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输变电线路安装用防护工具的制作方法

2022-05-09 14:23: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输变电线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输变电线路安装用防护工具。


背景技术:

2.输变电,是一种电厂向电网输送电力的形式,它是将低电压升高(如50万伏)进行远离输电,同样的功率电压越高电流越小,电流小在线路上的损耗小,而输变电线路则是用于输变电长距离铺设的传播介质,电流的输送往往导致因线路发热造成损耗,所以在输送的时候都是通过变电升高电压,让电流变小以减少发热损耗。高压电具有很高的危险性,且目标电器也不需要如此高压,这就需要通过变电降低电压。由于在电流输送的过程中需要多次的变电,所以把电流的输送称为输变电。
3.众所周知电线杆作为输变电线路架设的载体,在承担输变电线路重量的同时对电线进行提升,能够有效的避免人们误碰带来的安全隐患,但是输变电线路在电线杆上安装架设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下:
4.一、电工在进行输变电线路安装时一般会使用一种专门的脚扣,用于攀爬电线杆进行输变电线路安装,但是脚扣仅能够对操作人员提供向上攀爬的支撑力,一旦操作人员出现失误,导致脚扣松懈后,操作人员会快速失去平衡掉落,后果不堪设想,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对操作人员进行紧急避险的防护工具;
5.二、另外,如上述操作人员在攀爬电线杆时只能通过脚扣进行支撑,并且需要克服自身的重力以及身体与电线杆之间的摩擦阻力,攀爬时比较费力,而且在操作人员腾出双手进行输变电线路安装作业时没有横向的支撑力,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6.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输变电线路安装用防护工具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变电线路安装用防护工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输变电线路安装用防护工具,包括第一套板,所述第一套板的一侧对称设置有第二套板,且第一套板和第二套板的内壁均粘黏有摩擦片,所述第一套板和第二套板的内部均安装有调节定位机构,且两个所述调节定位机构之间设置有电线杆,所述第一套板和第二套板的端部均开设有限位槽,且两个所述限位槽的内部均设置有限位杆的一端,并且两个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端部贯穿安装有螺纹杆,且第一挡板一侧的外壁固定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外壁连接有连接板的一端,且连接板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块的一端,并且第二连接块的另一端安装有绷带,所述限位槽的内壁焊接有第二弹簧的一端,且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限位杆的外壁。
9.优选的,所述第一套板和第二套板之间为转动连接,且摩擦片在第一套板和第二套板的内壁等角度分布有四组。
10.优选的,所述调节定位机构包括固定杆、第一弹簧和滚轮,且第一套板和第二套板的内壁均对称固定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外壁缠绕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的一端焊接于第一套板的内壁,并且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滚轮。
11.优选的,所述滚轮与电线杆的外壁相贴合,且电线杆通过第一弹簧与固定杆构成卡合滑动式的伸缩结构。
12.优选的,所述限位杆通过第二弹簧与限位槽构成卡合滑动式的伸缩结构,且两个所述限位杆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均为转动连接,并且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通过螺纹杆构成卡合式的螺纹安装结构。
13.优选的,所述连接板通过第一连接块与第一挡板构成转动结构,且连接板通过第二连接块与绷带构成转动结构。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输变电线路安装用防护工具,
15.一、在操作人员利用脚扣进行攀爬时可将两组套板扣合在电线杆的外部,并且将绷带套在操作人员的胸前(腋下),一旦出现险情,绷带会通过连接板迅速向下拉动两组挡板,并在螺纹杆、第一连接块和连接板等零件之间的相互配合作用下能够实现两组套板的快速收紧,同时将滚轮与电线杆之间的滚动摩擦快速的转变为摩擦片与电线杆之间的滑动摩擦,进而实现了对两组挡板的紧急制动,从而对操作人员起到了一种防掉落保护的效果;
16.二、另外,在上述两组套板的内部对称设置有两组调节定位机构,当操作人员正常向上攀爬时,两组滚轮会贴合着电线杆的外壁进行滚动,从而能够降低摩擦阻力,方便操作人员的攀爬电线杆,而且当两组套板快速收紧时会同步带动四组摩擦片与电线杆的贴合连接,并且实现了套板与电线杆之间滚动摩擦和滑动摩擦的快速转化,方便了操作人员对电线杆的攀爬,省时省力,此外当操作人员斜站在脚扣上时,会通过连接板对两组套板起到一种斜拉动作用,从而两组套板能够通过连接板对操作人员提供一种斜拉的支撑力,便于操作人员对输变电线路的安装。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正视安装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部分截取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绷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第一套板;2、第二套板;3、摩擦片;4、调节定位机构;401、固定杆;402、第一弹簧;403、滚轮;5、电线杆;6、限位槽;7、限位杆;8、第一挡板;9、第二挡板;10、螺纹杆;11、第一连接块;12、连接板;13、第二连接块;14、绷带;15、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输变电线路安装用防护工具,包括第一套板1,第一套板1的一侧对称设置有第二套板2,且第一套板1和第二套板2的内壁均粘黏有摩擦片3,第一套板1和第二套板2的内部均安装有调节定位机构4,且两个调节定位机构4之间设置有电线杆5,第一套板1和第二套板2的端部均开设有限位槽6,且两个限位槽6的内部均设置有限位杆7的一端,并且两个限位杆7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挡板8和第二挡板9,第一挡板8和第二挡板9的端部贯穿安装有螺纹杆10,且第一挡板8一侧的外壁固定有第一连接块11,第一连接块11的外壁连接有连接板12的一端,且连接板1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块13的一端,并且第二连接块13的另一端安装有绷带14,限位槽6的内壁焊接有第二弹簧15的一端,且第二弹簧15的另一端固定于限位杆7的外壁。
25.第一套板1和第二套板2之间为转动连接,且摩擦片3在第一套板1和第二套板2的内壁等角度分布有四组,保证了当第一套板1和第二套板2之间受力快速旋转时能够同步带动四组摩擦片3进行相对旋转,从而实现了摩擦片3与电线杆5之间的收紧。
26.调节定位机构4包括固定杆401、第一弹簧402和滚轮403,且第一套板1和第二套板2的内壁均对称固定有固定杆401,固定杆401的外壁缠绕有第一弹簧402,且第一弹簧402的一端焊接于第一套板1的内壁,并且第一弹簧40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滚轮403,该调节定位机构4的设置为滚轮403提供了伸缩的功能,同时方便了第一套板1和第二套板2与电线杆5之间滚动摩擦和滑动摩擦作用的快速转变。
27.滚轮403与电线杆5的外壁相贴合,且电线杆5通过第一弹簧402与固定杆401构成卡合滑动式的伸缩结构,保证了当第一套板1和第二套板2沿着电线杆5外壁向上滑动时会通过两组滚轮403的贴合滚动减小操作人员所受的摩擦阻力。
28.限位杆7通过第二弹簧15与限位槽6构成卡合滑动式的伸缩结构,且两个限位杆7与第一挡板8和第二挡板9均为转动连接,并且第一挡板8和第二挡板9之间通过螺纹杆10构成卡合式的螺纹安装结构,保证了两组限位杆7在第一挡板8和第二挡板9竖直向下的拉动作用下能够通过两组限位槽6的内壁快速拉动第一套板1和第二套板2进行端部收紧式旋转运动。
29.连接板12通过第一连接块11与第一挡板8构成转动结构,且连接板12通过第二连接块13与绷带14构成转动结构,保证了连接板12能够在绷带14和第一挡板8之间自由旋转,从而可根据操作人员的身材自由调节绷带14的位置。
30.工作原理:在使用该输变电线路安装用防护工具时,首先如图1所示使操作人员通过脚扣站立在电线杆5的下端,随即将绷带14套合在操作人员的胸前(腋下),随即反向旋转螺纹杆10,使得第一挡板8和第二挡板9之间解除固定,随即可外扩式旋转第一套板1和第二套板2,并使得第一套板1和第二套板2套合在电线杆5的外壁处,并同理通过将螺纹杆10将第一挡板8和第二挡板9固定连接至如图1所示的状态,随后操作人员可通过脚扣沿着电线杆5的外壁竖直向上攀爬,并且如图4所示在两组滚轮403的滚动摩擦作用下减轻了操作人员攀爬的摩擦阻力。
31.假设操作人员在攀爬途中突发紧急情况发生坠落时,由于受操作人员自身的重力作用,绷带14会通过连接板12快速向下拉动第一挡板8和第二挡板9,此时如图2所示,第一挡板8和第二挡板9会通过两组限位杆7在两组限位槽6内部的相对滑动同步推动第一套板1和第二套板2进行开口靠近的收紧式旋转并同步压缩两组第二弹簧15,接着如图1所示在第
一套板1和第二套板2的旋转拉动作用下使得四组摩擦片3快速抵紧在电线杆5的内壁上,(补充说明,由于操作人员坠落时的重力作用较大,暂可忽略该两组第一弹簧402对第一套板1和第二套板2的复位拉动作用),从而利用四组摩擦片3和电线杆5外壁之间产生的滑动摩擦作用以及操作人员对第一套板1和第二套板2的斜拉作用,对第一套板1和第二套板2的滑落起到紧急制动的效果,进而对操作人员起到了一种防坠落保护的作用。
32.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