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空气室底板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2-05-11 11:31:5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室底板及车辆。


背景技术:

2.空气室是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提供排水和进气的功能。目前主要通过空气室底板来实现空气室的排水和进气的功能。现有技术中,由于空气室受到其他结构的影响,导致空气室底板的排水通道阻塞或不畅通,使空气室的排水性能较差。可见,相关技术中存在着空气室排水性能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室底板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空气室排水性能较差的问题。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室底板,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为向内侧弯曲的长条形结构,其中:
5.所述底板的第一表面为水流面,所述底板的第二表面与第一表面相背,所述底板的第二表面为所述底板的内侧;
6.所述底板的第一表面设有容置槽,所述底板的第一边设有第一开口,所述底板的第二边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底板的第一表面,且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分别连通所述容置槽与外界;
7.所述底板的第一边和所述底板的第二边相对,且所述底板的第一边和所述底板的第二边分别于水流方向垂直。
8.可选的,所述容置槽内设有加强筋,其中:
9.所述加强筋的一端连接所述底板的第三边,所述加强筋的另一端朝向所述底板的第四边,且所述加强筋的另一端与所述底板的第四边保持一定的间距;
10.所述底板的第三边与所述底板的第四边相对,所述底板的第三边与所述底板的第一边相邻,且所述底板的第三边还与所述底板的第二边相邻;所述底板的第四边与所述底板的第一边相邻,且所述底板的第四边还与所述底板的第二边相邻。
11.可选的,所述加强筋的靠近所述底板的第四边的一端朝向水流方向倾斜。
12.可选的,所述容置槽内还设有环形凸起和通孔,其中:
13.所述环形凸起与所述底板的第三边连接,所述环形凸起的远离所述底板的第三边的一侧与所述底板的第四边保持一定的间距;
14.所述通孔位于所述环形凸起的内侧,且所述通孔连通所述底板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15.可选的,所述环形凸起为四边形结构,所述环形凸起的第一边、第二边、第三边和第四边与所述底板的第一边、第二边、第三边和第四边的位置相对应,其中:
16.所述环形凸起的第三边和所述底板的第三边连接,所述环形凸起的第四边与所述
底板的第四边保持一定间隙;
17.所述环形凸起的第一边和第二边分别朝着水流方向倾斜。
18.可选的,所述底板的第四边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平面与所述底板保持固定角度;
19.所述固定板多个安装孔。
2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空气室底板。
21.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2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利用弯曲的底板将水流排出,减少了水流在空气室的阻塞或不通畅的问题出现,从而提高了空气室的排水性能。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气室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气室底板的俯视图;
26.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气室底板的a-a面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室底板,包括:底板1,底板1为向内侧弯曲的长条形结构,其中:
29.底板1的第一表面为水流面,底板1的第二表面与第一表面相背,底板1 的第二表面为底板1的内侧;
30.底板1的第一表面设有容置槽10,底板1的第一边设有第一开口101,底板1的第二边设有第二开口102,第一开口101和第二开口102位于底板1的第一表面,且第一开口101和第二开口102分别连通容置槽10与外界;
31.底板1的第一边和底板1的第二边相对,且底板1的第一边和底板1的第二边分别于水流方向垂直。
32.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弯曲的底板1将水流排出,减少了水流在空气室的阻塞或不通畅问题,从而提高了空气室的排水性能。
33.具体的,如图3所示,水流流入弯曲的底板1,在重力的作用下朝着第一开口101或第二开口102流动,从空气室内排出。这样相比于平直的底板1,水流不易在底板1的第一表面残留,而是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出空气室,水流堵塞或不畅通的问题的出现减少,从而提高空气室的排水性能。
34.其中,在底板1的第一表面设有容置槽10的目的是将水流拦截,使水流从第一开口101或第二开口102流出,以避免从别的位置流入车内造成损坏。
35.可选的,如图1或图2所示,容置槽10内设有加强筋103,其中:
36.加强筋103的一端连接底板1的第三边,加强筋103的另一端朝向底板1 的第四边,且加强筋103的另一端与底板1的第四边保持一定的间距;
37.底板1的第三边与底板1的第四边相对,底板1的第三边与底板1的第一边相邻,且底板1的第三边还与底板1的第二边相邻;底板1的第四边与底板 1的第一边相邻,且底板1的第四边还与底板1的第二边相邻。
38.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容置槽10内设有加强筋103的方式提高底板1整体的强度,提高底板1的使用寿命。
39.其中,加强筋103与底板1的第四边保持一定的间距,这样能使得水流能通过加强筋103和底板1的第四边之间的间距流出空气室,维持空气室的正常排水功能。
40.可选的,如图2所示,加强筋103的靠近底板1的第四边的一端朝向水流方向倾斜。
41.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加强筋103的靠近底板1的第四边的一端向水流方向倾斜,减少了水流在底板1上的残留累积,提高空气室的排水性能。
42.具体的,水流在经过加强筋103时,若水流过大则会朝向加强筋103的靠近底板1的第三边漫延。此时加强筋103的靠近底板1的第四边朝向水流方向倾斜,使得漫延的水能够沿着加强筋103的方向流出,从而减少水流在底板1 上的残留累积,提高空气室的排水性能。
43.可选的,容置槽10内还设有环形凸起和通孔105,其中:
44.环形凸起104与底板1的第三边连接,环形凸起104的远离底板1的第三边的一侧与底板1的第四边保持一定的间距;
45.通孔105位于环形凸起104的内侧,且通孔105连通底板1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46.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容置槽10设有环形凸起104和通孔105的方式来提供空气室的通气功能和底板1强度。
47.具体的,在容置槽10设有环形凸起104,其作用类似于加强筋103,能过对底板1的整体强度有一个提升和改善。
48.同时,环形凸起104能够防止水流进入通孔105导致空气室的通气功能受到水流的影响导致功能异常,且环形凸起104与底板1的第四边之间的间距能够使水流正常的排出空气室。
49.另外,通孔105的设置使空气室能够增加通气功能,可以给空调的进气口提供外界空气。
50.可选的,环形凸起104为四边形结构,环形凸起104的第一边、第二边、第三边和第四边与底板1的第一边、第二边、第三边和第四边的位置相对应,其中:
51.环形凸起104的第三边和底板1的第三边连接,环形凸起104的第四边与底板1的第四边保持一定间隙;
52.环形凸起104的第一边和第二边分别朝着水流方向倾斜。
53.本实施方式中,将环形凸起104的第一边和第二边分别朝向水流方向倾斜,能减少水流在空气室内的残留累积,提高空气室的排水性能。
54.具体的,环形凸起104的第一边和第二边类似于加强筋103,在水流经过环形凸起104时会漫延至底板1的第三边。此时由于环形凸起104的第一边和第二边朝向水流方向倾斜,能将漫延的水流排出空气室,减少水流在空气室内的残留累积,提高空气室的排水性能。
55.可选的,底板1的第四边设有固定板11,固定板11的平面与底板1保持固定角度;
56.固定板11设有多个安装孔110。
57.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装孔110使固定板11与车辆连接在一起,而固定板 11和底板1之间的固定角度能使底板1保持在一个相对水平的位置,从而使水流能够正常的从底板1的第一表面排出空气室。
5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空气室底板。
59.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空气室底板实施例的实现方式同样适应于该车辆的实施例中,并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6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61.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