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蒸发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5-11 21:27: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试验设备技术领域,尤其与一种蒸发设备相关。


背景技术:

2.蒸发器在实验室中是一种常用的设备,通过利用各成分的不同的沸点分离液体混合物和溶液,而现有的蒸发器蒸发时间长,蒸发速度慢,影响科研工作进度,造成研发周期的增长,且蒸发器体积较大,装置形成一个整体,不方便转移,难以适应实验室其他的实验需求,而且现有的蒸发器只有一个出口,在分离提纯溶液时仍会有其他成分残留,造成溶液分离不纯。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相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蒸发设备,能够将需要提纯分离的溶液从不同的出口排出,提高溶液分离提纯的精度,同时可操作性强,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
5.一种蒸发设备,包括:安装架、蒸汽管、冷凝管、弯管、安装在底座上的搅拌釜和控制装置。
6.安装架安装在底座上,安装架上设有多个夹具。
7.进一步地,蒸汽管竖直布置,且安装于夹具上,蒸汽管下端设于搅拌釜中,蒸汽管上段设有外壳,且外壳两端与蒸汽管连接,外壳上端设有连通管,连通管一端连接冷凝管,外壳侧面及顶端均设有加热元件,且外壳还包裹一层保温层,加热元件连接控制装置。
8.进一步地,冷凝管也竖直安装于夹具上,冷凝管下端通过弯管穿过外壳与蒸汽管连接,冷凝管下端设有第一出液管,冷凝管下方还设有储液管,储液管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一出液管一端,且储液管通过夹具安装于安装架上,冷凝管内设有隔板,隔板下方设有分流杆,应用时,分流杆可向两侧移动,指向弯管或储液管,冷凝管内设有螺旋管,冷凝管上还设有开口,螺旋管及开口均位于隔板上方,且开口位于螺旋管下端,开口连接进气管。
9.进一步地,弯管下端设有第二出液管,弯管包括两个直线部和弯部,直线部位于弯部两侧,第二出液管位于弯部最低点,直线部一端与冷凝管斜面最低点连接。
10.进一步地,隔板下方设有挂钩,分流杆上端穿设于挂钩上,分流杆下端呈圆锥形,且分流杆内部中空设置,分流杆内部设有磁性部件,冷凝管一侧设有电磁铁,电磁铁安装于安装架上,应用时,电磁铁吸引磁性部件向一侧移动,并使分流杆指向第一出液管,冷凝管内还设有顶杆,顶杆位于隔板下方,顶杆一端呈y形,应用时,顶杆抵接到分流杆。
11.进一步地,冷凝管下端为斜面,且朝向弯管,斜面顶部设有凹部,凹部倾斜设置,第一出液管设于凹部的最低点。
12.进一步地,蒸汽管、冷凝管及储液管均连接控制装置,第一出液管、第二出液管及储液管两端均设有可旋转的插销,插销上设有贯穿的通孔,插销通过橡胶圈固定,应用时,
通孔竖直布置。
13.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能够使混合溶液从弯管的第二出液管或者冷凝管的第一出液管排出,增加可选择性,能够适应不同试验情况的需求;用夹具将冷凝管、蒸汽管等安装在安装架上,方便调节位置,可操作性高,便于对设备进行维护、转移;采用电磁铁吸引分流杆形一侧移动,实现对冷却的溶液进行分流,达到分离不同溶液的目的,提高溶液分离效率,加快实验进度,节省时间;在蒸汽管表面设置一层保温层,防止溶液蒸汽在传递至冷凝管之前就冷却成液体回流到容器中;在冷凝管中的溶液进入储液管中时,对储液管中抽真空,能够加速溶液进入到储液管中。
附图说明
14.本文描述的附图只是为了说明所选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可能的实施方案,更不是意图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蒸汽管立体示意图。
1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冷凝管剖面结构立体示意图。
1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弯管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0.如图1~图4所示,本实例提供一种蒸发设备,包括:安装架1、蒸汽管2、冷凝管3、弯管4、安装在底座上的搅拌釜5和控制装置。
21.安装架1安装在底座上,安装架1上设有多个夹具101,方便调节各部件的位置,可操作性高。
22.具体地,蒸汽管2竖直布置,且安装于夹具101上,蒸汽管2下端设于搅拌釜5中,蒸汽管2上段设有外壳201,且外壳201两端与蒸汽管2连接,外壳201上端设有连通管202,连通管202一端连接冷凝管3。
23.具体地,冷凝管3竖直安装于夹具101上,冷凝管3下端通过弯管4穿过外壳201与蒸汽管2连接,冷凝管3下端设有第一出液管301,冷凝管3下方还设有储液管302,储液管302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一出液管301一端,且储液管302通过夹具101安装于安装架1上;冷凝管3内设有隔板303,隔板303下方设有分流杆304,应用时,分流杆304可向两侧移动,指向弯管4或储液管302。
24.具体地,弯管4下端设有第二出液管401,弯管4包括两个直线部和弯部,直线部位于弯部两侧,第二出液管401位于弯部最低点,直线部一端与冷凝管3斜面最低点连接。
25.具体地,冷凝管3内设有螺旋管305,冷凝管3上还设有开口306,螺旋管305及开口306均位于隔板303上方,且开口306位于螺旋管305下端,隔板303下方设有挂钩307,分流杆304上端穿设于挂钩307上,分流杆304下端呈圆锥形,且分流杆304内部中空设置,分流杆304内部设有磁性部件,冷凝管3一侧设有电磁铁,电磁铁安装于安装架1上,应用时,电磁铁
吸引磁性部件向一侧移动,并使分流杆304指向第一出液管301,冷凝管3内还设有顶杆308,顶杆308位于隔板303下方,顶杆308一端呈y形,应用时,顶杆308抵接到分流杆304,实现对冷却的溶液进行分流,达到分离不同溶液的目的,提高溶液分离效率,加快实验进度,节省时间。
26.具体地,冷凝管3下端为斜面,且朝向弯管4,斜面顶部设有凹部309,凹部309倾斜设置,第一出液管301设于凹部309的最低点,方便溶液进入第一出液管301中。
27.具体地,蒸汽管2、冷凝管3及储液管302均连接控制装置,第一出液管301、第二出液管401及储液管302两端均设有可旋转的插销203,插销203上设有贯穿的通孔204,插销203通过橡胶圈固定,应用时,通孔204竖直布置;冷凝管3的顶端和储液管302上端的侧面均连接抽真空管,在冷凝管3中的溶液进入储液管302中时,对储液管302中抽真空,能够加速溶液进入到储液管302中。
28.具体地,蒸汽管2及冷凝管3表面均包裹有一层保温层。
29.具体的实施方式如下描述:
30.首先将搅拌釜5放置在底座上,在蒸汽管2和冷凝管3上包裹一层保温层,然后用夹具101将蒸汽管2、冷凝管3及储液管302都安装在安装架1上,并且将储液管302固定在冷凝管3下方的第一出液管301上,将软管连接到冷凝管3的上端,在蒸汽管2的下端连接盛有溶液的容器,启动搅拌釜5开始对溶液进行加热,同时对冷凝管3进行抽真空,启动电磁铁,将分流杆304吸引到冷凝管3设有凹部309的一端并接触到冷凝管2的内壁,溶液蒸发从蒸汽管2进入挖弯管4中,由于蒸汽管2表面设置有一层保温层,可以保持溶液蒸汽的温度,防止其冷却过快而回流至盛有溶液的容器中,然后溶液蒸汽又进入到冷凝管3的隔板303以下的部分中,由螺旋管带走大量热量,溶液蒸汽在隔板303下表面冷却,通过分流杆304滴落进入凹部309中,然后再从第一出液管301进入到储液管302中,同时对储液管302抽真空,可以加速冷却后的溶液进入到储液管302中,待第一种溶液成分分离完毕后,可以提高搅拌釜5的温度,进行提纯第二种溶液成分,此时将第一出液管301关闭,关闭电磁铁,使分离杆304与顶杆308接触,这样经冷凝管3冷却的溶液就会进入到弯管4中,并从弯管4下方的第二出液管401排出;
31.上述从弯管4的第二出液管401排出和从第一出液管301进入到储液管302中两种方式,可以视实验需求自己调整先后顺序,极大地增强了实验室的可操作性和通用性,加快了实验速率。
32.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