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节能高效的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5-17 03:2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节能高效的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2.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集絮凝,沉淀,水解酸化,微生物净化,过滤等多个单元构建而成,能够通过絮凝将悬浮微粒聚集联结形成粗大的絮状团粒或团块,而后通过微生物新陈代谢使有机污染物被降解,经过对悬浮物的捕捉及过滤,使污水得到净化。现有技术中,单独的前置沉淀效果不佳,效率较低,而絮凝池分为多个絮凝单元,各絮凝单元相连通,污水进入絮凝池需要逐步加药搅拌,这样在每个絮凝单元中均需要有相应的搅拌机构,不仅成本较高,耗能较大,且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高效的污水处理设备,具有能耗低,效率高等优点。
4.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节能高效的污水处理设备,主要包括依次连通的絮凝池,沉淀池,水解酸化池,好氧池,过滤池及清水池,所述絮凝池由多个船型的槽体叠加组成,具体为由上至下的第一絮凝槽,第二絮凝槽,第三絮凝槽及第四絮凝槽,各絮凝槽侧部均有斜板,且斜板上沿超过上层絮凝槽的底部,所述第二絮凝槽底部开有通孔与第三絮凝槽连通,絮凝池上方配置有由电机驱动的搅拌杆贯穿各絮凝槽,且各絮凝槽中均配置有搅拌桨,各絮凝槽的斜板上均设有对应的加药管,第四絮凝槽开设有出水口。
6.本实用新型的通孔与出水口均配置有电磁阀。
7.本实用新型的絮凝池通过出水口与沉淀池下部连通。
8.本实用新型的沉淀池中配置有斜管。
9.本实用新型的好氧池与过滤池之间增设二次沉降处理池,二次沉降处理池上方设有过流槽,过流槽中部设有垂直向下的沉降管,过流槽一端与好氧池上部的溢水口连通。
10.本实用新型的二次沉降处理池上部开有溢流口与过滤池连通,且溢流口高度低于过流槽上沿。
11.本实用新型的二次沉降处理池底部设有锥形的排污口,且排污口配置电磁阀。
12.本实用新型的过滤池中设有mbr滤膜组。
13.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多槽叠加,逐层过水加药,且同轴搅拌节约能耗,有利于药物与污水的混合效率高,结合前置斜管及管式二次沉降,有效去除絮凝团粒,提高净水效率,高效实用。
附图说明:
14.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絮凝池的结构示意图;
16.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二次沉降处理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1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节能高效的污水处理设备,主要包括依次连通的絮凝池,沉淀池11,水解酸化池12,好氧池13,过滤池14及清水池15,污水进入絮凝池中,加药絮凝后进入沉淀池11 中进行静置沉淀,大量絮凝团粒沉淀后,上层清液进入水解酸化池 12中,将大分子物质转化为小分子物质,再通过好氧池13中受微生物分解处理,最后直接进入过滤池14中做最后过滤便可排入清水池 15,清水池15中即为合格水质。
19.絮凝池由多个船型的槽体叠加组成,如图2所示,具体为由上至下的第一絮凝槽1,第二絮凝槽2,第三絮凝槽3及第四絮凝槽4,各絮凝槽侧部均有斜板,所述第二絮凝槽2底部开有通孔21与第三絮凝槽3连通,絮凝池上方配置有由电机驱动的搅拌杆5贯穿各絮凝槽,且各絮凝槽中均配置有搅拌桨51,各絮凝槽的斜板上均设有对应的加药管8,第四絮凝槽4开设有出水口41。污水进入第一絮凝槽 1,加药搅拌,在装满第一絮凝槽1后由斜板上沿溢出进入第二絮凝槽2,同样加药搅拌,第二絮凝槽2的水不溢出,而是通过底部的通孔流入第三絮凝槽3,加药搅拌后,再溢入第四絮凝槽4中,加药搅拌,最后从出水口41流出。
20.各絮凝槽中的搅拌桨51均由搅拌杆5统一带动,搅拌杆5穿过各絮凝槽部位可以用防水轴承连接,使搅拌杆5穿过各絮凝槽的活动部位不漏水。另外,各加药管8可以外接自动加药器,按需给对应的絮凝槽加药。
21.斜板上沿超过上层絮凝槽的底部,使下层絮凝槽的水能填满越过上层絮凝槽的底部,这样在第二絮凝槽2底部设置通孔过流,使得有且只有两层絮凝槽之间是采用溢流的,即第一二层之间采用溢流的方式过槽,则其下方的第三絮凝槽必须通过通孔21过槽,避免第一絮凝槽1溢流进入第二絮凝槽2的水还未与药物混合,就直接溢流进入第三絮凝槽。
22.通孔21与出水口41均配置有电磁阀,在刚开始加水工作时,先关闭通孔21处的电磁阀,待第一絮凝槽1与第二絮凝槽2加满污水及加药搅拌后,再关闭出水口41电磁阀,打开通孔21的电磁阀,继续加水直至四个絮凝槽均加满,第三第四絮凝槽加药搅拌后,打开出水口41的电磁阀,使水正常加药搅拌过流。
23.絮凝池通过出水口41与沉淀池11下部连通,使经过加药形成大量絮凝团粒的水进入沉淀池11中进行沉淀,沉淀池11中配置有斜管,在斜管的作用下分离大量絮凝团粒。
24.好氧池13与过滤池14之间增设二次沉降处理池6,如图3所示,二次沉降处理池6上方设有过流槽61,过流槽61中部设有垂直向下的沉降管62,过流槽61一端与好氧池13上部的溢水口连通,二次沉降处理池6上部开有溢流口60与过滤池14连通,且溢流口60高度低于过流槽61上沿。好氧池13中的水经过溢流进入过流槽61中,由沉降管62向下流动,而后进入二次沉降处理池6中慢慢积聚上升,此过程中剩余的絮凝团粒进一步沉淀,最后上清液从溢流口60进入过滤池14中。
25.二次沉降处理池6底部设有锥形的排污口63,且排污口63配置电磁阀,进一步沉淀的絮凝团粒会堆积于排污口63处,清洗时只需打开排污口63的电磁阀,往二次沉降处理池6中冲水清洗即可。
26.所述过滤池14中设有mbr滤膜组,使水体经过mbr滤膜进一步过滤,最后进入清水池15中的水质更佳。
27.应当理解的是,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节能高效的污水处理设备,主要包括依次连通的絮凝池,沉淀池(11),水解酸化池(12),好氧池(13),过滤池(14)及清水池(15),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池由多个船型的槽体叠加组成,具体为由上至下的第一絮凝槽(1),第二絮凝槽(2),第三絮凝槽(3)及第四絮凝槽(4),各絮凝槽侧部均有斜板,且斜板上沿超过上层絮凝槽的底部,所述第二絮凝槽(2)底部开有通孔(21)与第三絮凝槽(3)连通,絮凝池上方配置有由电机驱动的搅拌杆(5)贯穿各絮凝槽,且各絮凝槽中均配置有搅拌桨(51),各絮凝槽的斜板上均设有对应的加药管(8),第四絮凝槽(4)开设有出水口(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高效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21)与出水口(41)均配置有电磁阀。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节能高效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池通过出水口(41)与沉淀池(11)下部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节能高效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11)中配置有斜管。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节能高效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池(13)与过滤池(14)之间增设二次沉降处理池(6),二次沉降处理池(6)上方设有过流槽(61),过流槽(61)中部设有垂直向下的沉降管(62),过流槽(61)一端与好氧池(13)上部的溢水口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节能高效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沉降处理池(6)上部开有溢流口(60)与过滤池(14)连通,且溢流口(60)高度低于过流槽(61)上沿。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节能高效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沉降处理池(6)底部设有锥形的排污口(63),且排污口(63)配置电磁阀。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节能高效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池(14)中设有mbr滤膜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节能高效的污水处理设备,主要包括依次连通的絮凝池,沉淀池,水解酸化池,好氧池,过滤池及清水池,所述絮凝池由多个船型的槽体叠加组成,具体为由上至下的第一絮凝槽,第二絮凝槽,第三絮凝槽及第四絮凝槽,各絮凝槽侧部均有斜板,且斜板上沿超过上层絮凝槽的底部,所述第二絮凝槽底部开有通孔与第三絮凝槽连通,絮凝池上方配置有由电机驱动的搅拌杆贯穿各絮凝槽,且各絮凝槽中均配置有搅拌桨,各絮凝槽的斜板上均设有对应的加药管,第四絮凝槽开设有出水口。本实用新型采用多槽同步搅拌,实现逐步加药及同杆搅拌,不仅能节约能耗,且混合效率高,过水速度快,结合二次沉降,有效去除絮凝团粒,实用效果佳。实用效果佳。实用效果佳。


技术研发人员:黄耿佳 陈楚涛 赵泽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揭阳市嵘途环保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14
技术公布日:2022/5/15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