔内设置有螺母,方便接线。
18.3.静弧角在动触头分离静触头瞬间产生电弧时,引入静触头第二弧脚上,并进入灭弧室内。
19.4.将静触头和灭弧组件固定在壳体上,在灭弧隔板内腔放置磁铁,并靠近静触头引弧角位置,使得动触头分离静触头产生的电弧被磁铁和灭弧栅片进行快速分割、冷却灭弧。
附图说明
20.图1为隔离开关触头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隔离开关触头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隔离开关触头结构中引弧角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隔离开关触头结构中引弧角和静触头的连接示意图;
24.图5为隔离开关触头结构中支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隔离开关触头结构的使用示意图。
26.图中:1、副壳体;2、静触头;3、引弧角;301、连接孔;4、支持件;401、螺母孔;402、插槽;5、灭弧栅片;6、磁铁;7、灭弧隔板;8、动触头;10、螺母;11、插栓;12、插柱;13、主壳体;20、上盖板;30、灭弧室。
具体实施方式
27.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28.实施例:请参阅附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隔离开关触头结构,其包括:
29.壳体;
30.旋转体,旋转体可转动安装于壳体内腔的中间位置,旋转体的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动触头8;
31.支持件4,支持件4设置有两个,两个支持件4分别设置于壳体的两侧,每个支持件4靠近壳体的一侧面均开设有插槽402;
32.静触头2,静触头2设置有两个,两个静触头2绕旋转体圆周阵列且固定于壳体的内腔中,每个静触头2的第一弧脚均穿过壳体的侧壁并插入对应插槽402内,使得两个支持件4分别悬挂于壳体的两侧,每个静触头2的第二弧脚处均设置有固定于壳体内的灭弧组件;以及
33.引弧角3,引弧角3与静触头2的数量相同,每个引弧角3均采用螺栓穿过其连接孔
301固定安装于对应静触头2中部的内侧面上,每个引弧角3的接触端均与其对应静触头2的第二弧脚相接触。
34.本实施例中,灭弧组件包括灭弧栅片5和灭弧隔板7,多个灭弧栅片5等距设置于灭弧隔板7的侧壁上,且每相邻的两个灭弧栅片5之间均形成有灭弧室30。
35.本实施例中,灭弧隔板7的顶端面上开设有永磁槽,永磁槽内设置有磁铁6。
36.本实施例中,支持件4的插槽402内底面开设有螺母孔401,螺母孔401内设置有用于接线的螺母10。
37.本实施例中,壳体包括主外壳13、副外壳1以及上盖板20,主外壳13的内侧壁上固定设置有多个插柱12,副外壳1的外侧壁上贯穿插入有多个与插柱12一一对应的插栓11,每个插栓11的内向端均固定连接于与其对应的插柱12内,使得主外壳13与副外壳1相固定,主外壳13与副外壳1的顶端面上均设置有缺口,且两个缺口形成压盖槽,压盖槽内匹配压盖有上盖板20。
38.在具体实施时,将静触头2和灭弧组件固定在壳体上,在灭弧隔板7内腔放置磁铁6,并靠近静触头2的引弧角位置,使得动触头8分离静触头2产生的电弧被磁铁6和灭弧栅片5进行快速分割、冷却灭弧。
39.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隔离开关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壳体;旋转体,所述旋转体可转动安装于所述壳体内腔的中间位置,所述旋转体的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动触头(8);支持件(4),所述支持件(4)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持件(4)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两侧,每个所述支持件(4)靠近壳体的一侧面均开设有插槽(402);静触头(2),所述静触头(2)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静触头(2)绕旋转体圆周阵列且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内腔中,每个所述静触头(2)的第一弧脚均穿过所述壳体的侧壁并插入对应插槽(402)内,使得两个支持件(4)分别悬挂于所述壳体的两侧,每个所述静触头(2)的第二弧脚处均设置有固定于所述壳体内的灭弧组件;以及引弧角(3),所述引弧角(3)与静触头(2)的数量相同,每个所述引弧角(3)均采用螺栓穿过其连接孔(301)固定安装于对应静触头(2)中部的内侧面上,每个所述引弧角(3)的接触端均与其对应所述静触头(2)的第二弧脚相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开关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组件包括灭弧栅片(5)和灭弧隔板(7),多个所述灭弧栅片(5)等距设置于所述灭弧隔板(7)的侧壁上,且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灭弧栅片(5)之间均形成有灭弧室(3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离开关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隔板(7)的顶端面上开设有永磁槽,所述永磁槽内设置有磁铁(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离开关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持件(4)的插槽(402)内底面开设有螺母孔(401),所述螺母孔(401)内设置有用于接线的螺母(1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开关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主外壳(13)、副外壳(1)以及上盖板(20),所述主外壳(13)的内侧壁上固定设置有多个插柱(12),所述副外壳(1)的外侧壁上贯穿插入有多个与插柱(12)一一对应的插栓(11),每个所述插栓(11)的内向端均固定连接于与其对应的插柱(12)内,使得主外壳(13)与副外壳(1)相固定,所述主外壳(13)与副外壳(1)的顶端面上均设置有缺口,且两个缺口形成压盖槽,所述压盖槽内匹配压盖有所述上盖板(20)。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隔离开关触头结构,其包括:壳体;旋转体,所述旋转体可转动安装于所述壳体内腔的中间位置,所述旋转体的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动触头;支持件,所述支持件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持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两侧,每个所述支持件靠近壳体的一侧面均开设有插槽;静触头,所述静触头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静触头绕旋转体圆周阵列且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内腔中,每个所述静触头的第一弧脚均穿过所述壳体的侧壁并插入对应插槽内。动触头与静触头合分闸时,引弧角连接在静触头的中部位置,随着动、静触头之间的烧蚀磨损,动触头始终不会与引弧角接触,从而保证动静触点的可靠接触,有效提高开关的可靠性。有效提高开关的可靠性。有效提高开关的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文旗 夏初阳 叶鑫 姜祝平 岳磊 王星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驰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28
技术公布日:2022/5/17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