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力转换系统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2-05-11 13:36:0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转换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2.越来越多车辆进入人们的生活,对于车辆的安全性和可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车辆中的部分模块为低压负载模块。例如,自动驾驶系统、车用娱乐系统等模块。若车辆中为低压负载模块供电的模块发生故障,如蓄电池故障,则无法保障车辆正常行驶,甚至整车失去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电力转换系统及车辆,可以提高车辆的可用性。
4.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力转换系统,用于接收第一电源提供的电能,以及为至少一个负载模块供电。其中,至少一个负载模块所属设备可以为车辆,服务器、基站等设备,第一电源可以为至少一个负载模块所属设备中的电源。下面以所述至少一个负载模块所属设备为车辆作为举例进行说明,电力转换系统可以为车辆中的低压负载模块供电。所述车辆可以为设有低压负载模块的车辆,例如车辆可以为燃油车辆或者新能源车辆。新能源车辆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动车辆、混合动力车辆等,本技术对此不作过多限定。所述负载模块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至少一个重要负载,和/或,至少一个次要负载。重要负载可以理解为影响车辆行驶的负载,如控制系统、自动驾驶系统、导航系统等。次要负载可以理解为不影响车辆行驶的负载,如车载收音机等。在一些场景中,所述负载模块可以包括多个重要负载,且所述多个重要负载具有相同功能。例如所述负载模块可以包括双路重要负载,也即重要双路负载。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力转换系统可以包括第一直流转换模块和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所述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可以对所述电能进行电压变换处理后,提供给所述至少一个负载模块。所述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可以对所述电能进行电压变换处理后,提供给所述至少一个负载模块。若电力转换系统中的一个直流转直流模块发生故障,则可以由其它直流转直流模块继续为所述至少一个负载模块供电,避免所述至少一个负载模块全部无法工作,造成车辆无法正常运行。
6.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至少一个负载模块包括第一负载模块和第二负载模块。所述系统还可以包括故障隔离模块;所述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的输入侧与所述第一电源耦合。所述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的输出侧与所述第一负载模块耦合,所述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的输出侧还通过所述故障隔离模块与所述第二负载模块耦合。所述故障隔离模块可以将所述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和所述第二负载模块连通或断开。
7.本技术实施例中,在车辆发生故障时,如第二负载模块故障时,故障隔离模块可以将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与第二负载模块断开或者隔离,可以防止第二负载模块故障产生的短路电流反灌至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中。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可以继续为第一负载模块供
电,保障第一负载模块正常工作,使得车辆能够正常运行,提升车辆的可用性。
8.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的输入侧耦合至所述第一电源;所述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的输出侧耦合至目标负载模块,所述目标负载模块为所述至少一个负载模块中的任一负载模块;所述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的输出侧还通过所述故障隔离模块耦合至所述至少一个负载模块中除所述目标负载模块之外的负载模块。
9.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的输入侧耦合至所述第一电源。所述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的输出侧耦合至所述第一负载模块,且所述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的输出侧还通过所述故障隔离模块耦合至所述第二负载模块。所述故障隔离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和所述第二负载模块连通或者断开。这样的设计可使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对第一负载模块直接供电,通过故障隔离模块为第二负载模块供电。在第二负载模块故障时,故障隔离模块可以将第二负载模块与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断开,防止短路电流反灌至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可以继续为第一负载模块进行供电,保障第一负载模块正常工作,使得车辆能够正常运行,提升车辆的可用性。
10.另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的输入侧耦合至所述第一电源;所述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的输出侧耦合至所述第二负载模块;且所述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的输出侧还通过所述故障隔离模块耦合至所述第一负载模块,所述故障隔离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和所述第一负载模块连通或者断开。这样的设计可使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对第二负载模块直接供电,通过故障隔离模块为第一负载模块供电。在第一负载模块故障时,故障隔离模块可以将第一负载模块与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断开,防止短路电流反灌至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可以继续为第二负载模块进行供电,保障第二负载模块正常工作,使得车辆能够正常运行,提升车辆的可用性。
11.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至少一个负载模块可以与第二电源耦合,第二电源可以为所述车辆中的电源,也可以为电力转换系统中的电源。其中,所述第二电源提供电能的电压小于所述第一电源提供电能的电压。在所述第二电源为车辆中的电源的场景中,车辆中的动力电池可以实施为前述第一电源。车辆中的辅助电池可以实施为第二电源,如锂电池、蓄电池等,可以为负载模块供电。所述至少一个负载模块中的一部分负载模块与第二电源耦合,所述第二电源通过所述故障隔离模块与所述至少一个负载模块中的另一部分负载模块耦合。所述第二电源提供电能的电压小于所述第一电源提供电能的电压。所述故障隔离模块可以将所述第二电源与所述另一部分负载模块连通或者断开。
12.本技术实施例中,故障隔离模块可以将第二电源与所述另一部分负载模块连通,实现第二电源为全部负载模块供电。故障隔离模块可以将第二电源与所述另一部分负载模块断开,也使故障隔离模块可以将第二电源与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以及第二电源与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断开,可以避免因第二电源故障,造成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以及其它负载模块故障。
13.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故障隔离模块可以在故障时处于断开状态。可使所述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与所述第二负载模块断开;和/或,所述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与所述第一负载模块断开,或所述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与所述第二负载模块断开;和/或,所述第二电源与所述另一部分负载模块断开。在一些场景中,所述设备故障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一种或多种故障:所述至少一个负载模块中任意一个负载模块故障;所述设备的第二电源故
障;所述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故障,或者所述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故障。
14.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故障隔离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电子开关,电子开关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mosfet),双极结型管(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bj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等多种类型的开关管中的一种或多种,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列举。和/或,故障隔离模块包括至少一个机械开关,机械开关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继电器,接触器等多种类型的开关管中的一种或多种。通过控制所述至少一个电子开关或者所述至少一个机械开关,实现前述实施例中故障隔离模块的一种或多种功能。
15.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所述故障隔离模块可以设置在同一集成电路中,如设置在同一印制电路板上,实现提高电力转换系统的集成度,可以方便安装,可以简化配电。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所述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所述故障隔离模块可以设置在多个集成电路中,如设置在多个印制电路板上。
16.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电力转换系统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可以于容纳所述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所述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以及所述故障隔离模块。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以及故障隔离模块外壳集成,可使电力转换系统具有较高集成度。便于安装到所述设备中,节约配电。
17.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可以包括第一电源、至少一个负载模块、电力转换系统。所述电力转换系统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源提供的电能,以及为至少一个负载模块供电。其中,所述电力转换系统包括第一直流转换模块和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所述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与所述第一电源耦合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负载模块耦合,可以用于对所述电能进行电压变换处理后,提供给所述至少一个负载模块。所述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与所述第一电源耦合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负载模块耦合,可以用于对所述电能进行电压变换处理后,提供给所述至少一个负载模块。
18.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电力转换系统还包括故障隔离模块。所述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的输入侧与所述第一电源耦合。所述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的输出侧与所述第一负载模块耦合,所述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的输出侧还通过所述故障隔离模块与所述第二负载模块耦合。所述故障隔离模块可以用于将所述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和所述第二负载模块连通或断开。
19.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的输入侧耦合至所述第一电源。所述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的输出侧耦合至所述第一负载模块;且所述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的输出侧还通过所述故障隔离模块耦合至所述第二负载模块,所述故障隔离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和所述第二负载模块连通或者断开。
20.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的输入侧耦合至所述第一电源;所述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的输出侧耦合至所述第二负载模块;且所述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的输出侧还通过所述故障隔离模块耦合至所述第一负载模块,所述故障隔离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和所述第一负载模块连通或者断开。
21.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车辆还包括第二电源;所述至少一个负载模块中的一部
分负载模块与所述第二电源耦合,所述第二电源通过所述故障隔离模块与所述至少一个负载模块中的另一部分负载模块耦合;所述第二电源提供电能的电压小于所述第一电源提供电能的电压;所述故障隔离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二电源与所述另一部分负载模块连通或断开。
22.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故障隔离模块可以在发生故障时处于断开状态。可使所述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与所述第二负载模块断开;和/或,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与所述第一负载模块断开,或者所述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与所述第二负载模块断开。
23.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故障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一种或多种故障:所述至少一个负载模块中任意一个负载模块故障;所述第二电源故障;所述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故障,或者,所述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故障。
24.第二方面中的任一可能设计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请参照上述第一方面中的任一可能设计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这里不再重复赘述。本技术的这些方面或其它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力转换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力转换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力转换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具体操作方法也可以应用于装置实施例或系统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多个,其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多个”理解为“至少两个”。“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字符“/”,如无特殊说明,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另外,需要理解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
30.需要指出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耦合”可以理解为电连接,两个电学元件耦合可以是两个电学元件之间的直接或间接耦合。例如,a与b连接,既可以是a与b直接耦合,也可以是a与b之间通过一个或多个其它电学元件间接耦合,例如a与b耦合,也可以是a与c直接耦合,c与b直接耦合,a与b之间通过c实现了耦合。在一些场景下,“耦合”也可以理解为连接。总之,a与b之间耦合,可以使a与b之间能够传输电能。
3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力转换系统可以应用于具有负载模块的设备中。所述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车辆,服务器、基站等设备。下面以所述设备为车辆为例进行说明。车辆可以为燃油车辆或者新能源车辆。新能源车辆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电动车辆、混合动力车辆等,本技术对此不作过多限定。下面以车辆为新能源车辆作为举例,图1示例性示出了
一种车辆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新能源车辆10主要包括车载充电机(on board charger,obc)11、至少一个低压负载模块12、动力电池模块13、动力系统14、车轮15和辅助电池16。
32.动力电池模块13可以包括动力电池和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管理系统可以包括电池管理单元,电池管理电源可以对动力电池进行管理。电池管理系统还可以包括电池检测单元,可以用于检测动力电池是否发生故障。动力电池可以为大容量、高功率的蓄电池。
33.动力系统14一般可以包括减速器、一种或多种电机等。在新能源车辆行驶时,动力电池可以为动力系统14供电,动力系统14中的电机进而可以驱动车轮15转动,从而实现车辆移动。
34.低压负载模块12可以为车辆(新能源车辆10)内部的功能系统或车载设备。并且低压负载模块12的额定电压远低于动力电池的额定电压。各低压负载模块1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至少一个重要负载,和/或,至少一个次要负载。重要负载可以理解为影响车辆行驶的负载,如控制系统、自动驾驶系统、车载导航器等。次要负载可以理解为不影响车辆行驶的负载,如车载收音机等。在一些场景中,低压负载模块12可以包括多个重要负载,且所述多个重要负载具有相同功能。例如一个低压负载模块12可以包括双路重要负载,也即重要双路负载。如,该低压负载模块包括两路车载导航器。在一些场景中,新能源车辆10中可以包括多个功能或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低压负载模块12,避免因一个低压负载模块12故障,导致新能源车辆10无法正常行驶。
35.在新能源车辆10充电时,一般可以通过充电桩201为新能源车辆10充电。如图1所示,充电桩201主要包括电源电路202和充电枪203。电源电路202的输入端可以接收工频电网30提供的交流电能,电源电路202的输出端通过线缆与充电枪203连接。一般来说,电源电路202可以将接收到的交流电转换为与新能源车辆10相适配的充电电能。经电源电路202转换后的充电电能可以通过充电枪203输入obc11。例如,电源电路202可以通过充电枪203输出交流电能或者直流电能。
36.obc11将接收到的一部分充电电能提供给动力电池,动力电池进而存储该部分电能。在一些场景中,obc11还可以将接收到的另一部分充电电能提供给辅助电池16。辅助电池16可以为铅酸蓄电池、锂电池等。辅助电池16可以存储该部分电能,低压负载模块12可以使用该部分电能工作。
37.在一些场景中,obc11中可以设置有直流转直流模块11a,可以用于为车辆中的低压负载模块12供电。obc11通常可以包括交流转直流模块11b,可以接收交流充电桩提供共的交流电能,并将交流电能转化为直流电能。
38.obc11还可以包括高压配电单元(power distribution unit,pdu)11c,可以接收直流转直流模块11a输出的电能,或者接收交流转直流模块11b输出的电能。pdu 11c可以对接收的电能进行分配与管理。例如pdu 11c可以将接收的电能提供至动力电池,实现对动力电池充电。
39.新能源车辆10还可以包括控制模块17,控制模块17可以包括整车控制器(vehicle control unit,vcu)、微处理器(microcontroller unit,mcu)、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其中的任意一种,也可以是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控制模块17可以对新能源车辆10中的部分或全部模块进行控制。例如,控制辅助电池16对低压负载模块12供电。
40.因辅助电池16储能能力有限,难以长期持续为低压负载模块12供电。目前,新能源车辆10中通常包括电力转换系统,电力转换系统包括直流转直流模块。直流转直流模块可以对动力电池(下面记为第一电源)提供的电能进行降压处理后,为低压负载模块12供电。若该直流转直流模块故障时,可由辅助电池16为低压负载模块12供电。但因辅助电池16储能容量有限,后备时间较短。难以长期为低压负载模块12供电,导致如控制系统、自动驾驶系统、导航系统等重要负载无法工作,造成新能源车辆10无法正常行驶,使得新能源车辆10可用性较低。
41.有鉴于此,首先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力转换系统,可以提高车辆的可用性。请参见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力转换系统。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力转换系统可以应用于车辆中,下面以为新能源车辆10的多个低压负载模块12供电为例进行介绍。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力转换系统还可以应用于其它设备中,如包括多个负载模块的设备中,如服务器中的多个负载模块供电、基站中的多个负载模块供电等场景,以提高服务器、基站的可用性,本技术对此不作过多限定。下面以电力转换系统应用于新能源车辆10中作为举例进行说明。
42.电力转换系统可以包括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21和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22。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21可以具有直流电压变换处理能力,如降压变换处理能力,也可以具有升压变换处理能力。一些示例中,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21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直流转直流电路。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22具有直流电压变换处理能力,如降压变换处理能力,也可以具有升压变换处理能力。一些示例中,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2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直流转直流电路。
43.在电力转换系统应用于车辆的场景中,电力转换系统可以接收第一电源的电能,为至少一个负载模块供电。其中,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21和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22均可以为所述至少一个负载模块供电。例如所述至少一个负载模块仅包括一个负载模块时,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21和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22均可以为该负载模块供电。若电力转换系统中的一个直流转直流模块故障,其它直流转直流模块可以继续为该负载模块供电。
44.如图2所示,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21的输入侧21a可以与第一电源耦合,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21的输出侧21b可以与第一负载模块121耦合,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21的输出侧21b可以与第二负载模块122耦合。
45.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22的输入侧22a可以与第一电源耦合,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22的输出侧22b可以与第一负载模块121耦合,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22的输出侧22b可以与第二负载模块122耦合。
46.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21可以为第一负载模块121和第二负载模块122供电。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22可以为第一负载模块121和第二负载模块122供电。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21和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22中的一个直流转直流模块发生故障时,未发生故障的直流转直流模块可以继续为第一负载模块121和第二负载模块122供电,保障第一负载模块121和第二负载模块122正常工作,可使新能源车辆10能够正常运行。
47.通常新能源车辆10中的辅助电池16(下面记为第二电源)可以为部分低压负载模
块供电,本技术实施例中,以第二电源为第二负载模块122供电为例进行说明。一些可能的场景中,负载模块或者第二电源发生故障,可能出现短路的情况。短路电流反灌至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21和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22,会导致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21和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22损坏,无法为第一负载模块121和第二负载模块122进行供电,造成新能源车辆10无法正常运行。
48.至少一个负载模块可以包括多个负载模块。请再参见图2,多个负载模块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第一负载模块121和第二负载模块122。本技术实施例附图中的直流转直流模块、负载模块、电源等可以用于说明电力转换系统工作原理,直流转直流模块的数量、负载模块的数量、电源的数量等,不作为对电力转换系统结构的具体限定。例如,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力转换系统还可以包括三个及三个以上的直流转直流模块,可以为三个及三个以上的负载模块供电。
49.在一些场景中,各负载模块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至少一个重要负载,和/或,至少一个次要负载。重要负载可以理解为影响新能源车辆10行驶的负载,如控制系统、自动驾驶系统、车载导航器等。次要负载可以理解为不影响新能源车辆10行驶的负载,如车载收音机等。
50.示例性的,第一负载模块121可以包括重要双路负载a1,重要双路负载a1也即双路重要负载。第一负载模块121还可以包括次要负载b1。重要双路负载a1的受电端和次要负载b1的受电端可以分别通过开关与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21的输出侧21b耦合,且与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22的输出侧22b耦合。第二负载模块122也可以包括次要负载b2。重要双路负载a2的受电端和次要负载b2的受电端可以分别通过开关耦合至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21的输出侧21b,且与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22的输出侧22b耦合。在一些场景中,第一负载模块121和第二负载模块122可以为具有相同、相近或者相似的结构或者功能的负载模块,本技术对此不作过多限定。
51.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力转换系统,电力转换系统还可以包括故障隔离模块23。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21的输出侧可以与第一负载模块121耦合,还可以通过故障隔离模块23与第二负载模块122耦合。
52.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22的输出侧可以与目标负载模块耦合,目标负载模块可以为第一负载模块121或者第二负载模块122。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22的输出侧还可以通过故障隔离模块与除目标负载模块之外的其它负载模块耦合。图3中的(a)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力转换系统,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22的输出侧耦合的目标负载模块为第二负载模块122,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22的输出侧还通过故障隔离模块23与第一负载模块121耦合。
53.图3中的(b)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力转换系统,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22的输出侧耦合的目标负载模块为第一负载模块121,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22的输出侧还通过故障隔离模块23与第二负载模块122耦合。
54.下面以目标负载模块为第二负载模块122作为举例进行说明。如图3中的(a)所示,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21的输入侧21a可以与第一电源耦合,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21的输出侧21b可以与第一负载模块121耦合,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21的输出侧21b可以与故障隔离模块23耦合。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21可以对第一电源提供的第一电压进行电压变换处理,例如降压变换处理,将降压处理后的第二电压,提供给第一负载模块121以及故障隔离模块
23。
55.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22的输入侧22a可以与第一电源耦合,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22的输出侧22b可以与第二负载模块122耦合,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22的输出侧22b可以与故障隔离模块23耦合。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22可以对第一电源提供的第一电压进行电压变换处理,例如降压变换处理,将降压处理后的电能,提供给第二负载模块122以及故障隔离模块23。
56.故障隔离模块23可以与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21的输出侧21b耦合,以及与第二负载模块122耦合。故障隔离模块23可以将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21与第二负载模块122连通,以便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21向第二负载模块122供电。故障隔离模块23还可以与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22的输出侧22b耦合,以及与第二负载模块122耦合,以便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22向第二负载模块122供电。
57.故障隔离模块23可以具有故障隔离的能力,可以将直流转直流模块和负载模块之间断开(或者隔离)。例如,故障隔离模块23可以将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21与第二负载模块122断开,可使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21与第二负载模块122断路,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21与第二负载模块122之间无电能传输。又例如,故障隔离模块23可以将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22与第一负载模块121断开,可使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22与第一负载模块121断路,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22与第一负载模块121之间无电能传输。
58.如果第二负载模块122或者第二电源发生故障,故障隔离模块23可以将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21与第二负载模块122断开,避免短路电流反灌至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21、以及其它负载模块。在一些场景中,故障隔离模块23也可以将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22与第二负载模块断开,避免短路电路反灌至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22,防止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22损坏。
59.类似地,如果第一负载模块121发生故障,故障隔离模块23可以将第一负载模块121与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22断开。故障隔离模块23也可以使第一负载模块121也与其它负载模块断开。实现避免短路电流反灌至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22、以及其它负载模块。
6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力转换系统中的故障隔离模块23可以在电力转换系统的控制模块的控制下,或者新能源车辆10的控制模块17的控制下,将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21与第二负载模块122连通、将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21与第二负载模块122断开、将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22与第一负载模块121连通、或者将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22与第一负载模块121断开。其中,电力转换系统中的控制模块或者新能源车辆10的控制模块17可以检测电源、负载模块或者直流转直流模块是否发生故障,并对故障隔离模块23进行控制。
61.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故障隔离模块23可以包括开关电路。如图4中的(a)所示,故障隔离模块23的开关电路可以包括第一开关23a。第一开关23a的一端23a1与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21耦合,另一端23a2分别耦合第二负载模块122和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22。
62.第一开关23a处于导通状态时,可以将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21提供的电能传输至第二负载模块122,实现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21为第二负载模块122供电。还可以将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22提供的电能传输至第一负载模块121,实现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22为第一负载模块121供电。第二电源提供的电能可以经由故障隔离模块23提供至第一负载模块121。可见,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21、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22、以及第二电源可以一同为第一
负载模块121和第二负载模块122供电。
63.第一开关23a处于断路状态时,可以将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21与第二负载模块122断路,实现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21与第二负载模块122断开。还可以将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22与第一负载模块121断路,实现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22与第一负载模块121断开。
64.如果第二负载模块122或者第二电源发生故障,故障隔离模块23可以将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21与第二负载模块122断开,可以避免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21和其它负载模块的损坏,实现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21可以继续保障为第一负载模块121供电,保障新能源汽车10可以正常运行。
65.类似地,如果第一负载模块121发生故障,故障隔离模块23可以将第一负载模块121与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22断开,可以避免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22和其它负载模块损坏,实现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22可以记为保障为第二负载模块122供电,以保障新能源汽车10可以正常运行。
66.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故障隔离模块23可以包括开关电路。如图4中的(b)所示,故障隔离模块23的开关电路可以包括第一开关23a。第一开关23a的一端23a1分别与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21耦合和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22耦合。第一开关23a的另一端23a2与第二负载模块122耦合。
67.第一开关23a处于导通状态时,可以将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21提供的电能传输至第二负载模块122,实现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21为第二负载模块122供电。还可以将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22提供的电能传输至第二负载模块122,实现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22为第二负载模块122供电。第二电源提供的电能可以经由故障隔离模块23提供至第一负载模块121。可见,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21、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22、以及第二电源可以一同为第一负载模块121和第二负载模块122供电。
68.第一开关23a处于断路状态时,可以将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21与第二负载模块122断路,实现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21与第二负载模块122断开。还可以将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22与第二负载模块122断路,实现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22与第二负载模块122断开。
69.如果第二负载模块122或者第二电源发生故障,故障隔离模块23可以将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21与第二负载模块122断开,以及将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22与第二负载模块122断开,可以避免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21、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22和其它负载模块的损坏,实现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21和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22可以继续保障为第一负载模块121供电,保障新能源汽车10可以正常运行。
70.类似地,如果第一负载模块121发生故障,故障隔离模块23可以将第一负载模块121与第二负载模块122断开,以及将第一负载模块121与第二电源断开,可以避免其它负载模块和第二电源损坏,可使第二电源能够为第二负载模块供电,以保障新能源汽车10可以正常运行。
71.基于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力转换系统,如果电力转换系统中的一个直流转直流模块发生故障,假设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21发生故障,可以由电力转换系统中的其它直流转直流模块,如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22继续为第一负载模块121和第二负载模块122供电,保障第一负载模块121和第二负载模块122的正常工作,避免新能源车辆10无法正常行驶。
72.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21、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22以及故障隔离模块23可以设置在同一集成电路中。如设置在同一印制电路板上,可以提高电力转换系统的集成度,可以方便安装,可以简化配电。
73.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所述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所述故障隔离模块可以设置在多个集成电路中,如设置在多个印制电路板上。例如,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21和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22可以分别设置在不同印制电路板上。
74.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力转换系统还可以包括壳体,能够容纳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21、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22以及故障隔离模块23。这样的设计可以便于安装到新能源车辆10中,简化整车安装过程,节省整车配电。
75.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新能源车辆10的控制模块17确定第一直流转直流模块21、第二直流转直流模块22、第一负载模块121以及第二负载模块122是否发生故障。控制模块17可以通过获取各模块的电压或者电流,检测该模块是否发生故障。在确定模块发生故障后,对电力转换系统中的故障隔离模块23进行控制,以实现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故障隔离模块23的功能或能力。
76.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可以包括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力转换系统。所述车辆可以是但不限于上述新能源车辆10。所述车辆中的动力电池可以用于为车辆的动力系统供电。电力转换系统可以接收动力电池提供的电能,并进行电压变换处理,如降压处理,将降压处理后的电能提供给车辆的负载模块(如低压负载模块)。车辆还可以包括辅助电池,辅助电池可以为负载模块供电。
77.电力转换系统可以在故障时继续为负载模块供电,使负载模块可以工作,从而使得车辆可以正常行驶,提升车辆的可用性。电力转换系统的功能或能力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78.尽管结合具体特征及其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显而易见的,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其进行各种修改和组合。相应地,本说明书和附图仅仅是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本技术的示例性说明,且视为已覆盖本技术范围内的任意和所有修改、变化、组合或等同物。
79.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