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自动升降式水利闸门的制作方法

2022-05-16 22:45:5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升降式闸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升降式水利闸门。


背景技术:

2.闸门用于关闭和开放泄(放)水通道的控制设施。水工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用以拦截水流,控制水位、调节流量、排放泥沙和飘浮物等。
3.而现有的闸门通常都是用一块闸板来阻水,从而导致闸门的密封性不好,容易导致水泄漏,无法有效阻水,因此,需要一种较为完善的自动升降式闸门。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升降式水利闸门,有效的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升降式水利闸门,包括闸门主体,所述闸门主体的顶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两侧均开设有第一限位槽,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槽之间活动插接有主闸板,所述闸门主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底部与主闸板的顶部之间固定安装有两个对称的气缸,所述主闸板的两侧均开设有活动槽,且所述活动槽内活动插接有副闸板,所述主闸板位于两个气缸之间的顶部固定插接有输出端位于主闸板内部的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固定安装有竖直状态的螺杆,所述螺杆的表面螺纹套接有两个套环,所述套环的两侧均铰接有连接杆,两个所述副闸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两个互相对称的卡扣,所述连接杆的另一个端点铰接在对应的卡扣内。
6.进一步的,所述螺杆的表面固定套接有两个对套环进行限位的限位环。
7.进一步的,所述主闸板的内壁底部固定安装有对螺杆进行限位的限位架。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内壁两侧均开设有第二限位槽,且所述主闸板的正面和表面均设置有位于第二限位槽内的第一限位块。
9.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副闸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弧形橡胶板。
10.进一步的,所述副闸板的正面和背面均设置有防止副闸板错位的第二限位块。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实用新型可以在水流较小的时候,对水流进行初步的阻水,具体操作为,将闸门主体安装至需要阻水的位置,安装完成后,同时打开两个气缸,气缸会推动主闸板向下移动,当主闸板移动到凹槽的最底部时,即可将水流阻挡住;
13.2)、本实用新型可以在水流较大时候,增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性,具体操作为,打开伺服电机,伺服电机可以带动螺杆转动,螺杆转动既可以两个套环同时向上移动,套环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可以将倾斜状态的连接杆变成水平横向状态,连接杆变成横向状态即可将两个副闸板从主闸板内推出,直至副闸板彻底将第一限位槽密封,然后关闭伺服电机即可,此时该闸门主体将可以将水流完全阻止。
附图说明
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闸板局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主闸板侧视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闸门主体;2、安装架;3、气缸;4、伺服电机;5、副闸板;6、卡扣;7、连接杆;8、套环;9、限位环;10、螺杆;11、凹槽;12、主闸板;13、限位架;14、第一限位槽;15、第二限位槽;16、第一限位块;17、弧形橡胶板;18、活动槽;19、第二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实施例一,由图1-4给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升降式水利闸门,包括闸门主体1,闸门主体1的顶部开设有凹槽11,凹槽11的内壁两侧均开设有第一限位槽14,两个第一限位槽14之间活动插接有主闸板12,闸门主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架2,安装架2的底部与主闸板12的顶部之间固定安装有两个对称的气缸3,主闸板12的两侧均开设有活动槽18,且活动槽18内活动插接有副闸板5,主闸板12位于两个气缸3之间的顶部固定插接有输出端位于主闸板12内部的伺服电机4,伺服电机4的输出固定安装有竖直状态的螺杆10,螺杆10的表面螺纹套接有两个套环8,套环8的两侧均铰接有连接杆7,两个副闸板5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两个互相对称的卡扣6,连接杆7的另一个端点铰接在对应的卡扣6内。
22.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螺杆10的表面固定套接有两个对套环8进行限位的限位环9,防止套环8上下移动的范围过大,从而影响到副闸板5的密封。
23.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主闸板12的内壁底部固定安装有对螺杆10进行限位的限位架13。
24.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第一限位槽14的内壁两侧均开设有第二限位槽15,且主闸板12的正面和表面均设置有位于第二限位槽15内的第一限位块16,保证主闸板12在上下移动的时候不会出现错位的情况。
25.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两个副闸板5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弧形橡胶板17,弧形橡胶板17可以增强副闸板5的密封性。
26.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副闸板5的正面和背面均设置有防止副闸板5错位的第二限位块19。
27.工作原理:首先将闸门主体1安装至需要阻水的位置,安装完成后,同时打开两个气缸3,气缸3会推动主闸板12向下移动,当主闸板12移动到凹槽11的最底部时,即可将缓慢的水流阻挡住;
28.当水流速度较大时,打开伺服电机4,伺服电机4可以带动螺杆10转动,螺杆10转动
既可以两个套环8同时向上移动,套环8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可以将倾斜状态的连接杆7变成水平横向状态,连接杆7变成横向状态即可将两个副闸板5从主闸板12内推出,直至副闸板5彻底将第一限位槽14密封,然后关闭伺服电机4即可,此时该闸门主体1将可以将水流完全阻止。
2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动升降式水利闸门,包括闸门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闸门主体(1)的顶部开设有凹槽(11),所述凹槽(11)的内壁两侧均开设有第一限位槽(14),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槽(14)之间活动插接有主闸板(12),所述闸门主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架(2),所述安装架(2)的底部与主闸板(12)的顶部之间固定安装有两个对称的气缸(3),所述主闸板(12)的两侧均开设有活动槽(18),且所述活动槽(18)内活动插接有副闸板(5),所述主闸板(12)位于两个气缸(3)之间的顶部固定插接有输出端位于主闸板(12)内部的伺服电机(4),所述伺服电机(4)的输出固定安装有竖直状态的螺杆(10),所述螺杆(10)的表面螺纹套接有两个套环(8),所述套环(8)的两侧均铰接有连接杆(7),两个所述副闸板(5)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两个互相对称的卡扣(6),所述连接杆(7)的另一个端点铰接在对应的卡扣(6)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升降式水利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10)的表面固定套接有两个对套环(8)进行限位的限位环(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升降式水利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闸板(12)的内壁底部固定安装有对螺杆(10)进行限位的限位架(1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升降式水利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槽(14)的内壁两侧均开设有第二限位槽(15),且所述主闸板(12)的正面和表面均设置有位于第二限位槽(15)内的第一限位块(16)。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升降式水利闸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副闸板(5)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弧形橡胶板(17)。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升降式水利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闸板(5)的正面和背面均设置有防止副闸板(5)错位的第二限位块(19)。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升降式闸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升降式水利闸门,其包括闸门主体,闸门主体的顶部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内壁两侧均开设有第一限位槽,两个第一限位槽之间活动插接有主闸板,闸门主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架,安装架的底部与主闸板的顶部之间固定安装有两个对称的气缸,主闸板的两侧均开设有活动槽,且活动槽内活动插接有副闸板,主闸板位于两个气缸之间的顶部固定插接有输出端位于主闸板内部的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固定安装有竖直状态的螺杆,螺杆的表面螺纹套接有两个套环,套环的两侧均铰接有连接杆,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全自动的升降闸板,而且在阻水的过程中拥有副闸板,从而增强闸门的性能。从而增强闸门的性能。从而增强闸门的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潘国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扬州市恒阳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24
技术公布日:2022/5/15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