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具有安全装置的自动开收多折伞的制作方法

2022-05-16 20:33:4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日常使用的伞具,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防止中棒在收伞折叠时自动回弹的安全装置的自动开收伞的结构改进。


背景技术:

2.现有的自动开收多折伞上设置有开收控制装置,使用非常方便,通过按压伞把上的按钮就可以释放下巢或中棒的外管,在中棒内设的开伞弹簧的作用下中棒伸长,同时随着中棒伸长通过开伞拉绳拉动下巢向上移并撑开伞骨,从而实现自动开伞的目的;再次按压按钮则会释放伞把内被锁定的子弹头使与该子弹头连接的开伞拉绳失去对下巢的拉力,伞面则在设在伞骨上的收伞弹簧的作用下自动收折起来。
3.但这种自动开收多折伞在收折伞面后仍然需要使用者用力将展开的中棒各管件压缩至锁定状态才能完全收伞,为了防止在压缩中棒的过程中因不小心放开中棒而引致的中棒反弹伤人的事故,这种自动开收伞通常还会安装有安全装置,如公告号为cn20149974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的一种自动开收伞安全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主体101、枢接于主体101的转轴102、固定于所述转轴102上的棘轮103、绕线轮104和发条105、一端铰接于所述主体101的定位块106以及安全拉绳(图中未示出)。所述安全拉绳两端分别连接于绕线轮104和上巢,所述定位块106的自由端与棘轮103的棘齿相对,该定位块106的内侧设有伸入主体101内的凸块107,该凸块107的位置与中棒内设置的子弹头复位时的位置相对。所述发条105在收伞的过程中能带动转轴102及绕线轮104转动从而收卷安全拉绳,同时通过定位块106卡制棘轮103防止其反转,由此可通过安全拉绳的牵拉防止中棒自动回弹。
4.上述收伞安全结构中,转轴102、棘轮103和绕线轮104是一体设置的,发条105安装在转轴102的端侧,棘轮103位于转轴102的另一端侧,所述绕线轮104则位于棘轮103和发条105之间,这样一来,与该绕线轮104连接的安全拉绳就与连接子弹头的开伞拉绳的位置很接近,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随着中棒的伸缩二者容易缠绕在一起甚至打结,由此会造成开收伞不顺畅、甚至出现故障的问题。而如果将绕线轮设置在转轴的端侧,发条设在中间的话,则无法在发条中央的末端设置折弯扣与转轴扣接,在绕线轮工作时发条容易脱落使之起不到卷线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将发条可靠地安装于绕线轮与棘轮之间的具有安全装置的自动开收多折伞。
6.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制造一种具有安全装置的自动开收多折伞,包括:由多节管件滑动套接而成的中棒、分别安装在该中棒顶部和底部的上巢和伞把、滑动套接于该中棒的下巢、开收控制装置和安全装置;所述开收控制装置包括设在所述中棒内腔的开伞弹簧、子弹头及与之连接的开伞拉绳;所述安全装置包括:绕线
轮、与该绕线轮同轴连接的棘轮、发条以及一端与所述绕线轮连接的安全拉绳;
7.所述绕线轮与棘轮通过位于两者之间沿轴向设置的第一半轴一体连接,一个分体设置的第二半轴插入该绕线轮和棘轮中部设置的轴向插孔内,所述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之间形成窄缝;所述发条安装在所述绕线轮与棘轮之间。
8.所述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的横截面呈半圆形,两者拼接成圆柱状。
9.所述棘轮的轴向插孔中部分为半圆通孔、部分为盲孔,所述绕线轮的轴向插孔为半圆形;所述第二半轴的外侧设有凸台,该第二半轴的横截面为半圆形的部分穿过所述半圆通孔最后插入绕线轮的半圆形轴向插孔内,所述凸台与盲孔的底面相抵。
10.所述绕线轮的轴向外侧中部向外凸设有第一凸柱,所述第二半轴在其凸台外侧向外凸设有第二凸柱,该第一凸柱和第二凸柱可转动地插接于所述伞把内部。
11.所述发条的内端部设有相连的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被夹在所述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之间的所述窄缝内,所述第二折弯部搭扣在该第一半轴或第二半轴的侧面。
12.所述开伞拉绳位于中棒内的部分设置在所述开伞弹簧的内部,所述安全拉绳位于中棒内的部分设置在该开伞弹簧外部。
13.所述中棒由4节管件由内至外依次滑动套接而成。
14.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安全装置的自动开收多折伞的安全装置中,由棘轮、绕线轮和转轴组成的同轴部件采用分体的两部分拼接而成,使得发条能牢靠地安装于棘轮和绕线轮之间的转轴上,并使得开伞拉绳和安全拉绳能被分隔开,防止在开收伞的过程中缠绕打结,使得伞的开收更加顺畅,而且这种分体式的结构更方便开模,能降低装配过程中的故障率。
附图说明
15.图1为现有技术中自动开收伞安全结构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开收多折伞在开伞时从前往后的垂直剖面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开收多折伞在开伞时从侧方的垂直剖面图;
18.图4为图2中伞把处的放大图;
19.图5为所述子弹头被释放时伞把处的侧向垂直剖面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开收多折伞在收伞时从前往后的垂直剖面图;
21.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开收多折伞在收伞时从侧方的垂直剖面图;
22.图8为图6中伞把处的放大图;
23.图9为图7中伞把处的放大图;
24.图10为所述开伞拉绳和安全拉绳的连接示意图;
25.图11为所述绕线轮和棘轮、发条、第二半轴的分解图;
26.图12为所述第二半轴的结构图;
27.图13为所述绕线轮和棘轮与第二半轴在分解状态下的剖面图;
28.图14为所述绕线轮和棘轮与第二半轴组装后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所示之最佳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30.如图2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安全装置的自动开收多折伞包括:由多节管件滑动套接而成的中棒1、安装在该中棒1顶部的上巢21、滑动套接于该中棒1的下巢22、安装在该中棒1底部的伞把3、内端与所述上巢21和下巢22连接的伞骨6、开收控制装置以及用于防止收伞时中棒反弹的安全装置。本实施例中,所述多折伞的中棒1采用四折结构,从外至内依次由外管11、第一中管12、第二中管13和内管14这4节管件滑动套接而成。
31.本实施例中,所述开收控制装置包括:提供中棒1伸展动力的开伞弹簧41、子弹头42、开伞拉绳43、顶部固定于上巢21的空心顶杆44、设在伞把3内用于定位子弹头42的控制管33、用于将子弹头42锁定于控制管33内的勾片32等。其中,所述开伞弹簧41、子弹头42、空心顶杆44设置在中棒1内腔,如图2和图10所示,所述开伞拉绳43一端连接子弹头42、另一端绕经上巢21处设置的滑轮组45和下巢22处设置的滑轮组46后固定连接于上巢21。
32.所述安全装置包括:同轴连接的绕线轮51和棘轮52、发条53、安全拉绳54、用于限制所述棘轮52反转的卡制件58以及弹性件582。所述绕线轮51、棘轮52、发条53、卡制件58和弹性件582安装在伞把3内腔中,安全拉绳54两端分别与所述绕线轮51和上巢21连接,卡制件58中部铰接于伞把3内,弹性件582作用于卡制件58上部由此使得其下端朝棘轮52方向移动。
33.在如图6至图9所示的收伞状态下,各组伞骨6折叠起来,中棒1各管件被压缩折叠在一起,且中棒1最外层的外管11被伞把3内设置的卡扣件34卡进其侧壁开设的通孔内而被锁定,子弹头42被空心顶杆44顶进控制管33内,勾片32伸进控制管33侧壁通孔内将子弹头42锁定,所述卡制件58转轴以下向内伸出的凸起581被该子弹头42向外推从而使得该卡制件58下端脱离棘轮52(如图9),多余的安全拉绳54被收卷于绕线轮51。此时,按压伞把3上的按钮31时,所述卡扣件34退出外管11的侧壁通孔,外管11被释放并在开伞弹簧41的作用下中棒1外层各管件向上伸展拉长,但子弹头42仍被锁定于控制管33内,随着上巢21的上升,开伞拉绳43通过滑轮组45和46拉动下巢22上升从而撑开伞骨6,安全拉绳54从绕线轮51处被拉出,绕线轮51反向转动并上紧发条53,这时,多折伞处于如图2至图5所示的开伞状态。
34.当再次按压伞把3上的按钮31时,如图5所示,所述勾片32退出控制管33从而释放子弹头42,该子弹头42向上移动并脱离控制管33,下巢22失去开伞拉绳43的拉力而下移,伞骨6在安装于其上的收伞弹簧的作用下折叠起来,而卡制件58的凸起581失去子弹头42的推力而使得在弹性件582作用下该卡制件58下端面与棘轮52的齿面贴近相抵,由此棘轮52只能正向转动而不能反向转动。此时向下压缩折叠中棒时,绕线轮51在发条53的作用下正向转动并往回收卷安全拉绳54,此时即使放开压缩中棒1的力,由于棘轮52不能反向转动,在安全拉绳54的拉力下中棒1也不能向上反弹。以上结构原理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35.如图11、图13和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特别之处在于:所述绕线轮51与棘轮52之间连接有沿轴向设置的第一半轴55,该绕线轮51、第一半轴55和棘轮52为一体成型结构,一个分体设置的第二半轴56插入该绕线轮51和棘轮52中部设置的轴向插孔内,该第一半轴55和第二半轴56共同组成所述绕线轮51和棘轮52的转轴,所述第一半轴55和第二半轴56之间形成窄缝57,所述发条53安装在所述绕线轮51与棘轮52之间由第一半轴55和第二半轴56组成的转轴上。
36.如图10所示,采用以上结构后,绕线轮51就安装于该共轴组件的一侧,一端绕在该绕线轮51上的安全拉绳54也相应位于该端侧,由此该安全拉绳54就可以与中棒1内的开伞拉绳43尽量分开,防止两者在开收伞过程中缠绕打结。
37.为了更进一步将开伞拉绳43和安全拉绳54分隔开来,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开伞拉绳43位于中棒1内的部分设置在所述开伞弹簧41的内部并从所述空心顶杆44内腔中穿过,而所述安全拉绳54位于中棒1内的部分则设置在该开伞弹簧41外部。
38.如图11所示,所述发条53中央的内端部设有相连的第一折弯部531和第二折弯部532,其中,所述第一折弯部531被夹在所述第一半轴55和第二半轴56之间的所述窄缝57内,所述第二折弯部532搭扣在该第一半轴55或第二半轴56的侧面。这样发条53就能牢靠地安装在第一半轴55和第二半轴56上,解决了绕线轮51工作时发条53容易脱落的问题,使得自动伞开收时更加顺畅。
39.本实施例中,如图12、图13和图14所示,所述第一半轴55和第二半轴56的横截面呈半圆形,两者拼接成圆柱状。相应地,如图11所示,所述棘轮52的轴向插孔中,一部分为半圆通孔521、另一部分为半圆的盲孔522,所述绕线轮51的轴向插孔512为半圆形的盲孔并与所述半圆通孔521的位置轴向相对。所述第二半轴56的外侧设有凸台561,该凸台561与第二半轴56组成圆柱形状,该第二半轴56的横截面为半圆形的部分穿过所述半圆通孔521最后插入绕线轮51的半圆形轴向插孔512内,所述凸台561与盲孔522的底面相抵。
40.所述绕线轮51的轴向外侧中部向外凸设有外轮廓呈圆柱形的第一凸柱511,所述第二半轴56在其凸台561外侧也向外凸设有外轮廓呈圆柱形的第二凸柱562,该第一凸柱511和第二凸柱562可转动地插接于所述伞把3内部。
4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