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有机肥料抛洒车

2022-05-16 22:58:2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肥料抛洒车。


背景技术:

2.有机肥料富含有机物质和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提供作物生长所需养分,改良土壤,保持土壤肥力,改善作物品质。
3.但现有有机肥料多采用先混合后再装入抛洒车,不仅效率低,增加劳动力,而且抛洒过程中有机肥料不断在筒内沉积,导致有机肥料抛洒过程中肥力不均,不利于农作物的后续生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现有有机肥料多采用先混合后再装入抛洒车,而且抛洒过程中有机肥料不断在筒内沉积,导致有机肥料抛洒过程中肥力不均,不利于农作物的后续生长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有机肥料抛洒车。
5.一种有机肥料抛洒车,它包括有机肥料搅拌筒、车体及电机;
6.有机肥料搅拌筒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搅拌腔、送料腔及分料腔,且有机肥料搅拌筒中心沿高度方向设置转轴,转轴一端依次穿过分料腔、送料腔和搅拌腔,并向上穿出有机肥料搅拌筒与电机的电机轴相连接;
7.所述的搅拌腔是由第一倒锥形底板与有机肥料搅拌筒内壁合围而成;第一倒锥形底板底端设置通孔,转轴由第一倒锥形底板底端的通孔穿出;位于搅拌腔内的转轴上设置搅拌叶片;
8.所述的送料腔是由第二倒锥形底板、第一倒锥形底板与有机肥料搅拌筒内壁合围而成;第二倒锥形底板底端设置通孔,转轴由第二倒锥形底板底端的通孔穿出;位于送料腔内的转轴上设置螺旋叶片;
9.所述的分料腔是由分料板、第二倒锥形底板与有机肥料搅拌筒内壁合围而成;位于分料腔内的转轴底部设置分料锥;
10.有机肥料搅拌筒设置于车体上,有机肥料搅拌筒底部设置底座,底座内设置流道,所述的分料板上均设三个分料口,三个分料口与流道相连通,流道与伸缩滑动槽相连接。
11.原理:使用过程中,将有机肥料中的各种组分直接加入到有机肥料搅拌筒内,有机肥料先进入搅拌腔,通过搅拌叶片进行搅拌,使得有机肥料进行初步混合,由于搅拌腔底部设置第一倒锥形底板,因此混合过程中,肥料逐步集中于第一倒锥形底板底端,并通过通孔进入到送料腔内。集中漏下的肥料直接落入螺旋叶片,随螺旋叶片旋转混合并输送至第二倒锥形底板底端通孔,并通过通孔进入到分料腔内。集中漏下的肥料由分料锥上部的锥形均匀滑落,并落入分料板上的三个分料口内,由于分料锥随轴转动,因此进一步增加了肥料的均匀性,保证了肥力均匀。
12.由于三个分料口与流道相连通,流道与伸缩滑动槽相连接,因此,可实现三陇的同
时施肥,且针对不同宽度的陇,可利用伸缩滑动槽灵活调节。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实用新型有机肥料搅拌筒内通过搅拌叶片、螺旋叶片及分料锥的使用,增加了肥料的均匀性,保证了肥力均匀;
15.2、本实用新型可实现三陇的同时施肥,且针对不同宽度的陇,可利用伸缩滑动槽灵活调节。
16.3、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提高效率,节省人力。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有机肥料抛洒车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有机肥料搅拌筒的剖视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分料板与分料锥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四转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3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一种有机肥料抛洒车,它包括有机肥料搅拌筒1、车体2及电机3;
22.有机肥料搅拌筒1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搅拌腔1-1、送料腔1-2及分料腔1-3,且有机肥料搅拌筒1中心沿高度方向设置转轴1-4,转轴1-4一端依次穿过分料腔1-3、送料腔1-2 和搅拌腔1-1,并向上穿出有机肥料搅拌筒1与电机3的电机轴相连接;
23.所述的搅拌腔1-1是由第一倒锥形底板1-1-1与有机肥料搅拌筒1内壁合围而成;第一倒锥形底板1-1-1底端设置通孔,转轴1-4由第一倒锥形底板1-1-1底端的通孔穿出;位于搅拌腔1-1内的转轴1-4上设置搅拌叶片1-1-2;
24.所述的送料腔1-2是由第二倒锥形底板1-2-1、第一倒锥形底板1-1-1与有机肥料搅拌筒1内壁合围而成;第二倒锥形底板1-2-1底端设置通孔,转轴1-4由第二倒锥形底板1-2-1 底端的通孔穿出;位于送料腔1-2内的转轴1-4上设置螺旋叶片1-2-2;
25.所述的分料腔1-3是由分料板1-3-1、第二倒锥形底板1-2-1与有机肥料搅拌筒1内壁合围而成;位于分料腔1-3内的转轴1-4底部设置分料锥1-3-3;
26.有机肥料搅拌筒1设置于车体2上,有机肥料搅拌筒1底部设置底座1-5,底座1-5 内设置流道1-5-1,所述的分料板1-3-1上均设三个分料口1-3-2,三个分料口1-3-2与流道1-5-1相连通,流道1-5-1与伸缩滑动槽1-5-2相连接。
27.本具体实施方式有机肥料抛洒车可人工手推使用或与农用车连接使用。
28.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是:
29.1、本具体实施方式有机肥料搅拌筒1内通过搅拌叶片1-1-2、螺旋叶片1-2-2及分料锥 1-3-3的使用,增加了肥料的均匀性,保证了肥力均匀;
30.2、本具体实施方式可实现三陇的同时施肥,且针对不同宽度的陇,可利用伸缩滑动槽1-5-2灵活调节。
31.3、本具体实施方式操作简单,提高效率,节省人力。
32.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是:所述的第一倒锥形
底板1-1-1底端通孔处固定设置固定板1-1-3。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33.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之一的不同点是:所述的固定板 1-1-3下端面设置转动板1-1-4,且转动板1-1-4设置于转轴1-4上。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34.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4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的不同点是:所述的固定板1-1-3与转动板1-1-4设置位置对应的多个漏料口1-1-5。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相同。
35.由于固定板1-1-3为固定连接,而转动板1-1-4随转轴转动,因此当转动板1-1-4上的多个漏料口1-1-5与固定板1-1-3上的多个漏料口1-1-5位置对应时,肥料下落,位置相错的过程增加了搅拌腔1-1内的搅拌时间,提高了搅拌的均匀性。
36.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的不同点是:所述的漏料口 1-1-5为长方形。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相同。
37.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的不同点是:所述的有机肥料搅拌筒1顶部设置加料口1-6。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相同。


技术特征:
1.一种有机肥料抛洒车,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机肥料搅拌筒(1)、车体(2)及电机(3);有机肥料搅拌筒(1)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搅拌腔(1-1)、送料腔(1-2)及分料腔(1-3),且有机肥料搅拌筒(1)中心沿高度方向设置转轴(1-4),转轴(1-4)一端依次穿过分料腔(1-3)、送料腔(1-2)和搅拌腔(1-1),并向上穿出有机肥料搅拌筒(1)与电机(3)的电机轴相连接;所述的搅拌腔(1-1)是由第一倒锥形底板(1-1-1)与有机肥料搅拌筒(1)内壁合围而成;第一倒锥形底板(1-1-1)底端设置通孔,转轴(1-4)由第一倒锥形底板(1-1-1)底端的通孔穿出;位于搅拌腔(1-1)内的转轴(1-4)上设置搅拌叶片(1-1-2);所述的送料腔(1-2)是由第二倒锥形底板(1-2-1)、第一倒锥形底板(1-1-1)与有机肥料搅拌筒(1)内壁合围而成;第二倒锥形底板(1-2-1)底端设置通孔,转轴(1-4)由第二倒锥形底板(1-2-1)底端的通孔穿出;位于送料腔(1-2)内的转轴(1-4)上设置螺旋叶片(1-2-2);所述的分料腔(1-3)是由分料板(1-3-1)、第二倒锥形底板(1-2-1)与有机肥料搅拌筒(1)内壁合围而成;位于分料腔(1-3)内的转轴(1-4)底部设置分料锥(1-3-3);有机肥料搅拌筒(1)设置于车体(2)上,有机肥料搅拌筒(1)底部设置底座(1-5),底座(1-5)内设置流道(1-5-1),所述的分料板(1-3-1)上均设三个分料口(1-3-2),三个分料口(1-3-2)与流道(1-5-1)相连通,流道(1-5-1)与伸缩滑动槽(1-5-2)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肥料抛洒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倒锥形底板(1-1-1)底端通孔处固定设置固定板(1-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有机肥料抛洒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板(1-1-3)下端面设置转动板(1-1-4),且转动板(1-1-4)设置于转轴(1-4)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有机肥料抛洒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板(1-1-3)与转动板(1-1-4)设置位置对应的多个漏料口(1-1-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有机肥料抛洒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漏料口(1-1-5)为长方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肥料抛洒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肥料搅拌筒(1)顶部设置加料口(1-6)。

技术总结
一种有机肥料抛洒车,它涉及肥料抛洒车。解决现有有机肥料多采用先混合后再装入抛洒车,而且抛洒过程中有机肥料不断在筒内沉积,导致有机肥料抛洒过程中肥力不均,不利于农作物的后续生长的问题。有机肥料搅拌筒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搅拌腔、送料腔及分料腔,且有机肥料搅拌筒中心设置转轴,位于搅拌腔内的转轴上设置搅拌叶片,位于送料腔内的转轴上设置螺旋叶片,分料腔底部设置分料板,位于分料腔内的转轴底部设置分料锥;有机肥料搅拌筒设置于车体上。上。上。


技术研发人员:刘啸 邵紫怡 代英杰 赵倩 王银玲 陈玥聪 陈一民 隋跃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北农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12.30
技术公布日:2022/5/15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