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多角度可调节式输送机的制作方法

2022-05-18 17:18:5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角度可调节式输送机。


背景技术:

2.现有输送机中,大多是固定式输送机,对于不同的应用场景下,输送机的输送方向以及输送高度不同,无法进行合理的调整。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多角度可调节式输送机,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于不同的应用场景下,输送机无法合理调节输送方向以及输送角度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多角度可调节式输送机,包括,支架、设在支架上的输送带、与输送带传动连接的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两端设张紧结构,输送带通过张紧结构设在支架上,所述支架底部设支腿,支腿上设升降结构,所述支架与支腿顶部铰接,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架、与第一支架铰接的第二支架。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通过轴体连接,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外侧设第一转板。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板一端固定在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转板上设双道固定槽,所述双道固定槽内设固定螺栓,所述第一转板上设定位螺栓。
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槽与双道固定槽位置匹配。
9.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与支腿之间设旋转轴体,所述支架与支腿之间设第二转板。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转板固定在支架上,第二转板底部设u型槽,所述支腿上设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槽与u型槽位置匹配,所述u型槽内设固定螺栓。
11.进一步的,所述支腿包括两组,每组支腿两根立柱,所述第二转板包括四组,四组第二转板分别设置在四根立柱上。
12.进一步的,所述立柱包括固定段、升降段,所述升降段套接在固定段内部,所述固定段上设底部短杆,所述升降段上设顶部短杆,所述底部短杆上设升降机构,升降机构传动连接升降段。
13.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设置在底部短杆上的丝杆,设置在丝杆上的转盘,所述丝杆顶部贯穿顶部短杆,且顶部短杆与丝杆连接处设内螺纹。
14.进一步的,所述低杆底部贯穿底部短杆,且丝杆与底部短杆转动连接。
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架处设电机固定架,所述电机固定架上设电机,电机输出端设主动轮,主动轮通过传动带连接输送带的转轮,带动输送带转动。
16.进一步的,所述张紧结构包括两组,两组张紧结构分别设在支架的两端,具体的一个张紧结构设在第一支架一端,另一组张紧结构设在第二支架远离第一支架的一端,用于
调整输送带两端的张紧度。
17.进一步的,所述张紧结构包括设置在支架上的移动主体、设置在移动主体末端的转轴、调节件,以及用来对调节件进行定位导向的固定板。
18.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1、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铰接,可以随时调整输送带输送角度,同时能在限定范围内的任意角度固定,便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角度调整。
20.2、通过转盘转动,带动丝杆的转动,丝杆调节升降段进行升降作业,实现对整个输送带高度的调节。且升降装置共有两组,可以独立调整,便于调节输送带的倾斜角度。
21.3、通过第二转板实现支腿与支架的角度调节,能够最大限度配合输送带的切斜度调节。
22.4、张紧结构用于角度调节之后,对输送带的张紧度进行调节。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升降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转角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转角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张紧结构示意图。
29.图7为本实用新型输送带转轴示意图。
30.图8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结构示意图。
31.图中所示:1、第一支架
ꢀꢀꢀꢀ
2、第二支架
ꢀꢀꢀꢀ
201、第一固定槽
ꢀꢀꢀꢀ
3、输送带
ꢀꢀꢀꢀ
4、支腿
ꢀꢀꢀꢀ
401、固定段
ꢀꢀꢀꢀ
402、升降段
ꢀꢀꢀꢀ
403、顶部短杆 404、底部短杆
ꢀꢀꢀꢀ
405、第二固定槽
ꢀꢀꢀꢀ
5、第一转板
ꢀꢀꢀꢀ
501、双道固定槽 502、定位螺栓
ꢀꢀꢀꢀ
6、张紧结构
ꢀꢀꢀꢀ
601、移动主体
ꢀꢀꢀꢀ
602、转轴
ꢀꢀꢀꢀ
603、固定板
ꢀꢀꢀꢀ
604、调节件
ꢀꢀꢀꢀ
7、第二转板
ꢀꢀꢀꢀ
701、u型槽
ꢀꢀꢀꢀ
702、固定螺栓
ꢀꢀꢀꢀ
8、升降结构
ꢀꢀꢀꢀ
801、丝杆
ꢀꢀꢀꢀ
802、转盘
ꢀꢀꢀꢀ
9、保护壳体
ꢀꢀꢀꢀ
10、连接横杆
ꢀꢀꢀꢀ
11、传动带
ꢀꢀꢀꢀ
12、主动轮
ꢀꢀꢀꢀ
13、电机固定架。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附图1-8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33.一种多角度可调节式输送机,包括,支架、设在支架上的输送带3、与输送带3 传动连接的动力设备,所述支架两端设张紧结构,输送带3通过张紧结构6设在支架上,所述支架底部设支腿4,支腿4上设升降结构8,所述支架与支腿4 顶部铰接,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架1、与第一支架1铰接的第二支架2。
3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架1与第二支架2之间通过轴体连接,第一支架1与第二支架2外侧设第一转板5。所述第一转板5一端固定在第一支架1上,所述第一转板5上设双道固定槽501,所述双道固定槽501内设固定螺栓,所述第一转板5上设定位螺栓502。所述第二支架2上设第一固定槽201,所述第一固定槽 201与双道固定槽501位置匹配。
35.所述支架与支腿4之间设旋转轴体,所述支架与支腿4之间设第二转板7。所述第二
转板7固定在支架上,第二转板底部设u型槽701,所述支腿4上设第二固定槽405,所述第二固定槽405与u型槽701位置匹配,所述u型槽701内设固定螺栓702。所述支腿包括两组,每组支腿两根立柱,整个支腿共四根向上的立柱支撑,所述第二转板7包括四组,四组第二转板7分别设置在四根立柱上。所述立柱包括固定段401以及套接在固定段401内部的升降段402,同样的,所述固定段401共有四组,升降段402也有四组,一根升降段插接在一根固定段内构成一根立柱。所述固定段401上设底部短杆404,所述底部短杆404连接两根固定段401,将两组固定段401连接成一个整体,然后前端的两组固定段和后端的两组固定段之间设连接横杆,使得整个四组固定段构成一个支腿底座,成为稳定的支撑。所述升降段402上设顶部短杆403,所述顶部短杆403将两组升降段402连接构成一个整体,所述底部短杆上设升降机构,升降机构8传动连接升降段402。具体的,所述升降机构8包括设置在底部短杆404上的丝杆801,设置在丝杆801上的转盘802,所述丝杆801顶部贯穿顶部短杆403,且顶部短杆403与丝杆801连接处设内螺纹。具体的,丝杆801可以在顶部短杆403中转动,具体实施的时候,可以在顶部短杆403的对应位置开凿孔洞,并镶嵌一个带有内螺纹的金属管,实现丝杆801可以在顶部短杆403中转动。所述丝杆801底部贯穿底部短杆404,且丝杆801与底部短杆404转动连接,即丝杆801 可以在底部短杆404中转动且丝杆无法在底部短杆中进行上下移动,具体的,丝杆与转盘固定连接,转盘作为限位限制了丝杆向下移动,同时丝杆在底部短杆的底部使用螺母限位,限制了丝杆向上移动。
36.所述第一支架1处设电机固定架13,所述电机固定架13上设电机,电机输出端设主动轮12,主动轮12通过传动带11连接输送带的转轮,带动输送带3 转动。所述传动带11外侧设保护壳体9。所述张紧结构6包括两组,两组张紧结构6分别设在支架的两端,具体的一个张紧结构设在第一支架1一端,另一组张紧结构设在第二支架2远离第一支架1的一端,用于调整输送带两端的张紧度。所述张紧结构6包括设置在支架上的移动主体601、设置在移动主体601 末端的转轴602、调节件604,以及用来对调节件604进行定位导向的固定板603。所述转轴602上套上输送带3,所述移动主体601固定转轴602。调节件604位螺栓,所述调节件穿过固定板插接在移动主体内,通过旋拧调节件来调节移动主体的位置,进而调整转轴的位置,进而实现调整输送带张紧度。
37.具体工作原理:高度的调节:通过旋转转盘802,转盘802带动丝杆801转动,丝杆801无法上下移动,当丝杆转动的时候,丝杆801与顶部短杆403的内螺纹啮合,促使顶部短杆401带着升降段401下降(或上升)实现对一个升降机构的下降(或上升),由于两组升降机构可以单独运行,因此两组升降机构共同旋转相同的圈数的时候,整体输送带整体下降(或上升)一定的高度,当单个升降机构进行调整的时候,实现输送带单方下降(或上升),实现实现高度的调整或者角度的调整。
38.支架转角的调整,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进行角度调节的时候,松开设在双道固定槽501内的固定螺栓,转动第二支架2,等到转到合适的角度的时候,将固定螺栓旋拧入双道固定槽501内,且固定螺栓贯穿双道固定槽501插入第一固定槽201内,实现第一转板5与转动后的第二支架2之间的固定。
39.支架与支腿之间的调整,松开固定螺栓702通过转动支腿或者支架,直至旋转至预定位置,然后使用固定螺栓702将第二转板7和支腿固定住。具体的,所述第二转板7与升降段402固定。
40.综上,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输送机,输送带之间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可多角度调整,支架与支腿之间可多角度调整,且整体的高度以及局部的高度可以灵活调整,且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支腿与支架之间,以及高度之间既可以单独调整,也可以综合相互配合调整。
4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