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双向对接挂钩及带有双向对接挂钩的挂具的制作方法

2022-05-17 02:56:4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挂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向对接挂钩及带有双向对接挂钩的挂具。


背景技术:

2.挂具在电镀及有关操作中,用于悬挂工件并将电流导致工件的框架,挂具的形式很多,有能适用几种常见零件的通用挂具,也有为大批量零件专用的挂具,挂具上通常需要悬挂多个零件,如在汽车制造领域中,需要将生产的汽车零部件放置于挂具上输送或存储于滑轨上,为了方便将相邻的两个挂具进行连接,以便于统一输送或存储,现有的挂具通过在挂具的一侧设置挂钩,另一侧设置与挂钩相适配的横杠,使用时可将一个挂具的挂钩搭接在另一个挂具的横杠上即可将相邻的两个挂具连接,挂钩的一端可搭接在横杠上,另一端的底部设置手拉部,当需要将两个挂具分开时,只需向下拉动手拉部,即可将挂钩从横杠上分离下来,两个挂具也随之分离,现有的挂具之间连接时,需要对挂具的朝向进行调整,以保证一个挂具的挂钩对准与其相邻的挂具的横杠,操作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向对接挂钩及带有双向对接挂钩的挂具。
4.本实用新型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向对接挂钩,该双向对接挂钩包括锁紧部和与锁紧部连接的解锁部,锁紧部远离解锁部的一端向下设有钩状结构,解锁部远离锁紧部的一端向下设有手拉部,锁紧部包括与解锁部连接的抬起部和与抬起部连接的卡合部,钩状结构与卡合部相连接,抬起部的侧壁设有挡板,挡板的长度小于卡合部的长度,挡板的上表面低于卡合部的下表面。
6.优选的,锁紧部与解锁部之间的夹角α符合90
°
≤α<180
°

7.优选的,挡板与抬起部的侧壁相垂直。
8.优选的,锁紧部与解锁部的交界处设有通孔。
9.优选的,锁紧部与解锁部的交界处设有连接杆。
1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带有双向对接挂钩的挂具,挂具包括挂具本体和双向对接挂钩,双向对接挂钩设置于挂具本体的横向安装部的两端,横向安装部的两端均设有挂钩安装部,挂钩安装部远离横向安装部的一端设有安装口,双向对接挂钩的解锁部伸入安装口内,挂钩安装部的内侧壁水平设有固定轴,双向对接挂钩通过固定轴与挂钩安装部转动连接,挂钩安装部的底端开设有供解锁部通过的开口。
11.优选的,挂钩安装部的宽度大于抬起部的宽度与挡板的宽度之和。
12.优选的,固定轴到安装口开口端之间距离的2倍小于固定轴到钩状结构之间的距离。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抬起部的侧壁设置挡板,并限定挡板的长度小于卡合部的长度,挡板的上表面低于卡合部的下表面,当将该双向对接挂钩应用于待连接装置(如挂具)时,可以在挂具的两端均安装双向对接挂钩,使用时无需对挂具的朝向进行调整,即可完成对两个待连接装置的连接和解锁,结构非常简单,构思巧妙,成本低廉,操作方便,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攻克了行业内的难题;除了挂具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向对接挂钩还可以应用于两个器具车的双向对接和分开;用于生产线上两种托盘的双向对接与分开;以及相类似的两种水平行走机械机构、机械装置、机械设备的双向对接与分开。
附图说明
14.图1为实施例中双向对接挂钩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实施例中双向对接挂钩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实施例中双向对接挂钩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实施例中双向对接挂钩的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实施例中带有双向对接挂钩的挂具的主视图;
19.图6为a处放大图;
20.图7为b处放大图;
21.图8为实施例中带有双向对接挂钩的挂具的结构示意图。
22.其中,1-锁紧部、2-解锁部、3-钩状结构、4-手拉部、5-挡板、 6-通孔、7-连接杆、8-挂具本体、9-横向安装部、10-挂钩安装部、11
‑ꢀ
安装口、12-固定轴、13-开口、14-横杠、101-横杠、102-卡合部、100
‑ꢀ
轨道、200-滑轮、300-钩子。
23.为了方便观察,各附图的尺寸都经过放大或缩小。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和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向对接挂钩,如图1所示,该双向对接挂钩包括锁紧部1和与锁紧部1连接的解锁部2,锁紧部1远离解锁部2 的一端向下设有钩状结构3,解锁部2远离锁紧部1的一端向下设有手拉部4,如图2所示,锁紧部1包括与解锁部2连接的抬起部101和与抬起部101连接的卡合部102,钩状结构3与卡合部102相连接,抬起部101的侧壁设有挡板5,挡板5的长度小于卡合部102的长度,挡板 5的上表面低于卡合部102的下表面。
26.本实施例不对双向对接挂钩的材质做具体限定,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可以为钢材质、铁材质或塑料材质等,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施例的解锁部、锁紧部以及钩状结构的连接关系包括但不限于一体成型,也可以是单独制造出各部件后再固定连接在一起,如焊接等,只要能够起到相同作用的连接方式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同理,抬起部和卡合部以及挡板之间的连接关系包括但不限于一体成型,也包括单独制造各部件后再按照上述限定的位置关系固定连接在一起,手拉部包括但不限于图1所示的拉环,也可以是拉绳等结构,只要是用于操作人员手持,能够将解锁部向下拉的结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解锁部可以是直线型也可以是图1所示的曲线型或其他能够实现本实施例目的的形状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施例公开的双向对接挂钩的用途不局限于汽车领域
的挂具领域,也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工作原理:使用时,可将双向对接挂钩,设置于待连接装置(如挂具)的两端,如图7所示,当将待连接装置a的双向对接挂钩a的钩状结构插入待连接装置b上的一端时,待连接装置b 上的双向对接挂钩b同时也插入待连接装置a内,此时,待连接装置a 的双向对接挂钩a的钩状结构与待连接装置b内的横杠扣合,同时,待连接装置b的双向对接挂钩b的钩状结构与待连接装置a内的横杠扣合,两个待连接装置相互锁紧,当需要解锁时,拉动任意一个待连接装置(如待连接装置a)上的双向对接挂钩a的手拉部,使双向对接挂钩a与待连接装置b内的横杠脱离,同时双向对接挂钩a上的挡板也随之运动,双向对接挂钩a上的挡板将待连接装置b内的双向对接挂钩b的卡合部顶起,双向对接挂钩b的卡合部带动了双向对接挂钩b 的整个锁紧部向上抬起,因此,双向对接挂钩b与待连接装置a内的横杠脱离,同时完成解锁,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抬起部的侧壁设置挡板,并限定挡板的长度小于卡合部的长度,挡板的上表面低于卡合部的下表面,可以在挂具的两端均安装双向对接挂钩,使用时无需对挂具的朝向进行调整,即可将两个待连接装置锁紧,且只拉动一个手拉部即可完成解锁,结构非常简单,构思巧妙,成本低廉,操作方便,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攻克了行业内的难题。
27.在某些实施例中,锁紧部1与解锁部2之间的夹角α符合90
°
≤α<180
°

28.本实施例通过限定锁紧部1与解锁部2之间的夹角α,可以降低拉动手拉部的难度,经过多次试验发现,当α小于90
°
时,需要向上抬锁紧部,才能完成解锁,工作人员操作不方便。
29.在某些实施例中,锁紧部(1)与所述解锁部(2)之间的夹角α符合120
°
≤α<150
°

30.本实施例通过进一步限定锁紧部1与解锁部2之间的夹角α,可以进一步降低拉动手拉部的难度,经过多次试验发现,当120
°
≤α< 150
°
时,工作人员操作最省力。
31.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挡板5与抬起部101的侧壁相垂直;经过多次试验发现,当挡板与抬起部的侧壁垂直连接时,接触面积最大,效果最好。
32.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锁紧部1与解锁部2的交界处设有通孔6。
33.本实施例通过设置通孔,起到了便于安装的效果,当需要将双向对接挂钩安装于挂具中时,可将挂具中的固定轴穿过通孔将双向对接挂钩固定于挂具上。
34.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锁紧部1与解锁部2的交界处设有连接杆7。
35.本实施例通过设置连接杆,起到了便于安装的效果,当需要将双向对接挂钩安装于挂具中时,可在挂具的内壁开设两个凹槽,将连接杆的两端固定在凹槽内即可将连接杆钩固定于挂具上。
3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有双向对接挂钩的挂具,如图5和图8所示,该挂具包括挂具本体8和双向对接挂钩,双向对接挂钩设置于挂具本体8的横向安装部9的两端,如图6所示,横向安装部9的两端均设有挂钩安装部10,挂钩安装部10远离横向安装部9的一端设有安装口11,双向对接挂钩的解锁部2伸入安装口11内,挂钩安装部10 的内侧壁水平设有固定轴12,双向对接挂钩通过固定轴12与挂钩安装部10转动连接,挂钩安装部10的底端开设有供解锁部2通过的开口 13,安装口11内还设有与钩状结构3相配合的横杠14。
37.其中,挂钩安装部可以与横向安装部一体成型,也可以是单独制成后再与横向安装部连接,横向安装部的下表面设置多个用于悬挂零件的钩子,钩子的形状和个数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不实施例不对其做具体限定,只要能够实现悬挂零件的钩子均可,固定
轴为一轴装结构,用于穿过双向对接挂钩,使双向对接挂钩可围绕固定轴旋转,本实施例中的横杠14与固定轴12合二为一,当然,横杆14也可以独立于固定轴设置,只是将固定轴同时用作横杠使用时,可以节省一个部件,结构更加简单,同时还能降低成本;本实施例给出了双向对接挂钩应用于挂具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使用时,无需对挂具的朝向进行调整,且只拉动一个手拉部即可完成解锁,节省人力。
38.在某些实施例中,挂钩安装部10的宽度大于抬起部101的宽度与挡板5的宽度之和。
39.在某些实施例中,固定轴12到安装口11开口端之间距离的2倍小于固定轴12到钩状结构3之间的距离。
40.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技术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