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人防工程顶板快速封堵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01 01:34:3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人防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人防工程顶板快速封堵装置。


背景技术:

2.人防工程也称为人民防空工程,是指为保障人员与物资掩蔽、人民防空指挥、医疗救护而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以及结合地面建筑修建的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既考虑战时防空的需要,又考虑平时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具有双重功能,同时人防工程严格按建设程序办事,从土建到装修都注重质量,建成投入使用后,取得了显著的战备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人防工程需要运用顶板快速关闭,现阶段的装置无法对顶板加强防护,顶板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提高了后期的维修费用,同时无法将顶板快速关闭,需要人工手动操作关闭,操作较为复杂,无法对顶板装置安装拆卸使用,装置的灵活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人防工程顶板快速封堵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无法将顶板快速关闭,需要人工手动操作关闭,操作较为复杂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人防工程顶板快速封堵装置,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设置有两组,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支撑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支撑柱的一侧设置有顶板;
5.所述固定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底端与顶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顶板的一侧设置有多组滑轮,所述滑轮等间距排列在顶板的一侧,所述支撑柱外部的一侧设置有滑轨,所述支撑柱的外部套接设置有护套,所述护套呈半圆弧形。
6.优选的,所述顶板的中心处呈卡合连接,所述滑轮和滑轨之间构成滑动连接,所述电动推杆关于固定板的垂直中心线对称分布。
7.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端设置有一圈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顶端设置有一圈防护膜,所述连接座的两侧贯穿设置有固定栓,所述固定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旋钮,所述底座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与固定栓一一对应,所述凹槽的表面设置有一圈内螺纹,且内螺纹与固定栓外部的螺纹相吻合。
8.优选的,所述底座关于固定板的垂直中心线对称设置。
9.优选的,所述顶板内部的顶端设置有一层过滤层,所述过滤层的底端设置有一层加固层,所述加固层的内部设置有钢筋水泥,所述加固层的底端设置有一层防腐蚀层,所述防腐蚀层的内部设置有环氧树脂,所述防腐蚀层的底端设置有一层防潮层,所述防潮层的内部设置有多组变色硅胶,所述变色硅胶呈蜂窝状。
10.优选的,所述顶板内部的底端设置有一层密封垫圈。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人防工程顶板快速封堵装置不仅实现了快速封堵功能,实现了安装拆卸功能,而且实现了防护功能;
12.(1)通过设置有顶板、电动推杆、滑轮、滑轨和护套,使用时通过控制器同时启动两组电动推杆,电动推杆启动后将底端固定连接的顶板向下推动,两组顶板的中心处呈卡合连接,方便快速关闭,同时顶板两侧的滑轮和滑轨之间构成滑动连接,提升顶板上下移动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确保顶板移动的过程中不会发生脱落,利用支撑柱两侧的护套对顶板限位,实现了快速封堵功能,顶板快速关闭的同时加强顶板的平衡性和稳定性,同时增加装置自身的安全,确保使用时不会发生坍塌事故;
13.(2)通过设置有连接座、防护膜、固定栓和旋钮,使用时转动底座两侧的旋钮,旋钮转动后带动一侧的固定栓向底座两侧的凹槽处移动,对连接座和底座固定,通过连接座的底端加大连接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升支撑柱的稳定性,凹槽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方便固定栓在底座和连接座的内部左右移动,通过防护膜对连接座的表面有效防护,确保连接座与底座接触的过程中减少摩擦损坏,实现了安装拆卸功能,方便对装置安装拆卸的同时增强支撑柱的平衡感和稳定度;
14.(3)通过设置有过滤层、密封垫圈、防潮层、防腐蚀层和加固层,使用时通过过滤层和密封垫圈增加顶板内部的密封性,确保灰尘等杂质不会侵入顶板内部,同时利用防潮层内部的变色硅胶自身的强效吸附性,对顶板内部的水分有效吸收,变色硅胶呈蜂窝状,扩大变色硅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快水分吸收速度,同时通过加固层增加顶板内部的厚度,防腐蚀层对顶板内部的防护材料有效防护,实现了防护功能,加强顶板内部多重防护,同时对内部的防护材料进行保护。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局部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座正视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顶板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连接座;2、旋钮;3、护套;4、支撑柱;5、固定板;6、电动推杆;7、顶板;8、固定栓;9、滑轮;10、滑轨;11、防护膜;12、底座;13、过滤层;14、加固层;15、防腐蚀层;16、防潮层;17、密封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实施例1:请参阅图1-4,人防工程顶板快速封堵装置,包括支撑柱4,支撑柱4设置有两组,支撑柱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5,支撑柱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12,支撑柱4的一侧设置有顶板7;
22.固定板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6,电动推杆6的底端与顶板7的顶端固定连接,顶板7的一侧设置有多组滑轮9,滑轮9等间距排列在顶板7的一侧,支撑柱4外部的一侧设置有滑轨10,支撑柱4的外部套接设置有护套3,护套3呈半圆弧形;
23.顶板7的中心处呈卡合连接,滑轮9和滑轨10之间构成滑动连接,电动推杆6关于固定板5的垂直中心线对称分布;
24.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通过设置有顶板7、电动推杆6、滑轮9、滑轨10和护套3,使用时通过控制器同时启动两组电动推杆6,电动推杆6启动后将底端固定连接的顶板7向下推动,两组顶板7的中心处呈卡合连接,方便快速关闭,同时顶板7两侧的滑轮9和滑轨10之间构成滑动连接,提升顶板7上下移动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确保顶板7移动的过程中不会发生脱落,利用支撑柱4两侧的护套3对顶板7限位,实现了快速封堵功能,顶板7快速关闭的同时加强顶板7的平衡性和稳定性,同时增加装置自身的安全,确保使用时不会发生坍塌事故。
25.实施例2:底座12的底端设置有一圈连接座1,连接座1的顶端设置有一圈防护膜11,连接座1的两侧贯穿设置有固定栓8,固定栓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旋钮2,底座12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凹槽,凹槽与固定栓8一一对应,凹槽的表面设置有一圈内螺纹,且内螺纹与固定栓8外部的螺纹相吻合,底座12关于固定板5的垂直中心线对称设置;
26.具体地,如图1和图3所示,通过设置有连接座1、防护膜11、固定栓8和旋钮2,使用时转动底座12两侧的旋钮2,旋钮2转动后带动一侧的固定栓8向底座12两侧的凹槽处移动,对连接座1和底座12固定,通过连接座1的底端加大连接座1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升支撑柱4的稳定性,凹槽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方便固定栓8在底座12和连接座1的内部左右移动,通过防护膜11对连接座1的表面有效防护,确保连接座1与底座12接触的过程中减少摩擦损坏,实现了安装拆卸功能,方便对装置安装拆卸的同时增强支撑柱4的平衡感和稳定度。
27.实施例3:顶板7内部的顶端设置有一层过滤层13,过滤层13的底端设置有一层加固层14,加固层14的内部设置有钢筋水泥,加固层14的底端设置有一层防腐蚀层15,防腐蚀层15的内部设置有环氧树脂,防腐蚀层15的底端设置有一层防潮层16,防潮层16的内部设置有多组变色硅胶,变色硅胶呈蜂窝状,顶板7内部的底端设置有一层密封垫圈17;
28.具体地,如图1和图4所示,通过设置有过滤层13、密封垫圈17、防潮层16、防腐蚀层15和加固层14,使用时通过过滤层13和密封垫圈17增加顶板7内部的密封性,确保灰尘等杂质不会侵入顶板7内部,同时利用防潮层16内部的变色硅胶自身的强效吸附性,对顶板7内部的水分有效吸收,变色硅胶呈蜂窝状,扩大变色硅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快水分吸收速度,同时通过加固层14增加顶板7内部的厚度,防腐蚀层15对顶板7内部的防护材料有效防护,实现了防护功能,加强顶板7内部多重防护,同时对内部的防护材料进行保护。
29.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转动底座12两侧的旋钮2,旋钮2转动后带动一侧的固定栓8向底座12两侧的凹槽处移动,对连接座1和底座12固定,对连接座1和底座12安装拆卸,通过控制器同时启动两组电动推杆6,电动推杆6启动后将底端固定连接的顶板7向下推动,两组顶板7的中心处呈卡合连接,方便快速关闭,通过过滤层13和密封垫圈17增加顶板7内部的密封性,确保灰尘等杂质不会侵入顶板7内部,同时利用防潮层16内部的变色硅胶自身的强效吸附性,对顶板7内部的水分有效吸收,变色硅胶呈蜂窝状,扩大变色硅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快水分吸收速度,同时通过加固层14增加顶板7内部的厚度,防腐蚀层15对顶板7内部的防护材料有效防护。
30.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
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