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移动PCR核酸检测舱的制作方法

2022-05-18 06:12:1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移动pcr核酸检测舱
技术领域
1.本技术涉及检测舱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移动pcr核酸检测舱。


背景技术:

2.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国各地开始积极响应政府的核酸检测政策,各地医疗机构均建造有核酸检测专用的检测室。
3.现有技术中,核酸检测室包括房体,房体内设置有用于调配检测药剂的试剂调配区、用于采集人体组织样品的样本准备区和用于检测病毒的分析检测区,各区域之间互不相通,医疗人员在试剂调配区于样本准备区同时进行准备工作,随后将调配好的试剂与采集到的样本一同送往分析检测区进行化验检测。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医务人员需要在外界进行防护服的穿脱,容易使防护服在进入检测室之前造成污染,从而降低了后续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降低防护服在外界受到感染的概率,从而提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移动pcr核酸检测舱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移动pcr核酸检测舱,包括舱体,舱体内设置有用于调配检测药剂的试剂调配区、用于采集人体组织样品的样本准备区和用于检测病毒的分析检测区,所述舱体内还设置有穿衣区和脱衣区,所述试剂调配区连通所述穿衣区,所述样本准备区连通所述脱衣区,所述舱体内设置有一号缓冲室,所述一号缓冲室连通所述穿衣区和所述样本准备区,所述分析检测区设置有用于换衣的二号缓冲室。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负责试剂和负责样本的医务人员从穿衣区进入进行穿戴防护服,随后负责试剂的人员直接从穿衣区进入试剂调配区,负责样本的人员从穿衣区进入一号缓冲室,再从一号缓冲室进入样本准备区,工作结束后,负责试剂的人员从试剂调配区进入穿衣区,再通过一号缓冲室进入样本准备区,再从样本准备区进入脱衣区脱掉防护服,负责样本的工作人员直接从样本准备区进入脱衣区,负责检测的医务人员通过二号缓冲室进行防护服的穿脱,整个换衣的过程均在检测舱内完成,降低了防护服受到感染的概率,从而提升了后续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8.可选的,所述舱内空间设置有设备存放区,所述设备存放区内放置有吹气设备和吸气设备,所述吹气设备设置有吹气管道,所述吸气设备设置有吸气管道,所述吹气管道和所述吸气管道均贯穿连通所述试剂调配区、所述样本准备区和所述分析检测区,所述吹气管于所述试剂调配区和所述分析检测区内设置有吹气支管,所述吹气支管吹气使所述试剂调配区和所述分析检测区内形成正压,所述吸气管于所述样本准备区内设置有吸气支管,所述吸气支管吸气使所述样本准备区内形成负压。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吹气设备,使吹气管道通过吹气支管向试剂调配区和分析检测区内吹气,从而形成正压,启动吸气设备,使吸气管道通过吸气支管从样本准备
区内吸气,从而形成负压,正压降低了外界空气混入试剂检测区和分析检测区的概率,负压降低了样本准备室内的空气通过一号缓冲室流向试剂调配区的概率。
10.可选的,所述舱体包括底板、若干墙板、若干隔板和吊顶,所述底板水平方向放置,所述墙板竖直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底板,若干所述墙板沿所述底板周向设置从而形成舱内空间,所述隔板沿所述底板宽度方向竖直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底板,若干所述隔板沿所述底板长度方向分布,所述吊顶可拆卸盖设于所述墙板背离所述底板一端,所述隔板与所述墙板分别形成所述试剂调配区、所述样本装备区和所述分析检测区,所述试剂调配区和所述样本准备区分别位于所述分析检测区两侧。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墙板、底板以及隔板组装检测舱,生产成本低,安装方便。
12.可选的,所述舱内空间设置有灭菌室,所述灭菌室紧挨于所述样本准备区和所述分析检测区。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样本准备区以及分析检测区产生的检测用具均送入灭菌室,便于对核酸检测完毕后的用具集中处理,同时降低了用具遗失造成资源浪费的概率。
14.可选的,若干所述墙板上均设置有百叶窗。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室内换气。
16.可选的,所述底板朝向所述舱内空间一端开设有移动滑槽,所述移动滑槽沿所述底板长度方向开设,所述底板朝向所述舱内空间一端开设有归位滑槽,所述归位滑槽有若干,所述归位滑槽沿所述底板宽度方向开设且贯穿所述移动滑槽,若干所述归位滑槽沿所述底板长度方向分布,所述舱内空间设置有多个搬运装置,所述搬运装置于所述移动滑槽或所述归位滑槽内滑移,实验设备放置于搬运装置。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设备放置于搬运装置上,搬运装置通过移动滑槽以及归位滑槽将设备运送至室内的指定地点,相较于直接搬运设备省力便捷。
18.可选的,所述搬运装置包括搬运板和滑移块,所述滑移块一端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搬运板,所述滑移块远离所述搬运板一端可拆卸滑移设置于所述移动滑槽或所述归位滑槽内,实验设备放置于所述搬运板上。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移块与搬运板之间可拆卸安装便于搬运装置在使用完毕后进行收存。
20.可选的,所述底板长度方向两端的墙板和所述隔板均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设置于所述墙板和所述隔板朝向所述底板一端,所述定位块插设于所述移动滑槽内。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舱体进行组装时,先将底板长度方向两端的墙板安装,底板长度方向两端的墙板通过定位块插设于移动滑槽内,再安装隔板,其余墙板以隔板和底板长度方向两端的墙板为基准进行安装,相较于直接安装墙板,墙板通过定位块限位使安装更加精准。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降低核酸检测的人员集中程度,从而降低病毒传染的概率。
23.通过及时杀菌消毒,提高检测过程中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整体结构局部剖视图。
25.图2为本实施例隐去吊顶后的整体结构半剖视图。
26.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图。
27.附图标记说明:1、试剂调配区;2、样本准备区;3、分析检测区;4、舱体;401、底板;402、墙板;403、隔板;404、吊顶;5、舱内空间;6、安装口;7、百叶窗;8、设备存放区;9、窗口;10、吸气设备;11、吸气管道;12、灭菌室;13、穿衣区;14、脱衣区;15、二号缓冲室;16、移动滑槽;17、归位滑槽;18、搬运装置;1801、滑移块;1802、搬运板;19、导向块;20、导向槽;21、卡盘;22、卡块;23、旋转卡槽;24、定位块;25、通行门;26、调节槽;27、调节弹簧;28、一号缓冲室;29、吹气设备;30、吹气管道;31、吸气支管;32、吹气支管。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9.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移动pcr核酸检测舱。
30.一种移动pcr核酸检测舱,参照图1和图2,包括有舱体4,舱体4内设置有用于调配检测药剂的试剂调配区1、用于采集人体组织样品的样本准备区2和用于检测病毒的分析检测区3,舱体4包括水平放置的底板401、安装于底板401的墙板402、安装于底板401的隔板403和盖设于墙板402以及隔板403的吊顶404,墙板402有四块,墙板402竖直安装于底板401,墙板402与底板401之间通过螺栓可拆卸安装,四块墙板402沿底板401周向设置从而形成舱内空间5,各墙板402之间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四块墙板402侧壁均开设有安装口6,安装口6处固定安装有百叶窗7,便于室内通气,隔板403沿底板401宽度方向竖直安装于底板401,隔板403与底板401之间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隔板403有三个,三个隔板403沿底板401长度方向分布,吊顶404盖设于墙板402背离底板401一端,吊顶404与墙板402之间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隔板403与墙板402分别形成试剂调配区1、样本准备区2、分析检测区3和设备存放区8,试剂调配区1和样本准备区2分别位于分析检测区3两侧,设备存放区8位于分析检测区3远离样本准备区2一侧,试剂调配区1和样本准备区2之间布置有传递试剂的窗口9,样本准备区2与室外之间布置有传递样本的窗口9,样本准备区2与分析检测区3之间布置有用于传递试剂和样本的窗口9,设备存放区8布置有用于进出设备存放区8的通行门25,百叶窗7便于为室内工作人员换气,降低了病毒滞留室内的概率,通过墙板402、底板401以及隔板403组装检测舱,生产成本低,安装方便。
31.参照图1和图2,舱体4内还布置有穿衣区13和脱衣区14,试剂调配区1连通穿衣区13,样本准备区2连通脱衣区14,舱体4内布置有一号缓冲室28,一号缓冲室28连通穿衣区13和样本准备区2,分析检测区3布置有用于换衣的二号缓冲室15,穿衣区13内布置有用于进入穿衣区13的通行门25、进出试剂调配区1的通行门25和进入一号缓冲室28的通行门25,一号缓冲室28布置有用于进入样本准备区2的通行门25,脱衣区14内布置有用于离开脱衣区14的通行门25和进出样本准备区2的通行门25,二号缓冲室15内布置有用于进出二号缓冲室15的通行门25和用于进出分析检测区3的通行门25,负责试剂和负责样本的医务人员从穿衣区13进入进行穿戴防护服,随后负责试剂的人员直接从穿衣区13进入试剂调配区1,负责样本的人员从穿衣区13进入一号缓冲室28,再从一号缓冲室28进入样本准备区2,工作结
束后,负责试剂的人员从试剂调配区1进入穿衣区13,再通过一号缓冲室28进入样本准备区2,再从样本准备区2进入脱衣区14脱掉防护服,负责样本的工作人员直接从样本准备区2进入脱衣区14,负责检测的医务人员通过二号缓冲室15进行防护服的穿脱,整个换衣的过程均在检测舱内完成,降低了防护服受到感染的概率,从而提升了后续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2.参照图1和图2,舱内空间5设置有设备存放区8,设备存放区8内放置有吹气设备29和吸气设备10,吹气设备29设置有吹气管道30,吸气设备10设置有吸气管道11,吹气管道30和吸气管道11均贯穿连通试剂调配区1、样本准备区2和分析检测区3,吹气管道30于试剂调配区1和分析检测区3内设置有吹气支管32,吸气管道30于样本准备区2内设置有吸气支管31,启动吹气设备29,使吹气管道30通过吹气支管32向试剂调配区1和分析检测区3内吹气,从而形成正压,启动吸气设备10,使吸气管道11通过吸气支管31从样本准备区2内吸气,从而形成负压,正压降低了外界空气混入试剂检测区和分析检测区3的概率,负压降低了样本准备室内的空气通过一号缓冲室28流向试剂调配区1的概率。
33.参照图1和图2,舱内空间5布置有灭菌室12,灭菌室12紧挨于样本准备区2和分析检测区3,样本准备区2和灭菌室12之间布置有用于传递器具的窗口9,灭菌室12内布置有用于进出灭菌室12的通行门25,分析检测区3与灭菌室12之间布置有用于传递器具的窗口9,样本准备区2以及分析检测区3产生的检测用具均送入灭菌室12,二号缓冲室15与灭菌室12之间布置有用于传递防护服的窗口9,脱衣区14与灭菌室12之间布置有用于传递防护服的窗口9,脱衣区14产生的防护服送入灭菌室12进行消毒杀菌,分析检测区3的医务人员于二号缓冲室15内穿脱防护服并将换下的防护服送入灭菌室12,便于对核酸检测完毕后的用具集中处理,同时降低了用具遗失造成资源浪费的概率。
34.参照图1、图2和图3,底板401朝向舱内空间5一端开设有移动滑槽16,移动滑槽16沿底板401长度方向开设,底板401朝向舱内空间5一端开设有归位滑槽17,归位滑槽17有若干,归位滑槽17沿底板401宽度方向开设且贯穿移动滑槽16,若干归位滑槽17沿底板401长度方向分布,舱内空间5设置有多个搬运装置18,搬运装置18包括滑移且可拆卸设置于移动滑槽16或归位滑槽17内的滑移块1801和可拆卸安装于滑移块1801的搬运板1802,滑移块1801一端沿径向开设有调节槽26,调节槽26有四个分别沿滑移块1801周向分布,调节槽26内固设有调节弹簧27,调节弹簧27一端固设于调节槽26底部,调节弹簧2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导向块19,导向块19为球体,移动滑槽16和归位滑槽17内宽度方向两侧均开设有导向槽20,导向槽20截面为半圆形,导向块19滑移设置于导向槽20内,滑移块1801远离导向块19一端固设有卡盘21,卡盘21背离滑移块1801一端固设有卡块22,搬运板1802一端开设有旋转卡槽23,卡块22插设于旋转卡槽23内,当搬运板1802转动时,卡块22卡接于旋转卡槽23内,搬运实验室内的设备时,将设备放置于搬运板1802上,搬运装置18通过移动滑槽16以及归位滑槽17将设备运送至室内的指定地点,相较于直接搬运设备省力便捷,滑移块1801与搬运板1802之间可拆卸安装便于搬运装置18在使用完毕后进行收存。
35.参照图1、图2和图3,底板401长度方向两端的墙板402和隔板403均固设有定位块24,定位块24设置于墙板402和隔板403朝向底板401一端,定位块24插设于移动滑槽16内,在对舱体4进行组装时,先将底板401长度方向两端的墙板402通过定位块24插设于移动滑槽16内,再安装隔板403,其余墙板402以隔板403和底板401长度方向两端的墙板402为基准进行安装,相较于直接安装墙板402,墙板402通过定位块24限位使安装更加精准。
36.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先将底板401长度方向两端的墙板402进行安装,再安装隔板403以及其余墙板402,再将设备通过搬运装置18搬运至指定区域,最后盖设吊顶404,试剂调配区1和样本准备区2的医务人员从穿衣区13分别进入试剂调配区1和样本准备区2,然后从脱衣区14离开检测舱,分析检测区3的医务人员从二号缓冲室15进出检测舱。
37.以上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