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立窗式放风的对称式塑料大棚的制作方法

2022-05-16 21:01:3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基础设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立窗式放风的对称式塑料大棚。


背景技术:

2.塑料大棚俗称冷棚,是一种简易实用的保护地栽培设施,由于其建造容易、使用方便、投资较少,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 利用竹木、钢材等材料,并覆盖塑料薄膜,搭成拱形棚,供栽培蔬菜,能够提早或延迟供应,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有利于防御自然灾害,特别是北方地区能在早春和晚秋淡季供应鲜嫩蔬菜。塑料大棚一般会设置顶部风口,但顶部风口在冬季雨雪天无法打开,因为雨雪天外部雨或雪会通过顶部分口进入棚室,增加棚室空气湿度,塑料大棚建造可以是南北走向,也可以是东西走向,立窗式放风解决了塑料大棚顶部降温、排湿的难题,有利于减轻设施栽培植物细菌、真菌、病毒、生理等病害,有利于植物的健康栽培,有利于绿色生产,减少农药的使用。本实用新型顶部采用立窗式放风,在雨雪天也可打开风口放风,棚室采光好,升温快,便于棚室的管理,省时、省工;塑料大棚顶部立窗式通风可以有效改善棚内空气温度、湿度,减轻病虫危害,有利于绿色生产和节本增效。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窗式放风的对称式塑料大棚,具有采光好、升温快、安装模式灵活、便于棚室的管理、能有效改善棚内温湿度的优点。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立窗式放风的对称式塑料大棚,包括若干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立柱、第一拱杆、第二立柱、水平支撑杆、斜支撑杆和第二拱杆,所述第一立柱对称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的第一立柱上侧连接有第一拱杆,所述第一拱杆中部下侧连接有第二立柱,所述第二立柱中部设置有水平支撑杆,所述水平支撑杆两端与第一拱杆连接,所述水平支撑杆上方对称设置有两个与第二立柱连接的斜支撑杆,所述斜支撑杆的另一端均与第一拱杆连接,所述第一拱杆左部上侧设置有向上倾斜的第二拱杆;所述若干组支撑架之间设置有若干根纵向固定杆,相邻的所述支撑架的第一立柱之间均设置有通风窗,所述通风窗上侧均设置有第一挡风膜,所述通风窗下侧均设置有第一压膜槽;相邻的所述第二拱杆下侧设置有立窗,所述立窗下侧固定在第一拱杆上,所述立窗上侧设置有第二挡风膜,所述立窗下侧设置有第二压膜槽,所述若干组支撑架外侧设置有大棚膜。
5.优选的,所述大棚膜采用聚氯乙烯棚膜。
6.优选的,所述立窗高度为0.6米,所述立窗与第二立柱之间的水平距离为1.5米。
7.优选的,所述第一拱杆为弧形或者半圆形,所述第一拱杆左右对称。
8.优选的,所述通风窗宽度为1-1.2米,所述通风窗和立窗内均设置有60目防虫网。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0.本实用新型顶部采用立窗式放风,在雨雪天也可打开风口放风,棚室采光好,升温快,便于棚室的管理,省时、省工;本实用新型可以是南北走向,也可以是东西走向,当本实用新型南北走向时,将立窗设置在背风侧,当本实用新型东西走向时,将立窗设置在南侧,通过立窗和通风窗配合解决了塑料大棚顶部降温、排湿的难题,有利于减轻设施栽培植物细菌、真菌、病毒、生理等病害,有利于植物的健康栽培,有利于绿色生产,减少农药的使用,有利于绿色生产和节本增效。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3.图中:1、支撑架,2、第一立柱,3、通风窗,4、第一挡风膜,5、第一压膜槽,6、第一拱杆,7、第二立柱,8、水平支撑杆,9、斜支撑杆,10、第二拱杆,11、立窗,12、第二挡风膜,13、第二压膜槽,14、纵向固定杆,15、大棚膜。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5.请参阅图1-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立窗式放风的对称式塑料大棚,包括若干组支撑架1,所述支撑架1包括第一立柱2、第一拱杆6、第二立柱7、水平支撑杆8、斜支撑杆9和第二拱杆10,所述第一立柱2对称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的第一立柱2上侧连接有第一拱杆6,所述第一拱杆6中部下侧连接有第二立柱7,所述第二立柱7中部设置有水平支撑杆8,所述水平支撑杆8两端与第一拱杆6连接,所述水平支撑杆8上方对称设置有两个与第二立柱7连接的斜支撑杆9,所述斜支撑杆9的另一端均与第一拱杆6连接,所述第一拱杆6左部上侧设置有向上倾斜的第二拱杆10;所述若干组支撑架1之间设置有若干根纵向固定杆14,相邻的所述支撑架1的第一立柱2之间均设置有通风窗3,所述通风窗3上侧均设置有第一挡风膜4,所述通风窗3下侧均设置有第一压膜槽5;相邻的所述第二拱杆10下侧设置有立窗11,所述立窗11下侧固定在第一拱杆6上,所述立窗11上侧设置有第二挡风膜12,所述立窗11下侧设置有第二压膜槽13,所述若干组支撑架1外侧设置有大棚膜15。
16.为了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保温性、透光性和耐候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大棚膜15采用聚氯乙烯棚膜。
17.为了提高本实用新型立窗11的通风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立窗11高度为0.6米,所述立窗11与第二立柱7之间的水平距离为1.5米。
1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结构更加稳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拱杆6为弧形或者半圆形,所述第一拱杆6左右对称。
19.为了便于改善棚内空气温度、湿度,减轻病虫危害,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风窗3宽度为1-1.2米,所述通风窗3和立窗11内均设置有60目防虫网。
2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采用对称结构,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均可,当
本实用新型南北走向时,将立窗11设置在背风侧,当本实用新型东西走向时,将立窗11设置在南侧,设置灵活,便于推广安装;本实用新型顶部采用立窗11放风,在雨雪天也可打开风口放风,立窗11内设置有60目防虫网,能够有效改善棚内空气温度、湿度,减轻病虫危害;立窗11上侧设置有第二挡风膜12,立窗11下侧设置有第二压膜槽13,当外界温度过低时,可将第二挡风膜12拉下,利用第二压膜槽13固定,可防止外界冷空气进入大棚,保持棚内温度稳定;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立柱2上还设置有通风窗3,利用通风窗3配合立窗11可加快大棚内部空气的流动速度,有利于放风、排湿和降温;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支撑架1内设置第二立柱7、水平支撑杆8和斜支撑杆9,进一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本实验新型棚室内采光好,升温快,便于棚室的管理,有利于绿色生产和节本增效。
2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立窗式放风的对称式塑料大棚,包括若干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立柱、第一拱杆、第二立柱、水平支撑杆、斜支撑杆和第二拱杆,所述第一立柱对称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的第一立柱上侧连接有第一拱杆,所述第一拱杆中部下侧连接有第二立柱,所述第二立柱中部设置有水平支撑杆,所述水平支撑杆两端与第一拱杆连接,所述水平支撑杆上方对称设置有两个与第二立柱连接的斜支撑杆,所述斜支撑杆的另一端均与第一拱杆连接,所述第一拱杆左部上侧设置有向上倾斜的第二拱杆;所述若干组支撑架之间设置有若干根纵向固定杆,相邻的所述支撑架的第一立柱之间均设置有通风窗,所述通风窗上侧均设置有第一挡风膜,所述通风窗下侧均设置有第一压膜槽;相邻的所述第二拱杆下侧设置有立窗,所述立窗下侧固定在第一拱杆上,所述立窗上侧设置有第二挡风膜,所述立窗下侧设置有第二压膜槽,所述若干组支撑架外侧设置有大棚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窗式放风的对称式塑料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棚膜采用聚氯乙烯棚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窗式放风的对称式塑料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立窗高度为0.6米,所述立窗与第二立柱之间的水平距离为1.5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窗式放风的对称式塑料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拱杆为弧形或者半圆形,所述第一拱杆左右对称。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窗式放风的对称式塑料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窗宽度为1-1.2米,所述通风窗和立窗内均设置有60目防虫网。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立窗式放风的对称式塑料大棚,包括若干组支撑架,支撑架包括第一立柱、第一拱杆、第二立柱、水平支撑杆、斜支撑杆和第二拱杆,第一立柱上侧连接有第一拱杆,第一拱杆中部下侧连接有第二立柱,第二立柱中部设置有水平支撑杆,水平支撑杆上方对称设置有两个与第二立柱连接的斜支撑杆,斜支撑杆的另一端均与第一拱杆连接,第一拱杆左部上侧设置有向上倾斜的第二拱杆;若干组支撑架之间设置有若干根纵向固定杆,相邻的第二拱杆下侧设置有立窗,立窗下侧固定在第一拱杆上,若干组支撑架外侧设置有大棚膜;本实用新型具有采光好、升温快、安装模式灵活、便于棚室的管理、能有效改善棚内温湿度的优点。能有效改善棚内温湿度的优点。能有效改善棚内温湿度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苗保朝 钟华 侯书杰 郭小伟 张永红 张华莹 宋红杰 李浩敏 耿文森 邹伟 张加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苗保朝
技术研发日:2021.12.28
技术公布日:2022/5/15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