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危急病患实时监控应急救助病床的制作方法

2022-05-18 12:06:3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危急病患实时监控应急救助病床。


背景技术:

2.心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在未能预计的情况和时间内心脏突然停止 搏动,从而导致有效心泵功能和有效循环突然中止,引起全身组织细胞严重缺 血、缺氧和代谢障碍,如不及时抢救即可立刻失去生命。心搏骤停不同于任何 慢性病终末期的心脏停搏,若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复苏措施,病人有可能被挽 回生命并得到康复。
3.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即刻及时地抢救复苏,4~6min后会造成患者 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心搏骤停后的心肺复苏必须 在现场立即进行,为进一步抢救直至挽回心搏骤停伤病员的生命而赢得最宝贵 的时间。
4.心肺复苏术简称cpr,是针对骤停的心脏和呼吸采取的救命技术。是为了恢 复患者自主呼吸和自主循环。目前大多是护士或者医生,在发生特急情况时, 人工进行救助的。而护士和医生工作非常繁忙,不会一直就位于病患处,并且 在工作时距离病患是有一定距离的,无法立即进行抢救。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危急病患实时监控应急救助病 床,能够在医生和护士在场或未在场的情况下,患者发生了心搏骤停时,立即 进行心肺复苏工作,第一时间抢救病人,为进一步抢救直至挽回心搏骤停伤病 员的生命而赢得最宝贵的时间。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危急病 患实时监控应急救助病床,包括床架,所述床架顶面的四角设置有支撑柱,位 于长侧的两对支撑柱其顶部之间设置有导向纵杆,两根导向纵杆上活动设置有 尾区移动座和头区移动座,两个尾区移动座之间设置有第一横杆,所述第一横 杆中段设置有第一升降部,所述第一升降部底部设置有体征监测部,所述体征 监测部设置有若干个监测贴片和抓取工作头,所述抓取工作头抓取所述监测贴 片将其贴在患者体表进行体征监测或者将贴好的所述监测贴片取下;两个头区 移动座之间设置有第二横杆,所述第二横杆中段设置有第二升降部,所述第二 升降部底部连接有心脏复苏部并且可控制该心脏复苏部上下移动,所述心脏复 苏部设置有下压部和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下压部贴合于人体胸部 进行模拟的心脏复苏工作;所述体征监测部设置有检测仪器用于对所述监测贴 片检测的体征数据进行分析,所述体征监测部设置有摄像头用于拍摄患者以供 医护人员观察;所述体征监测部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在监测到患者发生意外 时,驱动所述心脏复苏部进行心脏复苏工作。
7.优选地,所述床架顶面设置有两块隔板,所述隔板将床架分为休息区、头 区和尾区,所述休息区供患者躺卧休息;位于两端的头区和尾区设置有可翻转 打开的主翻板,所述主翻板被翻转打开后,露出内部的储藏空间,该储藏空间 可放置物品,或者放置所述体
征监测部和所述心脏复苏部;所述主翻板设置有 副翻板,所述副翻板在主翻板翻起后,翻转贴近主翻板从而降低整体的高度, 降低翻转需要的高度要求;所述尾区移动座和所述头区移动座在未进行工作时, 各自位于所述尾区和头区处;所述下压部底部设置有胸部保护垫避免胸部受挤 压而受伤严重。
8.优选地,每根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均设置有一个顶部测距探头,该顶部测距 探头用于检测最近的头区移动座或尾区移动座距其的距离,从而避免发生碰撞; 所述心脏复苏部底部外侧设置有视频监控定位部,利用该视频监控定位部从而 时刻监控患者并识别定位患者各个整体部位;所述心脏复苏部设置有远程通讯 模块,该模块可与终端无线通讯,进行信息连接通讯,并接受终端的控制指令。
9.优选地,所述心脏复苏部底部设置有可移动的工作部移动座而顶部设置有 四个压缩气泵,所述工作部移动座底部设置有升降活塞筒,所述升降活塞筒内 设置有下压滑杆,所述下压滑杆受到液压驱动方式进行上下移动,所述下压滑 杆端部设置有连接套环,所述连接套环利用第一销轴连接安装有万向连接部的 连接支脚,所述下压部顶部设置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利用第二销轴转动安装 于所述万向连接部上。
10.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工作部移动座底部的冲击活塞筒, 所述冲击活塞筒的顶部管路连接四个所述压缩气泵,所述压缩气泵轮流循环地 向所述冲击活塞筒内充气;所述冲击活塞筒设置有冲压杆,所述冲压杆端部设 置有椭球形的冲击头,所述冲击头在所述冲击活塞筒的作用下,向所述下压部 有规律地冲击,从而模拟心脏复苏工作;所述下压部顶部设置有冲压缓冲垫。
11.优选地,所述冲击活塞筒外壁上部设置有电子泄压阀,而外壁下部设置有 复位接头,所述复位接头连接四个所述压缩气泵其一;所述电子泄压阀规律地 将所述压缩气泵内的高压气排泄,从而辅助实现模拟心脏复苏工作;所述复位 接头为所述压缩气泵冲入部分气压从而实现所述压缩气泵的活塞能够往复移 动。
12.优选地,所述体征监测部底部的半侧设置有两个仓口,每个仓口设置有若 干根可回收卷绕的连接电线,所述连接电线底端设置有所述监测贴片,所述监 测贴片可贴于患者身体上进行体征监测,每个所述监测贴片监测的数据根据医 护人员的需求自行进行限定;所述体征监测部底部的另一半侧设置有凹口部, 所述凹口部上设置有可移动的应急治疗机械手,所述应急治疗机械手设置有用 于抓取所述监测贴片并将其贴在患者身体上的所述抓取工作头;所述体征监测 部上设置有视频监控和图像识别装置,从而时刻监控患者并识别定位患者各个 整体部位;所述体征监测部设置有远程通讯模块,该模块可与终端无线通讯, 进行信息连接通讯,并接受终端的控制指令。
13.优选地,所述监测贴片背面设置有连接头,该连接头连接所述连接电线, 所述连接头配合所述连接电线为监测贴片提供电能和进行通讯;所述应急治疗 机械手包括移动座,所述移动座设置有升降滑杆且驱使该升降滑杆工作,所述 升降滑杆底端固定设置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底部转动设置有机械臂支架,所 述机械臂支架端头设置有可往复回转的第一转动臂,所述第一转动臂端头设置 有可往复回转的第二转动臂,所述第二转动臂端部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 上转动设置有所述工作头,所述工作头可识别各个监测贴片,确定其工作,并 抓取监测贴片贴在患者身上的对应位置;
14.优选地,所述监测贴片位于所述连接头下方设置有识别标牌,所述连接头 上设置
有磁铁片;所述工作头上转动设置有回转底座,所述回转底座上设置有 识别探头和抓取棒,所述识别探头用于检测和识别所示识别标牌,从而确定该 监测贴片的作用和应当贴合在患者身上的位置;所示抓取棒端部设置有电磁头, 所述电磁头被通电后产生磁力吸引并贴合所述磁铁片从而完成抓取工作;所述 应急治疗机械手进行抓取监测贴片放置于患者身体上时,所述体征监测部内的 卷绕装置释放所述连接电线。
15.优选地,所述休息区的中部两侧设置有躯干翻板,所述躯干翻板下方设置 有支撑顶杆,该支撑顶杆能够将躯干翻板外边缘顶起使其侧倾;每块所述躯干 翻板上设置有长短各一根的辅助滚杆,所述辅助滚杆的顶部齐平于所述躯干翻 板,所述辅助滚杆设置有制动机构,该制动机构在躯干翻板水平时阻止所述辅 助滚杆滚动,在躯干翻板翻转时不再制动所述辅助滚杆的滚动,两块躯干翻板 在辅助滚杆的相互配合从而使得病患保持平整仰躺状态,并且能够位于休息区 的中轴线上;所述休息区头部的中轴线两侧设置有头部维持翻板,所述头部维 持翻板下方也设置有支撑顶杆,用于将其翻起从而稳定保持患者的头部姿势; 所述头部维持翻板设置有若干片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以垂直中轴线形式成一排 从而分为若干组,每组的连接片下方均由一根支撑杆顶在最外侧的连接片底部。
1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危急病患实时监控应急救助病床,能够实时对特需病患 进行体征监控,在病人发生了心搏骤停这样的危急情况时,能够在医生和护士 在场或未在场的情况下,迅速对病患进行心肺复苏工作,第一时间抢救病人, 为进一步抢救和挽回心搏骤停伤病员的生命而赢得最宝贵的时间。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以下将对实施 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论述,显然,在结合附图进行描述 的技术方案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 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所示实施例得到其它的实施例 及其附图。
18.图1是本发明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19.图2是本发明体征监测部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发明监测贴片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发明应急治疗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本发明工作头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是本发明心脏复苏部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是图6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5][0026][0027]
图中:床架1,隔板11,支撑柱12,顶部测距探头121,导向横杆13,躯 干翻板14,辅助滚杆141,副翻板15,主翻板16,头部维持翻板17,连接片 18,休息区101,102头区,103尾区,尾区移动座2,第一横杆21,第一升降 部22,体征监测部3,凹口部31,仓口32,连接电线33,监测贴片34,识别 标牌341,连接头35,磁铁片351,移动座4,升降滑杆41,转动座42,机械 臂支架43,第一转动臂44,第二转动臂45,连接座46,抓取工作头40,回转 底座401,识别探头402,抓取棒403,电磁头404,头区移动座5,第二横杆 51,第二升降部52,心脏复苏部6,
工作部移动座61,压缩气泵62,视频监控 定位部63,升降活塞筒7,下压滑杆71,连接套环72,万向连接部73,连接支 脚74,冲击活塞筒8,冲击头81,冲压杆82,冲压缓冲垫83,泄压阀84,复 位接头85,下压部9,连接头91,胸部保护垫92。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 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 本发明中所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需要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 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在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内。
[0029]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危急病患实时监控应急救助病床,如图1至图7 所示,包括床架1,所述床架1顶面的四角设置有支撑柱12,位于长侧的两对 支撑柱1其顶部之间设置有导向纵杆13,两根导向纵杆13上活动设置有尾区移 动座2和头区移动座5,两个尾区移动座2之间设置有第一横杆21,所述第一 横杆21中段设置有第一升降部22,所述第一升降部22底部设置有体征监测部 3,所述体征监测部3设置有若干个监测贴片34和抓取工作头40,所述抓取工 作头40抓取所述监测贴片34将其贴在患者体表进行体征监测或者将贴好的所 述监测贴片34取下;两个头区移动座5之间设置有第二横杆51,所述第二横杆 51中段设置有第二升降部52,所述第二升降部52底部连接有心脏复苏部6并 且可控制该心脏复苏部6上下移动,所述心脏复苏部6设置有下压部9和驱动 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下压部9贴合于人体胸部进行模拟的心脏复苏工 作;所述体征监测部设置有检测仪器用于对所述监测贴片34检测的体征数据进 行分析,所述体征监测部设置有摄像头用于拍摄患者以供医护人员观察;所述 体征监测部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在监测到患者发生意外时,驱动所述心脏复 苏部6进行心脏复苏工作。
[0030]
所述床架1顶面设置有两块隔板11,所述隔板11将床架1分为休息区101、 头区102和尾区103,所述休息区101供患者躺卧休息;位于两端的头区102和 尾区103设置有可翻转打开的主翻板16,所述主翻板16被翻转打开后,露出内 部的储藏空间,该储藏空间可放置物品,或者放置所述体征监测部3和所述心 脏复苏部6;所述主翻板16设置有副翻板15,所述副翻板15在主翻板16翻起 后,翻转贴近主翻板16从而降低整体的高度,降低翻转需要的高度要求;所述 尾区移动座2和所述头区移动座5在未进行工作时,各自位于所述尾区103和 头区102处;所述下压部9底部设置有胸部保护垫92避免胸部受挤压而受伤严 重。
[0031]
每根所述支撑柱12的顶部均设置有一个顶部测距探头121,该顶部测距探 头121用于检测最近的头区移动座5或尾区移动座2距其的距离,从而避免发 生碰撞;所述心脏复苏部6底部外侧设置有视频监控定位部63,利用该视频监 控定位部63从而时刻监控患者并识别定位患者各个整体部位;所述心脏复苏部 6设置有远程通讯模块,该模块可与终端无线通讯,进行信息连接通讯,并接受 终端的控制指令。
[0032]
所述心脏复苏部6底部设置有可移动的工作部移动座61而顶部设置有四个 压缩气泵62,所述工作部移动座61底部设置有升降活塞筒7,所述升降活塞筒 7内设置有下压滑杆71,所述下压滑杆71受到液压驱动方式进行上下移动,所 述下压滑杆71端部设置有连接套环72,所述连接套环72利用第一销轴连接安 装有万向连接部73的连接支脚74,所述下压部9顶部设置有连接头91,所述 连接头91利用第二销轴转动安装于所述万向连接部73上。
顶杆,用于将其翻起从而稳定保持患者的头部姿势;所述头部维持翻板17设置 有若干片连接片18,所述连接片18以垂直中轴线形式成一排从而分为若干组, 每组的连接片18下方均由一根支撑杆顶在最外侧的连接片18底部。
[0039]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危急病患实时监控应急救助病床,能够实时对特需病患 进行体征监控,在病人发生了心搏骤停这样的危急情况时,能够在医生和护士 在场或未在场的情况下,迅速对病患进行心肺复苏工作,第一时间抢救病人, 为进一步抢救和挽回心搏骤停伤病员的生命而赢得最宝贵的时间。
[0040]
本发明利用监测贴片34对重症患者的体征进行持续不断地监测。在监测到 患者发生了心脏骤停时,需要立即将胸部贴着的监测贴片34取下,方便心脏复 苏部6进行心脏复苏书。
[0041]
进行心脏复苏术的前,驱动心脏复苏部6移动,使其移动至病患胸部上空, 再利用升降活塞筒7将下压部9下方至病患的胸部,在此之前,需要根据录入 病患的心脏位于左侧还是右侧的信息,先将工作部移动座61移动至左侧或者右 侧。
[0042]
人体的胸部是一个立体的形状,并不是一个水平的平面,因此本装置在下 压部9和下压滑杆71之间设置了诸多的活动链接机构,使得下压部9能够灵活 转动,从而能够更好地贴合在胸部。
[0043]
下压部9和胸部接触面设置了胸部保护垫92,可以保护胸部,避免在进行 心脏复苏时,导致坚硬的下压部9压坏胸部以及在胸部外皮肤上压出血印。
[0044]
在下压部9压在了胸部上之后,驱使4个压缩气泵62间隔循环地瑞冲击活 塞筒8注入空气。在4个压缩气泵62注气的间隙,驱使泄压阀84进行间隔工 作,排出注入的空气。因此,在压缩气泵62和泄压阀84的相互配合下,就能 够使得冲压杆82进行往复工作,从而使得冲击头81不断地冲击下压部9,实现 了模拟心脏复苏工作。为了保护下压部9,提高使用寿命,在两者的冲击部位设 置了冲压缓冲垫83。并且,因为下压部9并不是完全水平,因此和冲压杆82会 存在一定的角度,为了维持冲压的效果,将冲击头81的外形设置为椭球形,使 得无论下压部9处于何种角度,都能够收到冲击头81的冲击效果,实现模拟功 能。
[0045]
在进行冲击工作之前,需要先经由复位接头85对冲击活塞筒8下半部冲入 一定的压力的空气,使得泄压阀84工作后,冲击活塞筒8下半部能够将内部活 塞向上顶起。在完成心脏复苏工作后,可以经由复位接头85对冲击活塞筒8下 半部再冲入部分空气,使得冲击头81上移;或者完全卸去冲击活塞筒8下半部 的空气。充气和泄气工作,可由四个压缩气泵62中的任意一个进行。或者,在 冲击活塞筒8下半部设置一个复位弹簧,由该弹簧代替上述的功能。弹簧的缺 点是,存在使用寿命,长时间使用之后,会有疲劳存在导致寿命大大降低,但 也是一种替代方案。
[0046]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 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 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 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进行限定,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 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 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47]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 方式仅
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 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