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多管圈自支撑式过热器的制作方法

2022-05-18 03:54:2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管圈自支撑式过热器,属于过热器结构领域。


背景技术:

2.对流式过热器可分为立式和卧式两种结构,通常d型锅炉采用卧式的过热器结构。卧式结构布置的过热器其蛇形管水平放置,过热器在停炉时管内存水容易排除,但它的支吊结构比较复杂且易积灰,且由于炉膛出口温度较高,对支吊结构的材料要求也较高,存在不经济的情况。另外,由于烟气流通截面有限,为了达到锅炉蒸发量和过热蒸汽温度,过热器有时会沿锅炉长度方向分级布置,这样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多管圈自支撑式过热器通过过热器管自支撑,不需要另外的支吊结构,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通过管子层叠布置,增加了管子受热面积,可将过热器在横向方向分级布置,减少过热器的占用面积。
4.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多管圈自支撑式过热器,包括过热器管,连接在过热器管两端的进口集箱与出口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集箱与出口集箱均为竖直设置,所述过热器管为水平设置,所述过热器管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蛇形管、第二蛇形管及第三蛇形管,所述第一蛇形管、第二蛇形管及第三蛇形管均包括进水层和出水层,进水层的管线的一端与进口集箱相连接,另一端与出水层相连接,出水层的管线的另一端与出口集箱相连接;进水层设置在出水层之下;所述进水层与出水层的管线交叉布置,且在管线交叉处设置有护管板;
5.所述进口集箱与出口集箱分别设置有高温腔室与低温腔室,所述过热管与高温腔室相连接。
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蛇形管的出水层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u型段、第三u型段及设置于第一u型段与第三u型段之间的第二u型段,其中第一u型段与第三u型段在水平方向上并排设置;
7.所述第二蛇形管的出水层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四u型段、第五u型段、第六u型段及第七u型段,所述第四u型段与第六u型段在水平方向上并排设置,所述第五u型段与第七u型段在水平方向上并排设置;
8.所述第三蛇形管的出水层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八u型段、第九u型段、第十u型段及第十一u型段,其中第八u型段与第十u型段在水平方向上并排设置,所述第九u型段与第十一u型段在水平方向上并排设置。
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u型段、第四u型段及第八u型段之间间隙配合形成第一换热段;
10.第二u型段、第五u型段及第九u型段之间间隙配合形成第二换热段;
11.所述第三u型段、第六u型段、第十u型段之间间隙配合形成第三换热段;
12.所述第七u型段与第十一u型段之间间隙配合形成第四换热段;
13.所述第一换热段、第二换热段、第三换热段及第四换热段之间依次连接。
1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口集箱与第一蛇形管、第二蛇形管及第三蛇形管之间设置有第一进口管、第二进口管和第三进口管,所述第三进口管设置在进口集箱的右侧,第二进口管设置在进口集箱的中部,第一进口管设置在进口集箱的左侧;
15.所述出口集箱与第一蛇形管、第二蛇形管及第三蛇形管之间设置有第一出口管、第二出口管和第三出口管,所述第三出口管设置在出口集箱的左侧,第二出口管设置在出口集箱的中部,第一出口管设置在出口集箱的右侧。
1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护管板包括上垫板、支柱和下垫板,其中支柱设置在上垫板与下垫板之间。
1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垫板的顶部设置有弧形槽,弧形槽与过热器管的外径相适配。
1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垫板的底部设置有弧形槽,弧形槽与过热器管的外径相适配。
1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20.一种多管圈自支撑式过热器通过过热器管自支撑,不需要另外的支吊结构,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做到了制作简单,经济。在烟气流通截面有限的情况下,由于管子层叠布置,增加了管子受热面积,在满足锅炉蒸发量和过热蒸汽温度情况下,可将过热器在横向方向分级布置,减少了过热器的占用面积,对流受热面能更合理的布置,减少了锅炉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发明第一蛇形管的示意图。
23.图3为本发明第二蛇形管的示意图。
24.图4为本发明第三蛇形管的示意图。
25.图5为护管板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进口集箱的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三根蛇形管的装配轴测图。
28.图8为三根蛇形管的装配主视图。
29.图9为三根蛇形管的装配右视图。
30.附图标记说明:过热器管1、进口集箱2、出口集箱3、护管板4、高温腔室5、低温腔室6、第一蛇形管11、第二蛇形管12、第三蛇形管13、进水层14、出水层15、第一换热段16、第二换热段17、第三换热段18、第四换热段19、第一进口管21、第二进口管22、第三进口管23、第一出口管31、第二出口管32、第三出口管33、上垫板41、支柱42、下垫板43、第一u型段111、第二u型段112、第三u型段113、第四u型段121、第五u型段122、第六u型段123、第七u型段124、第八u型段131、第九u型段132、第十u型段133、第十一u型段134。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本发明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32.如图所示,一种多管圈自支撑式过热器,包括过热器管1,采用尺寸为φ45
×
3.5的过热器管子,连接在过热器管两端的进口集箱2与出口集箱3,中间竖置布置了喷水减温器,所述进口集箱2与出口集箱3均为竖直设置,所述过热器管1为水平设置,所述过热器管1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蛇形管11、第二蛇形管12及第三蛇形管13,所述第一蛇形管11、第二蛇形管12及第三蛇形管13均包括进水层14和出水层15,进水层14的管线的一端与进口集箱2相连接,另一端与出水层15相连接,出水层15的管线的另一端与出口集箱3相连接;进水层14设置在出水层15之下,高度差为48mm;所述进水层14与出水层15的管线交叉布置,且在管线交叉处设置有护管板4;
33.所述进口集箱2与出口集箱3分别设置有高温腔室5与低温腔室6,以实现低温过热器和高温过热器分级,所述过热管1与高温腔室5相连接,低温腔室6通过管线连接低温过热器,低温过热器设置在烟道尾部。
34.第一蛇形管11的出水层14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u型段111、第三u型段113及设置于第一u型段111与第三u型段113之间的第二u型段112,其中第一u型段111与第三u型段113在水平方向上并排设置;
35.第二蛇形管12的出水层14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四u型段121、第五u型段122、第六u型段123及第七u型段124,所述第四u型段121与第六u型段123在水平方向上并排设置,所述第五u型段122与第七u型段124在水平方向上并排设置;
36.第三蛇形管13的出水层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八u型段131、第九u型段132、第十u型段133及第十一u型段134,其中第八u型段131与第十u型段133在水平方向上并排设置,所述第九u型段132与第十一u型段134在水平方向上并排设置,管子横向节距96,纵向节距可根据u型段半径确定。
37.三个蛇形管的出水层蛇形排布,铺满整个出水层的空间,第一u型段111、第四u型段121及第八u型段131之间间隙配合形成第一换热段16;第二u型段112、第五u型段122及第九u型段132之间间隙配合形成第二换热段17;所述第三u型段113、第六u型段123、第十u型段133之间间隙配合形成第三换热段18;所述第七u型段124与第十一u型段134之间间隙配合形成第四换热段19;所述第一换热段16、第二换热段17、第三换热段18及第四换热段19之间依次连接,其中第一换热段16与第三换热段18设置在右侧,第二换热段17与第四换热段19设置在左侧。
38.进口集箱2与第一蛇形管11、第二蛇形管12及第三蛇形管13之间设置有第一进口管21、第二进口管22和第三进口管23,所述第三进口管23设置在进口集箱2的右侧,第二进口管22设置在进口集箱2的中部,第一进口管21设置在进口集箱2的左侧;所述出口集箱3与第一蛇形管11、第二蛇形管12及第三蛇形管13之间设置有第一出口管31、第二出口管32和第三出口管33,所述第三出口管33设置在出口集箱3的左侧,第二出口管32设置在出口集箱3的中部,第一出口管31设置在出口集箱3的右侧,此种排布的目的是尽量避免三个蛇形管之间管线交叉,控制管线均布进水层空间,提高换热效率。
39.护管板4包括上垫板41、支柱42和下垫板43,其中支柱42设置在上垫板41与下垫板43之间,护管板的目的是以减少管子磨损。
40.上垫板41的顶部设置有弧形槽,弧形槽与过热器管1的外径相适配;下垫板43的底部设置有弧形槽,弧形槽与过热器管1的外径相适配。
41.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采用竖直集箱,通过多管线与集箱连接的方式固定蛇形管,达到管线自支撑的目的,不需要层级设置护管板,只需要在单独管的管线交叉处设置护管板即可,同时管线设计方式新颖,通过管线配合形成几个换热段,充分利用空间的同时避免管线之间的交叉,方式独特,效果显著;集箱的分级可以一箱多用,为高、低温过热器分别提供进、出口集箱,实用方便,节省空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