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显示背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18 11:54:0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背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近些年,显示背板的发光显示效果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重视,显示背板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之间存在间隙,且每个发光单元的发光角度有限,导致相邻两个发光单元的间隙部分亮度会偏暗,发光单元亮度为亮区,相邻两个发光单元的间隙部分为暗区,使整个显示背板呈现亮区和暗区交替分布的现象。
3.因此,亟需一种显示背板及显示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背板及显示装置,可以缓解目前显示背板呈现亮区和暗区交替分布的技术问题。
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背板,包括:
6.驱动线路层;
7.多个间隔设置的发光单元,位于所述驱动线路层上;
8.多个凸透镜结构,位于所述驱动线路层上,一个所述凸透镜结构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单元之间;
9.光学膜,位于所述凸透镜结构和所述发光单元之上;
10.其中,所述凸透镜结构的折射率小于所述光学膜最靠近所述凸透镜结构一侧的膜层的折射率。
11.优选的,所述凸透镜结构与所述发光单元同层设置;所述光学膜至少包括位于所述凸透镜结构和所述发光单元之上的两层膜层;其中,在由所述发光单元至远离所述驱动线路层一侧的方向上,所述光学膜的膜层的折射率逐渐降低。
12.优选的,在所述光学膜中,最靠近所述凸透镜结构一侧的膜层的折射率与最远离所述凸透镜结构一侧的膜层的折射率的差值,小于最靠近所述凸透镜结构一侧的膜层的折射率与所述凸透镜结构的折射率的差值。
13.优选的,所述光学膜还包括位于所述光学膜任一膜层内的多个散射粒子。
14.优选的,所述光学膜的任一膜层还包括基质;其中,所述散射粒子的折射率与对应所述基质的折射率不同。
15.优选的,所述散射粒子的折射率大于对应所述基质的折射率。
16.优选的,至少一所述散射粒子包括位于所述散射粒子表面的多个凹陷。
17.优选的,至少一所述散射粒子包括颗粒主体和至少一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颗粒主体,所述通孔内填充有所在对应膜层的所述基质。
18.优选的,所述显示背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凸透镜结构与所述驱动线路层之间的反光片。
19.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任一上述的显示背板和装置主体,所述显示背板和所述装置主体组合为一体。
20.本发明有益效果: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相邻两个发光单元之间设置凸透镜结构,利用凸透镜结构的折射率小于光学膜最靠近凸透镜结构一侧的膜层的折射率,将在相邻两个发光单元之间的光线进行汇聚射出,改善了相邻两个发光单元的间隙部分亮度偏暗的问题,改善了显示背板呈现亮区和暗区交替分布的技术问题,提高了显示背板的发光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背板的第一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背板的第二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背板的第三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背板的散射颗粒的第一种结构放大示意图;
26.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背板的散射颗粒的第二种结构放大示意图;
27.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背板的散射颗粒的第三种结构放大示意图;
28.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背板的散射颗粒的第四种结构放大示意图;
29.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背板的第四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0.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背板的效果示意图;
31.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34.近些年,显示背板的发光显示效果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重视,显示背板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之间存在间隙,且每个发光单元的发光角度有限,导致相邻两个发光单元的间隙部分亮度会偏暗,发光单元亮度为亮区,相邻两个发光单元的间隙部分为暗区,使整个显示背板呈现亮区和暗区交替分布的现象。
35.请参阅图1至图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背板100,包括:
36.驱动线路层200;
37.多个间隔设置的发光单元300,位于所述驱动线路层200上;
38.多个凸透镜结构400,位于所述驱动线路层200上,一个所述凸透镜结构400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单元300之间;
39.光学膜500,位于所述凸透镜结构400和所述发光单元300之上;
40.其中,所述凸透镜结构400的折射率小于所述光学膜500最靠近所述凸透镜结构400一侧的膜层的折射率。
41.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相邻两个发光单元之间设置凸透镜结构,利用凸透镜结构的折射率小于光学膜最靠近凸透镜结构一侧的膜层的折射率,将在相邻两个发光单元之间的光线进行汇聚射出,改善了相邻两个发光单元的间隙部分亮度偏暗的问题,改善了显示背板呈现亮区和暗区交替分布的技术问题,提高了显示背板的发光显示效果。
42.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43.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所述显示背板100包括驱动线路层200、位于所述驱动线路层200上的多个间隔设置的发光单元300、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单元300之间的凸透镜结构400、及位于所述凸透镜结构400和所述发光单元300之上的光学膜500,所述凸透镜结构400的折射率小于所述光学膜500最靠近所述凸透镜结构400一侧的膜层的折射率。
44.其中,图1、图2、图3、图8中的虚线箭头表示光线路径示意。
45.请参阅图9的(a)中,若不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案,目前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00之间有暗区。
46.请参阅图9的(b)中,一个所述凸透镜结构400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单元300之间,利用凸透镜结构400的折射率小于光学膜500最靠近凸透镜结构400一侧的膜层的折射率,光线在经过所述凸透镜结构400射向所述光学膜500时,光线是由低折射率向高折射率膜层折射,会在所述凸透镜和所述光学膜500之间的界面发生光线汇聚的折射,从而将更多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00之间的光线行汇聚射出,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00之间的亮度会增大,从而减弱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00之间的间隙部分亮度偏暗的问题,从而改善显示背板100呈现亮区和暗区交替分布的技术问题,提高显示背板100的发光显示效果。
47.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述凸透镜结构400与所述发光单元300同层设置;所述光学膜500至少包括位于所述凸透镜结构400和所述发光单元300之上的两层膜层;其中,在由所述发光单元300至远离所述驱动线路层200一侧的方向上,所述光学膜500的膜层的折射率逐渐降低。
48.请参阅图2,以所述光学膜500包括两层膜层为例,所述光学膜500至少包括位于所述凸透镜结构400和所述发光单元300之上的第一层510、及位于所述第一层510上的第二层520;其中,所述第一层510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二层520的折射率。
49.所述发光单元300发出直接射向远离所述驱动线路层200一侧的光线,经过所述第一层510和所述第二层520时,由于所述第一层510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二层520的折射率,光线会在所述第一层510和所述第二层520发生光线发散的折射,从而增大所述发光单元300直接射出光线的发散角度,增加所述显示背板100的光线均匀性,改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00之间的间隙部分亮度偏暗的问题,改善显示背板100呈现亮区和暗区交替分布的技术问题,提高显示背板100的发光显示效果。
50.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所述光学膜500可以包括多层膜层,例如所述光学膜500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层520远离所述第一层510一侧的第三层530,所述第三层530的折
射率小于所述第二层520的折射率,增大光线的发散角度,增加所述显示背板100的光线均匀性,改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00之间的间隙部分亮度偏暗的问题,所述光学膜500的膜层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此不做具体数量的限定。
51.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光学膜500中,所述折射率最大的膜层的折射率与折射率最小的膜层的折射率的差值,小于所述折射率最大的膜层的折射率与所述凸透镜结构400的折射率的差值。即在所述光学膜500中,最靠近所述凸透镜结构400一侧的膜层的折射率与最远离所述凸透镜结构400一侧的膜层的折射率的差值,小于最靠近所述凸透镜结构400一侧的膜层的折射率与所述凸透镜结构400的折射率的差值。
52.光线在经过所述凸透镜的汇聚折射效果,大于光线在经过所述光学膜500的发散折射效果,从而将更多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00之间的光线行汇聚射出,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00之间的亮度会增大,从而减弱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00之间的间隙部分亮度偏暗的问题,从而改善显示背板100呈现亮区和暗区交替分布的技术问题,提高显示背板100的发光显示效果。
53.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所述光学膜500还包括位于所述光学膜500任一膜层内的多个散射粒子600。
54.在所述光学膜500中加入散射粒子600,提高光线的发散程度,增加所述显示背板100的光线均匀性,改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00之间的间隙部分亮度偏暗的问题,改善显示背板100呈现亮区和暗区交替分布的技术问题,提高显示背板100的发光显示效果。
5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膜500的任一膜层还包括基质;其中,所述散射粒子600的折射率与对应所述基质的折射率不同。散射粒子600和基质的折射率不同,光线在经过基质和散射粒子600之间的表面时,也会发生折射,从而提高光线的发散程度,增加所述显示背板100的光线均匀性,同时也可以利用所述散射粒子600对所述光学膜500的折射率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应用场景,改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00之间的间隙部分亮度偏暗的问题,改善显示背板100呈现亮区和暗区交替分布的技术问题,提高显示背板100的发光显示效果。
5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射粒子600的折射率大于对应所述基质的折射率。所述基质的材料可以为有机封装材料,例如机硅硅胶,然而有机封装材料的折射率一般较小,难以实现折射率梯度,所述散射粒子600的材料可以为无机颗粒,例如tio2、zns、zro2等,从而提高所述光学膜500的折射率,更容易实现所述光学膜500的折射率梯度,有利于提高光线的发散程度,增加所述显示背板100的光线均匀性,改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00之间的间隙部分亮度偏暗的问题,改善显示背板100呈现亮区和暗区交替分布的技术问题,提高显示背板100的发光显示效果。
57.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至少一所述散射粒子600为实心颗粒。
58.所述散射粒子600为实心颗粒,则所述散射粒子600的折射率与所在对应膜层的折射率相异,增加所述光学膜500层的光学结构的复杂性,利用折射率差异,增强显示光线在射向所述散射粒子600时的散射效果,增加所述显示背板100的光线均匀性,改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00之间的间隙部分亮度偏暗的问题,改善显示背板100呈现亮区和暗区交替分布的技术问题,提高显示背板100的发光显示效果。
59.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至少一所述散射粒子600包括位于所述散射粒子600
表面的多个凹陷610。
60.所述凹陷610可以增大光线射在所述散射粒子600时的发散程度,提高光线散射效果,增加所述显示背板100的光线均匀性,改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00之间的间隙部分亮度偏暗的问题,改善显示背板100呈现亮区和暗区交替分布的技术问题,提高显示背板100的发光显示效果。
61.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至少一所述散射粒子600包括颗粒主体601和至少一通孔620,所述通孔620贯穿所述颗粒主体601,所述通孔620内填充有所在对应膜层的所述基质。
62.将所述颗粒主体601利用所述通孔620进行贯穿,在与所述光学膜500的膜层接触时,光学膜500的基质填充于所述通孔620内,利用所述通孔620及所述颗粒主体601的折射率与所在对应膜层的折射率相异,增强显示光线在射向所述散射粒子600时的散射效果,增加所述显示背板100的光线均匀性,改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00之间的间隙部分亮度偏暗的问题,改善显示背板100呈现亮区和暗区交替分布的技术问题,提高显示背板100的发光显示效果。
63.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至少一所述散射粒子600包括颗粒主体601和位于所述颗粒主体601内的腔体630,所述腔体630内介质的折射率与所述颗粒主体601的折射率不同。
64.所述颗粒主体601包裹所述腔体630,在没有填充物时为空心结构,在所述颗粒主体601内填充于所述颗粒主体601的折射率相异的介质,增加所述光学膜500层的光学结构的复杂性,利用折射率差异,增强显示光线在射向所述散射粒子600时的散射效果,增加所述显示背板100的光线均匀性,改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00之间的间隙部分亮度偏暗的问题,改善显示背板100呈现亮区和暗区交替分布的技术问题,提高显示背板100的发光显示效果。
65.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所述腔体630的所述散射粒子600内填充有第一气体或第一液体,所述第一气体的折射率与所述颗粒主体601的折射率相异,所述第一液体的折射率与所述颗粒主体601的折射率相异。
66.利用折射率差异,增强显示光线在射向所述散射粒子600时的散射效果,增加所述显示背板100的光线均匀性,改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00之间的间隙部分亮度偏暗的问题,改善显示背板100呈现亮区和暗区交替分布的技术问题,提高显示背板100的发光显示效果。
67.在一些实施例中,一般气体的折射率小于固液的折射率,所述第一气体的折射率小于所述颗粒主体601的折射率,光线在由颗粒主体601射向所述腔体630时,是由折射率大一侧射向折射率小一侧,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线会在所述颗粒主体601与所述腔体630之间界面发生全反射,在增强显示光线在射向所述散射粒子600时的散射效果的同时,提高光线利用率,减少光损失,改善显示背板100呈现亮区和暗区交替分布的技术问题,提高显示背板100的发光显示效果。
68.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光学膜500中,折射率最大的膜层的折射率与折射率最小的膜层的折射率的差值小于0.48。在实验中,该折射率极值差范围,既可以保证光线发散,又不易导致光线在光学膜500内发生过多全反射,改善显示背板100呈现亮区和暗区交替分
布的技术问题,提高显示背板100的发光显示效果。
69.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所述显示背板100还包括位于所述凸透镜结构400与所述驱动线路层200之间的反光片700。
70.提高所述发光单元300射向所述驱动线路层200方向的光线的利用率,从而将更多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00之间的光线行汇聚射出,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00之间的亮度会增大,从而减弱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00之间的间隙部分亮度偏暗的问题,从而改善显示背板100呈现亮区和暗区交替分布的技术问题,提高显示背板100的发光显示效果。
7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单元300可以为mini led或者micro led,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7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透镜结构400可以为透明材料,例如机硅硅胶、透明光学胶等,在此只做举例,不做具体限定。
73.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由所述显示背板100的边缘至所述显示背板100的中心的方向上,所述凸透镜结构400的折射率逐渐增大。提高所述显示背板100的中心的暗区的显示光线亮度,人眼视觉一般集中在所述显示背板100的中心区域,着重改善中心区域的显示光线,最大程度改善显示效果。
74.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由所述显示背板100的中心至所述显示背板100的边缘的方向上,所述凹陷610的数量逐渐增大。
75.在所述显示背板100的边缘一圈,由于外围没有发光单元300,故暗区问题越发严重,增加对边缘方向的凹陷610的数量,有利于增大光线射在所述散射粒子600时的发散程度,提高光线散射效果,增加所述显示背板100的光线均匀性,改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00之间的间隙部分亮度偏暗的问题,改善显示背板100呈现亮区和暗区交替分布的技术问题,提高显示背板100的发光显示效果。
76.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相邻两个发光单元之间设置凸透镜结构,利用凸透镜结构的折射率小于光学膜最靠近凸透镜结构一侧的膜层的折射率,将在相邻两个发光单元之间的光线进行汇聚射出,改善了相邻两个发光单元的间隙部分亮度偏暗的问题,改善了显示背板呈现亮区和暗区交替分布的技术问题,提高了显示背板的发光显示效果。
77.请参阅图10,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10,包括如任一上述的显示背板100和装置主体20,所述显示背板100和所述装置主体20组合为一体。
78.所述显示背板100的具体结构请参阅任一上述显示背板100的实施例及附图,在此不再赘述。
79.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80.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所述装置主体20可以包括位于所述驱动线路层200远离所述发光单元300一侧的背框30,所述背框30形成有内腔,所述显示背板100位于所述内腔之内。
81.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所述装置主体20还可以包括位于所述光学膜500远离所述发光单元300一侧的光功能层50及位于所述光功能层50上的功能主体40,所述功能主体40包括阵列基板41、液晶层42、彩膜层43、及上偏光层44、下偏光层45。
82.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所述光功能层50包括位于所述光学膜500远离所述发光单元300一侧的量子点膜51、位于所述量子点膜51上的第一扩散层52、位于所述第一扩
散层52上的第一增光层53、位于所述第一增光层53上的第二增光层54、及位于所述第二增光层54上的第二扩散层55。
83.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相邻两个发光单元之间设置凸透镜结构,利用凸透镜结构的折射率小于光学膜最靠近凸透镜结构一侧的膜层的折射率,将在相邻两个发光单元之间的光线进行汇聚射出,改善了相邻两个发光单元的间隙部分亮度偏暗的问题,改善了显示背板呈现亮区和暗区交替分布的技术问题,提高了显示背板的发光显示效果。
84.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背板及显示装置;该显示背板包括驱动线路层、位于该驱动线路层上的多个间隔设置的发光单元、位于相邻两个该发光单元之间的凸透镜结构、及位于该凸透镜结构和该发光单元之上的光学膜,该凸透镜结构的折射率小于该光学膜最靠近该凸透镜结构一侧的膜层的折射率;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相邻两个发光单元之间设置凸透镜结构,利用凸透镜结构的折射率小于光学膜最靠近凸透镜结构一侧的膜层的折射率,将在相邻两个发光单元之间的光线进行汇聚射出,改善了相邻两个发光单元的间隙部分亮度偏暗的问题,改善了显示背板呈现亮区和暗区交替分布的技术问题,提高了显示背板的发光显示效果。
85.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背板及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