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茶叶揉捻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16 16:11:0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生产技术,尤其是一种茶叶揉捻装置。


背景技术:

2.揉捻是乌龙茶初制的塑型工序,通过揉捻形成其紧结弯曲的外形,并对内质改善也有所影响,揉捻可以卷紧茶条,缩小体积,为炒干成条打好基础,适当破坏叶组织、物质转变。炒青出锅后不待冷却立即趁热装桶揉捻,这时叶温高,内含物的分子结构松散,叶子的柔软性、粘性和可塑性较强,制成的条形能紧结、均匀。
3.授权公开号为cn209749659u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茶叶自动揉捻机,包括揉捻盘,揉捻盘上固定有支撑用的安装座,揉捻盘上设有揉捻筒,揉捻筒外壁上设有上悬臂,安装座上转动连接有下悬臂,上悬臂与下悬臂转动连接,揉捻筒上方设有加压盖,安装座内设置有传动机构,传动机构上分别连接着下悬臂和减速机,减速机连接有驱动电机,加压盖通过转动杆转动连接在揉捻筒外壁上,转动杆上连接有升降装置和转动装置,升降装置与加压盖相连,转动装置与转动杆的转动连接处相连,揉捻筒外壁上设有与转动杆配合的卡接装置。
4.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存在着在揉捻时,会有茶叶从揉捻捅内散落至揉捻盘上,而散落的茶叶无法被揉捻,严重影响揉捻效率;对于较长的茶叶条,无法充分揉捻,降低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叶揉捻装置,用于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茶叶揉捻装置,包括揉捻盘,所述揉捻盘的两端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转动连接有下悬臂,所述下悬臂上转动连接有上悬臂,所述上悬臂通过固定环与揉捻捅连接,所述上悬臂上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上套设有竖杆,所述竖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加压盖,所述揉捻捅的底部呈敞开式,所述揉捻捅底部的边沿处套设有底盘,所述底盘上固定连接有圆筒,所述圆筒内设有滚球。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茶叶揉捻装置,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8.进一步地,所述套筒的一侧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设置有手持部。
9.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内设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的两端分别连接下悬臂和减速机,所述减速机连接有驱动电机。
10.进一步地,所述揉捻盘上设置有波浪纹。
11.进一步地,所述揉捻盘通过固定杆与支撑柱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揉捻捅的侧面设置有铭牌。
13.进一步地,所述揉捻盘内底壁的材质为不锈钢。
14.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
15.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揉捻捅的底部加装底盘和圆筒,通过在圆筒内放置有滚球,使得揉捻捅在转动揉捻时,滚球跟随转动,将从揉捻捅内散落至揉捻盘上的茶叶进行揉捻,使得同批次的茶叶均被揉捻,无需二次返工,有效地提升装置的工作效率,同时滚球还可以将揉捻捅上较长的茶叶条的尾端也充分揉捻,大大地提升装置的揉捻效果。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揉捻盘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揉捻捅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1.如图1至图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茶叶揉捻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实施例的茶叶揉捻装置,包括揉捻盘1,揉捻盘1内底壁的材质为不锈钢,揉捻盘1上设置有波浪纹,揉捻盘1的两端设置有支撑柱2,揉捻盘1通过固定杆111与支撑柱2连接,支撑柱2上转动连接有下悬臂3,下悬臂3上转动连接有上悬臂4,上悬臂4通过固定环5与揉捻捅12连接,上悬臂4上固定连接有连杆6,连杆6的一端设置有套筒601,套筒601上套设有竖杆7,套筒601的一侧设置有螺杆602,螺杆602的一端设置有手持部603,竖杆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加压盖8,向揉捻捅12内放置好茶叶后,将加压盖8伸入揉捻捅12内,并且通过拧紧螺杆602固定竖杆7的位置,避免加压盖8在揉捻过程中出现上下移动的现象,揉捻捅12的底部呈敞开式,揉捻捅12与揉捻盘1之间相距三厘米左右,使得揉捻捅12内的茶叶充分与揉捻盘1接触揉捻,揉捻捅12底部的边沿处套设有底盘9,底盘9上设有内凹槽,底盘9通过内凹槽卡接在揉捻捅12底部的边沿,底盘9上固定连接有圆筒10,圆筒10内设有滚球11,滚球11和圆筒10成套设置,滚球11可在圆筒10内滚动,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揉捻捅12的底部加装底盘9和圆筒10,通过在圆筒10内放置有滚球11,使得揉捻捅12在转动揉捻时,滚球11跟随转动,将从揉捻捅12内散落至揉捻盘1上的茶叶进行揉捻,使得同批次的茶叶均被揉捻,无需二次返工,有效地提升装置的工作效率,同时滚球11还可以将揉捻捅12上较长的茶叶条的尾端也充分揉捻,大大地提升装置的揉捻效果。
22.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支撑柱2内设有传动机构,传动机构的两端分别连接下悬臂3和减速机,减速机连接有驱动电机,在本实用新型中,传动机构属于成熟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过多赘述,市面上均可采购对相应的零部件。
23.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揉捻捅12的侧面设置有铭牌,在本实用新型中,铭牌上注明装置的规格以及功率。
24.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支撑柱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201,在本实用新型中,底板201起到提升支撑柱2的稳定性。
25.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
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2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茶叶揉捻装置,包括揉捻盘(1),其特征在于,所述揉捻盘(1)的两端设置有支撑柱(2),所述支撑柱(2)上转动连接有下悬臂(3),所述下悬臂(3)上转动连接有上悬臂(4),所述上悬臂(4)通过固定环(5)与揉捻捅(12)连接,所述上悬臂(4)上固定连接有连杆(6),所述连杆(6)的一端设置有套筒(601),所述套筒(601)上套设有竖杆(7),所述竖杆(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加压盖(8),所述揉捻捅(12)的底部呈敞开式,所述揉捻捅(12)底部的边沿处套设有底盘(9),所述底盘(9)上固定连接有圆筒(10),所述圆筒(10)内设有滚球(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揉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601)的一侧设置有螺杆(602),所述螺杆(602)的一端设置有手持部(60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揉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2)内设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的两端分别连接下悬臂(3)和减速机,所述减速机连接有驱动电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揉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揉捻盘(1)上设置有波浪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揉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揉捻盘(1)通过固定杆(111)与支撑柱(2)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揉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揉捻捅(12)的侧面设置有铭牌。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揉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揉捻盘(1)内底壁的材质为不锈钢。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揉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20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叶揉捻装置,包括揉捻盘,所述揉捻盘的两端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转动连接有下悬臂,所述下悬臂上转动连接有上悬臂,所述上悬臂通过固定环与揉捻捅连接,所述上悬臂上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上套设有竖杆,所述竖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加压盖,所述揉捻捅的底部呈敞开式,所述揉捻捅底部的边沿处套设有底盘,所述底盘上固定连接有圆筒,所述圆筒内设有滚球。有滚球。有滚球。


技术研发人员:匡祯超 郭桂义 李玉章 徐华 苏超 胡涛 王玉燕 朱兰兰 朱峰 匡曦 匡洁 李清 李新光 靖慧峰 梅溢洋 曹彦明 陈永来 秦保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赛山悟道生态茶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18
技术公布日:2022/5/15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