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基于蔬菜棚室的通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5-16 22:48:1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大棚种植领域,具体涉及基于蔬菜棚室的通风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许多蔬菜大棚采用的通风方法是棚体覆盖两块薄膜或三块薄膜,薄膜相邻处重叠,需要通风时,通常是将重叠部分拨开,不需要通风时,将薄膜再重叠起来。由于是棚体覆盖两块或三块薄膜,加上经常拨开和重叠,致使薄膜出现皱折,薄膜不能展平,薄膜上较易形成水珠而影响棚室透光。同时棚膜密封不彻底,不仅影响保温效果,而且在大风天气下,还会撕坏棚膜,造成棚膜的损坏。
3.为了更合理的开关大棚的通风口,增强棚膜的抗风能力,防止棚膜产生褶皱影响棚膜透光性,本着降低生产成本的原则,本发明人设计了一种操作简便易行,可以直接在棚膜上开通风口的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基于蔬菜棚室的通风结构,可将通风结构放置在所需位置上,并通过通风结构实现通风结构的打开或关闭,在保证密封效率的同时,避免薄膜出现皱折,提高通风效率。
5.该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装置包括设置有通风口的连接板,通风口上设置有调节机构和调节板,调节机构能够使调节板遮挡通风口或打开通风口;连接板的两个相对的外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与棚架可拆卸连接,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与棚架连接时,通风口对应的棚膜上设置有通风孔。
6.蔬菜棚室包括棚架和覆盖在棚架上的棚膜,根据使用需要,可将本装置放置在任意想要通风的位置上,本装置在使用时,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分别连接在两个相邻的棚架上,在使用时,棚膜可以位于本装置的下方,也可以位于本装置的上方,当棚膜位于本装置的下方时,在使用时,操作人员直接在棚室外,将本装置放置在棚膜上,使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与棚架连接,此时,棚膜与通风口相对的位置上设置有通风孔,当调节机构调节调节板使调节板打开通风口时,通过打开的通风口和棚膜上的通风孔进行通风,当调节机构调节调节板使调节板遮挡通风口时,此时棚膜上的通风孔和通风口都被调节板遮挡,不能进行通风。
7.当棚膜位于本装置的上方时,在使用时,操作人员在棚室内,将本装置放置在棚膜内,使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与棚架连接,此时,棚膜与通风口相对的位置上设置有通风孔,为了进一步的提高使用效率,与连接板上端面相接触的棚膜与连接板的上端面相连接,其连接方式可以为粘接,也可以为通过螺钉使棚膜与连接板的上端面连接,连接后,在使用时,当需要通风时,调节机构调节调节板使调节板打开通风口,通过棚膜上的通风孔和打开的通风口进行通风,当不需要通风时,调节机构调节调节板使调节板遮挡通风口,此时通过棚膜上的通风孔的风不能进入通风口,被调节板遮挡,进而不能进行通风。
8.进一步的,本装置的调节机构包括与调节板侧面连接的第一调节杆和设置在通风口内侧面上的第二调节杆,第二调节杆上设置有第三调节杆,第三调节杆能够在第二调节杆上沿第二调节杆所在方向移动,第三调节杆与第四调节杆的一端、第五调节杆的一端铰链连接,第二调节杆与第六调节杆的一端铰链连接,第五调节杆的另一端与第六调节杆铰链连接,第六调节杆的另一端、第四调节杆的另一端与第一调节杆铰链连接;通过第三调节杆在第二调节杆上滑动,使调节板遮挡通风口或打开通风口。
9.原始状态时,调节板在第一调节杆的带动下处于水平状态,此时调节板与连接板相互平行,调节板位于通风口内将通风口遮挡,当第三调节杆在第二调节杆上沿第二调节杆所在方向移动时,在第六调节杆和第四调节杆的作用下,第三调节杆在移动的过程中带动调节板旋转,进而将通风口露出,进而进行通风,当不需要通风时,将第三调节杆朝向反方向滑动,到回到原始位置时,此时调节板处于原始状态,即调节板遮挡通风口。通过铰链连接的第六调节杆、第四调节杆和第五调节杆的相互作用调节调节板位置,能进一步的提高使用效率,并且在调节调节板位置时,能更加稳固的进行调节。
10.在此基础上,优选的,本装置设置有两个结构相同的调节机构,两个第一调节板分别设置在调节板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在使用时,通过两个调节结构分别作用在调节板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在调节使用时,能够进一步的提高使用效率,稳固的调节调节板的位置。
11.在移动第三调节杆,使第三调节杆在第二调节杆上沿第二调节杆所在方向移动时,本装置为了进一步的提高使用效率,第二调节杆上设置有调节杆,调节杆与第三调节杆连接,调节杆用于带动第三调节杆在第二调节杆上滑动。调节杆可以为伸缩杆,通过调节杆的伸缩带动第三调节杆在第二调节杆上滑动,进一步的提高使用效率。
12.更进一步的,本装置的第一连接杆上设置有连接槽,连接槽内设置有移动杆,移动杆能够在连接槽内移动,移动杆的一端穿过连接板与调节杆连接,移动杆通过调节杆带动第三调节杆在第二调节杆上滑动。调节杆除了是伸缩杆外,本装置还可以通过位于连接槽内的移动杆进行调节,在使用时,操作人员可直接通过移动移动杆进而带动调节杆和第三调节杆在第二调节杆上滑动,这样能够有效避免调节杆为伸缩杆时,若调节杆损坏需要更换时,需要将调节机构一起进行拆卸更换的情况,并且通过机械的传动方式,不需要充电,更适用于棚室的使用。
13.优选的,为了更好的移动移动杆,本装置的移动杆上连接有提拉杆,提拉杆与连接板之间设置有伸缩杆,伸缩杆通过提拉杆带动移动杆在连接槽内移动。伸缩杆包括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第一伸缩杆的一端与第二伸缩杆的一端螺纹连接,第一伸缩杆的另一端与连接板连接,第二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提拉杆连接。因此在使用时,操作人员可直接通过旋转第一伸缩杆,第一伸缩杆的一端与连接板连接,并且第一伸缩杆能够在连接板上旋转,因此在旋转第一伸缩杆时,第二伸缩杆由于与第一伸缩杆螺纹连接,因此通过螺纹连接调节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组成的伸缩杆的长度,调节提拉杆的位置,进而使移动杆在连接槽内移动。
14.其次,本装置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与棚架的连接方式有多种,可以为通过螺栓连接,还可以为通过抓夹连接,只要能够实现可拆卸连接即可。
15.优选的,本装的通风口的形状与调节板相同,调节板为矩形板。矩形板能够更有利
于和调节机构连接,进一步的提高使用效率。
16.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基于蔬菜棚室的通风结构,本装置能够直接连接在棚室内,并且可以根据用户需要连接在不同的位置上,同时,本装置在使用时,不需要折叠棚膜,能够更适用于棚室的使用。其次,本装置在进行通风时,能够快速直接的打开通风口,通风口打开后,不容易意外关闭,使用效率更高。
18.并且,本装置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与相邻的两个棚架可拆卸连接,因此在使用时,本装置可根据需要放置在不同的位置上,进一步的提高使用效率。本装置结构简单,更便于长期使用。
附图说明
1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20.图1为本装置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实施例3中原始状态时通风口被调节板遮挡时,调节机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实施例3中通风口被调节板打开时,调节机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实施例6中原始状态时通风口被调节板遮挡时,本装置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实施例6通风口被调节板打开时,本装置结构示意图。
25.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26.1-连接板,2-通风口,3-调节板,4-第一连接杆,5-第二连接杆,6-第二调节杆,7-第三调节杆,8-第四调节杆,9-第五调节杆,10-第六调节杆,11-第一调节杆,12-调节杆,13-移动杆,14-连接槽,15-提拉杆,16-第二伸缩杆,17-第一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高”、“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29.【实施例1】
30.如图1所示,本装置包括设置有通风口2的连接板1,通风口2上设置有调节机构和调节板3,调节机构能够使调节板3遮挡通风口2或打开通风口2;连接板1的两个相对的外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杆4和第二连接杆5,第一连接杆4和第二连接杆5与棚架可拆卸连接,第一连接杆4和第二连接杆5与棚架连接时,通风口2对应的棚膜上设置有通风孔。
31.棚室包括若干半圆形的棚架和铺设在棚架上的棚膜,在使用时,在棚室外部,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棚架上,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与棚架通过螺
栓连接,连接后,棚膜位于连接板的下端面上,并且与连接板上的通风口相对应的棚膜上设置有通风孔。此时位于连接板的下端面上的棚膜可以与连接板的下端面连接,也可以不连接。
32.当需要打开通风口时,通过调节机构使调节板打开通风口,此时,风通过通风口和棚膜上的通风孔进入棚室内,进行通风。当需要关闭通风口时,通过调节机构使调节板关闭通风口,此时,通风口被调节板遮挡,风不能通过通风口和棚膜上的通风孔进入棚室内。
33.调节机构调节调节板时,调节机构可以为设置在通风口侧面上的伸缩杆,伸缩杆带动调节板在通风口上上下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当伸缩杆伸长时,将调节板向上顶起,连接板上的通风口露出,通风口打开进行通风,当伸缩杆缩短时,将调节板向下移动,连接板位于通风口内,将通风口遮挡住,本装置的调节板在伸缩杆的带动下上下移动的过程时,调节板始终与连接板处于相互平行的状态更便于长期使用。
34.并且,由于本装置是通过第一连接杆4和第二连接杆5与棚架连接的,因此本装置可根据需要设置在不同的两个棚架上,可以设置在棚架的侧面,还可以设置在棚架的顶部,进一步的提高使用效率。
35.【实施例2】
36.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在使用时,在棚室内部,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棚架上,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与棚架通过螺栓连接,连接后,棚膜位于连接板的上端面上,并且与连接板上的通风口相对应的棚膜上设置有通风孔,棚膜与连接板的上端面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37.调节机构调节调节板时,调节机构可以为设置在通风口侧面上的伸缩杆,伸缩杆带动调节板在通风口上上下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当伸缩杆伸长时,将调节板向下顶起,连接板上的通风口露出,通风口打开,风通过棚膜上的通风孔进入连接板上的通风口进行通风,当伸缩杆缩短时,将调节板向上移动,连接板位于通风口内,将通风口遮挡住,本装置的调节板在伸缩杆的带动下上下移动的过程时,调节板始终与连接板处于相互平行的状态。
38.【实施例3】
39.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调节机构可以为另一种结构,如图2所示,本装置的调节机构包括与调节板3侧面连接的第一调节杆11和设置在通风口2内侧面上的第二调节杆6,第二调节杆6上设置有第三调节杆7,第三调节杆7能够在第二调节杆6上沿第二调节杆6所在方向移动,第三调节杆7与第四调节杆8的一端、第五调节杆9的一端铰链连接,第二调节杆6与第六调节杆10的一端铰链连接,第五调节杆9的另一端与第六调节杆10铰链连接,第六调节杆10的另一端、第四调节杆8的另一端与第一调节杆11铰链连接;通过第三调节杆7在第二调节杆6上滑动,使调节板3遮挡通风口2或打开通风口2。在本实施例中通风口2的形状与调节板3相同,调节板3为矩形板。
40.在使用时,图2为原始状态时,调节板与连接板相互平行,调节板位于通风口内将通风口遮挡,当需要打开通风口时,第三调节杆7在第二调节杆6上沿第二调节杆6所在方向移动,在第六调节杆10和第四调节杆8的作用下,第三调节杆在移动的过程中带动调节板3旋转,进而将通风口露出,如图2所示,进行通风。不需要通风时,将第三调节杆朝向反方向滑动,到回到原始位置时,此时调节板处于原始状态,即调节板遮挡通风口。通过铰链连接
的第六调节杆、第四调节杆和第五调节杆的相互作用调节调节板位置,能进一步的提高使用效率,并且在调节调节板位置时,能更加稳固的进行调节。
41.【实施例4】
42.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第二调节杆6上设置有调节杆12,调节杆12与第三调节杆7连接,调节杆12用于带动第三调节杆7在第二调节杆6上滑动。在本实施例中调节杆为伸缩杆,通过调节调节杆的伸缩调节第三调节杆在第二调节杆上滑动。
43.【实施例5】
44.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杆4上设置有连接槽14,连接槽14内设置有移动杆13,移动杆13能够在连接槽14内移动,移动杆13的一端穿过连接板1与调节杆12连接,移动杆13通过调节杆12带动第三调节杆7在第二调节杆6上滑动。操作人员可直接移动移动杆,进而调节第三调节杆在第二调节杆上的位置,进而使调节板遮挡通风口或打开通风口。
45.【实施例6】
46.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为了更便捷的移动移动杆,本装置的移动杆13上连接有提拉杆15,提拉杆15与连接板1之间设置有伸缩杆,伸缩杆通过提拉杆15带动移动杆13在连接槽14内移动。在原始状态时,本装置如图4所示,此时伸缩杆为原始长度,通风口被调节板遮挡,当需要打开通风口时,缩短伸缩杆,伸缩杆在缩短的过程中,带动提拉杆和移动杆朝向靠近通风口的方向移动,移动杆作用在第三调节杆7上,使第三调节杆7在第二调节杆6上滑动,调节板打开,通风口露出,如图5所示进行通风,当不需要打开通风口时,伸长伸缩杆,使其伸长到原始长度,伸缩杆伸长时带动提拉杆和移动杆朝向远离通风口的方向移动,回到图4所示的结构。
47.【实施例7】
48.在实施例6或实施例1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的提高调节板移动的稳定性,本装置包括两个调节结构,两个调节机构分别位于调节板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同时为了更好的与棚架连接,本实施例包括两个第一连接杆和两个第二连接杆,两个第二连接杆为长度可调节的伸缩杆,因此在使用时,可适用于不同大小的棚室,当相邻两个棚架之间的距离较短时,可通过缩短第二连接杆的长度进行连接,当相邻两个棚架之间的距离较长时,可通过伸长第二连接杆的长度进行连接。
49.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两个第一连接杆上均设置有连接槽14,连接槽14内均设置有移动杆13,在两个移动杆之间设置有一个提拉杆15,提拉杆15与连接板1之间设置有伸缩杆,伸缩杆包括第一伸缩杆17和第二伸缩杆16,第一伸缩杆17的一端与第二伸缩杆16的一端螺纹连接,第一伸缩杆17的另一端与连接板1连接,第二伸缩杆16的另一端与提拉杆15连接。第一伸缩杆的一端与连接板连接,并且第一伸缩杆能够在连接板上旋转,在旋转第一伸缩杆时,第二伸缩杆由于与第一伸缩杆螺纹连接,因此可通过螺纹连接调节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组成的伸缩杆的长度,调节提拉杆的位置,进而使移动杆在连接槽内移动。
50.本文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等只是为了描述清楚起见而对相应部件进行区别,不旨在限制任何次序或者强调重要性等。此外,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连接”在不进行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使经由其他部件间接相连。
51.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