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马铃薯晚疫病田间鉴定用试验田喷雾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5-17 13:04:1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马铃薯晚疫病田间鉴定用试验田喷雾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泵(1);运输水管(2),所述运输水管(2)位于水泵(1)的两侧;喷雾机构(3),所述喷雾机构(3)位于运输水管(2)的一端,用于对马铃薯试验田进行喷雾操作;调节机构(4),所述调节机构(4)有两个,两个所述调节机构(4)位于喷雾机构(3)的下方,用于对喷雾机构(3)的高度调节操作;连接机构(5),所述连接机构(5)位于喷雾机构(3)的内部,用于对喷雾机构(3)内部零件进行拆卸固定操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马铃薯晚疫病田间鉴定用试验田喷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机构(3)包括有主水管(301)、电磁阀(302)、喷淋管(303)、微喷管(304)以及微喷头(305),所述主水管(301)位于运输水管(2)的一端,所述电磁阀(302)有多个,多个所述电磁阀(302)位于主水管(301)的顶端,所述喷淋管(303)有多个,多个所述喷淋管(303)位于两个主水管(301)的中间,所述微喷管(304)有多个,多个所述微喷管(304)位于喷淋管(303)的一端,所述微喷头(305)位于微喷管(304)的底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马铃薯晚疫病田间鉴定用试验田喷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4)包括有连接柱(401)、支撑柱(402)、底座(403)、滑动块(404)、伸缩弹簧(405)、固定块(406)、限位弹簧(407)、连接板(408)以及转动齿轮(409),所述连接柱(401)位于水泵(1)的一端,并与主水管(301)的外壁套接固定,所述支撑柱(402)位于连接柱(401)的底端,所述底座(403)位于支撑柱(402)的底端,并和支撑柱(402)的外壁套接,所述滑动块(404)有两个,两个所述滑动块(404)位于底座(403)的一端,并贯穿底座(403)至支撑柱(402)的内部,所述固定块(406)位于滑动块(404)的一侧,并贯穿支撑柱(402)至底座(403)内部,所述限位弹簧(407)位于滑动块(404)的另一侧,所述连接板(408)位于支撑柱(402)的两侧,并位于固定块(406)的下方,所述转动齿轮(409)位于连接板(408)的一侧,所述伸缩弹簧(405)位于底座(403)内部且位于支撑柱(402)的底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马铃薯晚疫病田间鉴定用试验田喷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5)包括有固定接口(501)、连接口(502)、密封环(503)、固定环(504)以及卡块(505),所述固定接口(501)位于主水管(301)的一侧,所述连接口(502)位于微喷管(304)的一侧,所述密封环(503)位于连接口(502)的一侧,所述固定环(504)位于连接口(502)和微喷管(304)的连接处,所述卡块(505)位于密封环(503)的一侧,并贯穿至固定环(504)的内部。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马铃薯晚疫病田间鉴定用试验田喷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水管(301)和喷淋管(303)的材质为pe材质,所述微喷管(304)为纤维材质,所述电磁阀(302)均匀分布在主水管(301)的顶端,所述喷淋管(303)均匀分布在主水管(301)的一侧,所述微喷管(304)均匀分布在喷淋管(303)的一端。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马铃薯晚疫病田间鉴定用试验田喷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接口(501)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连接口(502)的外壁设置有与固定接口(501)相匹配的外螺纹,所述卡块(505)内部设置有空气囊,所述固定环(504)内部设置有与卡块(505)相匹配的卡槽。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马铃薯晚疫病田间鉴定用试验田喷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403)和支撑柱(402)设置有与滑动块(404)相匹配的滑动槽,所述底座(403)的内壁两侧设置有齿条,所述转动齿轮(409)和齿条相互啮合,所述底座(403)内部设置有与支撑柱(402)相匹配的升降槽,所述固定块(406)靠近齿条的一侧设置有与齿条相匹配的橡胶块。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喷雾设备技术领域的一种马铃薯晚疫病田间鉴定用试验田喷雾设备,包括:水泵;运输水管,所述运输水管位于水泵的两侧。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喷雾机构,将主水管安装通过连接柱和运输水管连接固定,再将电磁阀安装在主水管上,通过连接口带动喷淋管和主水管一侧固定接口连接固定,再将微喷管和微喷头安装在喷淋管上,即可完成对喷淋管和主水管的快速安装固定,并完成对喷淋管和主水管的密封保护,通过电磁阀控制微喷管和微喷头的出水量,即可实现对马铃薯田间均匀配水、喷雾的操作,能为马铃薯晚疫病田间鉴定提供稳定的温湿度条件,可有效应对马铃薯生产季节的干旱等天气变化。气变化。气变化。


技术研发人员:肖春芳 王甄 张等宏 沈艳芬 闫雷 邹莹 徐怡 杨国才 张远学 高剑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1.12.02
技术公布日:2022/5/16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