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适用于中重型商用车的电动循环球转向器的制作方法

2022-05-12 00:02: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转向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适用于中重型商用车的电动循环球转向器。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汽车市场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商用车纯电动转向产品也逐步在国内市场应用。目前市面上商用车纯电动转向产品受产品结构及技术限制,不能满足大负载转向扭矩,仅能满足6吨以下车型需求,现有的电动循环球转向器,结构简单,采用摇臂轴螺母传动,由于空间结构限制,双电机助力难以安装助力机构,当输入扭矩过大的时候,容易发生损坏,降低使用寿命,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适用于中重型商用车的电动循环球转向器,结构设计新颖,采用双电机助力,减速机构采用双蜗杆,单一蜗轮配合,两蜗杆与蜗轮的配合呈上下布置,这样既提升了蜗轮的疲劳寿命,同时又节省轴向空间,提升了产品装配精度,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中重型商用车的电动循环球转向器,包括输入轴、蜗轮、蜗杆ⅰ、蜗杆ⅱ、螺杆、螺母结构和壳体,所述螺杆设置在壳体内部,螺杆的上端连接有扭杆,螺杆通过扭杆与输入轴连接,输入轴与螺杆的连接处设置有传感器,所述蜗轮套在螺杆上,蜗轮分为蜗轮上半部分和蜗轮下半部分,所述蜗杆ⅰ与蜗轮上半部分啮合,蜗杆ⅱ与蜗轮下半部分啮合,所述螺母结构包括螺母本体,螺母本体安装在螺杆上,螺母本体的外侧面上设置有螺母齿部,螺母本体通过螺母齿部连接有齿扇。
5.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外侧设置有电机ⅰ和电机ⅱ,电机ⅰ的输出轴与蜗杆ⅰ连接,电机ⅱ输出轴与蜗杆ⅱ连接,通过电机ⅰ和电机ⅱ分别带动蜗杆ⅰ和蜗杆ⅱ转动,蜗杆ⅰ和蜗杆ⅱ带动蜗轮转动,实现助力,满足大负载转向扭矩的需求。
6.进一步的,所述电机ⅰ的外侧端上设置有控制器ⅰ,电机ⅱ的外侧端上设置有控制器ⅱ,控制器ⅰ和控制器ⅱ分别通过传感器线束与传感器连接,通过传感器能够检测到扭杆发生形变,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进而实现对电机的控制。
7.进一步的,所述齿扇上连接有输出轴,输出轴穿至壳体的外侧,输出轴的外侧端连接有摇臂,螺杆能够带动螺母本体上下移动,螺母本体移动带动齿扇转动,齿扇通过输出轴带动摇臂转动。
8.进一步的,所述蜗轮与蜗杆ⅰ和蜗杆ⅱ的啮合点不在同一平面。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0.本实用新型上设置了电机ⅰ和电机ⅱ,通过电机ⅰ和电机ⅱ分别带动蜗杆ⅰ和蜗杆ⅱ转动,蜗杆ⅰ和蜗杆ⅱ带动蜗轮转动,实现助力,满足大负载转向扭矩的需求,通过传感器
能够检测到扭杆发生形变,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进而实现对电机的控制,螺杆能够带动螺母本体上下移动,螺母本体移动带动齿扇转动,齿扇通过输出轴带动摇臂转动,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新颖,采用双电机助力,减速机构采用双蜗杆,单一蜗轮配合,增大输出力矩,两蜗杆与蜗轮的配合呈上下布置,这样既提升了蜗轮的疲劳寿命,同时又节省轴向空间,提升了产品装配精度。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蜗轮与蜗杆连接结构示意图。
14.图中:1输入轴、2扭杆、3传感器、4蜗轮、41蜗轮上半部分、42蜗轮下半部分、51蜗杆ⅰ、52蜗杆ⅱ、6螺杆、7螺母结构、71螺母本体、72螺母齿部、8齿扇、911控制器ⅰ、912控制器ⅱ、921电机ⅰ、922电机ⅱ、10摇臂、11传感器线束、12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6.实施例一
17.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中重型商用车的电动循环球转向器,包括输入轴1、蜗轮4、蜗杆ⅰ51、蜗杆ⅱ52、螺杆6、螺母结构7和壳体12,螺杆6设置在壳体12内部,螺杆6的上端连接有扭杆2,螺杆6通过扭杆2与输入轴1连接,输入轴1与螺杆6的连接处设置有传感器3,蜗轮4套在螺杆6上,蜗轮4分为蜗轮上半部分41和蜗轮下半部分42,蜗杆ⅰ51与蜗轮上半部分41啮合,蜗杆ⅱ52与蜗轮下半部分42啮合,蜗轮4与蜗杆ⅰ51和蜗杆ⅱ52的啮合点不在同一平面,壳体12的外侧设置有电机ⅰ921和电机ⅱ922,电机ⅰ921的输出轴与蜗杆ⅰ51连接,电机ⅱ922输出轴与蜗杆ⅱ52连接,通过电机ⅰ921和电机ⅱ922分别带动蜗杆ⅰ51和蜗杆ⅱ52转动,蜗杆ⅰ51和蜗杆ⅱ52带动蜗轮4转动,实现助力,满足大负载转向扭矩的需求,螺母结构7包括螺母本体71,螺母本体71安装在螺杆6上,螺母本体71的外侧面上设置有螺母齿部72,螺母本体71通过螺母齿部72连接有齿扇8,齿扇8上连接有输出轴,输出轴穿至壳体12的外侧,输出轴的外侧端连接有摇臂10,螺杆6能够带动螺母本体71上下移动,螺母本体71移动带动齿扇8转动,齿扇8通过输出轴带动摇臂10转动,电机ⅰ921的外侧端上设置有控制器ⅰ911,电机ⅱ922的外侧端上设置有控制器ⅱ912,控制器ⅰ911和控制器ⅱ912分别通过传感器线束11与传感器3连接,通过传感器3能够检测到扭杆2发生形变,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进而实现对电机的控制,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新颖,采用双电机助力,减速机构采用双蜗杆,单一蜗轮4配合,两蜗杆与蜗轮4的配合呈上下布置,这样既提升了蜗轮4的疲劳寿命,同时又节省轴向空间,提升了产品装配精度。
18.在使用时:转动输入轴1使扭杆2产生变形,传感器3检测到扭杆2形变后,通过传感器线束11分别向控制器ⅰ911和控制器ⅱ912发送信号,控制器ⅰ911和控制器ⅱ912接收到信
号分别使电机ⅰ921和电机ⅱ922运转,电机ⅰ921和电机ⅱ922转动通过蜗杆ⅰ51和蜗杆ⅱ52带动蜗轮4旋转,蜗轮4带动螺杆6转动,螺杆6旋转驱动螺母本体71直线运动,螺母本体71带动齿扇8旋转,从而带动摇臂10旋转进行输出。
1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适用于中重型商用车的电动循环球转向器,包括输入轴(1)、蜗轮(4)、蜗杆ⅰ(51)、蜗杆ⅱ(52)、螺杆(6)、螺母结构(7)和壳体(12),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6)设置在壳体(12)内部,螺杆(6)的上端连接有扭杆(2),螺杆(6)通过扭杆(2)与输入轴(1)连接,输入轴(1)与螺杆(6)的连接处设置有传感器(3),所述蜗轮(4)套在螺杆(6)上,蜗轮(4)分为蜗轮上半部分(41)和蜗轮下半部分(42),所述蜗杆ⅰ(51)与蜗轮上半部分(41)啮合,蜗杆ⅱ(52)与蜗轮下半部分(42)啮合,所述螺母结构(7)包括螺母本体(71),螺母本体(71)安装在螺杆(6)上,螺母本体(71)的外侧面上设置有螺母齿部(72),螺母本体(71)通过螺母齿部(72)连接有齿扇(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中重型商用车的电动循环球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2)的外侧设置有电机ⅰ(921)和电机ⅱ(922),电机ⅰ(921)的输出轴与蜗杆ⅰ(51)连接,电机ⅱ(922)输出轴与蜗杆ⅱ(52)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中重型商用车的电动循环球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ⅰ(921)的外侧端上设置有控制器ⅰ(911),电机ⅱ(922)的外侧端上设置有控制器ⅱ(912),控制器ⅰ(911)和控制器ⅱ(912)分别通过传感器线束(11)与传感器(3)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中重型商用车的电动循环球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扇(8)上连接有输出轴,输出轴穿至壳体(12)的外侧,输出轴的外侧端连接有摇臂(1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中重型商用车的电动循环球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4)与蜗杆ⅰ(51)和蜗杆ⅱ(52)的啮合点不在同一平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中重型商用车的电动循环球转向器,包括输入轴、蜗轮、蜗杆Ⅰ、蜗杆Ⅱ、螺杆、螺母结构和壳体,所述螺杆设置在壳体内部,螺杆的上端连接有扭杆,螺杆通过扭杆与输入轴连接,输入轴与螺杆的连接处设置有传感器,所述蜗轮套在螺杆上,蜗轮分为蜗轮上半部分和蜗轮下半部分,所述蜗杆Ⅰ与蜗轮上半部分啮合,蜗杆Ⅱ与蜗轮下半部分啮合,所述螺母结构包括螺母本体,螺母本体安装在螺杆上,螺母本体的外侧面上设置有螺母齿部,螺母本体通过螺母齿部连接有齿扇;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新颖,采用双电机助力,减速机构采用双蜗杆,单一蜗轮配合,增大输出力矩。增大输出力矩。增大输出力矩。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岩 王广辉 谢俊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豫北转向系统(新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11
技术公布日:2022/5/10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