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施肥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11 23:12: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施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施肥装置。


背景技术:

2.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水肥一体化是借助压力灌溉系统,将可溶性固体肥料或液体肥料配兑而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体,均匀、准确地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采用灌溉施肥技术,可按照作物生长需求,进行全生育期需求设计,把水分和养分定量、定时,按照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在水肥一体化系统中,通常利用施肥桶装置对肥料充分混合成肥液,完成灌溉作业。
3.为保证施肥桶稳定性,常规施肥桶多为圆柱筒状,通过桶体下部侧面设置出肥口与水肥一体化管道相连,实现肥随水走,完成灌溉,一般出肥口的设计在桶体的下半部,但因出肥口需连接管道,所以出肥口与施肥桶底部还有一段距离,施肥过程中出肥口下部桶内的肥液不能排出,因施肥桶与管道相连,不易于清洗,造成肥液的浪费及重复使用时不同类肥料间污染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施肥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施肥桶底部肥液排出不彻底,造成肥液的浪费及重复使用时不同类肥料间污染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该施肥装置包括施肥桶、搅拌机构、底座、过滤机构和出肥管,所述施肥桶固定在所述底座的上侧,所述搅拌机构设置在所述施肥桶内,所述过滤机构固定在所述施肥桶的下侧并与所述施肥桶连通,所述出肥管连接所述过滤机构。
7.进一步地,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电机和搅拌桨,所述搅拌桨设置在所述施肥桶的中部,所述搅拌电机固定在所述施肥桶的上端并与所述搅拌桨固定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施肥桶的上部一侧设置有注肥口。
9.进一步地,所述过滤机构包括过滤壳以及固定在所述过滤壳内的过滤网芯,所述过滤壳上端连接在所述施肥桶的底部,所述出肥管连接在所述过滤壳的侧部。
10.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壳的上端开口内侧设有限位挡边。
11.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壳的底部设有排污口。
12.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下侧设有滚轮。
13.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上侧设有多个扇形固定座,扇形固定座固定在施肥桶的下部外侧,所述扇形固定座的弧形边与圆筒形的施肥桶外壁相切。
14.进一步地,所述扇形固定座固定在一个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滑动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上侧。
15.进一步地,所述扇形固定座的直边上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固定有固定件,所述安装座通过螺栓与所述固定件固定连接。
16.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7.本实用新型在施肥桶的下侧固定有过滤机构,施肥桶内的肥液经过过滤机构过滤后由出肥管排出,可以有效解决以往施肥桶肥液排出不彻底的问题,而且过滤机构能够过滤肥液中的杂质,避免堵塞后续滴灌带上的喷头或施肥孔。
18.通过扇形固定座对施肥桶进行固定,便于对圆筒形的施肥桶进行固定,在固定的同时不会对施肥桶外壁造成损伤。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申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20.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施肥装置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施肥装置的俯视图;
23.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4.图4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扇形固定座的示意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施肥装置的示意图;
27.图中:1-施肥桶,2-底座,3-搅拌电机,4-搅拌桨,5-注肥口,6-滚轮,7-过滤壳,8-过滤网芯,9-有限位挡边,10-出肥管,11-扇形固定座,12-排污口,13-安装座,14-卡槽,15-固定件,16-扇形槽,17-t型槽,18-循环管路,19-循环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29.实施例1
30.参见图1~2,该施肥装置包括施肥桶1、搅拌机构、底座2、过滤机构和出肥管10,施肥桶1固定在底座2的上侧,搅拌机构设置在施肥桶1内,过滤机构固定在施肥桶1的下侧并与施肥桶1连通,出肥管10连接过滤机构。施肥桶1的上部一侧设置有注肥口5。通过注肥口5
向施肥桶1内注入肥料,然后通过搅拌机构使肥料与水均匀混合。注肥口5设计为螺旋瓶盖状,保证了施肥桶1的密闭性。
31.底座2的下侧设有滚轮6,方便施肥桶1移动。滚轮6优选为万向轮,使用更加方便。该施肥装置作为水肥一体化装置一般在温室内或大田使用,安置位置多为土地,施肥桶1连接底座2设计,保证了施肥桶1的平稳,在底座2上安装万向轮,方便工作人员对施肥桶1的移动。
32.本实用新型在施肥桶1的下侧固定有过滤机构,施肥桶1内的肥液经过过滤机构过滤后由出肥管10排出,可以有效解决以往施肥桶1肥液排出不彻底的问题,而且过滤机构能够过滤肥液中的杂质,避免堵塞后续滴灌带上的喷头或施肥孔。
33.搅拌机构包括搅拌电机3和搅拌桨4,搅拌桨4设置在施肥桶1的中部,搅拌电机3固定在施肥桶1的上端并与搅拌桨4固定连接。搅拌桨4上的桨叶为螺旋状,搅拌电机3带动搅拌桨4旋转,将施肥桶1的肥液搅拌均匀。
34.参见图3,过滤机构包括过滤壳7以及固定在过滤壳7内的过滤网芯8,过滤壳7上端连接在施肥桶1的底部,出肥管10连接在过滤壳7的侧部。为了保证过滤壳7内的过滤网芯8在肥液搅拌过程中不漂浮,本实施例在过滤壳7的上端开口内侧设有限位挡边9。过滤网芯8为120目钢网,过滤壳7的侧面设计出肥口,并与出肥管10相连,出肥管10为水肥一体化管道,既是灌溉水的管道,又是施肥管道。
35.过滤壳7的底部设有排污口12,排污口12处连接密封盖,密封盖螺纹连接在过滤壳7的下端,方便过滤后肥渣排出及更换过滤网芯8。
36.为保证施肥桶1的稳定性,施肥桶1底部的底座2设计为正方形框架,底座2顶面以契合桶体形状设计,底座2的上侧预留施肥桶1底部异形拐角凹槽,底座2的正方形框架内部设计为十字状支撑筋(图中未示出),底座2的上侧设有多个扇形固定座11,扇形固定座11固定在施肥桶1的下部外侧,扇形固定座11的弧形边与圆筒形的施肥桶1外壁相切,完成对施肥桶1的固定。
37.参见图4~5,底座2上的框架上设有t型槽17,扇形固定座11固定在一个安装座13上,安装座13通过螺栓连接t型槽17内的螺母,从而能够在底座2的上侧滑动,可以调节安装座13和扇形固定座11的位置,以适应不同直径的施肥桶1。
38.扇形固定座11的直边上开设有卡槽14,卡槽14内固定有固定件15,安装座13通过螺栓与固定件15固定连接。通过扇形固定座11对施肥桶1进行固定,便于对不同直径的圆筒形的施肥桶1进行固定,在固定的同时不会对施肥桶1外壁造成损伤。
39.本实施例还在扇形固定座11的扇形边内侧开设有一个扇形槽16,扇形槽16能够在搅拌机构搅拌时抵消施肥桶1外壁的震动,到达减震的目的,能够减小底座2的晃动,并且避免施肥桶1与扇形固定座11的刚性碰撞,提高施肥桶1的使用寿命,并确保管路连接可靠。
40.安装及使用过程:将施肥桶1固定在底座2上侧,调整安装座13和扇形固定座11的位置,使扇形固定座11的弧形边与圆筒形的施肥桶1外壁相切,完成对施肥桶1的固定。通过注肥口5向施肥桶1内注入肥料,搅拌电机3带动搅拌桨4在施肥桶1内搅拌,使肥料充分溶解并均匀混合。打开出肥管10上的阀门后,施肥桶1内的水肥经过过滤网芯8过滤后进入出肥管10,然后经过滴灌带上的出水口排出,完成施肥。
41.实施例2
42.参见图6,本实施例中的搅拌机构还可以是循环管路18,循环管路18的一端连通施肥桶1的上端,循环管路18的另一端连通出肥管10,循环管路18上设有循环水泵19,通过注肥口5向施肥桶1内注入肥料后,循环水泵19启动,施肥桶1内的水经过出肥管10进入循环水管,然后再返回施肥桶1,经过一定时间循环后,肥料均匀溶解至水中,完成搅拌。
43.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