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防止交叉污染的办公室分区环境营造方法及系统

2022-05-06 10:43:1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室内通风及污染物传播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止交叉污染的办公室“压、隔、抽”分区环境营造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室内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室内家具散发的甲醛、室外进入的pm2.5、病毒感染人员呼出的病毒等都在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近年来,工作场所发生的病毒聚集性传染病例逐渐上升,仅次于家庭以及聚会场所。由此可见,工作场所作为一个人员密度较大的场合,做好人员的安全健康保障十分重要。
3.以常见的办公室为例,目前办公室多采用传统上送上回的气流组织形式,在一间可容纳4人办公的小型办公室中,送风口的个数常为2-3个。这种气流组织在普通时期不能很好的保障室内空气品质,在病毒爆发期间不能保障室内人员安全,污染物或病毒会跟随气流组织,在房间内扩散。文献(建筑节能,2017,45(08):13-16)研究了不同气流组织形式对室内家具散发的甲醛浓度的影响,分别模拟了顶送下回、异侧上送下回、同侧上送下回和下送顶回四种气流组织,得到结论为采用顶送下回是最合理的气流组织方式。这种气流组织虽然是以上几种中可以最快降低室内甲醛浓度的气流组织形式,但是少数布置在远离人员位置的风口难以在人员周围区域创造一个低污染的环境。
4.因此,如何在不增加办公室的换气次数(6-10次/h)即不增加能耗的前提下,提高办公室在普通时期人员周围的空气质量及病毒爆发期间的安全性,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办公室空气健康及安全性不足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交叉污染的办公室分区环境营造方法及系统,用以在不增加能耗的前提下,提高办公室空气的健康安全性。本发明同时兼顾了普通时期和病毒爆发时期,在普通时期可以提高室内空气品质,在病毒爆发时期可以降低办公室内人员的感染概率。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如下方案:
7.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防止交叉污染的办公室分区环境营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在每一个人员口鼻上方天花板处设置送风口;
9.在每一个人员周围设置三面围绕的隔板,所述隔板的开口侧靠近墙面;
10.在所述隔板包围的墙面处设置排风口。
11.优选地,所述送风口为百叶风口,能够通过转动调节送风方向。
12.优选地,所述排风口带有可伸缩的软管,能够根据污染物浓度分布情况调节排风位置。
13.优选地,所述隔板为可调节高度的伸缩隔板,所述隔板的使用高度超过人员头部高度预设距离,所述隔板的后部或不靠墙一侧的侧部设置有可开关的门。
14.优选地,所述隔板采用透明材质,内置可调节角度的百叶,能够根据人员的需求调节百叶角度以调节所述隔板的透明度。
15.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防止交叉污染的办公室分区环境营造系统,包括:设置在每一个人员口鼻上方天花板处的送风口,设置在每一个人员周围且三面围绕的隔板,所述隔板的开口侧靠近墙面,以及设置在所述隔板包围的墙面处的排风口。
16.优选地,所述送风口为百叶风口,能够通过转动调节送风方向。
17.优选地,所述排风口带有可伸缩的软管,能够根据污染物浓度分布情况调节排风位置。
18.优选地,所述隔板为可调节高度的伸缩隔板,所述隔板的使用高度超过人员头部高度预设距离,所述隔板的后部或不靠墙一侧的侧部设置有可开关的门。
19.优选地,所述隔板采用透明材质,内置可调节角度的百叶,能够根据人员的需求调节百叶角度以调节所述隔板的透明度。
2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21.本发明实施例中,每个人员口鼻的上方都有一个送风口,保证新鲜无污染的空气快速送至人员的口鼻处,对于人员既可以起到送风保护的作用,又可以将其呼出的污染物向下压制并从人员附近的排风口快速排除;隔板在此基础上阻止了污染物的横向扩散,将大部分污染物控制在隔板的区域内,防止污染物扩散到其他区域。本发明针对办公室内的每个人员区域均有一送一排一隔板对人员进行保护,可以提高人员呼吸区的空气质量,并保护办公室内的人员不受病毒侵害。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止交叉污染的办公室分区环境营造方法的办公室布置示意图;
24.图2是传统气流组织的办公室布置示意图;
25.图3是传统气流组织过人员呼吸区的病毒浓度示意图;
26.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压、隔、抽”气流/隔断系统过人员呼吸区的病毒浓度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28.本发明为了改善目前传统气流组织形式对干净空气利用效率低的问题,将上送下回的送风形式与人员固定位置相结合,提出一种防止交叉污染的办公室"压、隔、抽"分区环境营造方法。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9.在每一个人员口鼻上方天花板处设置送风口;
30.在每一个人员周围设置三面围绕的隔板,所述隔板的开口侧靠近墙面;
31.在所述隔板包围的墙面处设置排风口。
32.本发明方法将送风和排风的功能利用充分,能够提高办公室的安全性以及改善人员呼吸区的空气质量,同时辅助以隔板,增强对污染物的排除效率。
33.进一步地,所述送风口为百叶风口,能够通过转动调节送风方向。
34.进一步地,所述排风口带有可伸缩的软管,能够根据污染物浓度分布情况调节排风口的位置。
35.进一步地,所述隔板为可调节高度的伸缩隔板,所述隔板的使用高度超过人员头部高度预设距离,所述隔板的后部或不靠墙一侧的侧部设置有可开关的门。
36.进一步地,所述隔板采用透明材质,内置可调节角度的百叶,能够根据人员的需求调节百叶角度以调节所述隔板的透明度。
37.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每一个人员口鼻上方天花板安装送风口,让新鲜空气最先到达人员的呼吸区,保证了人员呼吸区较高的空气质量的同时也压制住了人员的热羽流,让人员产生的污染物向下排除。为了兼顾人员的舒适性,避免送风直吹造成的吹风感,送风口为百叶风口形式,可以调节送风角度,在普通时期根据人员需求改变送风方向,在病毒爆发期间调整为直送到人员口鼻以达到最大的防护效果。排风口在人员附近隔板内墙面处,带有可伸缩的软管以调整排风位置,确保排风口在污染物浓度最高的地方及时抽走污染物。隔板安装在人员四周,为透明材质,内置可调节角度的百叶,使隔板同时兼顾安全性和隐私性。隔板具有升降功能,以便在不同时期进行隔板高度的切换。本发明的气流组织在不增加能耗的前提下,可以提高办公室的安全性,且安装改造简单。
38.以图1为例,在有四个人的小型办公室,人员分别位于固定工位处。每个人员头顶均有一个送风口、周围均设置隔板,隔板内附近墙面设有排风口。在本实施例中,办公室的尺寸为5m(长)
×
4m(宽)
×
3m(高),隔板高度为1.6m,在侧面或背面可以打开供人出入。排风口的位置在人员身侧贴近墙面,伸缩管道处于完全收缩的状态,送风口和排风口的尺寸均为0.25m
×
0.25m。
39.为了验证本发明的改善效果,将本发明与已有传统上送上回气流组织作对比,图2为传统上送上回气流组织的办公室布置示意图。以病毒爆发期为例进行研究,房间的换气次数为10次/h,即每个送风口为0.67m/s的送风速度。假设其中一个人员已感染并释放病毒,得到两种气流组织下过人员呼吸区平面的病毒浓度,如图3和图4所示。
40.从图3和图4中可以看出,传统气流组织下病毒在房间内扩散,其他人员呼吸区浓度较高。而本发明的气流组织形式下,大部分病毒被送风射流压制住,并由排风口抽走,隔板也阻挡了病毒的扩散,让其他人员的隔板区域内病毒浓度降至1e-5以下。本发明相比传统气流组织形式,未感染人员口鼻处污染物浓度分别降低了81.33%、77.08%和84.18%,平均降低了80.86%。
41.通过上述模拟对比可知,本发明的气流组织形式优于传统的气流组织形式,显著降低了未感染人员口鼻处的病毒浓度,降低了未感染人员的感染概率,是一种有效的室内环境保障方法。
42.相应地,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防止交叉污染的办公室分区环境营造系统,包括:设置在每一个人员口鼻上方天花板处的送风口,设置在每一个人员周围且三面围
绕的隔板,所述隔板的开口侧靠近墙面,以及设置在所述隔板包围的墙面处的排风口。
43.进一步地,所述送风口为百叶风口,能够通过转动调节送风方向。
44.进一步地,所述排风口带有可伸缩的软管,能够根据污染物浓度分布情况调节排风位置。
45.进一步地,所述隔板为可调节高度的伸缩隔板,所述隔板的使用高度超过人员头部高度预设距离,所述隔板的后部或不靠墙一侧的侧部设置有可开关的门。
46.进一步地,所述隔板采用透明材质,内置可调节角度的百叶,能够根据人员的需求调节百叶角度以调节所述隔板的透明度。
47.本实施例的系统,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48.综上所述,本发明针对目前传统气流组织形式对干净空气利用效率低的问题,将上送下回的送风形式与人员固定位置相结合,提出一种防止交叉污染的办公室"压、隔、抽"分区环境营造方法及系统,将送风和排风的功能利用充分,提高办公室的安全性以及改善人员呼吸区的空气质量,同时辅助以隔板,增强对污染物的排除效率。通过对本发明提出的办公室分区环境营造方法和传统气流组织形式的模拟对比,验证了本发明提出方法的改善作用。
4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