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容器和容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2022-05-18 13:32: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容器领域,更特别地涉及餐饮业中使用的食物容器,例如便携式容器,尤其是便携式餐盒。


背景技术:

2.目前,餐饮业“外卖”的营业方式处于持续增长的状态。为了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提供食物加工的商家和“外卖”运送方都希望尽快地将食物送至顾客手中,即提高送餐效率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这种需求对用于运送食物的容器,例如餐盒,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例如,餐盒的包装应当较为便捷,餐盒应当具有便携性,以及在运送多个餐盒时(尤其是餐盒上下叠放)保持餐盒位置相对稳定。
3.对于这样的要求,目前常见的解决方法是将具有盖和本体的餐盒放在塑料袋中以方便运输。这种解决方法的好处是对餐盒的包装非常容易,仅需将餐盒放入事先准备好的塑料袋中即可。然而,这导致对塑料袋制品大量的需求,导致对环境影响的潜在的担忧。此外,在塑料袋中放入多个餐盒的情况中,叠放的餐盒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不够固定,容易导致在运输过程中餐盒滑动,甚至滑脱导致食物中的液体漏出的问题会变得非常突出。此外,现有技术中使用纸袋或塑料袋携带仅单个餐盒时,往往由于袋子尺寸过大而使得餐盒倾翻,引起食品泄漏。但如果袋子的尺寸匹配餐盒的尺寸,则餐盒不易从袋子中取出。
4.综上所述,现有技术的方案并不能满足当下人们对于高效率“外卖”送餐的要求,即现有技术的方案不能同时满足对餐盒的快捷包装和使得餐盒位置相对稳定的要求,尤其是在涉及运送多个餐盒的情况中。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通过提出一种新的容器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包括:
6.主体,包括容置腔体和开口边缘,
7.上盖,包括与所述开口边缘配合的上盖边缘,
8.所述容置腔体包括关于主体的中心轴线对称的多个子腔体,所述多个子腔体由所述主体的底面上形成的底部凹槽限定的侧壁彼此分隔,所述底部凹槽适于容纳将所述容器提起的提拉部件。
9.本实用新型的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至少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
10.本实用新型的容器的包装方便、快捷。本实用新型的容器主体的底部设置的凹槽使得提拉部件(例如绳)可以容易地被容纳进来,这使得能够实现对餐盒的快速包装;例如,作为提拉部件的绳可为闭环形式,因此只需要将绳事先依照餐盒底部凹槽的形状放入其中就可将容器平稳地地提拉起来,非常方便快捷,而且还能够避免使用对环境有负面影响的塑料袋。
11.优选地,所述主体的侧部形成有多个侧部凹槽,所述侧部凹槽适于容纳将所述容
器提起的提拉部件。这样的设置加强了容器的包装的稳定性。在将提拉部件提起后,提拉部件除了被容纳在底部凹槽中之外,还被容纳在侧部凹槽中,由此在容器的侧部提供了止挡,防止容器侧倾。同时,这在容器叠放时是特别有利的,因为其能避免叠放的容器之间的相对横向位移。
12.优选地,上盖边缘具有与所述侧部凹槽对应的上盖凹槽。由此,容器的上盖也提供了适于容纳提拉部件的部位,也在容器的侧部提供了额外的止挡。
13.优选地,所述底部凹槽与所述侧部凹槽与连通。由此,提拉部件穿过底部凹槽之后即可被直接容纳在侧部凹槽中,通过一步简单的操作即可实现提拉部件在底部和侧部的双重定位。
14.优选地,所述多个子腔体为四个子腔体,所述四个子腔体形成四叶草形状的叶瓣。四个子腔体的设置可以实现对不同内容物的分开容置,使得容器可以同时容纳不同的内容物而不相互干扰。此外,四个子腔体的设置也意味着底部凹槽可以以交叉方式设置,使得提拉部件可以在底部以交叉方式放置从而更好地提供稳定性。
15.优选地,所述底部凹槽形成大体上呈十字形形状。大体上呈十字形底部凹槽使得提拉部件可以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且可以是分隔“四叶草”形式的相邻子腔体之间自然形成的,同时兼顾外观美感和功能性。
16.优选地,所述底部凹槽的底壁与所述主体的开口边缘齐平。这种设置意味着底部凹槽的深度几乎与容器的主体的厚度相当,这使得子腔体中不同的内容物不易混合。
17.优选地,所述子腔体的底面具有第一接合部,所述上盖包括适于与堆叠于其上的所述容器的所述第一接合部接合的第二接合部。能够相互接合的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容器易于上下堆叠,这使得能够同时包装和运输多个容器,提高了效率。
18.优选地,所述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是平坦的。平坦的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使得上下堆叠的容器能够平整地放置,为运输的稳定性提供了基础。
19.优选地,所述上盖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接合部邻接且比所述第二接合部更靠近中心轴线的止挡部,用于止挡另一所述容器的主体的横向移动。所述止挡部的设置使得在多个容器叠置时能够防止上下容器之间的相对横向移动。
20.优选地,所述子腔体的底面具有与所述第一接合部邻接且与所述止挡部对应的避让部。当容器堆叠放置时,避让部设置在止挡部上方,且不与止挡部接触,由此避免上下容器之间的相互干涉。此外,当使用提拉部件时,提拉部件也可以沿避让部和第一止挡部之间的边界延伸,由此提供了另一种放置提拉部件的方式。
21.优选地,所述上盖包括从所述上盖的顶表面朝向所述主体下凹的容置部。所述容置部由于低于上盖的其他部分而形成了容纳空间,在容器自身上提供了便利的用于附加物品的空间,增加了容器及其附件的便携性。所述容置部是餐具容置部。
22.优选地,所述上盖在其边缘处包括多个凹部,所述凹部的外壁抵靠所述主体的侧壁的内侧,以将所述上盖固定在所述主体上。除此之外,所述凹部的外壁抵靠主体侧壁的内侧还提供了密封性。
23.优选地,所述容器是餐盒。
24.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容器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如前所述的容器以及提拉部件。
25.优选地,所述提拉部件是绳。
26.优选地,所述组件包括堆叠放置的多个所述容器。
27.子腔体子腔体子腔体子腔体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披露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想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的情况下,将以上各方面任意方式进行组合以得到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技术方案。
附图说明
28.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容器和提拉部件的立体图,其中上盖安装在主体上,闭环形式的提拉部件放置在容器的一侧;
29.图2是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容器的主体的立体图,其中示出了多个子腔体和所述容器的中心轴线;
30.图3是将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容器的主体上下倒置后的立体图,示出了主体的底部结构;
31.图4是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容器的主体的底部的仰视图,其中示出了子腔体和子腔体之间的底部凹槽;
32.图5是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容器的上盖的顶视图;
33.图6是多个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容器上下叠放后的截面图,该截面包括容器的中心轴线且剖切相对的两个子腔体;
34.图7是图6中位于下方的容器被圆c圈出的部分的放大截面图,其示出了上盖的凹部;
35.图8和9示出了如何用提拉部件来携带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容器;
36.图10至12示出了如何用提拉部件来携带堆叠后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容器。
37.在实用新型附图1-12中,使用了如下的附图标记以便于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
38.100:主体
39.200:上盖
40.120:开口边缘
41.220:上盖边缘
42.110:子腔体
43.111:第一接合部
44.211:第二接合部
45.112:避让部
46.212:止挡部
47.130:底部凹槽
48.131:底部凹槽的底壁
49.140:侧部凹槽
50.240:上盖凹槽
51.250:容置部
52.260:凹部
53.300:餐具
54.400:提拉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55.在本部分中将结合附图,以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为例,对实用新型的容器,提拉部件以及包含这两者容器组件进行详细描述和解释。应当指出,对这样的实施方式的说明是解释性和说明性的而不意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这一特定的实施方式。
56.本实用新型的容器是为了解决快捷包装和运输稳定性的问题而提出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包括容器以及提拉部件的容器组件如图1所示。为了清楚地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容器和容器组件,建立正交坐标系 xyz,其中x轴和y轴限定了容器正常摆放时所在的平面,例如桌面。z 轴垂直于xy平面,并且对应于从容器主体100朝向上盖200的方向。
57.下面参考图1至4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容器。
58.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容器以及一提拉部件400。如图所示,容器包括主体100和上盖200,其中上盖200盖合于主体100之上。图1中所示的容器为具有大体上呈四叶草形式的餐盒。提拉部件400例如是闭环形式的绳。
59.容器的主体100包括容置腔体和开口边缘120,如图2所示的。上盖200 包括与主体100的开口边缘120配合的上盖边缘220,如图5所示。参考图 2和3,主体100包括中心轴线o,该中心轴线o平行于轴线z。容置腔体包括关于主体100的中心轴线o对称的多个子腔体110,所述多个子腔体110 由主体100的底面上形成的底部凹槽130限定的侧壁彼此分隔,而底部凹槽 130适于容纳提拉部件400。
60.本实用新型的图中以示例性方式示出了四叶草形式的容器,其可以是餐盒,特别是便携式餐盒。在该示例中,主体100具有四个子腔体110,分别对应于四叶草结构的四个叶瓣部分子腔体。相对应地,容器的上盖200也具有对应于子腔体的覆盖单元。应理解,餐盒可具有不限于四叶草形式的结构。在此情况下,主体的底部凹槽130形成为大体上呈十字形。本实用新型中“大体上呈十字形”并不限于由呈直角相交的两条直线凹槽形成的十字形,而是还包括非直线形式和/或非直角相交的凹槽所形成的十字形。例如,如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和附图所示,图4中的“十字形”并非严格的呈直角相交的“十字”,而是由具有弯曲部分的沟槽交叉形成的凹槽。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设想与其类似的凹槽形式。
61.当需要将容器带走时,可以将提拉部件400(例如绳)以交叉的方式(类似于数字“8”的形式)放置在底部凹槽130中,即可将容器带走,具有很高的便携性。
62.如图所示,主体100的侧部可还形成有多个侧部凹槽140,所述侧部凹槽140也适于容纳将容器提起的提拉部件400。侧部凹槽140从开口边缘120 朝向中心轴线o的方向凹进。在将提拉部件提起后,提拉部件400除了被容纳在底部凹槽中之外,还被容纳在侧部凹槽中,由此在容器的侧部提供了止挡,防止容器侧倾。同时,这在容器叠放时是特别有利的,因为其能避免叠放的容器之间的相对横向位移。
63.侧部凹槽140可以是主体的子腔体之间的分界部分,由此,侧部凹槽140 与底部凹
槽130连通。提拉部件穿过底部凹槽130之后即可被直接容纳在侧部凹槽中,通过一步简单的操作即可实现提拉部件在主体的底部和侧部的双重定位。
64.如图1所示,上盖边缘具有与侧部凹槽140对应的上盖凹槽240,上盖凹槽240从上盖边缘220朝向中心轴线o的方向凹进。
65.进一步地,底部凹槽130的底壁131与主体的开口边缘120齐平。如图 2所示,各个子腔体110的开口边缘通过主体的开口边缘120的一部分以及底部凹槽130的底壁131来限定。底壁131与开口边缘120齐平意味着各个子腔体的110的开口边缘处于同一平面中。由此,在各个子腔体110中的内容物不易被混合。此外,当上盖200盖合在主体100上时,底壁131可以接触上盖的相应部分,以使子腔体110形成密闭的子腔体,更好地确保各个子腔体110中的内容物的分离,如在下文详述的。
66.为了便于携带与容器相关的附件,比如,与餐盒配套的餐具,在上盖200 上还设计了用于容纳附件(比如餐具)的容置部250,容置部250从上盖200 的顶表面朝向主体下凹,形成了一空间,即容置部250。由此,可以在不为容器额外添加设计和制造成本的情况下实现附件的良好收纳,且不占用容器之外的空间。
67.为了便于多个容器一起携带,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容器还设置了使其便于稳定堆叠的结构。
68.具体地,子腔体110的底面具有第一接合部111(图3),而上盖200包括第二接合部211(图1),当两个或更多容器堆叠放置时(图6),该第二接合部211适于与堆叠于其上的容器的第一接合部111接合。第一接合部111 和第二接合部211具有匹配的形状。在图中所示的例子中,它们都是平坦的。由此,位于下方的容器为位于上方的容器提供了比较稳定的支撑。
69.进一步地,由于堆叠的容器在运送过程中容易相对于彼此平移,可能导致内容物掉落,为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容器还在上盖200上设置了止挡部 212,如图1、5和6所示。具体地,上盖200的覆盖单元包括止挡部212,其邻接第二接合部211且比第二接合部211更靠近中心轴线o。止挡部212 可以是相对于第二接合部211升高的突出部分。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在子腔体110的底面还具有与止挡部212对应的避让部112,其与子腔体110的底面的第一接合部111邻接且比第一接合部111更靠近中心轴线o。
70.由此当容器堆叠时(图6),位于上方的容器的主体底部的第一接合部 111的边缘(第一接合部111与避让部112的交界部分)抵靠相应的止挡部 212。由于容器的子腔体110关于中心轴线o对称,相当于位于上方的容器的主体底部在与xy平面平行的平面中的各个方向上都受到了阻碍,因此避免了上下容器之间的相对横向移动。
71.此外,由于避让部112的存在,提供了容器与提拉部件的另一种配合形式。提拉部件400可以以类似矩形的形式摆放,图3中以虚线l1和l2举例进行描述,l1和l2表示同一环形提拉部件的一部分,分别位于矩形形式的两个长边中。l1和l2可以不以交叉的形式被容纳在底部凹槽130中,而是放置在主体底部的相应子腔体的第一接合部111和避让部112的交界部分,在交界部分之外则向上(正z方向)延伸到侧部凹槽140中,从而将容器提起。参考图5进一步描述上盖200。上盖200的覆盖单元之间的分界部分形成了前述用于容纳附件的容置部250。位于上盖200内侧的与容置部250对应的内侧面可以与子腔体100之间的底壁131接触,以使子腔体110形成密闭的子腔体,更好地确保各个子腔体110中的内容物的分
离。
72.子腔体为了上盖200与主体100的密封和固定,在上盖200的每个覆盖单元的边缘都具有凹部260,且上盖边缘具有与侧部凹槽140对应的上盖凹槽240。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前述容器以及提拉部件的容器组件。
73.以餐盒和绳为例,图1的立体图可以体现出餐饮供应商在将食品放置在餐盒中之后,在对餐盒的包装前的状态。如图8所示,在准备进行包装时,将闭环形式的绳以对应于餐盒的底部凹槽130的方式铺放,再将餐盒置于绳上。绳在中间部分交叉从而对应于底部凹槽130的形状,绳的交叉由于图8 立体图的餐盒遮挡而未示出。如图9所示,如果仅有一个餐盒,将绳提起后绳进入到底部凹槽130、侧部凹槽140和上盖凹槽240中并在餐盒上方相会,从而方便提起。或者,绳以矩形形式铺放,矩形的两长边接合到主体底部的第一接合部和避让部的交接部分,将绳提起后绳进入到侧部凹槽140和上盖凹槽240中并在餐盒上方相会,从而方便提起。
74.从以上参考图1至图5以及图8、图9的描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容器以及容器组件的优点如下。在提拉绳时,受餐盒的重力作用,绳易于进入底部凹槽130或相应的接合部分。这使得能够实现对餐盒的快速包装,由于绳在主体底部的接合,其对餐盒起到定位作用,提高了餐盒在运输中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通过侧部凹槽140,以及更优选地上盖凹槽240的使用,使得绳在提起后在餐盒的侧面也能够进入凹槽,使得绳在餐盒侧周对其进行保持,餐盒不易倾翻。现有技术中使用纸袋或塑料袋携带餐盒时,往往由于袋子尺寸过大而使得餐盒倾翻,引起食品泄漏。但如果袋子的尺寸匹配餐盒的尺寸,则餐盒不易从袋子中取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容器由于采用了匹配提拉部件的结构而完全避免了这样的问题,且对提拉部件的尺寸没有过于苛刻的要求。
75.图10至图12则进一步展示了多个餐盒上下堆叠时的情形。图10展示了两个餐盒和绳的容器组件的立体图。对应于图8,图11中展示了将图10 中的绳以对应于餐盒底部凹槽的方式放置在餐盒底部之后,再将餐盒置于绳之上后的立体图,其中餐盒以侧面凹槽对齐的方式上下叠放。对应于图9,图12是图11中的绳提起之后的立体图。不难看出,本实用新型餐盒和绳的设置使得可以快捷地包装上下叠放的多个餐盒,而且由于绳在侧面进入到侧部凹槽140和上盖凹槽240中,使得多个餐盒之间的横向稳定性得到了保证。
76.应当理解的是,上面描述的和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例,其可通过表现出用于获得所需最终结果的相同或相似功能的其他结构代替。另外,应当理解的是,上面描述的和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应被视为仅组成本实用新型的非限制性示例,并且它可在专利权利要求的范围内以多种方式进行修改。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