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于维修的智能调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18 22:45:2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调光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维修的智能调光装置。


背景技术:

2.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光线的需求也随之提高。因此,市场上出现了许多调光装置。
3.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721658368.2的一种智能led调光装置,包括第一接线端子、螺丝、上盖、调节装置、智能调光装置本体、第二接线端子、亮度调节按钮、开始按钮、指示灯,第一接线端子安装在调节装置上表面,螺丝与调节装置螺纹连接,上盖与调节装置通过间隙配合,第二接线端子安装在调节装置上表面,亮度调节按钮嵌入安装在上盖上表面,开始按钮嵌入安装在上盖上表面,开始按钮与智能调光装置本体通过导线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led调光装置,通过高频变压器进行变压,输出交流电,通过振荡器将直流电能转换为具有一定频率的交流电能,通过控制芯片对数据的处理,进行自动调节led灯的亮暗度,使其的智能化程度得到提高,并且可以提高led灯的使用寿命,但是该现有技术调光装置上的固定方式单一,仅通过螺丝进行固定导致后期内部线路出现损坏,不便于进行拆卸维修,且容易造成单个螺丝丢失影响固定后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维修的智能调光装置,具备等优点,解决了调光装置固定方式单一,不便于拆卸维修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维修的智能调光装置,包括底座板和智能调光装置本体,所述底座板底部设置有智能调光装置本体,所述智能调光装置本体内部设置有固定机构和缓震机构;
6.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拨板,所述底座板两侧内部均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设置有多个,所述拨板与滑动槽内部活动连接,所述智能调光装置本体两侧均开设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设置有四组,四组所述插接槽内部活动连接有限位块,插接槽与限位块相适配,插接槽和限位块均设置有四组,分别设置在智能调光装置本体的前后两侧。
7.优选的,缓震机构包括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底部与智能调光装置本体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槽内部活动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活动块上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件。
8.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第一连接件内部均设置有固定杆的一端,所述固定杆设置有两组,固定杆对第一连接件进行施力带动活动块在活动槽内部滑动。
9.优选的,两组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均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第二连接件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线路板的底部,所述线路板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外部设置有第二弹簧,第二连接件为第一连接件镜像设置,第二伸
缩杆和第二弹簧主要用于对下压的推力进行缓冲。
10.优选的,所述智能调光装置本体内部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设置有多个,所述限位块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滑槽内部活动连接。
11.优选的,所述智能调光装置本体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固定块外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内部设置有第一弹簧。
12.优选的,所述第一伸缩杆和第一弹簧均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伸缩杆外侧均与限位块内侧固定连接。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维修的智能调光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1、该便于维修的智能调光装置,通过固定机构,在智能调光装置本体上端开设长槽,长槽贯穿底座板,将底座板上的长槽对准拨板进行插接,拨板下端的限位块受到第一伸缩杆和第一弹簧的弹力影响,将限位块向外侧施加推力,使拨板两侧的直杆顺着滑动槽处进行插接,且限位块向外侧推动形成卡接,将底座板与智能调光装置本体固定成一体,通过这种固定方式,节省了螺母与螺栓之间的固定,拆卸时,只需要将四组拨板向内侧推动,并将底座板垂直向上拉动即可与智能调光装置本体分离,提高了维修时的拆卸效率。
15.2、该便于维修的智能调光装置,通过缓震机构,在线路板底部固定两组对称的第二连接件,并通过固定杆将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连接为一体,同时在第一连接件底部固定活动块,当底座板和智能调光装置本体受到冲击时,线路板推动第二连接件向下施压,第二连接件推动固定杆与活动块和第一连接件向外侧移动,同时第二伸缩杆和第二弹簧对压力进行缓冲,避免线路板在冲击下直接断裂,对线路板起到一个缓冲保护的作用。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限位块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其中:1、底座板;2、智能调光装置本体;3、滑动槽;4、拨板;5、插接槽;6、固定块;7、第一伸缩杆;8、第一弹簧;9、限位块;10、滑块; 11、滑槽;12、线路板;13、第二伸缩杆;14、第二弹簧;15、活动槽;16、活动块;17、第一连接件;18、第二连接件;19、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4,一种便于维修的智能调光装置,包括底座板1和智能调光装置本体2,底座板1底部设置有智能调光装置本体2,智能调光装置本体2 内部设置有固定机构和缓震机构。
2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底座板1与智能调光装置本体2为现已有技术,主要用于保护
线路板12并对线路板12组装为一个整体,其线路板12的调光功能为现已有技术,可参考申请号21721658368.2。
24.具体的,固定机构包括拨板4,底座板1两侧内部均开设有滑动槽3,滑动槽3设置有多个,拨板4与滑动槽3内部活动连接,智能调光装置本体2 两侧均开设有插接槽5,插接槽5设置有四组,四组插接槽5内部活动连接有限位块9,拨板4为两侧设置有直杆中心空槽的形状,通过拨板4与滑动槽3 插接,插接槽5主要用于限位块9进行活动插接,插接槽5与限位块9相适配,插接槽5和限位块9均设置有四组,分别设置在智能调光装置本体2的前后两侧。
25.具体的,缓震机构包括活动槽15,活动槽15底部与智能调光装置本体2 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活动槽15内部活动连接有活动块16,活动块16设置有两组,两组活动块16上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件17,活动槽15主要用于活动块16受力后滑动。
26.具体的,第一连接件17设置有两组,两组第一连接件17内部均设置有固定杆19的一端,固定杆19设置有两组,第一连接件17包括半弧板与轴杆,固定杆19与轴杆套接,当第二连接件18受到压力时向下驱动固定杆19同步向下施力,固定杆19对第一连接件17进行施力带动活动块16在活动槽15 内部滑动。
27.具体的,两组固定杆19的另一端均设置有第二连接件18,第二连接件 18设置有两组,两组第二连接件18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线路板12的底部,线路板12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杆13,第二伸缩杆13外部设置有第二弹簧14,第二连接件18与第一连接件17结构相同,第二连接件18为第一连接件17 镜像设置,第二伸缩杆13和第二弹簧14主要用于对12下压的推力进行缓冲。
28.具体的,智能调光装置本体2内部设置有滑槽11,滑槽11设置有多个,限位块9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10,滑块10与滑槽11内部活动连接,滑槽 11主要用于限制滑块10的最大移动距离,避免限位块9受力后因受到推力较大导致限位块9被推出插接槽5内部。
29.具体的,智能调光装置本体2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6,固定块6设置有多个,多个固定块6外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7,第一伸缩杆7内部设置有第一弹簧8,固定块6处于固定状态,主要用于第一伸缩杆7向外侧施加推力时,固定块6因固定使第一伸缩杆7向外侧单一方向施力。
30.具体的,第一伸缩杆7和第一弹簧8均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一伸缩杆7 外侧均与限位块9内侧固定连接,第一伸缩杆7和第一弹簧8分别设置有四组,第一伸缩杆7和第一弹簧8内侧与固定块6固定连接,第一伸缩杆7和第一弹簧8外侧与限位块9固定连接。
31.在使用时,在智能调光装置本体2上端开设长槽,长槽贯穿底座板1,将底座板1上的长槽对准拨板4进行插接,拨板4下端的限位块9受到第一伸缩杆7和第一弹簧8的弹力影响,将限位块9向外侧施加推力,使拨板4两侧的直杆顺着滑动槽3处进行插接,且限位块9向外侧推动形成卡接,将底座板1与智能调光装置本体2固定成一体,通过这种固定方式,节省了螺母与螺栓之间的固定,拆卸时,只需要将四组拨板4向内侧推动,并将底座板1 垂直向上拉动即可与智能调光装置本体2分离,提高了维修时的拆卸效率。
32.在线路板12底部固定两组对称的第二连接件18,并通过固定杆19将第二连接件18与第一连接件17连接为一体,同时在第一连接件17底部固定活动块16,当底座板1和智能调光装置本体2受到冲击时,线路板12推动第二连接件18向下施压,第二连接件18推动固定杆19与活动块16和第一连接件17向外侧移动,同时第二伸缩杆13和第二弹簧14对压力进行缓
冲,避免线路板12在冲击下直接断裂,对线路板12起到一个缓冲保护的作用。
3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